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Re: 谁生过煤炉?谁砍过柴?顺便奉送同学爸妈的金婚秘诀
发表于 : 2025年 7月 27日 20:15
没有烟道?
正是五三上小学的时候。
我咋一下子想到形婚……
搞笑,一直有
应该你是对的,我们那里不怎么流行烧煤,基本烧稻秆麦秆。弃婴千枝 写了: 2025年 7月 27日 20:22 搞笑,一直有
平时用液化气,但是一般家庭厨房只有2个炉头,过年了忙不过来,于是就得把煤球炉拿出来用上
你看囼巴子的著名电影"饮食男女"里面不也这样的啊?有个镜头点煤球炉,熏得直呛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9%A5 ... %E5%BD%B1)
电浆 @laodongzhe18 ,我说得对不对?
蜂窝煤没有模具啊,要这样拿木棍捅12个洞?那很容易捅得不均匀啊。
图里的那个就是模具,敲下去塞满煤渣,怼出来就是个十二眼的煤饼。
这一定是北方农村娃…mondy 写了: 2025年 7月 27日 20:35 对于农村的孩子比较简单,煤饼 煤球都弄过,砍柴倒是很少,村里有树林,洋槐树 自己也有杨树林, 每年除杈修理就弄不少柴禾,还有一些玉米芯子用来当柴烧.
我爷爷经常弄来不少柴,柴刀或者斧头剁成一个长度,摞起来一个一米多高的柴垛,烧地锅(大锅)很带劲,尤其春节前准备很多食物.
有年村里的槐树林全被伐掉改成农田,家家户户那个柴垛,能烧一两年.
烧煤饼时候晚上封煤炉,要活一些湿媒盖上, 然后那个煤气味真的是很大. 村里有红白事也是在院子里用土坯和黄泥现搭几个炉灶,烧煤饼加鼓风机吹着,还是很带劲的.
烧煤球就简单很多,睡觉前下个新煤球,下面封上,上面盖上铁盖,一晚上就还能保证炉火不熄灭.
小学时候教室里就生个煤火, 那时候还没煤球,是用的煤饼.中学时候也弄过煤炉子,从伙房搞来大米, 上晚自习后煮粥,大家每人分一碗,还是很香的.
生炉子那是手到擒来,没有任何难度.煤球炉想生火可以用柴,最简单的是到邻居家,拿个新煤球去换一个烧着的煤球放进炉子,再加块新煤, 很快就好了.
确实是啊
怎么看着只有一根细棍子?
那就是一个大灶台,往炉膛里塞秸秆?这些烧得很快吧?
细棍是根杆子,套着的
你是熟练工!wmysh 写了: 2025年 7月 27日 19:34 上海城市小姑娘不知道怎么生煤饼炉子,肯定是从小宠着的。
我小时候爹妈双职工,下面还有个弟弟,寒暑假回上海乡下,春秋季在市中心上学。
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生煤炉,放到弄堂通风口,用拇指粗细的几根木棍架好,底下放报纸,刨木花,最上面放煤饼,一根火柴的事。
寒暑假回上海乡下,做饭就是用灶台,也都是用文武相济的放火法子。
寒暑假在老家用秸秆的大灶,炒菜做饭最香。wh 写了: 2025年 7月 27日 20:48 你是熟练工!灶台就是大灶是吧?用煤还是changjiang说的秸秆?
上海城市很早就用管道煤气了,我没在上海家里见过炉子。想起来我住在工人新村;或许老房子弄堂里有用炉子的?
杭州也用液化气罐,也不用炉子。我是很小的时候住在我妈农村的家里见过。
赞美大脸盘山东姑娘!mondy 写了: 2025年 7月 27日 20:44 细棍是根杆子,套着的
连着底面的厚铁片
压到煤泥上,煤泥进入把铁片顶起
多墩几次墩结实, 提到旁边按上面的短柄把成型的煤球推出来
快出来的时候要轻收下杆子,能顺利放下来,也别离地太高,把煤球摔扁了
压下个煤球时候可能要在水里推两下,方便下次推出煤球
不光是穷,那会蜂窝煤会碎的,碎掉的煤没法烧,就自己重新做geust 写了: 2025年 7月 27日 20:53 形煤掺黏土和石灰的比例有国家标准。要用黏土,其实就是陶土,虽然质量达不到烧陶的要求,但是至少是烧砖的质量。不能随便挖点。
自己做一般不会再去买石灰。土嘛,地里随便挖点拉一车就夠了。已经穷到自己做形煤了,自然省点是点。
如果描写上海弄堂人家,必须有煤饼炉子,以及煤饼引发的琐事。wh 写了: 2025年 7月 27日 20:48 你是熟练工!灶台就是大灶是吧?用煤还是changjiang说的秸秆?
上海城市很早就用管道煤气了,我没在上海家里见过炉子。想起来我住在工人新村;或许老房子弄堂里有用炉子的?
杭州也用液化气罐,也不用炉子。我是很小的时候住在我妈农村的家里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