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真正很少人看过的书

版主: kazaawangwh

诺华老药工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377
帖子: 4108
注册时间: 2024年 2月 16日 09:08

#41 Re: 说一个真正很少人看过的书

帖子 诺华老药工 »

wh 写了: 2024年 12月 4日 00:42拍个照? :D

图片

+2.00 积分 [版主 wh 发放的奖励]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淨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诺华老药工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377
帖子: 4108
注册时间: 2024年 2月 16日 09:08

#42 Re: 说一个真正很少人看过的书

帖子 诺华老药工 »

每一个字的用法都有讲究。
wh 写了: 2024年 12月 3日 19:50 怎么个春秋笔法?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淨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诺华老药工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377
帖子: 4108
注册时间: 2024年 2月 16日 09:08

#43 Re: 说一个真正很少人看过的书

帖子 诺华老药工 »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左传 隐元年)

大概的意思是说,郑段不像做弟弟的,所以《春秋经》不提他弟弟的身份;和郑寤生斗起来就好像两个国君在打仗,所以用「克」;称呼郑寤生为「郑伯」,是讥讽他不加教诲放任郑段,有意造成这样的结果;不说郑段流亡,是难于下笔。

我们知道,《春秋经》字字珠玑,有春秋笔法的说法。《左传》的这段解释,正是向我们展示春秋笔法的奥妙。很多朋友对此颇感兴趣,发来各种问题设想,我们在这里一一分析。

《左传》说,「段不弟,故不言弟」。如果郑段像个弟弟,《春秋经》应该如何记录呢?

《春秋经》凡称弟,皆是同母弟弟。这是因为春秋时代,一夫多妻,都是大家族,兄弟众多,同母弟弟尤显亲密,所以要特别注明。比如:

齐侯使其弟年来聘。(春秋经 隐七年)

冬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肸卒。(春秋经 宣十七年)

十年春,卫侯之弟黑背帅师侵郑。(春秋经 成十年)

齐侯使其弟年来聘。(春秋经 隐七年)

冬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肸卒。(春秋经 宣十七年)

十年春,卫侯之弟黑背帅师侵郑。(春秋经 成十年)

如上,「郑伯克段于鄢」正常应该记作「郑伯克其弟段于鄢」,如今不注明「其弟」,《左传》才会解释说,「段不弟,故不言弟」。

《左传》说,「如二君,故曰克」。如果两个人不如二君,应该用什么字呢?

《春秋经》用「克」,除了「郑伯克段于鄢」之外,只有一处:

晋人纳捷菑于邾,弗克纳。(春秋经 文十四年)

晋人纳捷菑于邾,弗克纳。(春秋经 文十四年)

这是讲晋国想要拥立邾国公子邾捷菑,但邾国已经立了国君,最终以晋国撤退收场。这里的「弗克」是晋国「弗克」邾国,「弗纳」是晋国「弗纳」邾捷菑。由此可知,「克」是用在两国之间的,所以《左传》才会说「如二君」。

《春秋经》记录上杀下用「杀」,下杀上用「弑」,比如:

戊申,卫州吁弑其君完。(春秋经 隐四年)

九月,卫人杀州吁於濮。(春秋经 隐四年)

戊申,卫州吁弑其君完。(春秋经 隐四年)

九月,卫人杀州吁於濮。(春秋经 隐四年)

如上,「郑伯克段于鄢」正常应该记作「郑伯杀段于鄢」,如今用「克」不用「杀」,《左传》才会解释说,「如二君,故曰克」。

《左传》说,「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郑国是伯爵国,国君自然应该称郑伯,如果《春秋经》意在讥讽郑郑寤生,那不讥讽的时候应该怎么称呼呢?

《春秋经》处理杀国君同母弟大概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不记录。
《春秋经》有通告就记录,不通告就不记录的习惯,如果其他国家杀了国君的同母弟弟没有通告,《春秋经》自然不会记录。

比如,王室王子姬带跟天王姬郑争王位失败,流亡齐国十多年,又被姬郑召回。不久,姬带发动政变,姬郑在晋国国君晋重耳协助下,将他杀死。王室、晋国都没有通告鲁国,所以《春秋经》不记录。

宋国国君宋鲍即位时,让他的同母弟弟宋须做司城,有人鼓动宋须和宋鲍争位,宋鲍将宋须杀死。宋国没有通告鲁国,所以《春秋经》不记录。

第二种,含糊其辞,不特意提及被杀人的身份或被杀的原因。
鲁国国君鲁同的同母弟弟鲁牙支持鲁庆父做国君,鲁同由鲁友出面,逼鲁牙服毒自杀。《春秋经》记做「秋七月癸巳,公子牙卒」(春秋经庄三十二年),不提死因。

宋国国君宋杵臼让同母弟弟宋卬做宋国的司马。宋杵臼对宋襄夫人不礼遇,宋襄夫人发动政变杀死了宋卬。《春秋经》记作「宋人杀其大夫司马」(春秋经文八年),不提身份。

第三种,记录有褒贬。「郑伯克段于鄢」是一例,讥讽郑寤生。
另一例则是,天王姬贵的同母弟弟姬佞夫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拥立做天王,结果卷入政变被杀。《春秋经》记作「天王杀其弟佞夫」,强调姬佞夫之死罪在姬贵。

《谷梁》曰:「君无忍亲之义,天子、诸侯所亲者,唯长子、母弟耳。」(谷梁襄三十年)国君的同母弟弟是至亲,手足相残实是最大的丑闻,再加上「大夫无外交」,各国在通告和记录的时候多会尽量隐讳。一旦明确记录兄弟相残,必然有褒贬的意味。所以《左传》说「称郑伯」并不是说「郑伯」这个称呼有什么特殊,而是「郑伯」这两个字出现,就是褒贬了。

综上,「郑伯克段于鄢」正常应该记作「郑杀其大夫公子段于鄢」,如今特意标出「郑伯」,《左传》才会解释说,「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最后要说的是,「郑伯克段于鄢」这几个字到底是谁写的?

「郑伯克段于鄢」语出《春秋经》,毫无疑问出自鲁国史官之手。但《春秋经》有通告就记录,不通告就不记录的习惯,所以这条记录必然是基于郑国发到鲁国的通告。

《春秋经》对记录的精准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比如盟会的位次,不参会一定不会乱记。否则,被别国的访问学者看到,肯定要抓狂,甚至引发国与国的纠纷。我们很难想象,郑国发通告「郑杀其大夫段于鄢」,鲁国会自行记录为「郑伯克段于鄢」。

所以,我们认为「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应该出自郑国发去鲁国的通告,鲁国史官做了文字上的修缮,并记录在《春秋经》中,《左传》则是记录了鲁国史官对这几个字的看法。

换句话说,「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大体上是鲁国史官复述的郑人对此事的看法。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淨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头像
sugarbabylove(这集我看过)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1146
帖子: 12611
注册时间: 2023年 1月 18日 11:45

#44 Re: 说一个真正很少人看过的书

帖子 sugarbabylove(这集我看过) »

楼主说的这本封面是酱紫的吗?我亲戚家里有,小时候我拿回家看来着。看了很多遍。最早的历史普及。
不过最后好像没有还回去。。我是坏银。。
图片

图片

第一印象差的某些男id,现在看来印象依然很差。 :lol:

黑色的好吃,我每天都要吃。🤤🤤🤤

听说我是自认为台湾人的日本人,自学中文成才 :lol:

wh(问号)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帖子互动: 3849
帖子: 81147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45 Re: 说一个真正很少人看过的书

帖子 wh(问号) »

诺华老药工 写了: 2024年 12月 4日 08:41 图片
以前的书真朴素!哪个出版社的?
头像
Yellen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626
帖子: 6408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3日 14:04

#46 Re: 说一个真正很少人看过的书

帖子 Yellen »

诺华老药工 写了: 2024年 12月 4日 08:41 图片
靠!!!!这是本人刚上初中时从图书馆借阅的书,已经30多年了!
头像
Yellen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626
帖子: 6408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3日 14:04

#47 Re: 说一个真正很少人看过的书

帖子 Yellen »

wh 写了: 2024年 12月 4日 12:43 以前的书真朴素!哪个出版社的?
问号看来年纪比较轻,本53当年读过这几本。
头像
Yellen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626
帖子: 6408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3日 14:04

#48 Re: 说一个真正很少人看过的书

帖子 Yellen »

高中大学时期就直接读左转了,这些作为入门书还是不错的。
wh(问号)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帖子互动: 3849
帖子: 81147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49 Re: 说一个真正很少人看过的书

帖子 wh(问号) »

诺华老药工 写了: 2024年 12月 4日 08:47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左传 隐元年)

大概的意思是说,郑段不像做弟弟的,所以《春秋经》不提他弟弟的身份;和郑寤生斗起来就好像两个国君在打仗,所以用「克」;称呼郑寤生为「郑伯」,是讥讽他不加教诲放任郑段,有意造成这样的结果;不说郑段流亡,是难于下笔。

我们知道,《春秋经》字字珠玑,有春秋笔法的说法。《左传》的这段解释,正是向我们展示春秋笔法的奥妙。很多朋友对此颇感兴趣,发来各种问题设想,我们在这里一一分析。

《左传》说,「段不弟,故不言弟」。如果郑段像个弟弟,《春秋经》应该如何记录呢?

《春秋经》凡称弟,皆是同母弟弟。这是因为春秋时代,一夫多妻,都是大家族,兄弟众多,同母弟弟尤显亲密,所以要特别注明。比如:

齐侯使其弟年来聘。(春秋经 隐七年)

冬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肸卒。(春秋经 宣十七年)

十年春,卫侯之弟黑背帅师侵郑。(春秋经 成十年)

齐侯使其弟年来聘。(春秋经 隐七年)

冬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肸卒。(春秋经 宣十七年)

十年春,卫侯之弟黑背帅师侵郑。(春秋经 成十年)

如上,「郑伯克段于鄢」正常应该记作「郑伯克其弟段于鄢」,如今不注明「其弟」,《左传》才会解释说,「段不弟,故不言弟」。

《左传》说,「如二君,故曰克」。如果两个人不如二君,应该用什么字呢?

《春秋经》用「克」,除了「郑伯克段于鄢」之外,只有一处:

晋人纳捷菑于邾,弗克纳。(春秋经 文十四年)

晋人纳捷菑于邾,弗克纳。(春秋经 文十四年)

这是讲晋国想要拥立邾国公子邾捷菑,但邾国已经立了国君,最终以晋国撤退收场。这里的「弗克」是晋国「弗克」邾国,「弗纳」是晋国「弗纳」邾捷菑。由此可知,「克」是用在两国之间的,所以《左传》才会说「如二君」。

《春秋经》记录上杀下用「杀」,下杀上用「弑」,比如:

戊申,卫州吁弑其君完。(春秋经 隐四年)

九月,卫人杀州吁於濮。(春秋经 隐四年)

戊申,卫州吁弑其君完。(春秋经 隐四年)

九月,卫人杀州吁於濮。(春秋经 隐四年)

如上,「郑伯克段于鄢」正常应该记作「郑伯杀段于鄢」,如今用「克」不用「杀」,《左传》才会解释说,「如二君,故曰克」。

《左传》说,「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郑国是伯爵国,国君自然应该称郑伯,如果《春秋经》意在讥讽郑郑寤生,那不讥讽的时候应该怎么称呼呢?

《春秋经》处理杀国君同母弟大概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不记录。
《春秋经》有通告就记录,不通告就不记录的习惯,如果其他国家杀了国君的同母弟弟没有通告,《春秋经》自然不会记录。

比如,王室王子姬带跟天王姬郑争王位失败,流亡齐国十多年,又被姬郑召回。不久,姬带发动政变,姬郑在晋国国君晋重耳协助下,将他杀死。王室、晋国都没有通告鲁国,所以《春秋经》不记录。

宋国国君宋鲍即位时,让他的同母弟弟宋须做司城,有人鼓动宋须和宋鲍争位,宋鲍将宋须杀死。宋国没有通告鲁国,所以《春秋经》不记录。

第二种,含糊其辞,不特意提及被杀人的身份或被杀的原因。
鲁国国君鲁同的同母弟弟鲁牙支持鲁庆父做国君,鲁同由鲁友出面,逼鲁牙服毒自杀。《春秋经》记做「秋七月癸巳,公子牙卒」(春秋经庄三十二年),不提死因。

宋国国君宋杵臼让同母弟弟宋卬做宋国的司马。宋杵臼对宋襄夫人不礼遇,宋襄夫人发动政变杀死了宋卬。《春秋经》记作「宋人杀其大夫司马」(春秋经文八年),不提身份。

第三种,记录有褒贬。「郑伯克段于鄢」是一例,讥讽郑寤生。
另一例则是,天王姬贵的同母弟弟姬佞夫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拥立做天王,结果卷入政变被杀。《春秋经》记作「天王杀其弟佞夫」,强调姬佞夫之死罪在姬贵。

《谷梁》曰:「君无忍亲之义,天子、诸侯所亲者,唯长子、母弟耳。」(谷梁襄三十年)国君的同母弟弟是至亲,手足相残实是最大的丑闻,再加上「大夫无外交」,各国在通告和记录的时候多会尽量隐讳。一旦明确记录兄弟相残,必然有褒贬的意味。所以《左传》说「称郑伯」并不是说「郑伯」这个称呼有什么特殊,而是「郑伯」这两个字出现,就是褒贬了。

综上,「郑伯克段于鄢」正常应该记作「郑杀其大夫公子段于鄢」,如今特意标出「郑伯」,《左传》才会解释说,「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最后要说的是,「郑伯克段于鄢」这几个字到底是谁写的?

「郑伯克段于鄢」语出《春秋经》,毫无疑问出自鲁国史官之手。但《春秋经》有通告就记录,不通告就不记录的习惯,所以这条记录必然是基于郑国发到鲁国的通告。

《春秋经》对记录的精准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比如盟会的位次,不参会一定不会乱记。否则,被别国的访问学者看到,肯定要抓狂,甚至引发国与国的纠纷。我们很难想象,郑国发通告「郑杀其大夫段于鄢」,鲁国会自行记录为「郑伯克段于鄢」。

所以,我们认为「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应该出自郑国发去鲁国的通告,鲁国史官做了文字上的修缮,并记录在《春秋经》中,《左传》则是记录了鲁国史官对这几个字的看法。

换句话说,「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大体上是鲁国史官复述的郑人对此事的看法。
学习了,赞微言大义,褒贬喻于不动声色中 :D
上次由 wh 在 2024年 12月 4日 12:56 修改。
原因: 未提供修改原因
wh(问号)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帖子互动: 3849
帖子: 81147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50 Re: 说一个真正很少人看过的书

帖子 wh(问号) »

Yellen 写了: 2024年 12月 4日 12:49 问号看来年纪比较轻,本53当年读过这几本。
也未必,我小时候不咋看历史书,只记得看过上下和世界五千年……
头像
sugarbabylove(这集我看过)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1146
帖子: 12611
注册时间: 2023年 1月 18日 11:45

#51 Re: 说一个真正很少人看过的书

帖子 sugarbabylove(这集我看过) »

maverick 写了: 2024年 11月 30日 01:30 管仲说鲍叔牙当逃兵有理由,那小孩觉得这说法不对。作者说这是历史发生的事儿,应该原样描述。

这段给我印象挺深的,所以对现在的woke运动篡改历史很反感。
华主席 ;)

图片
鲍叔牙哭了。 8-)
图片

第一印象差的某些男id,现在看来印象依然很差。 :lol:

黑色的好吃,我每天都要吃。🤤🤤🤤

听说我是自认为台湾人的日本人,自学中文成才 :lol:

头像
sugarbabylove(这集我看过)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1146
帖子: 12611
注册时间: 2023年 1月 18日 11:45

#52 Re: 说一个真正很少人看过的书

帖子 sugarbabylove(这集我看过) »

Yellen 写了: 2024年 12月 4日 12:48 靠!!!!这是本人刚上初中时从图书馆借阅的书,已经30多年了!
暴露年龄阿。。

后来再版分开了,应该是叫 西汉故事 和 东汉故事。

第一印象差的某些男id,现在看来印象依然很差。 :lol:

黑色的好吃,我每天都要吃。🤤🤤🤤

听说我是自认为台湾人的日本人,自学中文成才 :lol:

头像
maverick(米一鸠样)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154
帖子: 3464
注册时间: 2022年 8月 31日 20:23

#53 Re: 说一个真正很少人看过的书

帖子 maverick(米一鸠样) »

sugarbabylove 写了: 2024年 12月 4日 13:02 华主席 ;)

图片
鲍叔牙哭了。 8-)
图片
不好意思,历史盲了一把。
zhucecuowu楼主
知名作家
知名作家
帖子互动: 31
帖子: 1138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30日 11:33

#54 Re: 说一个真正很少人看过的书

帖子 zhucecuowu楼主 »

sugarbabylove 写了: 2024年 12月 4日 12:41 楼主说的这本封面是酱紫的吗?我亲戚家里有,小时候我拿回家看来着。看了很多遍。最早的历史普及。
不过最后好像没有还回去。。我是坏银。。
图片

图片
应该就是这两本

非常感谢贴出图片
头像
Yellen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626
帖子: 6408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3日 14:04

#55 Re: 说一个真正很少人看过的书

帖子 Yellen »

wh 写了: 2024年 12月 4日 12:59 也未必,我小时候不咋看历史书,只记得看过上下和世界五千年……
你们女生看历史书的很少。作为文科,喜欢历史的多是男生。
gua
正式写手
正式写手
帖子互动: 11
帖子: 146
注册时间: 2023年 6月 17日 22:32

#56 Re: 说一个真正很少人看过的书

帖子 gua »

wh 写了: 2024年 12月 3日 19:50 怎么个春秋笔法?
春秋(据说是孔子写的)里面关于这件事就一句话:郑伯克段于鄢。左传里是没有这句话的,古文观止用了孔子的话给这一篇做了个题目。左传对这句话展开描述了一下,并且加以点评。比如,为啥孔子不说“郑伯克弟于鄢”呢?因为“段不弟,故不言弟”;为啥不说“郑伯杀段于鄢”呢?因为“如二君,故曰克”,也就是兄弟情分全无;为啥不称郑伯为兄呢?因为“称郑伯,讥失教也”,所以郑伯在这个故事里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明知道自己的弟弟什么德性,不教导反而惯着,就为了惯到弟弟开始叛乱自己好有光明正大的理由去杀了他。等等等等。就孔子一句话,分析一篇文字出来。春秋笔法就是每个字的用法都能看出作者的态度和或明或暗的意思,大约如此。
回复

回到 “书歌影视美食游 - 精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