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202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个错误
发表于 : 2022年 10月 5日 00:43
美国也这样,你要写个反圈子里的权威的文章,基本上可以肯定发表不了
区别是美国这个林子比较大,鸟儿选择余地比较多而已
区别是美国这个林子比较大,鸟儿选择余地比较多而已
leiya 写了: 2022年 10月 4日 22:10 2022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了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美国科学家约翰·弗朗西斯·克劳泽(John F. Clauser)以及奥地利科学家安东·塞林格(Anton Zeilinger)以表彰他们“for experiments with entangled photons, establishing the violation of Bell inequalities and pioneering 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纠缠光子实验,确立了贝尔不等式的违反,和量子信息的开创性工作)。
首先,祝贺三位科学家获得了2022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
我相信三位的工作并不是故意认识错误,但是,量子纠缠实验建立的量子非局域性是一个误读,它是普通的相干现象。“非局域性”这个词本身,违背了相对论的局域性原理。
量子纠缠也是一个错误的词汇,因为“纠缠”意味着相互作用,而“量子纠缠”只有相关,没有相互作用。它就是远程相关,一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物理现象。
举个例子,把一副手套分别放在两个盒子里,不告诉哪个盒子放的是哪只手套。打开一个盒子,看一下盒子中手套的左右,马上就知道另一个盒子的手套的左右。这样的魔术神奇吗?如果有人变这样的魔术,你一定会想,这个魔术师是不是傻?或者,他当观众都是傻子吗?
可是如果魔术师神秘地告诉你,每一个盒子里的手套变成了不确定的量子叠加态,两个盒子发生了神秘的量子纠缠,无论相距多远,对一个盒子里手套的测量,会导致另一个盒子里手套状态的瞬时坍缩,你是不是瞬时就觉得魔术师太高大上了?
上面发生的事情不是一样的吗?为什么叫做量子纠缠就高大上了呢?而且,所有的人都相信了,存在那种神秘的超距相互作用呢?
到了“神秘”的层面,所有人都是一样的,理性自然就不存在了。科学是关于自然的,“神秘”是超自然的。
量子纠缠概念的确导致了量子信息这样一个巨大的研究方向。但是,量子信息如火如荼几十年了,交付(deliver)了任何实质的(substantial)应用了吗?量子计算所有的算法都无法在应用层面实现,全面倒向量子模拟,量子模拟和模拟计算或者传统实验有什么差别呢?在低温下,或者用光做的实验就是量子计算?这世界上,有哪一次事件不是量子计算呢?
无论是光,还是低温,目前的哪一种量子计算机不是电磁现象呢?如果叫电磁计算机,人们还会相信它有那么神奇吗?
诺贝尔奖并不是每年都需要颁发一次的。量子纠缠的概念至少还在争议之中。2022年发生了很多不好的事件,创纪录的高温,干旱,大规模战争,核污染的威胁,……,难道因为这一年份很“2”,所以超自然在起作用?
弃婴千枝 写了: 2022年 10月 5日 00:40 你不妨看看规范场的中文课本这市场上有哪几本?
都是谁写的?
你不是这个圈子的,很多鸡飞狗跳的内幕没听说过
你妈,中国很多事情为啥落后了,就是因为霸主认为道路有问题啊
reknaz 写了: 2022年 10月 5日 00:58 你是这个圈子的?怎么说的听上去都像是二手小道。
而且中国又不是只有北大这一所高校有物理系,说得好像两个人就阻碍了全中国物理发展似的。
你这最后一句话可不好乱讲,太反动了。
量子不就是指物理量是 discrete 的,不是连续的吗?这概念有什么不清楚的。
leiya 写了: 2022年 10月 4日 22:10 2022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了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美国科学家约翰·弗朗西斯·克劳泽(John F. Clauser)以及奥地利科学家安东·塞林格(Anton Zeilinger)以表彰他们“for experiments with entangled photons, establishing the violation of Bell inequalities and pioneering 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纠缠光子实验,确立了贝尔不等式的违反,和量子信息的开创性工作)。
首先,祝贺三位科学家获得了2022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
我相信三位的工作并不是故意认识错误,但是,量子纠缠实验建立的量子非局域性是一个误读,它是普通的相干现象。“非局域性”这个词本身,违背了相对论的局域性原理。
量子纠缠也是一个错误的词汇,因为“纠缠”意味着相互作用,而“量子纠缠”只有相关,没有相互作用。它就是远程相关,一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物理现象。
举个例子,把一副手套分别放在两个盒子里,不告诉哪个盒子放的是哪只手套。打开一个盒子,看一下盒子中手套的左右,马上就知道另一个盒子的手套的左右。这样的魔术神奇吗?如果有人变这样的魔术,你一定会想,这个魔术师是不是傻?或者,他当观众都是傻子吗?
可是如果魔术师神秘地告诉你,每一个盒子里的手套变成了不确定的量子叠加态,两个盒子发生了神秘的量子纠缠,无论相距多远,对一个盒子里手套的测量,会导致另一个盒子里手套状态的瞬时坍缩,你是不是瞬时就觉得魔术师太高大上了?
上面发生的事情不是一样的吗?为什么叫做量子纠缠就高大上了呢?而且,所有的人都相信了,存在那种神秘的超距相互作用呢?
到了“神秘”的层面,所有人都是一样的,理性自然就不存在了。科学是关于自然的,“神秘”是超自然的。
量子纠缠概念的确导致了量子信息这样一个巨大的研究方向。但是,量子信息如火如荼几十年了,交付(deliver)了任何实质的(substantial)应用了吗?量子计算所有的算法都无法在应用层面实现,全面倒向量子模拟,量子模拟和模拟计算或者传统实验有什么差别呢?在低温下,或者用光做的实验就是量子计算?这世界上,有哪一次事件不是量子计算呢?
无论是光,还是低温,目前的哪一种量子计算机不是电磁现象呢?如果叫电磁计算机,人们还会相信它有那么神奇吗?
诺贝尔奖并不是每年都需要颁发一次的。量子纠缠的概念至少还在争议之中。2022年发生了很多不好的事件,创纪录的高温,干旱,大规模战争,核污染的威胁,……,难道因为这一年份很“2”,所以超自然在起作用?
Caravel 写了: 2022年 10月 5日 00:44 雷教授,难道你没有意识到你那个手套例子的问题,你那个手套就是隐变量理论。但是量子纠缠是完全不同的现象,你的意思是测量之前就是确定的,你只要换一个方向测量,就能知道系统并不处于测量过后的确定状态。
又瞎说,中国物理学会的邮编100190 不是北大的,是物理所的。弃婴千枝 写了: 2022年 10月 5日 01:05 中国物理学会在鳖大
当年中国要召开全国规范场学术讨论会
鳖大跳出来反对,中国物理学会不给钱
你还怎么搞?
你自己搞总归要经费吧?书写完了总得出版吧?难道你自己掏钱?而且科学出版社不给出版,你只能自己掏钱找南方的大学出版社出版
诺奖越来越像是一个政治奖项,是旧殖民地时代学术种姓制度的代表产物。类似于帝国主义册封leiya 写了: 2022年 10月 4日 22:10 2022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了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美国科学家约翰·弗朗西斯·克劳泽(John F. Clauser)以及奥地利科学家安东·塞林格(Anton Zeilinger)以表彰他们“for experiments with entangled photons, establishing the violation of Bell inequalities and pioneering 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纠缠光子实验,确立了贝尔不等式的违反,和量子信息的开创性工作)。
首先,祝贺三位科学家获得了2022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
我相信三位的工作并不是故意认识错误,但是,量子纠缠实验建立的量子非局域性是一个误读,它是普通的相干现象。“非局域性”这个词本身,违背了相对论的局域性原理。
量子纠缠也是一个错误的词汇,因为“纠缠”意味着相互作用,而“量子纠缠”只有相关,没有相互作用。它就是远程相关,一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物理现象。
举个例子,把一副手套分别放在两个盒子里,不告诉哪个盒子放的是哪只手套。打开一个盒子,看一下盒子中手套的左右,马上就知道另一个盒子的手套的左右。这样的魔术神奇吗?如果有人变这样的魔术,你一定会想,这个魔术师是不是傻?或者,他当观众都是傻子吗?
可是如果魔术师神秘地告诉你,每一个盒子里的手套变成了不确定的量子叠加态,两个盒子发生了神秘的量子纠缠,无论相距多远,对一个盒子里手套的测量,会导致另一个盒子里手套状态的瞬时坍缩,你是不是瞬时就觉得魔术师太高大上了?
上面发生的事情不是一样的吗?为什么叫做量子纠缠就高大上了呢?而且,所有的人都相信了,存在那种神秘的超距相互作用呢?
到了“神秘”的层面,所有人都是一样的,理性自然就不存在了。科学是关于自然的,“神秘”是超自然的。
量子纠缠概念的确导致了量子信息这样一个巨大的研究方向。但是,量子信息如火如荼几十年了,交付(deliver)了任何实质的(substantial)应用了吗?量子计算所有的算法都无法在应用层面实现,全面倒向量子模拟,量子模拟和模拟计算或者传统实验有什么差别呢?在低温下,或者用光做的实验就是量子计算?这世界上,有哪一次事件不是量子计算呢?
无论是光,还是低温,目前的哪一种量子计算机不是电磁现象呢?如果叫电磁计算机,人们还会相信它有那么神奇吗?
诺贝尔奖并不是每年都需要颁发一次的。量子纠缠的概念至少还在争议之中。2022年发生了很多不好的事件,创纪录的高温,干旱,大规模战争,核污染的威胁,……,难道因为这一年份很“2”,所以超自然在起作用?
StMichael 写了: 2022年 10月 5日 01:07 一个电子源产生纠缠态的两个电子分离后保证不退相干传输后在远方各自测自旋结果和同电子源产生的非纠缠态电子对远方分别测自旋结果,肯定有结果是否相关的差异。不就说明纠缠态才能导致非定域相关么?
这不就能检测纠缠态和非纠缠态的差异么?
说得非常好!尤其手套那个例子。leiya 写了: 2022年 10月 4日 22:10 2022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了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美国科学家约翰·弗朗西斯·克劳泽(John F. Clauser)以及奥地利科学家安东·塞林格(Anton Zeilinger)以表彰他们“for experiments with entangled photons, establishing the violation of Bell inequalities and pioneering 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纠缠光子实验,确立了贝尔不等式的违反,和量子信息的开创性工作)。
首先,祝贺三位科学家获得了2022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
我相信三位的工作并不是故意认识错误,但是,量子纠缠实验建立的量子非局域性是一个误读,它是普通的相干现象。“非局域性”这个词本身,违背了相对论的局域性原理。
量子纠缠也是一个错误的词汇,因为“纠缠”意味着相互作用,而“量子纠缠”只有相关,没有相互作用。它就是远程相关,一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物理现象。
举个例子,把一副手套分别放在两个盒子里,不告诉哪个盒子放的是哪只手套。打开一个盒子,看一下盒子中手套的左右,马上就知道另一个盒子的手套的左右。这样的魔术神奇吗?如果有人变这样的魔术,你一定会想,这个魔术师是不是傻?或者,他当观众都是傻子吗?
可是如果魔术师神秘地告诉你,每一个盒子里的手套变成了不确定的量子叠加态,两个盒子发生了神秘的量子纠缠,无论相距多远,对一个盒子里手套的测量,会导致另一个盒子里手套状态的瞬时坍缩,你是不是瞬时就觉得魔术师太高大上了?
上面发生的事情不是一样的吗?为什么叫做量子纠缠就高大上了呢?而且,所有的人都相信了,存在那种神秘的超距相互作用呢?
到了“神秘”的层面,所有人都是一样的,理性自然就不存在了。科学是关于自然的,“神秘”是超自然的。
量子纠缠概念的确导致了量子信息这样一个巨大的研究方向。但是,量子信息如火如荼几十年了,交付(deliver)了任何实质的(substantial)应用了吗?量子计算所有的算法都无法在应用层面实现,全面倒向量子模拟,量子模拟和模拟计算或者传统实验有什么差别呢?在低温下,或者用光做的实验就是量子计算?这世界上,有哪一次事件不是量子计算呢?
无论是光,还是低温,目前的哪一种量子计算机不是电磁现象呢?如果叫电磁计算机,人们还会相信它有那么神奇吗?
诺贝尔奖并不是每年都需要颁发一次的。量子纠缠的概念至少还在争议之中。2022年发生了很多不好的事件,创纪录的高温,干旱,大规模战争,核污染的威胁,……,难道因为这一年份很“2”,所以超自然在起作用?
规范场论一般都是放在量子场论里面讲吧。中文量子场论书一搜一大把呀。弃婴千枝 写了: 2022年 10月 5日 01:32 你不妨找找中文版的关于规范理论的书总共出版了多少本,专著课本都算上,从70年代开始算起到今天,全算上
你妈,总共就3本
现在规范场对还是错都是板上钉钉了,鳖大都不好意思再叽歪当年丢人现眼的丑事了
StMichael 写了: 2022年 10月 5日 01:48 我有点被雷教授说服了。
在我这个实验中,结果可能是无差异的,都有相关性?
雷教授是不是你建议过的试验?所谓“非纠缠态”电子对会出现同样的检测结果相关性?
尼玛不仅言论自由是虚假的,连academic freedom也没有。弃婴千枝 写了: 2022年 10月 4日 22:30 你们政避佬懂个屁
雷叫兽因为反对梁子韭菜,被各大杂志打入黑名单,甚至被物理学的著名shithole arxiv都打入了黑名单
甚至连累鳖紧大学物理系,鳖紧大学物理系在shithole arxiv上发文章都会要求先认证才能发
属实FoxMe 写了: 2022年 10月 5日 06:33 “举个例子,把一副手套分别放在两个盒子里,不告诉哪个盒子放的是哪只手套。打开一个盒子,看一下盒子中手套的左右,马上就知道另一个盒子的手套的左右。这样的魔术神奇吗?如果有人变这样的魔术,你一定会想,这个魔术师是不是傻?或者,他当观众都是傻子吗?”
这个例子举的好,EPR基本上是这么回事。尼玛,EPR丢下的芝麻,别人捡起来当宝。
有点道理,对editors的描述赖美豪中 写了: 2022年 10月 4日 22:35 物理口子出版物大部分掌握在springer手里,是的就是掌握nature的springer。springer整个公司都被左x把持了,现在nature大部分editor都是写p都不懂,完全不应该毕业的'phd' activists
leiya 写了: 2022年 10月 4日 22:10 2022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了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美国科学家约翰·弗朗西斯·克劳泽(John F. Clauser)以及奥地利科学家安东·塞林格(Anton Zeilinger)以表彰他们“for experiments with entangled photons, establishing the violation of Bell inequalities and pioneering 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纠缠光子实验,确立了贝尔不等式的违反,和量子信息的开创性工作)。
首先,祝贺三位科学家获得了2022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
我相信三位的工作并不是故意认识错误,但是,量子纠缠实验建立的量子非局域性是一个误读,它是普通的相干现象。“非局域性”这个词本身,违背了相对论的局域性原理。
量子纠缠也是一个错误的词汇,因为“纠缠”意味着相互作用,而“量子纠缠”只有相关,没有相互作用。它就是远程相关,一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物理现象。
举个例子,把一副手套分别放在两个盒子里,不告诉哪个盒子放的是哪只手套。打开一个盒子,看一下盒子中手套的左右,马上就知道另一个盒子的手套的左右。这样的魔术神奇吗?如果有人变这样的魔术,你一定会想,这个魔术师是不是傻?或者,他当观众都是傻子吗?
可是如果魔术师神秘地告诉你,每一个盒子里的手套变成了不确定的量子叠加态,两个盒子发生了神秘的量子纠缠,无论相距多远,对一个盒子里手套的测量,会导致另一个盒子里手套状态的瞬时坍缩,你是不是瞬时就觉得魔术师太高大上了?
上面发生的事情不是一样的吗?为什么叫做量子纠缠就高大上了呢?而且,所有的人都相信了,存在那种神秘的超距相互作用呢?
到了“神秘”的层面,所有人都是一样的,理性自然就不存在了。科学是关于自然的,“神秘”是超自然的。
量子纠缠概念的确导致了量子信息这样一个巨大的研究方向。但是,量子信息如火如荼几十年了,交付(deliver)了任何实质的(substantial)应用了吗?量子计算所有的算法都无法在应用层面实现,全面倒向量子模拟,量子模拟和模拟计算或者传统实验有什么差别呢?在低温下,或者用光做的实验就是量子计算?这世界上,有哪一次事件不是量子计算呢?
无论是光,还是低温,目前的哪一种量子计算机不是电磁现象呢?如果叫电磁计算机,人们还会相信它有那么神奇吗?
诺贝尔奖并不是每年都需要颁发一次的。量子纠缠的概念至少还在争议之中。2022年发生了很多不好的事件,创纪录的高温,干旱,大规模战争,核污染的威胁,……,难道因为这一年份很“2”,所以超自然在起作用?
可能会变成材料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