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次在希夏邦马,他第一次登的时候在离true summit一百多米的地方折返,因为他觉得两峰之间的snow ridge看上去不大安全。第二次登顶已经是七八年之后了。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版主: kazaawang, wh
Re: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三五次可以说是运气好,几十年如一日应该归功于他的自律和内心强大。他和Scott Fisher一起登K2,冲顶那天天气不好,他认为应该放弃,但Scott坚持冲顶,他拗不过只好跟着。成功登顶,下山的时候果然遇到各种状况,幸亏他self arrest技术过硬才有惊无险,还营救了一位法国美女。回到BC他并没有太多喜悦,反而自责违背了自己的原则,同时觉得自己和Scott的风险控制理念有差距,以后不打算跟Scott组队走高风险的路线。果然数年之后,Scott在著名的96年珠峰山难中永远的留在了八千米上。
还有一次在希夏邦马,他第一次登的时候在离true summit一百多米的地方折返,因为他觉得两峰之间的snow ridge看上去不大安全。第二次登顶已经是七八年之后了。
还有一次在希夏邦马,他第一次登的时候在离true summit一百多米的地方折返,因为他觉得两峰之间的snow ridge看上去不大安全。第二次登顶已经是七八年之后了。
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西湖月在天。
Re: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北高峰314米好吧maywhite 写了: 2024年 3月 22日 12:59 我是出国之后才开始接触爬山的,杭州最高的北高峰也就250米吧,最多能算个丘如上面那位层主所言,美国本土最高也就4K,正好是八千米的一半。有本讲业余爬山爱好者的书叫Halfway to heaven,说的就是我们这些中年油腻的气喘吁吁男
![]()



https://newmitbbs.com/viewtopic.php?t=219975
Re: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那他技术相当过硬,经验非常丰富了。以前看一个叫The Summit的纪录片,讲K2山难的,里面有个夏尔巴在极端恶劣的天气下两次上山救人,全身而下,好像当年被评为什么最佳登山人还是救生员什么的。另一位上山救人的夏尔巴就葬身雪崩了。maywhite 写了: 2024年 3月 22日 13:56 三五次可以说是运气好,几十年如一日应该归功于他的自律和内心强大。他和Scott Fisher一起登K2,冲顶那天天气不好,他认为应该放弃,但Scott坚持冲顶,他拗不过只好跟着。成功登顶,下山的时候果然遇到各种状况,幸亏他self arrest技术过硬才有惊无险,还营救了一位法国美女。回到BC他并没有太多喜悦,反而自责违背了自己的原则,同时觉得自己和Scott的风险控制理念有差距,以后不打算跟Scott组队走高风险的路线。果然数年之后,Scott在著名的96年珠峰山难中永远的留在了八千米上。
还有一次在希夏邦马,他第一次登的时候在离true summit一百多米的地方折返,因为他觉得两峰之间的snow ridge看上去不大安全。第二次登顶已经是七八年之后了。
Re: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哇塞,去过EBC的牛人,膜拜一下,不管是怎么上去的。我的一位山友去年徒步去了EBC,他说那条路上尘土飞扬,到处都是牛粪,一点都不好玩。
我发现WH的管理艺术就是挖好各种大小不一的坑,然后请君入瓮,让大家来填
我发现WH的管理艺术就是挖好各种大小不一的坑,然后请君入瓮,让大家来填

wh 写了: 2024年 3月 22日 16:39 北高峰314米好吧五云山应该更高。我到过珠峰脚下,不过是开车过去的
版上聊过去过的最高的地方,你和oldghost来跟帖吃包子吗
:
https://newmitbbs.com/viewtopic.php?t=219975
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西湖月在天。
Re: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有本书into the thin air. 看了以后觉得什么登山家都是装出来的,真正的登山人是靠吃这口饭的Sherpa
wh 写了: 2024年 3月 22日 16:50 那他技术相当过硬,经验非常丰富了。以前看一个叫The Summit的纪录片,讲K2山难的,里面有个夏尔巴在极端恶劣的天气下两次上山救人,全身而下,好像当年被评为什么最佳登山人还是救生员什么的。另一位上山救人的夏尔巴就葬身雪崩了。
Re: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第一个完成八千米的美国人,而且无氧。“技术相当过硬”这句评价非常到位,回到K2大本营之后,他救的那位法国美女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晚上偷偷钻进他的帐篷。两人大战三百回合,以下省略五千字... 刚爬完K2这种每三个登顶者就有一个挂掉的杀人峰,下山时各种惊心动魄,他居然还有力气把法国美女弄得欲仙欲死,这种体力...
wh 写了: 2024年 3月 22日 16:50 那他技术相当过硬,经验非常丰富了。以前看一个叫The Summit的纪录片,讲K2山难的,里面有个夏尔巴在极端恶劣的天气下两次上山救人,全身而下,好像当年被评为什么最佳登山人还是救生员什么的。另一位上山救人的夏尔巴就葬身雪崩了。
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西湖月在天。
Re: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好像经常听说有死人的 不过也许是北大太吸引眼球 死个人就全国皆知
wh 写了: 2023年 9月 5日 14:27 前两天找诗版id的帖子没找到,翻到下面这个旧帖。当时被转到北美户外俱乐部,还保留了旧站户外版斑竹、西夏邦马山难亲历人的回复,看得无限感慨。再把它们搬回新娘家……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2 11:41:49 2011, 美东)
读大学的时候听过北大山鹰社社长做的讲座,当时学生和民间登山社团刚刚兴起,年轻人群情激奋。我的北大同学没被选上山鹰社,十分失望;看他们训练艰苦,天天晚上在操场跑步、兔子跳,又很佩服。后来读博时的室友也来自北大,给我看了一本山鹰社编写的《八千米生命高度》的书,其中讲到一位女生99年在四川雪宝顶滑坠身亡,痛惜之余大感学生登山仅有热情是不够的。2002年更传来五名队员在希夏邦马峰遇雪崩丧身的消息,山鹰社很受打击。事隔十余年,上个月在国内报纸上再见山鹰社成员重登希夏邦马峰的报道,并以此拍摄了《巅峰记忆》这部纪录片,纪念八年前的山难,告慰死者,鼓励后人: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S4y1d7aH/
虽然纪录片里女主持的风度口吻有点轻巧,男旁白的不动声色略嫌做作,但影片非常有震撼力,主要得益于叙事者、当年的山难经历者李兰。96级入学的李兰现在是个自由登山者,除了每年两三个月在拉萨登山学校教课,其余时间全部用来登山。收入有限,仅靠千余元的教练工资、给户外杂志写文章、做攀岩裁判、少量赞助为经济来源,但她坚守理想。国内这样的登山女性不过七八人,男的也就十来个,在极限攀登领域则更少。
这样坚毅的女子,说话却是一股浓浓的纯真的学生腔,高山赋予了她最纯净的性格。希夏邦马山难一直是她的心理阴影,当时她作为B组人员接应冲顶队友,到达营地却发现雪崩,看到队友遗体时说不出一个字,唯一的反应是仰天长啸,那是一种拼命要把自己的嗓子喊破喊劈喊出血的嚎叫。喊完之后好一些,过一会儿又难受得再喊。这样的叙述真实得让人动容。冲顶队员是全队最年轻健壮、最优秀的成员。李兰以后作为老队员,每次爬山、安排路线和人员时都有强烈的负罪感和沉重的心理负担,似乎每一个安排都决定着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用她的话说是攥着一把鲜血。
李兰确信灵魂的存在。八年中,她常常看到罹难的队员站在她面前,像黑泽明的电影一样,真实可感。在最脆弱、最孤独的时候她会对他们说,你们别在我跟前站着了,你们走吧,离开吧。这次登顶之前,全体人员举行了一次藏式的祈福仪式。在飘动的经幡和喃喃的诵经声中,李兰清楚地看见那五位队友一个个排着队走过来,坐在对面的山坡上,一起看着仪式。时隔八年,他们仍穿着当年的队服,只是已经变旧。他们的容颜依旧年轻,表情平静,就像生离死别的朋友重新见面,不用说话,互相都明白,彼此都有点委屈。这样的真实感受再次震动人的心灵:或许与自然最亲密的人,真的能感受到灵魂、神明的存在。李兰说当年15个人犯下的错误,全部由他们去世的五人承担了。可她的思想负担并不见轻,她其后的登山一直在为他们而登。这次重登希夏邦马,似乎让她终于放下了负担,学会了接受。登山多年,每隔一两年就会有登山朋友遇难的消息;李兰自己也曾频频历险。喜欢登山,就必须接受自然的不可控的力量,和生死的考验。
文字很苍白;请一定看纪录片,登山者的自述带给你的身临其境的感受远胜于任何文字。另外非常推荐《北京青年报》上的题为《山巅之魅》的相关报道,也附在后面,是对纪录片投资人孙斌和队友李兰的两篇采访。孙斌,杭州人,曾是山鹰社社长,现任登山协会教练,登顶过珠峰,担任过奥运火炬接力珠峰项目负责人。他的理性登山理论冷静有理,强调登山者对高山反应、冻伤、滑坠、受伤、昏迷、救援等问题要有足够的准备;登珠峰和登香山只是高度、环境不同,需要做的事都是一样的。对于人为什么喜欢登山,他的回答也很有道理:城市里的人获得幸福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户外的简单的生活则可以把繁琐的事情剥离掉,回归人内心的对自然的诉求。李兰的采访中关于登山是修心、与搭档的生死情谊、登山与个人矛盾等叙述也非常精彩。她说登山是一种孤独的境界,自由登山者过着小众的生活,又要承受社会大群体的标准,因此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内心——这可能适用于所有追求内心生活的人。
最后向山鹰社致敬,向登山者们致敬,向经历过生死的人们致敬。
Re: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我都不知道ebc这么个术语maywhite 写了: 2024年 3月 22日 18:22 哇塞,去过EBC的牛人,膜拜一下,不管是怎么上去的。我的一位山友去年徒步去了EBC,他说那条路上尘土飞扬,到处都是牛粪,一点都不好玩。
我发现WH的管理艺术就是挖好各种大小不一的坑,然后请君入瓮,让大家来填![]()




还有个坑等着你跳哪:“遇见杭州,就像是遇见一段爱情”——跳不跳?

https://newmitbbs.com/viewtopic.php?t=269349
Re: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这个好像也拍过电影,听说过。夏尔巴确实是扫地僧一般的存在。不过没有登山人也没有夏尔巴哦,前者是衣食父母。双方互相尊重就好,不要像the summit里的韩国领队那么颐指气使,在极端恶劣的天气里要求夏尔巴上山救人,好像有钱就能指使别人做任何事一样。这种眼里只有钱的人真让人鄙视。
Re: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会不会是他吹牛啊?下山处处遇险,晚上还能大战三百回合,真不是人……还好不是上山前夜大战,不然恐怕难以全身而归maywhite 写了: 2024年 3月 22日 18:40 第一个完成八千米的美国人,而且无氧。“技术相当过硬”这句评价非常到位,回到K2大本营之后,他救的那位法国美女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晚上偷偷钻进他的帐篷。两人大战三百回合,以下省略五千字... 刚爬完K2这种每三个登顶者就有一个挂掉的杀人峰,下山时各种惊心动魄,他居然还有力气把法国美女弄得欲仙欲死,这种体力...

Re: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挑一个吧

北京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100871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清华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10008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100083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100081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100083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100876
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市学院路20号
100083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
100083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100083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100875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100083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5号
100089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100081
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坡上村12号
100091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市中关村北大街
100084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100081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45号
100037
O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100083
O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
100083
市属市管学校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33号
100037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小营东路12号
100085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05号(校本部)
100037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4号
100088
北京舞蹈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19号
100081
民办学校
北京城市学院
海淀区北四环西路9号
100083
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
海淀区三义庙2号院
100086
北京培黎职业学院
海淀区中关村大街人大北路16号
100086
Re: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应该没吹牛,Viesturs是个挺实在的人。三百回合当然是在我添油加醋。不过为了取信版主,特地把书找了出来,原文如下:
I was still dazzled by it all the next day. As I wrote in my diary, "How could I refuse such a beautiful woman?! Anyway, it was a fun night and she reluctantly left at 5 AM. Whew, what a gorgeous woman!"
法国美女的名字叫Chantal Mauduit. 是个颇有争议的女登山家。K2之后两人还继续交往了一段时间,可能因为聚少离多,没能在一起。若干年后Chantal死于一次山难,才三十多。
I was still dazzled by it all the next day. As I wrote in my diary, "How could I refuse such a beautiful woman?! Anyway, it was a fun night and she reluctantly left at 5 AM. Whew, what a gorgeous woman!"
法国美女的名字叫Chantal Mauduit. 是个颇有争议的女登山家。K2之后两人还继续交往了一段时间,可能因为聚少离多,没能在一起。若干年后Chantal死于一次山难,才三十多。
x1

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西湖月在天。
Re: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法国美女好开放maywhite 写了: 2024年 3月 23日 19:54 应该没吹牛,Viesturs是个挺实在的人。三百回合当然是在我添油加醋。不过为了取信版主,特地把书找了出来,原文如下:
I was still dazzled by it all the next day. As I wrote in my diary, "How could I refuse such a beautiful woman?! Anyway, it was a fun night and she reluctantly left at 5 AM. Whew, what a gorgeous woman!"
法国美女的名字叫Chantal Mauduit. 是个颇有争议的女登山家。K2之后两人还继续交往了一段时间,可能因为聚少离多,没能在一起。若干年后Chantal死于一次山难,才三十多。


每次山难都很震动人哦。the summit里是老公雪崩坠落,临死前叫同行的老婆好好活着……
Re: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原来是二十年前,那时候商业化才刚刚开始,应该还非常干净。居然有不少艳遇,展开说说,有没有大战三百回合?
我没去过西藏,一直非常向往,可能得等到退休以后了

我没去过西藏,一直非常向往,可能得等到退休以后了

wh 写了: 2024年 3月 23日 04:33 我都不知道ebc这么个术语我们就是暑假去西藏玩。当时最大的困难是除了拉萨以外没有长途客车。大部分人租车。我们没钱租车,就到处搭车。倒是有不少艳遇
但一路行进缓慢。而且夏天经常雨水冲断公路。我们在定日等了三四天,去聂拉木的路一直不通,只能放弃中尼边境游。去珠峰脚下也是当时对口定日的上海援藏干部开吉普带我们去的,可惜大雾,什么都看不见。他们说夏天经常这样,最好四月份或十月份去,山气最佳
我们开车的那条路挺干净,不过也可能是因为我在车上,看不清车外的路。我朋友寄来的照片也很干净,雪山白云,晴空万里。当然也可能他就是没拍牛粪
另外那是二十年前了。你去过西藏吗?
还有个坑等着你跳哪:“遇见杭州,就像是遇见一段爱情”——跳不跳?![]()
https://newmitbbs.com/viewtopic.php?t=269349
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西湖月在天。
Re: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登山人真是不怕死不信邪
有个熟人每年都要去爬一两趟
前几年连续两次被雪崩埋了,有一次还走了个队友,就埋的比他深了一点,没及时被救出来
有个熟人每年都要去爬一两趟
前几年连续两次被雪崩埋了,有一次还走了个队友,就埋的比他深了一点,没及时被救出来
maywhite 写了: 2024年 3月 23日 19:54 应该没吹牛,Viesturs是个挺实在的人。三百回合当然是在我添油加醋。不过为了取信版主,特地把书找了出来,原文如下:
I was still dazzled by it all the next day. As I wrote in my diary, "How could I refuse such a beautiful woman?! Anyway, it was a fun night and she reluctantly left at 5 AM. Whew, what a gorgeous woman!"
法国美女的名字叫Chantal Mauduit. 是个颇有争议的女登山家。K2之后两人还继续交往了一段时间,可能因为聚少离多,没能在一起。若干年后Chantal死于一次山难,才三十多。
Re: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我觉得对自然还是要有一定的敬畏。什么“征服”某某峰,都是缺乏敬畏的表现。至于在高山上xx, 那就有点亵渎的意思了。
wh 写了: 2024年 3月 23日 20:01 ……法国美女好开放用个刚学的词儿:美轮美奂,不忍卒观……
![]()
每次山难都很震动人哦。the summit里是老公雪崩坠落,临死前叫同行的老婆好好活着……
Re: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听说过一句话,觉得颇有道理:there are bold mountaineers, there are old mountaineers, but there are no bold old mountaineers.
我对雪崩极其恐惧,预报必须是low,否则绝不靠近30度以上的坡。认识的人里有不少滑野雪,他们都上了至少AIARE I,我也没兴趣。因为听说课程结束时老师会说:Congratulations on finishing AIARE I, statistically, now your chance be buried is higher than those who don't
我对雪崩极其恐惧,预报必须是low,否则绝不靠近30度以上的坡。认识的人里有不少滑野雪,他们都上了至少AIARE I,我也没兴趣。因为听说课程结束时老师会说:Congratulations on finishing AIARE I, statistically, now your chance be buried is higher than those who don't

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西湖月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