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4 / 4

#62 Re: 日本人和中国北方人没有深仇大恨吧

发表于 : 2025年 11月 18日 20:57
lubbock12
greenspring 写了: 2025年 11月 18日 20:53

杨靖宇(1905年2月13日—1940年2月23日),本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确山人,中国军事人物,中国抗日战争名将和烈士。杨靖宇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和中共满洲省委的军委代理书记。杨靖宇缺少稳定的后方支援,但善于团结其他反日势力及游击作战,成功带领部队在中国东北的恶劣自然环境中同日军对抗近8年之久,毙敌过万。

1939年秋,由于日寇的经济封锁和毁灭性“扫荡”,东北抗联损失极大,整个东北抗联部队只剩下二千余人。为保存实力,东北抗联在征得苏联同意后,将部队撤入苏联境内休整。进入苏联境内的周保中曾派人通知远在南满的杨靖宇,催促其尽快率队北上,到苏联境内休整。然而,由于此前曾多次发生东北抗联的高级将领过境苏联后,被苏联扣押,关进“劳改营”事件,加之当时战事吃紧和风雪阻隔等多种客观原因,杨靖宇一直未同意北上。在主观上,杨靖宇的思想中也有必须在东北抗战到底的观念。在斗争最严峻的日子里,当一些人提议转移到苏联去,他曾说,抗日联军里抗日的队伍,抗日抗日,跑到苏联还叫什么抗日联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苏军主要精力在西线战事,跟攻到斯大林格勒城下的德国“闪电部队”作战,根本无暇顾及东线的中日战事。当时为了安抚日本,苏联和日本还订有互不侵犯的中立条约。因而,对于东北抗联的过境人员,苏联是不敢公然支持的,怕激怒日本,如果激怒日本,日本从东线进攻,德国从西线进攻,苏联势必两面受敌。所以,苏联虽然同情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暗中为中共培养了大批干部,但是,在涉及重大国际关系时,苏联还是要把自己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断不会为了东北抗联去得罪日本人。当时,苏联对于东北抗联提出的军事援助和帮助联系延安方面的中共中央等事宜,也都给予了拒绝。苏联“共产国际”并不希望东北抗联直接与延安的党中央发生联系,他们更想亲自来掌控东北抗联。因而,对于东北抗联的过境人员,他们都是先扣押起来,待查清缘由后,再设法遣返中国。当年过境的赵尚志、戴鸿滨、祁致中等都遭受了这样的不公正待遇。1938年1月,赵尚志过境请求苏联援助,在约定的一个月期限内未能返回,戴鸿宾就带着500骑兵,于2月从黑龙江萝北县过境苏联寻找赵尚志。不想他们过境后就被苏联军方要求交出武器,军长和士兵分离,战士们被苏军送到火车站,送去新疆被从新疆遣返回国,戴鸿宾被押到伯力和赵尚志、祁致中一起蹲了一年半“笆篱子”(监狱)。从新疆回国的战士,被伪装革命的盛世才改编了。其结果是使许多抗联战士,不能返回东北抗日战场作战,客观上削弱了抗联力量

直到苏联在西线战争取得胜利后,他们才开始积极支持东北抗联,想把抗联收编为苏联红军,由于东北抗联党组织的一再坚持,才得以实现“双重身份”,既是苏联远东红军88旅,也是东北抗联教导旅,跟随苏军返回东北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