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3 / 4

#41 Re: 围城 选段

发表于 : 2025年 2月 17日 17:09
wh
jerryzhang 写了: 2025年 2月 17日 15:16 家国,可以是 有对错,有自由的家国;也可以就是国民政府;也可能是苏联式的专制 但似乎强大;可能还有共产迷梦。具体讨论 就成了政治历史了。钱有情怀?建国后都不知道他干了啥 就是当了个教授?过好点日子?我觉得是没情怀,至少没正确的情怀。张爱玲 感觉不对 1年就跑了,钱呢?后来至少张可以自由写作,当然她从来没写出什么 特别好的,水平所限是另一个问题。
写作成名 跟情怀 应该是不相关因素,看看 活着。那是被迫活在大陆的,没得选。
钱杨应该没什么共产迷梦。杨绛在我们仨里说过:“从前,我们是读过大量反苏小说的。但我们不愿远走他乡去当二等公民,仰洋人鼻息。”
钱钟书是社科院副院长吧。也说不上过好日子,两人文革都被下放。
家国情怀和个人选择无所谓对错,只是个人性格。不过有家国情怀的一般更受尊敬。家国情怀也不必非得表现为批判执政党,不必把你/读者自己的政治观点套到别人身上,尤其不是同一时代的人。
成名和情怀不相关,但成名一定是成就。

#42 Re: 围城 选段

发表于 : 2025年 2月 17日 17:13
wh
jerryzhang 写了: 2025年 2月 17日 16:48 自由的表达 在美帝的地下室生活;溜须拍马 在国内的富贵生活。 就是情怀啊,家国 有点误导,会往政治上想。
这是说张爱玲和钱钟书杨绛?张爱玲在美国自由批评中国了吗?钱杨有什么溜须拍马?别把自己的臆想加给他人啊,不是在国外的就都那么关心政治地批评国内,更不是在国内的都溜须拍马。

#43 Re: 围城 选段

发表于 : 2025年 2月 17日 18:02
mnls
wh 写了: 2025年 2月 16日 23:36 只知道王尔德和萧伯纳的类似名言:
"There are only two tragedies in life: one is not getting what one wants, and the other is getting it." - Oscar Wilde
"There are two tragedies in life. One is to lose your heart's desire. The other is to gain it." - George Bernard Shaw
很经典啊,还有一种是得而复失,就像大话西游里说的,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可是我没有去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好像小王子的作者也隐晦的表达这种情感。

#44 Re: 围城 选段

发表于 : 2025年 2月 17日 19:19
maywhite
找到了另一篇说钱杨文革经历的文章 :lol:

对于钱钟书、杨绛夫妇和林非、肖凤夫妇之间,在“文革”后期发生过的一场邻里纠纷。我原先也曾略有所闻,却知之不详,总觉得这件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的琐事。如果双方都能够采取宽容和淡化的态度,不再对它絮絮叨叨地纠缠不休,而让它从冷却中渐渐消逝,未尝不是一桩明智之举。如果一定要严肃认真地反思或总结此种人生经历的话,那似乎就应该开阔自己的胸怀,提高自己的境界与情操,从反思“文革”中间种种历史阴影的角度出发,分析当时许多极不合理的潮流与措施,是如何影响了自己的生活以及某些行为,从而对于有关的人们都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这样写起来才可能会具有启发读者的思想意义。我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阅读了杨绛的《从“掺沙子”到“流亡”》(《南方周末》二○○○年十一月十九日),在读完之后真感到分外的惊讶和沉重,为什么要如此恶意地运用“沙子”等等的贬词(有的我不愿重复了,怕弄脏了自己的文章),向对方进行十分刻薄和凶狠的人身攻击呢?林非先生和肖凤女士真是这样蛮不讲理的人吗?我在好多年前为了要采访肖凤女士,阅读过不少描写和赞扬他们的文章,留下的美好印象跟杨绛女士的极端贬抑相比起来,其间的差距真是太大了,究竟孰真孰假呢?一般说来当人们抵达了高龄的阶段之后,总应该变得更为旷达、慈样和宽厚一些,可是为什么杨绛女士的这篇文章将对方咒骂得如此厉害?对方究竟如何深深地获罪于他们,从而形成了如此不可饶恕的深仇大恨?这篇文章最使我觉得惶惑的是,杨绛女士既然已经坦白地承认了,是钱钟书挥起大棒打了林非先生,如果不是林非先生用手臂挡住,击中头部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说是自己“做了不光彩的事”,如果此种反思是很真诚的话,就不该再如此迫不及待地猛烈攻讦对方了。二○○○年一月二十七日的《文学报》,在同时刊载双方的文本时,还发表了谷泥先生的短评《不做“看客”》,说是文化人之间打架下手竟如此之狠,差点儿害了性命,充分证明了人性之恶。此话真是值得深思。为什么连自己都承认是殴打和咬噬了对方,却还要如此充满恶意地去攻讦对方呢?这真使我感到百思而不得其解。

全文甚长,就不全抄了。
https://www.danran1967.com/?p=26446
wh 写了: 2025年 2月 17日 17:01 找到一篇说钱杨文革经历的文章:
https://www.aboluowang.com/2016/0526/744840.html

#45 Re: 围城 选段

发表于 : 2025年 2月 17日 19:21
jerryzhang
就用情怀吧,没有家国少些歧义。比如追求自由的情怀。当二等公民,仰洋人鼻息?他们不知道共产专制下,要仰领导的鼻息,内斗的时候 可能是任何人的鼻息?呵呵。 算了不扯这些了,你都把我的很多意思具体化了。我说的基本是 普通化的感念,跟具体人无关。

#46 Re: 围城 选段

发表于 : 2025年 2月 17日 19:32
maywhite
社科院是正部级单位,民国过来的知识分子里面,能做到副部级的不多吧?
wh 写了: 2025年 2月 17日 17:09 钱杨应该没什么共产迷梦。杨绛在我们仨里说过:“从前,我们是读过大量反苏小说的。但我们不愿远走他乡去当二等公民,仰洋人鼻息。”
钱钟书是社科院副院长吧。也说不上过好日子,两人文革都被下放。
家国情怀和个人选择无所谓对错,只是个人性格。不过有家国情怀的一般更受尊敬。家国情怀也不必非得表现为批判执政党,不必把你/读者自己的政治观点套到别人身上,尤其不是同一时代的人。
成名和情怀不相关,但成名一定是成就。

#47 Re: 围城 选段

发表于 : 2025年 2月 17日 20:53
wh
jerryzhang 写了: 2025年 2月 17日 19:21 就用情怀吧,没有家国少些歧义。比如追求自由的情怀。当二等公民,仰洋人鼻息?他们不知道共产专制下,要仰领导的鼻息,内斗的时候 可能是任何人的鼻息?呵呵。 算了不扯这些了,你都把我的很多意思具体化了。我说的基本是 普通化的感念,跟具体人无关。
所以是个人选择,你宁可仰洋人鼻息,他们宁可冒仰领导的鼻息的危险——他们回去的时候并不确定肯定要仰。都没有对错,每个人按自己的内心做对自己最好的选择。

#48 Re: 围城 选段

发表于 : 2025年 2月 17日 20:57
wh
maywhite 写了: 2025年 2月 17日 19:32 社科院是正部级单位,民国过来的知识分子里面,能做到副部级的不多吧?
不清楚有多少。jerryzhang觉得他不做官、不为国家做事是错,你觉得他当官是错是吗?

#49 Re: 围城 选段

发表于 : 2025年 2月 17日 21:04
forecasting
wh 写了: 2025年 2月 17日 17:09 钱杨应该没什么共产迷梦。杨绛在我们仨里说过:“从前,我们是读过大量反苏小说的。但我们不愿远走他乡去当二等公民,仰洋人鼻息。”
钱钟书是社科院副院长吧。也说不上过好日子,两人文革都被下放。
家国情怀和个人选择无所谓对错,只是个人性格。不过有家国情怀的一般更受尊敬。家国情怀也不必非得表现为批判执政党,不必把你/读者自己的政治观点套到别人身上,尤其不是同一时代的人。
成名和情怀不相关,但成名一定是成就。
杨非常自恋,如此标榜自己和钱,也足令人喷饭

#50 Re: 围城 选段

发表于 : 2025年 2月 17日 21:07
forecasting
陈寅恪,钱杨夫妇,不走,肯定不是什么不愿仰洋人鼻息,觉得很可能不走的时候还未料到TG会如此对待他们。

看钱穆跑香港就能推断他们心思,他们大约以为如清代学者钻故纸堆或锁书斋,不会有后来的苦难

#51 Re: 围城 选段

发表于 : 2025年 2月 17日 21:07
MaldiniAC
钟书先生用词很文雅,一点脏话都没有 :D

图片

#52 Re: 围城 选段

发表于 : 2025年 2月 17日 21:11
forecasting
MaldiniAC 写了: 2025年 2月 17日 21:07 钟书先生用词很文雅,一点脏话都没有 :D

图片
哈哈。怨而不怒,哀而不伤,骂而不脏!

#53 Re: 围城 选段

发表于 : 2025年 2月 17日 21:19
forecasting
maywhite 写了: 2025年 2月 17日 19:19 找到了另一篇说钱杨文革经历的文章 :lol:

对于钱钟书、杨绛夫妇和林非、肖凤夫妇之间,在“文革”后期发生过的一场邻里纠纷。我原先也曾略有所闻,却知之不详,总觉得这件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的琐事。如果双方都能够采取宽容和淡化的态度,不再对它絮絮叨叨地纠缠不休,而让它从冷却中渐渐消逝,未尝不是一桩明智之举。如果一定要严肃认真地反思或总结此种人生经历的话,那似乎就应该开阔自己的胸怀,提高自己的境界与情操,从反思“文革”中间种种历史阴影的角度出发,分析当时许多极不合理的潮流与措施,是如何影响了自己的生活以及某些行为,从而对于有关的人们都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这样写起来才可能会具有启发读者的思想意义。我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阅读了杨绛的《从“掺沙子”到“流亡”》(《南方周末》二○○○年十一月十九日),在读完之后真感到分外的惊讶和沉重,为什么要如此恶意地运用“沙子”等等的贬词(有的我不愿重复了,怕弄脏了自己的文章),向对方进行十分刻薄和凶狠的人身攻击呢?林非先生和肖凤女士真是这样蛮不讲理的人吗?我在好多年前为了要采访肖凤女士,阅读过不少描写和赞扬他们的文章,留下的美好印象跟杨绛女士的极端贬抑相比起来,其间的差距真是太大了,究竟孰真孰假呢?一般说来当人们抵达了高龄的阶段之后,总应该变得更为旷达、慈样和宽厚一些,可是为什么杨绛女士的这篇文章将对方咒骂得如此厉害?对方究竟如何深深地获罪于他们,从而形成了如此不可饶恕的深仇大恨?这篇文章最使我觉得惶惑的是,杨绛女士既然已经坦白地承认了,是钱钟书挥起大棒打了林非先生,如果不是林非先生用手臂挡住,击中头部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说是自己“做了不光彩的事”,如果此种反思是很真诚的话,就不该再如此迫不及待地猛烈攻讦对方了。二○○○年一月二十七日的《文学报》,在同时刊载双方的文本时,还发表了谷泥先生的短评《不做“看客”》,说是文化人之间打架下手竟如此之狠,差点儿害了性命,充分证明了人性之恶。此话真是值得深思。为什么连自己都承认是殴打和咬噬了对方,却还要如此充满恶意地去攻讦对方呢?这真使我感到百思而不得其解。

全文甚长,就不全抄了。
https://www.danran1967.com/?p=26446
钱杨二人以及其他民国或49后很多文人被他们自己和学人乃至好事者经常涂抹得儒雅圣洁,如圣人一般,学问好,人品好。实则日常生活中比平民也不过如此,比如他们和冯宗璞互相糟蹋明讽暗刺,比市井百姓只更阴损而已。谁都不是圣人,平常心看待吧

#54 Re: 围城 选段

发表于 : 2025年 2月 17日 21:39
maywhite
岂敢。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学而优则仕从来都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以钱老的才识,当个社科院副院长绰绰有余。既然吃了皇粮进了体制内,就该有体制内的觉悟,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不能既要又要。有关他们夫妻俩文革经历的文章,大部分出自他夫人之手。基本感觉就是我们如何如何白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鲜有对这个政权以及他们自己的反思。讥讽的对象也大都是其他跟他们一样的知识分子,再套一句今天的话,读书人何苦为难读书人。
wh 写了: 2025年 2月 17日 20:57 不清楚有多少。jerryzhang觉得他不做官、不为国家做事是错,你觉得他当官是错是吗?

#55 Re: 围城 选段

发表于 : 2025年 2月 17日 21:56
jerryzhang
wh 写了: 2025年 2月 17日 20:57 不清楚有多少。jerryzhang觉得他不做官、不为国家做事是错,你觉得他当官是错是吗?
不想多说了,你这是纯粹胡扯了,那只眼睛看到我说了哪些!!

#56 Re: 围城 选段

发表于 : 2025年 2月 17日 22:17
wh
jerryzhang 写了: 2025年 2月 17日 21:56 不想多说了,你这是纯粹胡扯了,那只眼睛看到我说了哪些!!
你说“钱有情怀?建国后都不知道他干了啥 就是当了个教授?过好点日子?我觉得是没情怀,至少没正确的情怀”。我的理解是你觉得当教授不算正确的家国情怀,不算为国家做事。那除了当官,还有什么更直接为国家做事的职业?还是说应该当刘晓波这样的敢于抗言的知识分子,才算是有正确家国情怀的?

#58 Re: 围城 选段

发表于 : 2025年 2月 17日 22:34
wh
maywhite 写了: 2025年 2月 17日 21:39 岂敢。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学而优则仕从来都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以钱老的才识,当个社科院副院长绰绰有余。既然吃了皇粮进了体制内,就该有体制内的觉悟,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不能既要又要。有关他们夫妻俩文革经历的文章,大部分出自他夫人之手。基本感觉就是我们如何如何白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鲜有对这个政权以及他们自己的反思。讥讽的对象也大都是其他跟他们一样的知识分子,再套一句今天的话,读书人何苦为难读书人。
当官也未必一定要处处顺应官场和政府啊。国内和国外不都有官场职场黑暗么,谁都要妥协,有啥不能既要又要的?副部级以上的也不见得都是乌鸦啊。
杨绛写了很多批评文革的文章,怎么会没有批评政权?而且从张爱玲到钱钟书杨绛,都是写小说做学问的人,对政治本来就不热衷,只不过身在政治运动时代而被迫参与。为什么要用政治标准去衡量他们,要求他们必须写政治、评论政权?对政治没有研究或兴趣的人可以不写政治吗?
钱钟书讥讽知识分子的文章都是解放前的吧?除了围城和猫,他也没写过几篇小说或讥讽文章吧?他的大部头都是学术专著,只不过一般人不看学术文章,只拿他的小说故事来八卦了。杨绛我看到的大部分文章是写自己和别人的好 :D 是有自恋自夸,也有很多夸别人、尤其是底层普通人的,绝对不是只有讥讽。

#59 Re: 围城 选段

发表于 : 2025年 2月 17日 22:43
maywhite
嘻嘻,难道要用学术标准衡量当官的,用政治标准衡量知识分子?其实嘛,跟其他大牌知识分子们比,文革中他俩的待遇算相当不错了,不但没吃皮肉之苦,干校遭的那点罪根本不算啥。但在老太太的文章里,都快赶上圣徒受难了。当然,文章写得好也是一种marketing :lol:
wh 写了: 2025年 2月 17日 22:34 当官也未必一定要处处顺应官场和政府啊。国内和国外不都有官场职场黑暗么,谁都要妥协,有啥不能既要又要的?副部级以上的也不见得都是乌鸦啊。
杨绛写了很多批评文革的文章,怎么会没有批评政权?而且从张爱玲到钱钟书杨绛,都是写小说做学问的人,对政治本来就不热衷,只不过身在政治运动时代而被迫参与。为什么要用政治标准去衡量他们,要求他们必须写政治、评论政权?对政治没有研究或兴趣的人可以不写政治吗?
钱钟书讥讽知识分子的文章都是解放前的吧?除了围城和猫,他也没写过几篇小说或讥讽文章吧?他的大部头都是学术专著,只不过一般人不看学术文章,只拿他的小说故事来八卦了。杨绛我看到的大部分文章是写自己和别人的好 :D 是有自恋自夸,也有很多夸别人、尤其是底层普通人的,绝对不是只有讥讽。

#60 Re: 围城 选段

发表于 : 2025年 2月 18日 05:06
wh
maywhite 写了: 2025年 2月 17日 22:43 嘻嘻,难道要用学术标准衡量当官的,用政治标准衡量知识分子?其实嘛,跟其他大牌知识分子们比,文革中他俩的待遇算相当不错了,不但没吃皮肉之苦,干校遭的那点罪根本不算啥。但在老太太的文章里,都快赶上圣徒受难了。当然,文章写得好也是一种marketing :lol:
你不就是用政治标准衡量钱杨嘛 :D 钱的主业是学术研究,对他的衡量自然应该以学术标准为主。他当社科院副院长是当官,合理的评论是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过些什么,而不必苛求他批评政权吧。我依稀记得别人回忆他很少开会,开会也很少发言,发言也很少打官腔。

钱杨在文革里都被批斗过,被挂过牌子,被鞭子抽过,杨被剪过阴阳头。确实比很多人受的罪少得多,但受罪少不是一种罪吧?不是必须受过大苦才称得上知识分子吧?

杨绛哪篇文章写得像圣徒受难?干校六记和我们仨里写的文革,主要是写他们一家三四口分离,女婿好像自杀。丙午丁未年纪事里写的文革,是写她的个人遭遇,有极左的刻薄,也有更多熟人和陌生人的偷偷的关怀。文章的副标题是乌云和金边,这是文章的结尾:
“接西方成語:「每一朵烏雲都有一道銀邊」。丙午丁未年同遭大劫的人,如果經過不同程度的摧殘和折磨,彼此間加深了一點瞭解,孳生了一點同情和友情,就該算是那一片烏雲的銀邊或竟是金邊吧?——因為烏雲愈是厚密,銀色會變為金色。
常言「彩雲易散」,烏雲也何嘗能永遠佔領天空。烏雲蔽天的歲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記憶裡不易磨滅的,倒是那一道含蘊著光和熱的金邊。”
一个相信金边比乌云更长久更有力的人,会是一个一天到晚讥讽他人、极度自恋、对人充满恶意的人吗?她有讥讽文字,有对张爱玲、林徽因等人的各种看不惯。你上面引用的林非我没看过,回头看看。不过她写的金边远比乌云多,为什么就因为几片乌云就认定她人品差,完全无视她的金边?对一个人的人品的评价应该很慎重,如果没有读过他们大部分文章,只因为一两篇文字就否定他们的人格人品,那太偏颇了。更不必用政治标准来要求不做政治工作的人。

#61 Re: 围城 选段

发表于 : 2025年 2月 18日 08:01
forecasting
wh 写了: 2025年 2月 18日 05:06 你不就是用政治标准衡量钱杨嘛 :D 钱的主业是学术研究,对他的衡量自然应该以学术标准为主。他当社科院副院长是当官,合理的评论是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过些什么,而不必苛求他批评政权吧。我依稀记得别人回忆他很少开会,开会也很少发言,发言也很少打官腔。

钱杨在文革里都被批斗过,被挂过牌子,被鞭子抽过,杨被剪过阴阳头。确实比很多人受的罪少得多,但受罪少不是一种罪吧?不是必须受过大苦才称得上知识分子吧?

杨绛哪篇文章写得像圣徒受难?干校六记和我们仨里写的文革,主要是写他们一家三四口分离,女婿好像自杀。丙午丁未年纪事里写的文革,是写她的个人遭遇,有极左的刻薄,也有更多熟人和陌生人的偷偷的关怀。文章的副标题是乌云和金边,这是文章的结尾:
“接西方成語:「每一朵烏雲都有一道銀邊」。丙午丁未年同遭大劫的人,如果經過不同程度的摧殘和折磨,彼此間加深了一點瞭解,孳生了一點同情和友情,就該算是那一片烏雲的銀邊或竟是金邊吧?——因為烏雲愈是厚密,銀色會變為金色。
常言「彩雲易散」,烏雲也何嘗能永遠佔領天空。烏雲蔽天的歲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記憶裡不易磨滅的,倒是那一道含蘊著光和熱的金邊。”
一个相信金边比乌云更长久更有力的人,会是一个一天到晚讥讽他人、极度自恋、对人充满恶意的人吗?她有讥讽文字,有对张爱玲、林徽因等人的各种看不惯。你上面引用的林非我没看过,回头看看。不过她写的金边远比乌云多,为什么就因为几片乌云就认定她人品差,完全无视她的金边?对一个人的人品的评价应该很慎重,如果没有读过他们大部分文章,只因为一两篇文字就否定他们的人格人品,那太偏颇了。更不必用政治标准来要求不做政治工作的人。
问号为钱杨雄辩滔滔。他们不走,也可能跟海外谋生不容易有关,尤其文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