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这世界你什么都带不走
发表于 : 2023年 7月 9日 16:09
分别是:"拥有”的错觉newstudent 写了: 2023年 7月 9日 12:46 包括收集唱片。如果不能牟利,我倾向于不收集。
难道你不能从YouTube上听吗?或者自己下个mp3。
如果你真的是喜欢这首歌曲,有什么分别呢?
分别是:"拥有”的错觉newstudent 写了: 2023年 7月 9日 12:46 包括收集唱片。如果不能牟利,我倾向于不收集。
难道你不能从YouTube上听吗?或者自己下个mp3。
如果你真的是喜欢这首歌曲,有什么分别呢?
如果有人告诉你:大脑认为正确的事情,其实99%以上都是错觉。你会不会觉得大吃一惊,那句“Oh,my lady gaga”也随即脱口而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会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就让《错觉的法则:识破大脑诡计的思维管理法》这本书为我们揭开谜底吧。
类似女人买包?
等升值,然后卖了赚钱。
富有的意义其实是需求的少,而不是拥有的多。pathdream 写了: 2023年 7月 9日 17:01 如果有人告诉你:大脑认为正确的事情,其实99%以上都是错觉。你会不会觉得大吃一惊,那句“Oh,my lady gaga”也随即脱口而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会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就让《错觉的法则:识破大脑诡计的思维管理法》这本书为我们揭开谜底吧。
拥有再多
陪伴身边的也只有这些
“拥有一件物品,这件物品才与自己有关系。”
人对于物品的欲望,就是源于这种“唯一性”,拥有才是真实的,那些看到的用过的都不是自己的——所以,人会对“拥有物品”如此执着。
任何东西,只有拥有,才是“我”的所有物,每一件物品都要划分归属,我的房间,我的朋友,我的车子,我的公司,我的爱人……唯有如此,才能有非常确定的安全感。
人都是厌恶不确定性的,对于拥有,是如此执着,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物。“拥有”等于“富足”,于是看到什么都想要把它贴上自己的标签,才算满足。
物品不断迭代出新功能,手机,电脑,相机,榨汁机,电器,各种物品都不断发生新的变化,材质,设计款式,内在功能,在这样层出不穷的变化中,“拥有最新款”,“要做最潮流的人”,商业广告不断刺激人去更换物品,往往还没有用旧,用坏的物品,就因为款式不时新,少了几个功能,就沦为被遗弃的对象。
有些物品,只是因为可能要被用到,也会买回来,放在自己生活的空间,无知无觉第堆放着。
然后东西越来越多,堆积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为了那些偶尔才会用到的物品,付出了大量的空间存放,还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去整理,打理。
“拥有”,是面对身无一物的自身时的一种不安和恐惧,这种恐惧驱使我们去追求“拥有”的安全感,不断购买,不断追逐,没有反思,不愿停下来,也没有满足,不断否定,不断更迭。
觉得自己值得拥有更好的东西,所以努力工作,去购买更好的物品,居所,车子,然后又产生新的不满,更加努力,再换回更多的东西。
然而,拥有得越多,人其实就越不自由。
为了更有品质的生活,使用更好的物品;为了住得更宽敞,买了更大的房子,又请人来打理,然而要赚更多的钱维持当下的品质,于是更努力工作,一天到晚都在外面忙碌,没有享受这些的时间——如果没有觉察,如果没有看到陷入这种游戏的无聊,如果没有“我已经足够了”的发现,就依然还会在其中打转。
不断拥有又如何呢?最长情的依然是身边陪伴多年的人,所需不过是一日三餐,一室一塌,再多也享用不了,再好也依然是老物品深情。
而且剥离开那些浮华的表象,就会发现即使新增很多的功能,常用的也依然不过是那几个,再多的其实无用,当能看透这一点,就不再被所谓的新款所迷惑了。
无欲无求 最高境界 打倒贪婪的人类
其实我觉得,贪婪有时候可能是小时候穷怕了,一个贫穷时代在一个人身上的烙印。设想如果是一个生于富贵之家的,从小衣食无忧,反而不会很贪婪。穷凶极恶-穷了才会凶,而仓廪足则知礼节。
所以,很多所谓的收藏其实还是投资,只是押注在一个小众的产品。那么,就大可不必谈什么情操,信念,爱之类的,大家都可以少起,甚至不起鸡皮疙瘩。
最可怕的是没卖出去就嗝屁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newstudent 写了: 2023年 7月 9日 20:54 所以,很多所谓的收藏其实还是投资,只是押注在一个小众的产品。那么,就大可不必谈什么情操,信念,爱之类的,大家都可以少起,甚至不起鸡皮疙瘩。
我好像不受新款诱惑,用的手机电脑全是领导淘汰下来的pathdream 写了: 2023年 7月 9日 17:01 如果有人告诉你:大脑认为正确的事情,其实99%以上都是错觉。你会不会觉得大吃一惊,那句“Oh,my lady gaga”也随即脱口而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会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就让《错觉的法则:识破大脑诡计的思维管理法》这本书为我们揭开谜底吧。
拥有再多
陪伴身边的也只有这些
“拥有一件物品,这件物品才与自己有关系。”
人对于物品的欲望,就是源于这种“唯一性”,拥有才是真实的,那些看到的用过的都不是自己的——所以,人会对“拥有物品”如此执着。
任何东西,只有拥有,才是“我”的所有物,每一件物品都要划分归属,我的房间,我的朋友,我的车子,我的公司,我的爱人……唯有如此,才能有非常确定的安全感。
人都是厌恶不确定性的,对于拥有,是如此执着,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物。“拥有”等于“富足”,于是看到什么都想要把它贴上自己的标签,才算满足。
物品不断迭代出新功能,手机,电脑,相机,榨汁机,电器,各种物品都不断发生新的变化,材质,设计款式,内在功能,在这样层出不穷的变化中,“拥有最新款”,“要做最潮流的人”,商业广告不断刺激人去更换物品,往往还没有用旧,用坏的物品,就因为款式不时新,少了几个功能,就沦为被遗弃的对象。
有些物品,只是因为可能要被用到,也会买回来,放在自己生活的空间,无知无觉第堆放着。
然后东西越来越多,堆积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为了那些偶尔才会用到的物品,付出了大量的空间存放,还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去整理,打理。
“拥有”,是面对身无一物的自身时的一种不安和恐惧,这种恐惧驱使我们去追求“拥有”的安全感,不断购买,不断追逐,没有反思,不愿停下来,也没有满足,不断否定,不断更迭。
觉得自己值得拥有更好的东西,所以努力工作,去购买更好的物品,居所,车子,然后又产生新的不满,更加努力,再换回更多的东西。
然而,拥有得越多,人其实就越不自由。
为了更有品质的生活,使用更好的物品;为了住得更宽敞,买了更大的房子,又请人来打理,然而要赚更多的钱维持当下的品质,于是更努力工作,一天到晚都在外面忙碌,没有享受这些的时间——如果没有觉察,如果没有看到陷入这种游戏的无聊,如果没有“我已经足够了”的发现,就依然还会在其中打转。
不断拥有又如何呢?最长情的依然是身边陪伴多年的人,所需不过是一日三餐,一室一塌,再多也享用不了,再好也依然是老物品深情。
而且剥离开那些浮华的表象,就会发现即使新增很多的功能,常用的也依然不过是那几个,再多的其实无用,当能看透这一点,就不再被所谓的新款所迷惑了。
是从小在国内开始集邮的吗?那么持之以恒,太赞了!
也不一定。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可长大也没有太大的物质欲望,能吃到小时候爱吃的茶叶蛋、红烧蛋、百叶结之类的就很满足,哈哈。Bluesky 写了: 2023年 7月 9日 20:47 其实我觉得,贪婪有时候可能是小时候穷怕了,一个贫穷时代在一个人身上的烙印。设想如果是一个生于富贵之家的,从小衣食无忧,反而不会很贪婪。穷凶极恶-穷了才会凶,而仓廪足则知礼节。
好记性!我隐约记得一点,可要是大头猫不说的话不敢确认。
就是楼主。
凡尔赛呢。小时候能吃到足够的蛋就很好啦。百叶结-上海人?那个年代,在上海,再苦都苦不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