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avel 写了: 2025年 10月 2日 10:19因为对手强啊,1950年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轻步兵部队放在志愿军那个位置基本都是被全歼的命。哪怕是德军装甲师,碰上美帝的空中优势,也是节节败退。
人民军就没有啊,事实上仁川登陆前人民军已经正面对着美军攻上好几轮了,不存在你说的什么被美军空优打节节败退,人民军被击溃是被登陆腰击切断了补给线而不是正面击败。更不要提北韩山地极多,距离机场更远,非常不利于美军发挥空优。无论怎么看,志愿军的客观条件都远远优越于人民军,而战果远远不如。
版主: Softfist
Caravel 写了: 2025年 10月 2日 10:19因为对手强啊,1950年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轻步兵部队放在志愿军那个位置基本都是被全歼的命。哪怕是德军装甲师,碰上美帝的空中优势,也是节节败退。
人民军就没有啊,事实上仁川登陆前人民军已经正面对着美军攻上好几轮了,不存在你说的什么被美军空优打节节败退,人民军被击溃是被登陆腰击切断了补给线而不是正面击败。更不要提北韩山地极多,距离机场更远,非常不利于美军发挥空优。无论怎么看,志愿军的客观条件都远远优越于人民军,而战果远远不如。
志愿军最大战果充其量就是东线歼灭美军一个不完整的团级战斗队,西线歼灭美2师5000人。这个战果放到世界范围内其实很普通。就在朝鲜战争北朝鲜就歼灭了美军一个师,还活捉了师长。越南在奠边府全歼法军一个军团。日军在太平洋更是多次全歼英美十几万人规模的大兵团。芬兰也多次歼灭苏联的师级单位。
garnetcrow 写了: 2025年 10月 2日 10:13就是这样的,朝鲜人民军对韩军早期有偷袭突然性,但是对美军基本没有这个优势,志愿军的偷袭是直接针对美军深入北朝境内的先锋部队的,战术优势非常明显,结果并没有取得什么重大战果。
ridgway 写了: 2025年 10月 2日 10:28志愿军最大战果充其量就是东线歼灭美军一个不完整的团级战斗队,西线歼灭美2师5000人。这个战果放到世界范围内其实很普通。就在朝鲜战争北朝鲜就歼灭了美军一个师,还活捉了师长。越南在奠边府全歼法军一个军团。日军在太平洋更是多次全歼英美十几万人规模的大兵团。芬兰也多次歼灭苏联的师级单位。
所以这帮人就不得不把美军吹成神,这样突出志愿军在边境地区击退美军是了不起的大成果,但是顾头不顾腚,美军是神的话人民军就超神了。
人民军相对志愿军唯一的劣势就是人数不够,要是釜山防御圈时人民军能凭空多出30万军队,20万进攻釜山,10万用于防守仁川汉城,朝鲜战争早就结束了。最起码也能挫败仁川登陆,把战线维持在洛东江一线。
garnetcrow 写了: 2025年 10月 2日 10:24人民军就没有啊,事实上仁川登陆前人民军已经正面对着美军攻上好几轮了,不存在你说的什么被美军空优打节节败退,人民军被击溃是被登陆腰击切断了补给线而不是正面击败。更不要提北韩山地极多,距离机场更远,非常不利于美军发挥空优。无论怎么看,志愿军的客观条件都远远优越于人民军,而战果远远不如。
美军也根本不是什么神,而且美军最大的问题也是人数太少。美军在朝鲜战争从始至终都只有7个师的地面部队,就打平了对面志愿军至少十几个军。差不多志愿军2个军相当于美军一个师。二战里美军打一个冲绳区区6万日军--就算一个军吧,就出动了8个师。以此换算,日军一个军,就相当于志愿军10个军以上的战力。
二战芬兰军队借寒冬打消耗战 全歼苏联王牌师
2013年08月29日 16:04 来源:新民晚报
1939年11月30日,苏联与芬兰围绕卡累利阿地峡领土纠纷爆发战争。由于对自身实力太自信,苏联尽管出动多达50余万军队,但并未针对寒冷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形做有效准备。反观芬兰国防军,虽然人少,装备差,但他们熟悉环境,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通过袭扰和伏击,持续消耗苏军力量,最终在拉泰公路创造了全歼苏联王牌步兵第44师的奇迹。
一个军拼一个师
从整个战略上看,战争的关键就在于苏军能否迅速拿下波的尼亚湾的奥卢港,一旦苏军得手,芬兰南北战区就无法呼应,只能坐以待毙。
1939年11月30日,担任中央战线主力的苏联第9集团军率先杀过边境线,这个军下辖第122、163师,总兵力约4万人,配备300辆坦克、180门火炮并等待数十架歼击机、轰炸机的支援,突击火力相当凶悍,司令员崔可夫中将(军级)相信芬兰人的抵抗在其面前都将是“浮云”。然而这位后来在二战中缔造“斯大林格勒抵抗神话”的名将却在此役中犯下严重的错误,因为他手里的两个师多是来自库班草原的哥萨克和卡尔梅克人,他们对积雪皑皑的芬兰极为陌生,甚至畏惧地称作“白色沙漠”,更关键的是,重武器偏多的苏军太依赖公路推进,而芬兰军队不仅节节阻击,还故意在沿途坚壁清野,使苏军找不到可以就地休整的据点,又无法脱离公路选择迂回道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杀。
面对强敌,芬兰国防军总司令曼纳海姆元帅匆忙召集起1.15万人的部队,临时编成第9师,他们承担顶住苏联第9集团军的重任,该师以职业军人为骨干,其他全是预备役人员,但所有人都适应雪地行动,特别是雪橇滑板的运用能手比比皆是,大大提升了部队的机动能力。从实力来看,第9师的三个基本战斗团里面,要属第27JR步兵团(芬兰步兵团的缩写为JR,该团团长是约·麦基涅米中校)最有战斗力,师长亚尔马·西拉斯武奥上校和师参谋长阿尔波马蒂宁上尉都是这个团出来的名将,对其知根知底,而且该团1800号人全都配备苏米1931式冲锋枪,该枪在50-100米近距离的连续压制火力极强,考虑到战场上多树林,这种“步兵机枪”非常管用。值得一提的是,芬军还有大量马拉甚至狗拉机枪雪橇,可以把笨重的马克沁重机枪送到阵地上,“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让苏军极为头疼。
尽管兵力对比悬殊,但芬兰人的顽强抵抗,使得苏军的中央突破行动进展缓慢,一直打到1939年12月初,崔可夫的第9集团军还是被堵在离苏联边境才25英里的荒原上,由于芬军不断设伏和埋地雷,让苏军坦克装甲车辆举步维艰。战至1941年元旦,苏军再也无法前进一步,特别是第163师被孤立在苏奥穆萨尔米,芬兰以编制不到5000人的兵力死死咬住他们,令其进退无路。眼见自己的骨干部队要被困死,崔可夫不得不向后方求援,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元帅拿出自己的“看家部队”——由维诺格拉多夫任师长的摩步第44师,它来自元帅的老家乌克兰,在俄国内战中荣获过“基辅荣誉师”的称号,30年代初在全苏军政大比武中荣获过红旗勋章,无论装备还是训练都是一流的。可是这个师同样对冬季作战准备不足,由于救援的命令十分紧急,全师上下居然穿着从乌克兰带来的秋装就上了战场!不过,他们的指挥官非常自信,这支曾参加过红场阅兵的部队还带着自己的乐队和漂亮的礼服,准备到芬兰城市里去举行胜利大游行。
先麻醉,后手术
1939年12月中旬,芬军侦察机发现了苏军第44师的纵队正向苏奥穆萨尔米靠拢。面对“还没消化”掉的苏联第163师,芬军统帅西拉斯武奥改变战术,决心让少量兵力牵制住第163师,集中兵力拿初来乍到的第44师开刀,干一票“围点打援”的买卖。
12月11日,吃准苏联人还得沿着拉泰公路进军,芬军在苏联第44师必经的库伊瓦斯-库奥马斯地峡设立路障,那里距苏奥穆萨尔米约6英里,两个芬兰步兵连用迫击炮和野炮担任主要拦截火力,同时普通步兵组成大量小分队,通过雪橇和滑板从侧翼袭扰苏军。芬兰人(他们被苏联士兵称为“布谷鸟”)常常穿着白色的滑雪衫,乘着雪橇,悄悄地接近苏军,往往可以将苏军打个措手不及。他们会躲在树林里近距离朝苏军开火,在这种环境下,芬兰人装备的苏米1931式冲锋枪(每个弹鼓装70发子弹)显得非常奏效。由于芬兰人不停地袭击自己,而且危害还非常大,维诺格拉多夫师长错误地认为自己遇上芬兰的大部队,他慌忙下令部队停止攻击前进,全然忘记要去营救第163师的使命,自顾自地在拉泰公路旁的豪基拉转入防御,殊不知要是再往前推进十几英里就能和第163师会合了。芬兰军事专家耶尔维宁上校评述这段历史时认为:“在手术前,病人一般要打麻药针,这样病人在手术前不至于受更大痛苦,也不至于挣扎得太厉害。因此,为了‘麻醉’第44师这条又长又大的‘巨蟒’,芬军实施不断的突击,把他们阻滞在那里,等待着‘最后的手术’。”
到了1939年底,芬兰第9师的兵力扩充到1.6万人,而且加强了大批缴获的苏联坦克大炮,西拉斯武奥师长综合各方面情况,认为第44师的战斗力已消耗得差不多,确定先拿它开刀。
这段时间里,苏芬两军简直在不同的世界里生活,缺乏越冬经验的苏联战士们都蜷缩在露天的火堆旁,要不就是在雪地里挖洞避身,他们最多拥有一个临时依坡而建的房子,要不就是挖一个很浅的洞穴,上面盖上树枝,或者就是在路边或者干涸的水沟里用树枝搭一个棚栖身。幸运的话,他们还可以燃上一堆柴火。由于夜间温度实在太低,许多红军战士都在睡梦中冻死了。另外鞋袜配备的不合理更加加重了他们的不幸,大多数红军战士们脚上穿的夏季皮靴,造成了许多人冻伤。据芬兰估计,苏联军队由于天气严寒造成的伤亡和战斗伤亡一样多。当芬兰开始发动大型持久的反击之后,苏联军队的生存状况就更加恶化了——他们在夜间生上一堆火都要冒被芬军狙杀的危险。
反观芬军,他们都舒舒服服地呆在芬兰陆军帐篷里,每个帐篷里面都生了一个烧柴的炉子,即使在最寒冷的夜晚,呆在帐篷里的20个人都会感到非常暖和。穿着军装躺在软软的松枝上,晚上睡觉时,这些芬兰战士连毛毯都不需要盖。这些帐篷折叠后可以非常方便地放在一个叫做“Akhio”的像小船一样的雪橇里进行运输。这种雪橇由三个滑雪者拉着,后面还有一个人边滑雪边保持雪橇的平衡。芬兰人还用这一简单的运载工具来拉迫击炮、重机枪以及其他补给,另外还可以用来进行伤员的疏散。
苏军迎来噩梦
芬兰人的总攻就选在1940年元旦(1月1日)零时,有着1000多兵力的芬兰第27JR步兵团1营在埃诺·拉西拉上尉率领下打响歼灭第44师的第一仗。他们从前一天深夜就出发了,尽管没点火把,但作为本地人,他们很清楚迂回到苏军阵地侧后的雪地小径怎么走。
在路上,芬兰士兵们谁也不说话,在阴森的森林里,他们冒着严寒默默地滑行着。到午夜钟声敲过半个小时的时候,第1营的尖兵就动手了,他们很快干掉离拉泰公路60米远的几个苏军哨兵,紧接着芬军快速穿越公路,进入到豪基拉农场以东500米的制高点,那里有一个苏军炮兵营,当他们出现时,苏军的炮口全都朝向相反的方向,虽然苏联人最后成功地将2门炮的炮口转向南边,但还没等他们发出一发炮弹,炮手就被击毙了。苏军的4管高射机枪都高高地架在卡车上,由于角度太高,他们发射的子弹都从芬兰人头上飞了过去。在大约2小时的战斗中,芬兰部队以极低的伤亡完成了使命,制高点被拿下了。
1月2日,更多的芬兰部队转入进攻,他们通过持续不断的穿插和奇袭,进一步分割和压缩苏军阵地。在此过程中,芬兰军习惯采取“柴堆战术”。“柴堆”一词在芬兰语中指的是堆在一起待劈的柴,按照芬兰人的传统,他们会先砍下树木堆成一堆,日后再来一一处理,换到战场上,则表示当芬兰人缺乏足够的火力来消灭云集大量士兵和武器的苏军“柴堆”时,他们就会利用寒冷和饥饿来将敌人摧毁。
决定性的战斗发生在1月6日,由芬军第27JR团团长麦基涅米亲自率领的特遣队突破了苏军的顽强抵抗,将豪基拉镇通往苏联边界的最后一条通路切断了。苏军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也不惜代价地试图打通道路。在一整天的战斗中,苏军集中30多辆T-26坦克(甚至有多辆喷火坦克)和上千名士兵进行反冲锋,试图夺回失地,但芬兰人的抵抗也非常坚决,他们用燃烧瓶打退坦克,再用机枪和冲锋枪逐退苏联步兵。经过反复拉锯,苏联人的抵抗终于崩溃了。
1月7日清晨,麦基涅米特遣队拿下豪基拉镇的中心地带,苏军最后一次有组织的抵抗宣告瓦解。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芬兰人继续沿着拉泰公路向北追踪躲在森林里的苏军散兵游勇,此时这些苏军已经半冻僵了,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在这次战役中,芬兰人取得了惊人的战绩:共俘获43辆坦克、70门野战炮、278辆卡车、汽车以及拖拉机、近300挺机枪、6000支步枪、1170匹活马以及非常珍贵的现代化通信设备。苏军的死亡人数根本就没法计算,因为下雪后,许多人倒下或冻死后就被埋在雪堆里面了。据芬兰方面的保守估计,苏军损失超过一万人,第44师师长维诺格拉多夫乘坐一辆坦克逃回国后被处以极刑。而芬兰方面死、伤、失踪者全部加起来大约为2700人,其中只有12%是被冻伤造成的。
5天内2个师被全歼,20000人被冻死,3个师长被处极刑
1939年底,刚刚和纳粹元首一道瓜分了波兰的苏联对领土的渴求开始付诸行动,在11月份的时候,苏联开始下令50万军队向北欧小国芬兰发动了全面进攻,面对人口只有400多万的小国芬兰,庞大的苏联军队在这里却折戟成沙,损失惨重,斯大林为他的傲慢付出了代价,20多万苏联士兵战死在芬兰的雪地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俄罗斯殖民奴役了三百多年的芬兰在德国的帮助下取得了国家的独立,但是此后继承了俄罗斯主要衣钵的苏联却对此耿耿于怀,尤其是芬兰控制的卡累利阿地区,距离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旧沙皇时代的首都彼得格勒只有几十公里,这进一步加强了苏联的领土野心,终于,在要求芬兰割让领土失败后,苏联发动了对芬兰的侵略战争。
战争开始之初,芬兰军队只有十多万人,而苏联军队却集中了50多万军队,另外还有大量的装甲部队和空中战机支援,在所有人看来这都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但是芬兰人在保卫国家和民族独立上,在一代又一代芬兰人对俄罗斯人的仇恨下,他们爆发了巨大的战斗力,利用芬兰的森林、雪原,将苏联侵略者重创。
在持续了三个多月的冬季战争中,芬兰军队大量使用装备滑雪板的步兵小队,对雪地中艰难行进的苏联便对进行打击,刚刚经历了大清洗的苏联军队指挥体系混乱不堪,军官很多都是没有什么指挥能力的人,因此更加使得苏联军队战斗力低下,在三月多月的时间里不仅没有成功占领芬兰,还付出了损失20多万人的代价,大量的装备成了芬兰军队的战利品,而最具代表性的战役,就是最北部贝萨谋地区的战斗了。
贝萨谋是芬兰最北部的地区,也是芬兰在巴伦支海唯一的出海口,战争开始后,5个师近60000人的苏联军队对这里发动了进攻,守军只有不到8000多人,其中还有很多是临时征召的新兵,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充分利用了当地交通不便、森林茂密的特征,将数倍于己的苏军牢牢牵制在此地,并给予了苏军重大杀伤。同时,苏联军队的指挥官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指挥军队,这更加加剧了此地苏联军队的惨败。
在战争的第一阶段结束后,仅仅5天的时间内,原本60000多人的苏军只有不到20000多人逃了回去,有20000多人被芬军打死或俘虏,而20000多士兵则是因为糟糕的后勤体系而直接被冻死在了雪地里,一个个都冻成了冰棍。而当时2个师直接被全歼灭。而那5位师长,除了2名战死以外,其余三人都被苏联内务部以作战不力而处决,被处于极刑死刑,这还只是几十万苏联军队的一个缩影而已,正如一位苏联将军战后所说的,“我们在芬兰所取得的土地,还不足以埋葬所有阵亡士兵的尸体”。
苏芬战争最惨一幕:苏联一个精锐师被活活饿死,被芬兰全歼
2018-03-08 10:22
1939年11月,苏联刚与德国完成了对波兰的瓜分,此时它又发动了一场特殊的战争,妄图以强大武力消灭北欧小国芬兰,于是苏芬战争爆发。在这场战争中,双方的实力根本不对等,但芬兰这个小国却让人大吃一惊,更是让苏联吃尽苦头。那么苏芬战争到底有哪些令人惊讶的事件呢?
苏联当时为了自身安全,想强迫芬兰换领土,但有些地区是芬兰的核心区域,它并不想放弃,而苏联想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迫使芬兰就范。苏联领导人之一赫鲁晓夫当时曾说过:“只要我们把嗓门稍微提高一些,芬兰人就会服从。如再不行的话,我们可以放一枪,芬兰人就会举手投降。我们就是这样想的。”
但苏联人想错了,芬兰人不会屈服,于是在1939年11月30日,苏芬战争爆发。苏联调集了54万红军,兵分三路,准备以雷霆万钧之势,速战速决,彻底吃掉芬兰,因为当时芬兰陆军经过扩充,也才有十几万人而已。但苏联人又想错了,而且被狠狠的教训了一顿。
苏芬战争中的精彩战役很多,咱们主要说一下索木斯萨耳米一战,因为这场战役堪称经典。当时苏联名将崔可夫的第九集团军部属在南部地区,他的作战计划是经索木斯萨耳米攻向位于波的尼亚湾畔的奥卢,企图一句将芬兰割为两半,同时切断其与瑞典间的陆上交通。
崔可夫那可是后来的二战名将,当时他手下也是兵强马壮,第九集团军下辖5个步兵师,兵员9.5万人,坦克275辆,大炮360门,飞机100架,飞机、坦克等重型装备比芬兰全国的还要多。但是崔可夫却遭遇了人生中第一场大败仗,甚至丢了官。
战争开始后,苏军先头部队第163师抵达索木斯萨耳米村以后,遭到芬军第9师小分队的顽强阻击,导致苏军被迫沿道路展开成20余公里的纵长队形。此时芬军抓住战机,先用一个团切断第163师的补给线,再用主力将其包围,同时不断袭扰苏军。
崔可夫闻讯后,立即派第44摩托化步兵师前来增援第163师,但等待第44师的将是一场噩梦。苏军第44师沿着公路向苏奥穆萨尔米方面推进,芬军得到消息后,派出两个连进行袭扰,但苏军误以为遇到了芬军主力,于是就地防守,并未前进。
芬军抓住机会,于1940年1月6日,先对163师发起了歼灭战。被割成数段的苏军早就丧失了战斗力,虽然人数不少,武器先进,但因补给不足,遭到惨败,经过一天的战斗,苏军163师全军覆没,师长阵亡。解决了163师后,芬军又对44师进行围困。
这场战争十分惨烈,苏军的补给严重不足,芬兰小分队抓住机会,专门袭击苏军的补给队和野战厨房,饿得苏军头昏眼花,哪里还有什么战斗力。断粮五天后,芬军发起了歼灭战,失去战斗力第44师几乎全军覆灭,师长虽然跑出去了,但还是被苏联枪毙。
苏联第44师是精锐师,结果1.78万人全部被歼,其中1300人被俘,1.6万多人死亡,许多都是被冻饿而死的。芬军缴获43辆坦克、46门重炮、29门反坦克炮、200多辆马车、100多挺机枪、190支冲锋枪、6000多支步枪。整个索木斯萨耳米一战,苏军两个师被全歼,损失达3万多人,而芬军则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
参考资料:1.《苏芬战争1939-1940》;2.《芬兰史》
苏军摩步第44师在芬兰的覆灭——冬季战争(Winter War)典型战例
1940年1月苏军摩步第44师
在芬兰的覆灭,是一个典型的战例。它说明训练有素、装备适宜的部队可以击败兵力和火力占优势但没有作好在亚北极地区冬季特种条件下作战准备的敌人。亚北极地区的环境具有明显的特点:气候寒冷,积雪很深,昼间很短,大多数地区有茂密的松林,人烟稀少,道路奇缺,且相隔很远。这种典型的亚北极地区环境极不利于摩托化或装甲部队在冬季作战。在这种作战环境中,只有经过专门训练和拥有特殊装备的轻型步兵部队才能发挥作用。苏军摩步第44的覆灭,极其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一. 一般情况
在1939年12月苏军入侵芬兰期间,苏军摩步第44师和步兵第163师在第九集团军的编成内行动。他们的任务是由乌克塔向波的尼亚湾的奥卢港挺进,希望从芬兰狭窄的腰部将芬兰切断。
乌克塔和奥卢两城都在北极圈以南约一百英里处。该地区12月份昼间时间只有五小时左右。1939年的12月下旬,作战地区的积雪至少达三英尺深,气温下降到零下三十至四十度。
早在12月7日,苏军第九集团军的步兵163师就进抵芬兰境内的村庄苏奥穆萨尔米,距苏联国境线距离约为二十五英里。
在这里,芬军一个不足五千人的旅进行顽强的阻击,一直坚持到援军开到这个边远地区来。
到圣诞节那天,该处的芬军总兵力已达11500人左右,并合编为步兵第九师。该师基本上由附近的各后备役部仓促组成,所辖的三个步兵团只有JR27团(团长 约.麦基涅米中校)战前是该师的建制部队。由卡尔.曼德林中校指挥的新组建的JR65团是由奥卢匆匆调到苏奥穆萨尔米来的。由弗.法戈尔纳斯中校指挥的JR64团则是刚由芬兰西南方调来的,芬军步兵第九师
仅有的一些陆军正规部队全部编入此团。这些部队以前从未在一起作战过,但因该师师长贾.西拉斯武奥上校和各团团长都是原第27狙击营的老兵,这一点大大有助于这些部队之间的协同。
12月27日,芬军步兵第九师师长西拉斯武奥上校指挥部队对在兵力和火力上占有很大优势的苏军步兵第163师实施了大规模反击。经两天的激烈战斗,苏军步兵第163师被击溃了。
12月月底,该师残部在混乱中向东北方的苏芬国境线溃逃。
第163师的进攻
在上述战斗进行期间,由维诺格拉多夫
指挥的苏军摩步第44师在拉泰附近越过国境线沿公路由东南方向苏奥穆萨尔米推进。
该师系苏军正规部队,原属莫斯科军区,大多数官兵为乌克兰人,对北方地区的森林地带很不熟悉。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由西拉斯武奥指挥的芬军步兵第9师中的许多官兵在战前都是伐木工人,他们极其熟悉作战环境。
早在12月13日,芬军步兵第九师唯一的一架老式飞机发现了苏军摩步第44师的先头部队。芬军判断,苏军摩步第44师的主力24日将到达拉泰公路。如果该师能即使与步兵第163师会和,芬兰中部地区的防御就会受到极大的威胁。
实际上,芬军步兵第九师师长西拉斯武奥早已采取有力措施,阻止苏军实现这一企图。他在12月11日就下令在苏奥穆萨尔米东南约六英里处的库伊瓦斯湖
和库奥马斯湖之间的山脊线上设置了一道路障。由西.麦基南上尉指挥的两个步兵连,在迫击炮和火炮的协助下奇迹般地阻止了苏军整个摩步第44师的前进。这次阻击战的成功,主要是由于芬军充分发挥主动性和机动性,同时只能沿道路行进的苏军完全不了解芬军的兵力和部署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苏军摩步第44师拥有大量摩托化车辆和大约五十辆坦克,但这些车辆只能沿着唯一的一条穿过松树林的狭窄土路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它根本不能对据守路障的芬军输出火力。虽然该师装备有数百付滑雪板,但几乎没有使用过。因此,即使是步兵也只能在道路两侧数百码的距离内活动。芬军的情况则正好相反,滑雪早已是人人都熟练掌握的技巧。芬军采取了运动游击的战术,昼夜不断向该师的两翼发动袭击,而44师的两翼从国境线到芬军预设的路障绵延近20英里。芬军袭击分队身着白色伪装服,利用滑雪板偷偷接近该师,往往能达成完全的突然性。当袭击分队以树林为掩护从近距离开火时,他们的“索米”式冲锋枪特别有效。
芬军频繁发起袭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苏军摩步第44师师长认为他的师受到了芬军大部队的抵抗。因此,他没有作重大努力来援救在路障西面六至八英里处即将被芬兰人歼灭的步兵第163师。他于24日和25日发动了数次小规模进攻,但也未能取得什么成效。麦基南上尉的这支部队仍死死地守住两湖之间的通道。
苏奥穆萨尔米—拉泰战役要图
尽管芬军第9师正忙于抗击数量上依然占优的苏军第163师的反扑,但师长已有遇见性的命令部队临时开辟了一条路,准备用机动步兵来对付前往增援的苏军第44师。
芬军利用一辆卡车拖拽一部雪犁,在拉蒂公路以南约6英里以内各个结冰的湖面上开出一条同拉泰公路平行的道路。其次,芬军还从难免一条道路的重点莫伊西奥瓦拉
开始向上述道路开辟了一条长约15英里的雪径。这样,芬军就可以从莫伊西奥瓦拉以西20英里处的铁路终点站运来补给品,支援在苏军摩步第44师以南作战的芬兰部队。
另外,芬军沿豪基拉水道至库伊瓦斯湖临时修了一条道路,从这里芬军可以由陆路前进,且不会被库伊瓦斯湖北面路障以东的苏军发现,然后从南面绕过该湖向东机动。
二.芬军歼灭苏军摩步第44师的经过
1.第一阶段(1939年12月31日至1940年1月4日)
在芬军扫清苏163步兵师的同时,芬兰步兵第9师采取了歼灭苏摩步44师的初步行动。在除夕那天,芬军派出了一个加强轻步兵营对基豪拉农场附近的苏军发起了一次试探性进攻。该营从南部绕过库伊瓦斯湖,在湖的东面于摩步44师的一个营相遇。他们查明,苏军在该地段防御非常坚固。实际上,苏军摩步第44师在路障以东约二英里处集中了最大的一支部队(一个加强团和该师的大部分坦克与火炮)。
1940年1月1日,芬军步兵第9师的一支小型侦察分队报告:苏军摩步44师一部已经占领拉泰公路以南约1.5英里处另一条公路附近的埃斯科拉地区。这条公路与拉泰公路相连,向东南方延伸,通往国境线。为了不让苏军利用这一条公路,第九步兵师师长立即派出由阿蒂.帕沃拉上尉指挥一个轻步兵营前往埃斯克拉以南三英里处的桑金兰比地区。
现在,在结冰的湖面上修筑的冬季路(winter road)开始发挥作用了。该营在元旦那天沿冬季路滑雪前进了约15英里,当夜在麦凯拉农场处宿营。两个兵力较强的突击群——凯里特遣队和法戈尔纳斯特遣队也在1月1日沿同一条冬季路前进并滑雪机动至东南方20英里处占领阵地,准备尔后由此发起协同一致的翼侧攻击。
芬第9步兵师的进攻
1月1日夜间,芬军艾诺.拉西拉上尉指挥的步兵营(JR27团1营,约1000人)首先发起攻击。该营在当日下午以一个步兵连在先头担任警戒,沿库伊瓦斯湖南岸至湖东面的冬季路前进,主力大约一小时后出发,在后面跟进。约17时,全营到达冬季路的中点。在该处吃了一顿热餐后继续向北面约三英里处的进攻目标接近。最后几英里的路程是由该营穿过阴暗的森林,在深雪中悄悄地滑雪通过的。23时左右前卫分队到达拉泰公路约400码处的一道山脊线并观察到苏军围在许多露天营火周围取暖。营的主力到达后,拉西拉上尉即作了以下部署:在占领山脊线的冲击分队的两翼各配置六挺重机枪。两个步兵连由进攻位置出发,缩小间隔并列前进,另一个连配置在山脊线后方营指挥所附近担任预备队。两个连冲上公路后一个连向东挺进,另一个向西挺进。占领大约500码的路段。然后以配属的工兵排在所占路段两端砍伐树木,设置路障,并设置地雷场。
午夜过后半小时。担任突击的两个步兵连出发,迅速消灭了距公路约60码处的苏军仅警戒哨,在几乎没有遭到抵抗情况下到达公路。由于偶然的原因。突击分队偏离了预定运动方向,由指定的攻击目标豪基拉农场
以东约500码处的树林接近了公路。原来芬军估计,突击分队会遭到苏军步兵的猛烈抵抗。但此时突击分队却冲入苏军摩步第44师一个炮兵营的阵地,并顺利俘获了该营。突击分队在大约两小时内完成了预定任务,伤亡轻微甚至没有动用预备队。
2日上午。由营支援地域向战斗地域送来了热餐。并在山脊线的后面架设了帐篷,然后芬军各分队轮换前往取暖和喝热茶。除直接遭受攻击的情况外,各分队每隔二小时就轮换到帐篷里休息一次。相反,苏军又冷又饿。芬军还派出巡逻队,专门攻击苏军的野战厨房,摧毁核俘获了其全部55个野战厨房。由于芬军坚守路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军战斗力越来越弱,士气越来越低。
1月2日下午,苏军大约两个步兵连艰难的通过深雪地从西面向芬军坚守路障的分队发起进攻,但遭到该营预备连的翼侧攻击,被迫撤退。此后,由于苏军摩步第44师的多次反冲击未能取得协同,芬军得以粉碎苏军各次的反突击。
在东南部地区,帕乌拉上尉指挥的轻步兵营在1月2日由麦凯拉向桑金兰比农场前进。由于苏军在桑金兰比展开了一支较大的部队。芬军步兵第90师长决定派出凯里少校指挥的部队前往支援。1月3日。该支援部队成功占领了桑金兰比地区。
2.第二阶段
1月4日芬军步兵第九师长下达了次日发起总攻并消灭苏摩步44师的命令。同时,师长还集中了两支新组建的特遣队。第一是麦基涅米中校指挥的特遣队。由他所指挥的JR27团所属的全部三个步兵营和第一轻型别动营编成。由于该特遣队将进攻在豪基拉地区集中的一支敌人最强大的部队,师长从自己掌握的八门野战火炮中抽调了六门给该特遣队。第二则是由曼德琳中校指挥的特遣队。由JR65团的两个营和三个连和连以下规模的独立分队编成,其任务是从公路北面进攻豪基拉地区之敌。配合麦基涅米特遣队由南面发起的进攻。
除这两支特遣队之外。凯里特遣队的三个营及师长加强的两门火炮准备从南面发起,侧翼攻击,歼灭柯柯湖——泰米拉地区之敌。并以部分兵力向东发展进攻,与法格尔纳斯特遣队会合。法格尔纳斯特遣队下辖JR64团的两个营,其任务是,在距国境线一英里的地方和在普拉斯河一线。切断拉泰公路,阻止苏军摩步第44师从东面获得援军。
1月5日,由于苏军摩步第44师的抵抗仍十分顽强。芬军步兵第9师发起的所有进攻均未取得完全的胜利。麦基涅米特遣队的三个营从路障以东向拉泰公路接近时为敌所阻。拉西拉上尉指挥的一个营,自1月2日以来一直坚守在所占领的公路路段。在1月5日阻击拼命向东突围的苏军的战斗中伤亡了96人。从北面发起进攻的曼德琳特遣队。虽然控制了一条次要道路,(这条道路向东北方向延伸,由普拉斯以北通往国境线。可以阻止敌军从该方向撤退)但从总的情况来看,该特遣队并未取得多大的进展。凯里特遣队在柯柯湖和泰尼拉地区发起的进攻也在当日被击退。并且在科科湖附近遭到了严重的伤亡。当天,只有法格尔纳斯特遣队取得的战果最佳,尽管它只完成了任务的一半。法格尔纳斯特遣队在拉蒂和里科哈尤发起的进攻被苏军击退了。但有一个牌在曼蒂拉附近实施了伏击并歼灭了敌人几卡车的增员。这股敌人属于苏联人民内部委员部第三团,该团是在一月初奉命前往支援摩步第44师的。当夜,法格尔纳斯特遣队再次发动进攻。终于成功地占领了理科哈有北面的一段公路,并坚守该地,击退了敌人从东面发起的一次反冲击。到22时左右,该特遣队的工兵炸毁了普拉斯河公路桥。从此分均不再担心苏军援军从东面沿公路接近了。因为河岸太陡。汽车无法渡河。
1月6日,芬军步兵第90同苏军摩步第44时进行了决战。麦基涅米特遣队克服了苏军的顽强抵抗,进一步扩大了对路障以东拉泰公路路段的控制。黄昏时刻,其所属的四个营全部到达公路。第一营坚守原路障,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第三营在原路上一夕又设置了一道路障。次日凌晨二时,该特遣队再次发动进攻,经一小时的战斗,JR27团,2、3营迫使当面之敌。丢弃重装备沿公路向豪基拉高地逃窜。
作战情况示意图
在公路北面,曼德林特遣队在1月6日大部分时间里寻歼通过树林向东北方溃退的敌军零散人员。士气低落的苏军在雪中疲惫的步行撤退。成了通过滑雪机动的芬军的极佳的猎取对象。
1月6日凌晨3时左右。凯里特遣队的一个加强步兵连在科科湖以东大约一英里处,切断了拉泰公路。设置了一道路障,并以此为依托击退了苏军两次强大的反冲击。苏军疯狂突围,企图打通向东撤退的道路。但被凯里特遣队分割为许多小块。经过三小时的战斗…到11时左右,凯里特遣队的独立支队(第15独立营)。夺取了泰尼拉以东的一段公路。此后,该营主力转向西面向泰尼拉发起进攻。下午,苏军放弃了这一地段,沿通往普拉斯的道路逃窜。当时芬军只有两个连掩护附近广大地域。芬军步兵第九师长派出的帕沃拉上尉指挥的支队。到麦特洛断敌退路。该支队于黄昏时到达该地。
法格尔纳斯特遣队,此时正与苏军的新锐部队(包括苏联人民内务委员部的增援部队)作战。1月6日早晨,该特遣队遭到强大反冲击,被迫做近距离撤退进入附近的树林中,以免遭受苏军五辆坦克的火力杀伤。当其预备队赶到时,该特遣队再次在普拉斯河公路桥附近发起进攻,并在该桥以西占领了防御阵地。尽管如此,苏军在里科哈尤附近不断实施反冲击,一直打到黄昏。
为了减轻法格尔纳斯特遣队所受的压力。芬军步兵第九师长命令凯里中校从其特遣队中抽出一个步兵营(JR64团1营)。进攻在这两个特遣队之间作战的敌人。这个不满员的营沿一条林间小路从埃斯科拉进抵索科。该营在该处克服敌人的顽强抵抗后继续向东发展进攻。黄昏时抵达曼蒂拉,经数小时战斗,占领了该地。
1月6日入夜前。苏军摩步第44师长。维诺格拉多夫下达了全师撤退的命令。
但为时已晚。他通知下属指挥官:“目前本师已处于绝境,凡能逃走者可自行逃走。”
三.苏联摩步第44师的覆灭
苏军仍企图向东打通道路,以便撤至里科尤夫附近。七日凌晨四时左右。苏军在坦克支援下成功的赶走了芬军一个步兵连。迫使其离开了普拉斯河,但芬军在七日上午十时30分发起了一次反冲击,击溃了该处之敌。然后芬军继续向西进攻,攻占了里科尤夫,并在该处俘获了大批俘虏和五辆坦克。
1月7日凌晨。苏联军方最后一次企图援救摩步第44师,一支步兵部队在配置在国境线后方的炮兵的支援下,向位于拉泰的芬军步兵发起了攻击。芬军在击退苏军的救援后,派出了一只侦察巡逻队深入苏境内二英里处进行侦查,仅遇到一些溃散的苏联士兵。在科科湖和泰尼拉附近还发生了几次小规模的战斗,但苏军官兵知道他们已经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
当日,麦基涅米特遣队的部队在豪基拉附近越过了拉泰公路,向北推进,直到与曼德琳特遣队会合。
苏军摩步第44师的一些部队依托库伊瓦斯湖湖岸构筑的工事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芬军在昼间肃清了该地区的所有敌人,并打通了通往苏奥穆萨尔米的道路。
1月7日晚上,苏军在库伊瓦斯湖附近的工事里进行了最后一次由组织的抵抗。
8日凌晨4时,枪声渐去…
一切都陷入了沉寂。
四.战损
芬军在此役中共缴获43辆坦克、70门野战火炮、278辆大小车辆和拖拉机、约300挺机枪、6000支步枪、1170匹马,以及极其珍贵的现代化通信器材。苏军战死和受伤后冻死的人员因被大雪覆盖而难以查清人数。据保守估计,苏军总共损失22500余人。(其中包括了苏军步兵第163师、摩步第44师和苏联人民内务委员部的第三团损失的总人数)
苏军摩步第44师长维诺格拉多夫乘一辆坦克成功逃回本国,但被处以死刑。
补充:
根据伊林切耶夫《苏芬战争1939-1940》,战损(仅苏步兵44师)如下
五.总结
苏军用血的代价换来的经验教训仍然是有用的。在严寒地区作战,为保证人员的战斗力和生存,必须给部队配备足够的隐蔽器材;作战地区常常设有可居住的建筑物不对,必须配备便于携带的防寒帐篷,为防止部队人员大量冻伤。应给所有人员配方适当的防寒服装,包括防寒手套和鞋袜等。即使受轻伤的人员也可能因长时间暴露于严寒中而死亡。因此,应迅速将伤员从战场后送至掩蔽所。步兵徒步穿过深雪地,很快就会精疲力尽。实施远距离机动也非常困难。因此,因广泛使用滑雪板,至少要穿雪鞋。部队机动和后勤支援都受到很大限制。只能采取踩雪和压雪的方法,在雪地开辟道路。离开道路运输人员和物资必须使用宽履带车辆和雪橇…
另外,在严寒地区作战,要使用小型而广泛分开行动的特遣队实施协调一致的进攻战斗;切勿密集地使用兵力,以免给敌人形成有利的攻击目标。
你要看数量,二战西线美英军加起来上百个师。如果只需要面对美军在朝鲜战场投入的7个师的话,德军可以轻松全歼这7个师的美军,哪怕美军有再强的空中优势都没用。阿登反击战,德军就是利用天气不适合空军出动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
脱离数量谈战力,都是耍流氓。战斗力再弱的军队,如国军韩军印度军队,在绝对的数量优势下,都可以打败战斗力强但是数量少的强敌,如国军金门全歼共军,国军第五次围剿中央苏区100万对10万,成功逼迫红军放弃中央苏区战略转移。
相同数量前提下,即使在朝鲜战场,志愿军的表现也远不如北朝鲜军队。后期韩国军队进步迅速,也能和志愿军打个平手。
Caravel 写了: 2025年 10月 2日 10:19因为对手强啊,1950年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轻步兵部队放在志愿军那个位置基本都是被全歼的命。哪怕是德军装甲师,碰上美帝的空中优势,也是节节败退。
garnetcrow 写了: 2025年 10月 2日 10:24人民军就没有啊,事实上仁川登陆前人民军已经正面对着美军攻上好几轮了,不存在你说的什么被美军空优打节节败退,人民军被击溃是被登陆腰击切断了补给线而不是正面击败。更不要提北韩山地极多,距离机场更远,非常不利于美军发挥空优。无论怎么看,志愿军的客观条件都远远优越于人民军,而战果远远不如。
美军是仓促应战,第一个团到的时候,汉城已经丢了。后面被挤在釜山周围的狭小地带没法展开。等老麦克登陆以后,人民军就不行了。
你毫无逻辑,美军打人民军算仓促应战,那美军打志愿军根本就是毫无准备情况下被打偷袭,甚至美军的态势比被德军偷袭的苏军更差,因为被志愿军偷袭时美军整体处于前出进攻态势,就这样志愿军也打不出大规模歼灭战果,事实上就根本没有资格参与第一档次步兵比较,更别提最强二字。
绝大多数是补给线崩溃造成的,实战尤其是双方都有补给的情况下完全不是这回事。志愿军有稳定后方兼苏联空军掩护,不存在这个问题
这是最大的误解,绝大多数日军是补给线被切断病死饿死的,真正实际的交火战斗,美军从来没有打出高于1:3的交换比。一般是介于1:1到1:2之间。
瓜岛地面战斗,算是日本陆军面对美军败得最惨的,不算病死饿死的日军和运输船被美海空军击沉直接掉水里淹死的日军,真正的地面战斗交换比,美军对日军也没打出1:3以上。后面日军打出基本1:1或者不到1:2的战例比比皆是。
你要这么说长平之战也是后勤崩溃了。
志愿军不需要考虑后勤问题?礼拜攻势这个漏洞就是因为后勤跟不上。有能力稳定局面这就是能力牛逼啊,善战者可以无赫赫之功。你瞎几把乱打,被人断了粮道,这就是你战斗力的一部分。
Caravel 写了: 2025年 10月 2日 13:33你要这么说长平之战也是后勤崩溃了。
志愿军不需要考虑后勤问题?礼拜攻势这个漏洞就是因为后勤跟不上。有能力稳定局面这就是能力牛逼啊,善战者可以无赫赫之功。你瞎几把乱打,被人断了粮道,这就是你战斗力的一部分。
志愿军补给是通过陆路交通,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被李奇微识破礼拜攻势完全是因为自己水平差,怪不了别人。日军那是在几千公里半径内和世界第一大国打海陆空立体战,需要解决海路补给问题那是战略层面不得不面对的困难,就这样日军打的已经非常出色了,你志愿军根本就是小学没毕业,看不起人家大学生,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