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Re: 解放后,最高文学作品是啥?
发表于 : 2024年 6月 11日 19:54
金庸的作品就是给学生看的
里面的大侠不用操心生活,天天到处惹事,聊骚小师妹
就是学生的生活
走上社会的人还爱看金庸是比较丢人的
金庸的作品就是给学生看的
你这就叫偷换概念pangzi 写了: 2024年 6月 11日 19:51 因为你看不懂我说的。拿一个简单点,叙事节奏的控制,你想和我展开谈吗?我们可以具体对照莎剧来谈,你有这水平吗?
先告诉我你看过几部,我可以从你看过的展开
别怂啊,口口声声莎士比亚,你有能力进入文本细节吗?说一部你最熟悉的莎剧,我们来翻书嘛,很简单。ABYSSDRAGON 写了: 2024年 6月 11日 19:54 你这就叫偷换概念
比较的是经典名著和现代流行小说,你却要往我身上扯,你这水平暴露的太彻底了,就是穿着西装打滚的流氓,喷一万瓶香水也挡不住文盲的味道
讲叙事节奏,现代网文是祖宗
白鹿原活着这种才是给学生看的
来看流氓打滚哈pangzi 写了: 2024年 6月 11日 19:56 别怂啊,口口声声莎士比亚,你有能力进入文本细节吗?说一部你最熟悉的莎剧,我们来翻书嘛,很简单。
你不是说我说的太抽象,咱们具体过文本呀,有本事吗?
金庸还不如王朔
“人性的刻画”穿越时代,不是“人物刻画”穿越时代。ABYSSDRAGON 写了: 2024年 6月 11日 20:01 来看流氓打滚哈
说了一堆假大空的堆砌辞藻,被我戳穿了反而开始要求我来说细节
我就问你,你说莎翁的著作是现实的镜像,那你在现实里见过朱丽叶这样的女人吗
流氓打滚你就最厉害pangzi 写了: 2024年 6月 11日 20:24 “人性的刻画”穿越时代,不是“人物刻画”穿越时代。
《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我中学上莎剧课的时候,老师第一节就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把这部作品认为是关于爱情的,这是一部关于“青春与激情”的书,写的是青春期少年的热血。我们这个时代和朱丽叶的共鸣,不是说她如何相信爱情如何跨越门第,引起我们的共鸣。共鸣的是她的激情。一种青春期最宝贵的反叛,过了这个年龄,人就不再会有这个东西。读朱丽叶,让我们有共鸣的是对青春冲动的刻画。
我们在莎剧里哈姆雷特的共鸣,也不是所谓王子的共鸣,而是他身上的优柔寡断、一种知识分子的过于思虑的共鸣,在当代人很多人身上有。我们在John Falstaff找到的不是陋习的共鸣,而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共鸣;同样我们在Beatrice身上找到的,是女性特有的伶牙俐齿,让人觉得她就是你邻居家那个你吵架吵不过的小女孩。
怎么样,你找一段《罗密欧与朱丽叶》你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地方,我们来讨论下?我上莎剧课也是中学,几十年前了,但是功底还是在的
红楼梦其实跟小时代一样,写一堆有钱小孩儿爱来爱去,一堆词藻描述各种高级衣服首饰奢侈品抬身家,但是不代表红楼梦的水平=小时代
你这样才心虚呀。看好我的原话:“莎剧对人性的深入刻画,仿似一面面镜子,穿越几百年,至今读起来,还让很多人感觉写的就是自己。”
你们家的人性是几个刻板人物玩三角恋啊?pangzi 写了: 2024年 6月 11日 20:32 你这样才心虚呀。看好我的原话:“莎剧对人性的深入刻画,仿似一面面镜子,穿越几百年,至今读起来,还让很多人感觉写的就是自己。”
乱了阵脚,基本事实都不顾了?
我倒是觉得路遥的文笔不行。平凡的世界我读了至少两遍,总感觉路遥受那个时代的影响深远,现在回过去看,有些东西很搞笑。弃婴千枝 写了: 2024年 6月 11日 19:19 影响力不如平凡的世界,文笔也差了许多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