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你电脑用什么拼音输入?
CNBC: 为什么关税也挡不住中国车进来
版主: kazaawang, wh
#42 Re: CNBC: 为什么关税也挡不住中国车进来
中国光伏产业起死回生,就是靠低价销售?fard 写了: 2024年 6月 8日 00:15 美国2012指控中国倾销光伏,把关税加到250%,中国光伏产业几乎全部死翘翘,但是后来中国打下90%以上的光伏市场,美国只剩一家,5%的市场,但是是最大的上市公司,市值240多亿,荒谬吧?以此类推,现在美国对中国汽车加100%的税,然后中国汽车打下全球80%的市场(毫无悬念),美国剩一家福特,10%的市场,市值最大的汽车公司。
福特市值超过tesla?以后是不是电车市场越来越大?
总觉得美国这样搞好像是死路一条啊?
#44 Re: CNBC: 为什么关税也挡不住中国车进来
不是靠低价销售,这个故事很长,主要是中国强有力的政策和执行力。比如全世界打压华为都没有用的,只要中国说让5G覆盖全中国,包括所有的乡村,华为能死吗?非常简单的道理。光伏也一样,甘肃,新疆那么大的地方,随便设一个实验区,光伏产业就能活。美国就不一样了,tmd你要是家里想装太阳板的话,虽然政府有补足,但是贵啊,钱都被安装公司拿去了,你要10年后才可能开始省点钱。所以只有少数算术很差的才被忽悠去装那玩意,或者钱多的玩玩新花样。买电动车也是同样道理,虽然给你7500的补贴,但是买电车要多花2万,所以10年内是省不了一分钱的。还是,要么是算术很差的,要么是钱太多玩玩新花样,才会去买电动车。美国的电动车就像光伏一样基本上死翘翘了,燃油车也很快了。
我说福特只是随便一说,主要是它的股份很多是政府的,美国3大车厂里只有它做了混动皮卡,其它的都还是全燃油的,肯定会死在先。另外,特斯拉和马斯克已经在华尔街失宠了,因为电动车在美国炒作不起来了,火星移民也哄不下去了,因为人们看到在太空站和月球来来回回的是中国,美国只是偶尔放个冲天炮。现在炒作的明星是AI和黄仁勋。最多3年,多半是明年,黄仁勋就会掉回到地上,中国的AI和芯片势不可挡,这次要比光伏和电动车快的多。我这两年做的项目中有一部分是AI,知道是个啥状况,美国人不知道,或者装作不知道。在Colab上把dataset和模型设置好了,开始深度学习了,要等100个epoch,我就到处逛逛,包括这里。
+5.00 积分 [版主 wh 发放的奖励]
#46 Re: CNBC: 为什么关税也挡不住中国车进来
东南亚部分产线关停,光伏板块遇“黑色星期四”
光伏板块遇“黑色星期四”,多股下跌。截至6月6日收盘,Wind光伏指数下跌3.26%,创近四个月以来的新低。板块内,清源股份(13.300, -1.48, -10.01%)(603628.SH)、亿晶光电(3.150, -0.35, -10.00%)(600537.SH)等股跌停;海优新材(31.070, -2.79, -8.24%)(688680.SH)下跌8.24%,东方日升(13.120, -0.81, -5.81%)(300118.SZ)、晶澳科技(14.130, -0.87, -5.80%)(002459.SZ)、安彩高科(3.860, -0.23, -5.62%)(600207.SH)等股跌超5%。
隆基绿能(17.180, -1.10, -6.02%)(601012.SH)下跌6.02%,收于17.18元/股,创下年内新低,总市值1301.91亿元,已跌至1300亿元关口。在光伏受资本热捧的2021年,隆基绿能当年11月1日达到其历史最高市值5424亿元。以此计算,该公司市值已经蒸发约4122亿元,下跌约76%。
近期,国内光伏市场阴云笼罩。
据美国网站Axios报道,拜登政府正被敦促调查涉嫌逃避美国关税的中国太阳能(4.970, -0.08, -1.58%)公司。这一举措正值美中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之际,贸易是2024年大选的关键议题。
此外,东南亚光伏双反问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部分中企的东南亚工厂计划停工的消息传出。
6月4日,隆基绿能被曝其在马来西亚的组件厂本周开始逐步关停,在越南电池片工厂的五条产线已于上周早些时候全部停工。
据界面新闻了解到,隆基绿能此次关停的是当地部分P型老旧产能。
同日,隆基绿能对界面新闻回应称,目前行业环境错综复杂。为了实现敏捷智造模式的广泛推广,将持续推动全球基地工厂的数字化升级和技术改造,因此出现不同区域基地的生产计划调整。
在此期间,隆基表示采取跨基地支援、排班轮休等多种措施,将生产计划调整对员工的影响降至最低,并依法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后续,该公司将根据市场变化和升级改造进展适时调整排产。
隆基风波次日,天合光能(20.840, -0.65, -3.02%)(688599.SH)也被传出泰国工厂近日进入停产阶段,组件生产线5月底已经停产,电池生产线计划6月13日左右停产。
天合光能对此回复界面新闻称,其在泰国和越南的产能即将进入停产检修状态,这个检修每年的年中都会有。
此外,该公司在泰国和越南的产能主要面向美国。美国市场的需求受到一些政策环境影响,短期会有一些波动,该公司会依据行业和市场的情况,对生产计划进行动态的、最优的调整。
“美国市场的短期政策波动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但是长期来看,以天合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在该市场的领先地位并未发生变化。”天合光能称。
除上述两家头部公司外,另有一家在东南亚地区有产能布局的组件企业内部人士亦对界面新闻记者称,其所在公司已经关停了50%的产能,还剩下一些订单需要完成交付。
该人士透露,鉴于目前的贸易壁垒风险,已经有部分光伏企业考虑转移在东南亚的产能。
另有多位业内企业人士对界面新闻称,对于此轮东南亚双反,业内的悲观情绪或相较于上一轮更为浓厚。从此前双反调查的条款期限和税率来看,前景不是特别乐观,业内对此谨慎准备。
不过,也有光伏企业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在东南亚的工厂正常开工,暂未出现调整。
6月5日晚,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在接受华夏能源网采访时表示,受国际大环境影响,东南亚光伏产能确实面临一定的问题,隆基正在评估和分析未来的调整策略。
李振国对此分析称,此前大家并不清楚美国政府对扶持本土光伏产业链的坚决程度。现在,它们的决心已经非常明确。东南亚的光伏产能是否一定要关停,还需要进一步评估。是要评估市场竞争情况,二是要考虑是否将东南亚产能留作“备份”。
6月6日,上述文章已经被删除。
近年来,中美贸易壁垒问题日趋紧张。今年6月,美国上一轮对东南亚四国的反规避豁免期即将结束。
5月,美国决定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重启双反调查。美国太阳能制造贸易委员会(American Alliance for Solar Manufacturing Trade Committee)于2024年4月24日提交的申请,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晶体硅光伏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模块)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预计将最晚于2024年6月10日对此案作出产业损害初裁。
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涉案产品的进口,对美国国内产业构成了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损害威胁,美国商务部将继续对本案进行调查,并预计于2024年7月18日作出反补贴初裁,10月1日作出反倾销初裁。
此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在接受界面新闻独家采访时表示,鉴于中国很多光伏企业在东南亚投资,美方此举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目的还是要打压中国光伏产业。
刘译阳认为,双反相关政策需要经过诸多程序,可能不会太快落地,但中长期看,落地可能性很大,中国光伏产业要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一旦落地,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企业的东南亚产业布局。
除了在东南亚进行双反调查外,美国还在5月宣布对中国“新三样”等多项产品加征301关税。针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模块),美国政府从今年起将关税税率从25%提高到50%。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此前统计,中国已有近20家光伏企业通过合资、并购、投资等方式在东南亚地区布局光伏生产。隆基绿能、晶科能源(8.530, -0.24, -2.74%)、晶澳科技、阿特斯(11.510, -0.31, -2.62%)、东方日升(300118.SZ)、正泰新能源、协鑫集成(2.140, -0.05, -2.28%)等多家中国头部光伏企业均在东南亚地区有所布局。
东南亚通路受阻后,在美国、中东等国家或地区建厂,成了部分中企的新选择。
例如,天合光能在回应中表示,已布局了美国的组件产能和印尼的电池组件产能,均处于在建状态,未来将以更广、更深的的全球化布局和本土化运营,来提高海外市场竞争力、应对国际贸易风险。
光伏板块遇“黑色星期四”,多股下跌。截至6月6日收盘,Wind光伏指数下跌3.26%,创近四个月以来的新低。板块内,清源股份(13.300, -1.48, -10.01%)(603628.SH)、亿晶光电(3.150, -0.35, -10.00%)(600537.SH)等股跌停;海优新材(31.070, -2.79, -8.24%)(688680.SH)下跌8.24%,东方日升(13.120, -0.81, -5.81%)(300118.SZ)、晶澳科技(14.130, -0.87, -5.80%)(002459.SZ)、安彩高科(3.860, -0.23, -5.62%)(600207.SH)等股跌超5%。
隆基绿能(17.180, -1.10, -6.02%)(601012.SH)下跌6.02%,收于17.18元/股,创下年内新低,总市值1301.91亿元,已跌至1300亿元关口。在光伏受资本热捧的2021年,隆基绿能当年11月1日达到其历史最高市值5424亿元。以此计算,该公司市值已经蒸发约4122亿元,下跌约76%。
近期,国内光伏市场阴云笼罩。
据美国网站Axios报道,拜登政府正被敦促调查涉嫌逃避美国关税的中国太阳能(4.970, -0.08, -1.58%)公司。这一举措正值美中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之际,贸易是2024年大选的关键议题。
此外,东南亚光伏双反问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部分中企的东南亚工厂计划停工的消息传出。
6月4日,隆基绿能被曝其在马来西亚的组件厂本周开始逐步关停,在越南电池片工厂的五条产线已于上周早些时候全部停工。
据界面新闻了解到,隆基绿能此次关停的是当地部分P型老旧产能。
同日,隆基绿能对界面新闻回应称,目前行业环境错综复杂。为了实现敏捷智造模式的广泛推广,将持续推动全球基地工厂的数字化升级和技术改造,因此出现不同区域基地的生产计划调整。
在此期间,隆基表示采取跨基地支援、排班轮休等多种措施,将生产计划调整对员工的影响降至最低,并依法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后续,该公司将根据市场变化和升级改造进展适时调整排产。
隆基风波次日,天合光能(20.840, -0.65, -3.02%)(688599.SH)也被传出泰国工厂近日进入停产阶段,组件生产线5月底已经停产,电池生产线计划6月13日左右停产。
天合光能对此回复界面新闻称,其在泰国和越南的产能即将进入停产检修状态,这个检修每年的年中都会有。
此外,该公司在泰国和越南的产能主要面向美国。美国市场的需求受到一些政策环境影响,短期会有一些波动,该公司会依据行业和市场的情况,对生产计划进行动态的、最优的调整。
“美国市场的短期政策波动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但是长期来看,以天合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在该市场的领先地位并未发生变化。”天合光能称。
除上述两家头部公司外,另有一家在东南亚地区有产能布局的组件企业内部人士亦对界面新闻记者称,其所在公司已经关停了50%的产能,还剩下一些订单需要完成交付。
该人士透露,鉴于目前的贸易壁垒风险,已经有部分光伏企业考虑转移在东南亚的产能。
另有多位业内企业人士对界面新闻称,对于此轮东南亚双反,业内的悲观情绪或相较于上一轮更为浓厚。从此前双反调查的条款期限和税率来看,前景不是特别乐观,业内对此谨慎准备。
不过,也有光伏企业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在东南亚的工厂正常开工,暂未出现调整。
6月5日晚,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在接受华夏能源网采访时表示,受国际大环境影响,东南亚光伏产能确实面临一定的问题,隆基正在评估和分析未来的调整策略。
李振国对此分析称,此前大家并不清楚美国政府对扶持本土光伏产业链的坚决程度。现在,它们的决心已经非常明确。东南亚的光伏产能是否一定要关停,还需要进一步评估。是要评估市场竞争情况,二是要考虑是否将东南亚产能留作“备份”。
6月6日,上述文章已经被删除。
近年来,中美贸易壁垒问题日趋紧张。今年6月,美国上一轮对东南亚四国的反规避豁免期即将结束。
5月,美国决定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重启双反调查。美国太阳能制造贸易委员会(American Alliance for Solar Manufacturing Trade Committee)于2024年4月24日提交的申请,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晶体硅光伏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模块)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预计将最晚于2024年6月10日对此案作出产业损害初裁。
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涉案产品的进口,对美国国内产业构成了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损害威胁,美国商务部将继续对本案进行调查,并预计于2024年7月18日作出反补贴初裁,10月1日作出反倾销初裁。
此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在接受界面新闻独家采访时表示,鉴于中国很多光伏企业在东南亚投资,美方此举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目的还是要打压中国光伏产业。
刘译阳认为,双反相关政策需要经过诸多程序,可能不会太快落地,但中长期看,落地可能性很大,中国光伏产业要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一旦落地,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企业的东南亚产业布局。
除了在东南亚进行双反调查外,美国还在5月宣布对中国“新三样”等多项产品加征301关税。针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模块),美国政府从今年起将关税税率从25%提高到50%。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此前统计,中国已有近20家光伏企业通过合资、并购、投资等方式在东南亚地区布局光伏生产。隆基绿能、晶科能源(8.530, -0.24, -2.74%)、晶澳科技、阿特斯(11.510, -0.31, -2.62%)、东方日升(300118.SZ)、正泰新能源、协鑫集成(2.140, -0.05, -2.28%)等多家中国头部光伏企业均在东南亚地区有所布局。
东南亚通路受阻后,在美国、中东等国家或地区建厂,成了部分中企的新选择。
例如,天合光能在回应中表示,已布局了美国的组件产能和印尼的电池组件产能,均处于在建状态,未来将以更广、更深的的全球化布局和本土化运营,来提高海外市场竞争力、应对国际贸易风险。
+2.00 积分 [版主 wh 发放的奖励]
#47 Re: CNBC: 为什么关税也挡不住中国车进来
明明全球分工是大势所趋,而且已经初见成效。美国过去20多年的繁荣,靠的就是它。睡舅和他那帮律师政客们,现在却要自断手臂,扰乱这个秩序。但是作为一个靠印钱和金融支撑gdp,制造业流失的国家,这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了。美国已经避不开中国制造了,哪怕都禁了,这些产品都会找到适当的渠道进入。
+2.00 积分 [版主 wh 发放的奖励]
x1

#48 Re: CNBC: 为什么关税也挡不住中国车进来
东南亚通路受阻后,在美国、中东等国家或地区建厂,成了部分中企的新选择,例如,天合光能在回应中表示,已布局了美国的组件产能和印尼的电池组件产能--我觉得跟电车一样,这就是美国的目的。
#49 Re: CNBC: 为什么关税也挡不住中国车进来
只要是美国还是金融和保险最赚钱,在美国建厂是不可能的,钱能轻易地直接生钱,谁还去做产品绕一大圈?就算是建成了、投产了,质量完全无法保证,价格上天。我这些年在美国的各种规模的企业里打工,从研发工程师、产线工程师到技术员、最低级的装配工都做过,我太了解了。这么说吧,如果能回来的话,当初就不会出去in the first place。我所见过的没有一个是自愿出去或外包的,都是最后实在是搞不下去,要么外包,要么被外包的吃掉。现在还在苟且的,都是完全依赖中国的价廉的供应链,所以现在不敢喊脱钩了,真脱钩的话,这些剩下来的也立马全部死翘翘。现在就是用高关税让美国企业能撑过这次选举。yyman 写了: 2024年 6月 8日 13:32 东南亚通路受阻后,在美国、中东等国家或地区建厂,成了部分中企的新选择,例如,天合光能在回应中表示,已布局了美国的组件产能和印尼的电池组件产能--我觉得跟电车一样,这就是美国的目的。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错的,贪婪透顶不是资本的特性,而是白人尤其是盎撒的特性。这是目前中西方冲突的真正根源,一个追求一本万利,一个讲究薄利多销。
#50 Re: CNBC: 为什么关税也挡不住中国车进来
可能美国也跟你的想法差不多,所以才想办法把中国企业引到美国本土来开厂,例如那个福耀玻璃厂好像营运的不错,还有中车好像也有地铁工厂。fard 写了: 2024年 6月 8日 13:58 只要是美国还是金融和保险最赚钱,在美国建厂是不可能的,钱能轻易地直接生钱,谁还去做产品绕一大圈?就算是建成了、投产了,质量完全无法保证,价格上天。我这些年在美国的各种规模的企业里打工,从研发工程师、产线工程师到技术员、最低级的装配工都做过,我太了解了。这么说吧,如果能回来的话,当初就不会出去in the first place。我所见过的没有一个是自愿出去或外包的,都是最后实在是搞不下去,要么外包,要么被外包的吃掉。现在还在苟且的,都是完全依赖中国的价廉的供应链,所以现在不敢喊脱钩了,真脱钩的话,这些剩下来的也立马全部死翘翘。现在就是用高关税让美国企业能撑过这次选举。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错的,贪婪透顶不是资本的特性,而是白人尤其是盎撒的特性。这是目前中西方冲突的真正根源,一个追求一本万利,一个讲究薄利多销。
#51 Re: CNBC: 为什么关税也挡不住中国车进来
问题是冒出了个习近平,真的搞绿色产业、真的搞全球化。Cohcoh 写了: 2024年 6月 8日 13:27 明明全球分工是大势所趋,而且已经初见成效。美国过去20多年的繁荣,靠的就是它。睡舅和他那帮律师政客们,现在却要自断手臂,扰乱这个秩序。但是作为一个靠印钱和金融支撑gdp,制造业流失的国家,这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了。美国已经避不开中国制造了,哪怕都禁了,这些产品都会找到适当的渠道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