Re: 林徽因:为何选择一栋稳固的房子,而没有选择一首颠簸的诗?(ZZ)
发表于 : 2023年 6月 20日 21:33
赞斑主品味!
赞斑主品味!
看来生老大的时候还没有林徽因。老二是碰到林徽因后怀上的。这是哪本书里的吗?这里倒没写徐志摩要求张幼仪打胎,只说离婚。我觉得可以不苛求男人身心合一,有了女朋友就不能碰老婆;不过抛下产妇出走,要求离婚,还是有点凉薄。如果还要求打胎,那更冷了。leuning 写了: 2023年 6月 20日 20:28 目录
人物轶事
人物
张幼
但三年后,尚未结业的张幼仪就被接回家成亲了。替她作媒的正是她的四哥张嘉璈,在当时任浙江都督朱瑞的秘书,在巡视学校时他发现杭州一中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学生,这就是徐志摩。徐家当时已是江南富商,和有着庞大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张家联姻,对徐志摩的父亲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于是徐父申如定下了二人的婚约。于是15岁的张幼仪就辍学嫁到浙江做了少奶奶。徐志摩的态度:“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
1918年生长子徐积锴(阿欢),不久徐志摩就留洋去了,1920年徐志摩收到张君劢的信,被迫不耐烦地把张幼仪接到他身边,张幼仪回忆当时徐志摩的态度“我斜倚着尾甲板,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虽然我从没看过他穿西装的样子。可是我晓得那是他。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的,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此时的徐志摩遇到林徽因并倾心于她,不久徐志摩抛下张幼仪出走,并请人带口信给张幼仪,表达离婚的意愿。张幼仪离开沙士顿,投奔正在巴黎读书的二哥张君劢。[1]
1922年初,张幼仪又随路过巴黎前往德国读书的七弟到柏林待产。[2]
1922年2月24日生次子彼得,随即与徐志摩在柏林签字离婚。[2] 这是中国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签好离婚协议后,徐志摩跟着她去医院看了小彼得,“把脸贴在窗玻璃上,看得神魂颠倒”,“他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他,他要怎么活下去。”
离婚后,张幼仪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2] 1925年痛失爱子彼得,1926年夏被八弟张禹九接回上海
Dog and cat has no concept of father. They raised by mother. The so called father only intercourse. And most likely, they don't even know who is the father.
有个性。leuning 写了: 2023年 6月 20日 13:36 还有个最变态的:
辜鸿铭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8%BE% ... F%E9%93%AD
现在其实也是乱世,看看民国,会有启发。
哈哈。你看你不务正业的,华人买提留园到处转!
为啥?被离的都挺惨的啊。去世的还比较自然。
heartstorm 写了: 2023年 6月 20日 11:44 还不是托了祖上的光,金岳霖不值一提,我倒是奇怪林为什么要抢那本日记,以至于胡适帮着抢,这不是欺负陆小曼吗,可惜陆小曼祖上没有那么光鲜的人物,不然胡适该帮陆小曼。凌叔华也是无用,徐志摩所托非人。
找了一下日记梗,是很奇怪,林徽因为什么一副大包大揽的样子,非要强出头,索要徐志摩日记?她又不是徐志摩的家人,徐志摩的遗物怎么都该陆小曼或徐家的人处理。陆小曼太当甩手掌柜了。林也太强势了,还拉胡适这个糊涂虫出面撑腰。徐志摩当初又为啥把日记给凌叔华?文艺女青年都不可靠。凌叔华还撕掉几页,简直莫名其妙。
wh. 写了: 2023年 6月 20日 08:17 不好意思再转个民国帖,主要因为标题写得漂亮。
另外,文章里说王赓与陆小曼离婚后孤独一生,没有再婚。不过维基说他1937年在香港再婚,生一子一女。子名王興安,1949後留滯大陸不知所終。女名王盛宏,1963於台大護理系畢業。看到别的文章里也说他后来生病,只能再婚,有人照顾。虽是军人理科生,也是个痴情人。
https://www.sohu.com/a/684849595_121200585
林徽因:为何选择一栋稳固的房子,而没有选择一首颠簸的诗?
2023-06-13
民国时期的婚恋,没有哪一对能够光耀过林徽因与徐志摩,他们二人不是一般的爱情故事,而是轰动了一个时代的传奇。
(少女时期的林徽因)
一、英伦之恋
1920年10月,徐志摩在英国剑桥大学的菁菁校园,认识了林徽因,并疯狂的爱上了她。
这一年,徐志摩23岁,已婚;林徽因16岁,待字闺中。
当一位青年诗人炽热的爱上一个文艺美少女,而且是情窦初开的文艺美少女,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然而,当最初的爱慕和内心的慌乱过后,林徽因渐渐冷静了下来,对这段感情的担忧,胜过对这段感情的向往,在得失无法果断取舍之际,林徽因选择了逃避。
1921年10月,林徽因随父亲林觉同启程回国,为的就是退避三舍。
林徽因的躲避,并没有熄灭徐志摩燃起的爱情希望,他依然在追逐,在诗歌中反复吟唱,在日记里反复倾诉。
(青年才俊徐志摩)
徐志摩的熊熊爱火,烧痛了几个家族的神经,更烧痛了他的父亲和妻子的心,也加速了他和妻子张幼仪婚姻的破裂。
1922年2月,张幼仪在德国柏林生下了她与徐志摩的次子彼得。
3月,徐志摩赶到柏林,提出与张幼仪正式办理离婚手续,并请好友吴经熊和金岳霖作证。见面还未坐下,徐志摩就逼还在“坐月子”的张幼仪签字,张幼仪说希望征求父母的意见后再签字,徐志摩斩钉截铁的说:“我没时间等了,你一定要现在签字,我非现在离婚不可!”
张幼仪悲痛的说:“如果你认为离婚这件事做得对,我就签字。”
随后,张幼仪就在徐志摩准备的材料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张幼仪与徐志摩)
徐志摩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人。”
而张幼仪,却因此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弃妇。
因为生孩子,身体本来就如同病中,精神再遭折磨,可谓双重打击。
正因为徐志摩对发妻和刚刚出世孩子的无情,让林徽因最终坚定了拒绝徐志摩的决心, 尽管后来徐志摩还依然不松劲,不放弃,但林徽因在心底却早已经作了决断,在这段感情上,再也没有过丝毫回头。
二、理智拒绝
也就在徐志摩认识林徽因的同一年,17岁的富家美女陆小曼与帅气的陆军上校王赓结为了夫妻。
陆小曼漂亮,王赓也潇洒,不亚于风流倜傥的徐志摩,而且,王赓还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留学美国西点军校,年轻有为,后来还担任过护路军副司令、陆军少将。
(青年军官王赓)
然而,后来却因徐志摩的横刀夺爱,第三者插足,导致这对本来天设一对、地造一双的绝配分道扬镳,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当然,这是后话。
徐志摩与林徽因的结识,给林徽因的心里激起了汹涌的波澜,徐志摩的英俊和才情,让16岁的林徽因几乎晕眩,一霎那成永恒,她与徐志摩几乎同时坠入了爱河,不能自拔。
然而,徐志摩对妻子的无情和决绝,让林徽因对这段感情有了不能承受之重。
所以,林徽因以这个年龄女孩少有的理智,拒绝了疯狂的追求者徐志摩。
遭到林徽因的拒绝后,因为朋友王赓的信任,徐志摩认识了王赓的妻子陆小曼。
(“文艺范”陆小曼)
因为陆小曼喜欢文学,王赓便请徐志摩来陪陪妻子,陆小曼因此经常与徐志摩一起出入于文学沙龙、诗人盛会。
随着交往的加深,徐志摩便心猿意马起来,后来,他为陆小曼写下了《爱眉小札》,那浓情炽烈的文字,把平静的陆小曼给点燃了,二人迅速升温,终于抛开家庭,走到了一起。
随后,陆小曼向王赓提出了离婚。
王赓很通达,知道人未去,心不在,无法挽留,因此与妻子和平离婚。
其实,王赓是深爱着自己的妻子的,他离婚以后,再也没有续弦,一个人孤单的度过了余生。
(徐志摩与陆小曼婚照)
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了婚礼。
当时,名人云集,里巷皆知,他们的婚礼不仅惊动了整个京城,也轰动了整个文艺界。
三、有情人终成眷属
林徽因拒绝了,陆小曼却接受了。
是陆小曼聪明,还是林徽因弱智?
陆小曼和林徽因一样,都是大家闺秀,有着殷实的家境和富裕的生活,陆小曼家似乎比林徽因家更富有。
但是,陆小曼离婚再嫁徐志摩,父母非常愤怒,与她断绝了关系,也断绝了对她的经济来源。
而林徽因,却并非弱智,而是理智,最终让她没有用婚姻作赌注,因此获得了真正甜蜜的爱情,和幸福安稳的一生。
(林徽因和她的闺蜜们)
回国后,在父亲的支持下,林徽因和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确定了恋爱关系。
林徽因与梁思成,门当户对,志趣相投。
林徽因之所以选择梁思成,除了父母之命外,更重要的是,相对于徐志摩的浪漫,梁思成更稳重,将来更可靠。
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说梁思成木讷,甚至不懂浪漫,不解风情。
实际的情形却远非如此。
1927年,二人以恋人身份,同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当年6月,梁思成用了一周课余时间,经过反复设计、雕刻、铸模、翻砂等复杂程序后,特制了一面仿古铜镜,于林徽因生日这一天,送给了林徽因。
(林徽因和梁思成婚照)
梁思成虽然是建筑学家,但你看他写的建筑专著中的文字:“桥是那么伟大,但也娇小妩媚。秦少游为‘秋千外绿水桥平,春风里,朱门映柳’的绚丽景色所动,李肩吾爱‘直下小桥流水,门前一权桃花’,欧阳修更痛快,他偏喜欢‘独立小桥风满袖’,多么潇洒!”
如此文笔,不亚于任何一篇优美的散文。
梁思成还特别幽默,“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就是他说过的俏皮话。
而从照片上看,梁思成也是帅哥一枚。
(青年梁思成)
在婚姻这个人生第一大事的选择上,林徽因是绝对正确的。
1928年3月21日,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婚礼,结为了夫妻。
新婚之夜,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从此,这对金童玉女心心相印,演绎了一生的美好。
有人评价林徽因的婚姻时说:“她选择了一栋稳固的房子,而没有选择一首颠簸的诗。”
诚哉斯言。
这个解释也是后人的想象哦,还挺好玩的。查了一下汉典:leuning 写了: 2023年 6月 20日 17:38 赞有创意!
Google到了爽 字的原始意义:
腋下抓痒。
http://baike.baidu.com/l/fIbPYin8?bk_sh ... r=wapbaike
如果你喜欢看闲书,应该想到曾国藩。他嫁小老婆,就是为了这个甲骨文意义的爽。
呵呵你自己编的谜?厉害。
辜鸿铭留辫子还是很有底气的,抄一段维基:leuning 写了: 2023年 6月 20日 20:23 辜先生是纯英文教育。在英国留学的!
结果在北大留辫子(清朝早灭亡),但用英文讲课。
他Fan 女人小脚,喜欢裹脚布的味道。
_________
辜鸿铭于1857年7月18日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马来西亚的槟城州)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早年,他祖辈由中国福建泉州府惠安县迁居南洋,积累下丰厚的财产和声望。他的父亲辜紫云当时是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操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他的母亲则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这种家庭环境下的辜鸿铭自幼就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没有子女的橡胶园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欢他,将他收为义子。自幼让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
英国的炮舰1840年就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辜鸿铭的义父布朗先生对他说:“你可知道,你的祖国中国已被放在砧板上,恶狠狠的侵略者正挥起屠刀,准备分而食之。我希望你学通中西,担起富国治国的责任,教化欧洲和美洲。”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把十岁的辜鸿铭带到了当时最强大的西方帝国。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到了英国,在布朗的指导下,辜鸿铭从西方最经典的文学名著入手,以最朴拙的死记硬背办法很快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并以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录取,并得到校长、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卡莱尔的赏识。1877年,辜鸿铭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府研究文学、哲学。后来,蔡元培去莱比锡大学求学时,辜鸿铭已是声名显赫的知名人物;而40年后,当林语堂来到莱比锡大学时,辜鸿铭的著作已是学校指定的必读书了,在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一书中曾提及辜鸿铭。14年的留学生活使富有天赋的少年辜鸿铭成为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学者。
__________
辜鸿铭的媒婆轻而易举地就把婚事敲下来了,新婚当晚,这辜鸿铭洞房前,一层层撕开妻子淑姑的裹脚布,望着这双形似藕尖的小脚,辜鸿铭大赞:妙哉妙哉。他一边如痴如醉地嗅着,一边如获至宝地把玩着,神态兴奋不已。
从这以后,妻子淑姑的小脚就成了辜鸿铭最喜欢的物件。以至于,辜鸿铭每日创作缺乏灵感时,就在书房大叫:淑姑过来。淑姑到来后,辜鸿铭就一层层撕开裹脚布,贪婪的嗅着,一时间竟立马文思泉涌,下笔如神。辜鸿铭后来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淑姑的小脚就是他的兴奋剂,也是他的灵感来源。他此生最大的乐趣,就是一手捏佛手(他对妻子小脚的亲切称呼),一手做文章。
辜鸿铭爱小脚,还曾大发怪论说:“小脚女子,特别神秘美妙,讲究的是瘦、小、尖、弯、香、软、正七字诀,妇人肉香,脚其一也。前代缠足,实非虐症。”
那就是香臭混合,天下最难闻的味道。我中学有个漂亮的女老师,成天喷香水。有一次考试时她在教室里巡场游走,走过我们这一排时突然放了一个屁。两种新鲜强烈又对立的味道瞬间进入鼻子的感觉真是简直了。
她嫁之前好像也玩得不多。林梁两家世交,家长应该早有默契。另外也听说梁给林买东西时出车祸,留下终身残疾,林内疚而嫁之。或许这是个催化剂;感觉林梁还是趣味相投的,再加上天时地利人和就成了。
我靠,这么损我!给我我肯定找三联、译林这样的正经出版社出版了。不过私信的发表还是要尊重家人的意愿,有时挺毁形象的。杨绛过世后,钟叔河大大咧咧地公开她写给他的埋怨张爱玲等人的私信,说是有助于学术研究。有助是有助,可私下和公开的文字还是很有区别的。你要是有什么愿意发表的私信交给我好了,我保证一字不拉地替你发,哈哈。heartstorm 写了: 2023年 6月 21日 09:22 说不定林徽因早和徐志摩滚床单了,据说要徐离婚也是林徽因要求的,从林后期表现看是合理的,凌撕掉的估计和她自己有关,陆小曼不是没讨,是被胡适抢先了,凌也是个糊涂虫,换做wh应该就稳了,因为给你就天下皆知了。
她要是早年就很浪,早被人挖出来了。
那也把林看得太那啥了……她后来即使喜欢出风头,喜欢一群男人围着她转,可也没有外遇。感觉应该是金岳霖说的比较有精神追求的人。或许男女之间的精神交流容易导致暧昧,至少让外人觉得暧昧,所以有那么多损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