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3 / 3

#41 Re: (转载)喜马拉雅山南麓没有农业价值,也无法承载多少人口:高山密林地形,高海拔,雨热不同期,玄武岩风化土壤

发表于 : 2025年 7月 7日 23:44
C999
xiaxia 写了: 2025年 7月 7日 23:36 好像是没有坝,只有洞
从林芝打个洞直下墨脱,去掉了那个大拐弯
水流顺洞下去,落差1000多2000米
这么长的山洞,怎么抵御地震的位移呢?

本人纯外行,对土木工程不懂。

#42 Re: (转载)喜马拉雅山南麓没有农业价值,也无法承载多少人口:高山密林地形,高海拔,雨热不同期,玄武岩风化土壤

发表于 : 2025年 7月 7日 23:45
C999
midlander 写了: 2025年 7月 7日 23:38 你找几个自媒体,一看就知道了,还是单向的
是的,单双日,放行。

#43 Re: (转载)喜马拉雅山南麓没有农业价值,也无法承载多少人口:高山密林地形,高海拔,雨热不同期,玄武岩风化土壤

发表于 : 2025年 7月 8日 00:19
xiaxia
C999 写了: 2025年 7月 7日 23:44 这么长的山洞,怎么抵御地震的位移呢?

本人纯外行,对土木工程不懂。
应该不是全程一个洞,而是沟洞结合

#44 Re: (转载)喜马拉雅山南麓没有农业价值,也无法承载多少人口:高山密林地形,高海拔,雨热不同期,玄武岩风化土壤

发表于 : 2025年 7月 8日 01:09
wwwhu
确实没经济价值,不值得要,连边境那些山口,退后五十公里都可以,不是高山就是荒漠,比世界雨都都还不如,水都不能自足,通通不要。

#45 Re: (转载)喜马拉雅山南麓没有农业价值,也无法承载多少人口:高山密林地形,高海拔,雨热不同期,玄武岩风化土壤

发表于 : 2025年 7月 8日 01:23
amylee
K, 你們不要的都給台灣吧!

我們要,還願意租借東北! :mrgreen:


也不怕地震!!

#46 Re: (转载)喜马拉雅山南麓没有农业价值,也无法承载多少人口:高山密林地形,高海拔,雨热不同期,玄武岩风化土壤

发表于 : 2025年 7月 8日 21:40
C999
xiaxia 写了: 2025年 7月 8日 00:19 应该不是全程一个洞,而是沟洞结合
有大致的原理简介图吗?

不太能理解,因为,如何保持水轮转子的冲压?

是不是还得一个重力坝?像三峡大坝那样?搞个超级巨大的钢筋水泥整块固体作为坝体,沉在某个地质相对坚硬的拐角处?
这样,地震再频繁,也不过是钢筋水泥固体边缘细缝的淅沥漏水而已,不影响坝体?

三峡大坝下游是经济较发达地区,还担心这样的 细缝淅沥漏水,引起水涝。

而墨脱下游,经济落后,没多少人,也没多少农业,漏就漏了,不在乎水涝。

#47 Re: (转载)喜马拉雅山南麓没有农业价值,也无法承载多少人口:高山密林地形,高海拔,雨热不同期,玄武岩风化土壤

发表于 : 2025年 7月 8日 22:28
xiaxia
知乎上的说法

1. 早在 1992 年,《水力发电》杂志第4期就刊登了《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中国墨脱水电站》的文章。

文章说: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米林县‘派村’至墨脱县‘希让村’的 260 公里“大拐弯”峡谷里,河段落差为 2350 米,河弯直线距离只有 35 公里,可打巨型隧洞引水,穿过喜马拉雅山

至墨脱城下游发电。这座世界上最大的超巨型水电站,引水隧洞长34公里,电站装机容量 4380 万千瓦,保证出力 2000 万千瓦,年发电量 2630 亿度。


2. 另个方案说隧洞不要 34 公里,20 公里足矣,最大埋深不超过 2500 米;隧洞入口在派镇‘松林口’,出口在‘多雄河’河谷。沿‘多雄河’河谷连续构筑六道拦河大坝,坝高 300 米,建设六个 1000 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总装机 6000 万千瓦。


3. 也有的方案说这样做有违“生态保护”的原则,可采用‘隧洞+引水管’的方案,打隧洞 16 公里,再沿河谷铺设五六条 21 公里长的引水管道,在‘多雄河’河口处建设墨脱水电站,两地落差 1930 米。


4. 还看到一个IP地址在美国的网友,其提到的方案是‘高坝+低坝+引水隧洞电站+尾水调压坝’。


‘高坝’位于雅鲁江干流米林市米林村附近,坝高 150 米,库容 160 亿立方米,装机大约 400 万千瓦,回水至朗县县城。这个坝址江面很宽,和三峡大坝差不多。


‘低坝’位于米林市派镇,这里年径流量大约 600 亿立方米,坝高约20米,回水至八一镇和林芝米林机场。


‘引水隧道’进水口位于派镇低坝坝前,六条直径约 10 米、长约 40 公里的引水隧道,穿越喜马拉雅山,抵达墨脱县背崩乡希让村附近。 隧道内布置五级连续电站群,每级大约 12 台单机容量约 110 万千瓦机组。


‘调压坝’建在尾水沿泸公河再次回到雅鲁江前边。


整个工程装机达 7000 万千瓦,达到年发电量的最大化。整个项目的隧道及厂房等主要建筑等都建在地面以下,是一个号称 ‘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工程,达到了科学、安全、高质量的开发目标。


还有很多方案,但不管是那个方案,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墨脱水电站的装机容量达 6000 万千瓦以上,年发电量大约 3000 亿度。比起三峡水电站的装机 2250 万千瓦,年发电量 882 亿度来说,其规模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