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Re: 看不懂的现代艺术
发表于 : 2024年 10月 6日 15:08
厉害!很受启发。普罗大众一般没有背景知识的,审美主要是直观感受。对我很适用,看来有空要去多读读理论和历史,才能提高一下审美wh 写了: 2024年 10月 6日 03:03 你说的是创作过程;我说的直观是受众欣赏。一个没学过程式、调性的听众也可以欣赏古典音乐,因为艺术直击心灵。学过理论和历史的受众欣赏起来会是理性感性交融吧,不过我自己觉得第一印象主要还是来自直观。你听音乐时是先感受音乐,再理论分析,还是两者并行?如果并行,有没有哪个主要一点,还是任督二脉融会贯通不分你我?我看书的时候好像是先看过瘾再说;有时也会想理论历史之类,不过不多。有时还会下意识地不去想这些,好像会妨碍阅读似的。
艺术创作里,音乐创作可能比文学创作更讲理论和程式?我以前认识一个作家同学,来我们学校进修文学理论课,一学期后逃走了,说再学下去什么都不会写了画画也要练基本功。不过肯定不会纯走逻辑思维,那就变成科研而不是艺术了。
不包括。现在的流行音乐都不如以前了。
活着时好像只卖出一幅画,估计也不贵。都是他弟养着他。他死后半年左右他弟也死了。兄弟情很深。
多样性,都是一个模子做出来的
这也说明,有时候艺术超越了所处的时代的审美。当时的人们不能欣赏的艺术作品,在后世成为经典,又大受欢迎,还是挺讽刺的。
共勉共勉,多了解些流派、历史背景、特点、名家名作,总有好处。艺术界和科学界也差不多,作家作品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触类旁通。还有看传记也挺好玩,有故事有八卦,对作家作品也知道得多一点。
那是受商品社会影响了,大部分人没时间搞精雕细刻,包括艺术家。
倒也未必是讽刺哦。审美会有变化,也难说是进步还是退步,美没有绝对标准。艺术家敏感,肯定走在大众前面。太投入艺术的人没法平衡现实,人生可能变成一场悲剧,那也是命中注定……
结果还是很重要的……做不出来的题目还得重新做,老做就烦了
多谢多谢!有没有入门的书籍推荐?wh 写了: 2024年 10月 7日 03:12 共勉共勉,多了解些流派、历史背景、特点、名家名作,总有好处。艺术界和科学界也差不多,作家作品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触类旁通。还有看传记也挺好玩,有故事有八卦,对作家作品也知道得多一点。
是啊,你说的太好了。没有绝对标准,也不知道是进步还是倒退。wh 写了: 2024年 10月 7日 03:18 倒也未必是讽刺哦。审美会有变化,也难说是进步还是退步,美没有绝对标准。艺术家敏感,肯定走在大众前面。太投入艺术的人没法平衡现实,人生可能变成一场悲剧,那也是命中注定……
基本就是这个意思吧,所有的艺术感官审美都依赖感受,强调所谓“通感” -- 艺术家通过某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觉,而且能对观众/听众引发同样/类似感觉,就算成功了。。。 当然这是指传统艺术,现代派的绘画/雕塑越来越离经叛道,吹嘘的就是一个“你爱怎么感受就怎么感受” 和“你感受出什么了都是对的” -- 也即强调受众的个人解读。。。
这样自得其乐,最省心
现实中就是,皇帝的新装已经成为了一种艺术,就像破鞋,白墙这种,刀滑纸片也类似。能让观众思考困惑发呆的艺术。macarthur 写了: 2024年 10月 7日 10:29 基本就是这个意思吧,所有的艺术感官审美都依赖感受,强调所谓“通感” -- 艺术家通过某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觉,而且能对观众/听众引发同样/类似感觉,就算成功了。。。 当然这是指传统艺术,现代派的绘画/雕塑越来越离经叛道,吹嘘的就是一个“你爱怎么感受就怎么感受” 和“你感受出什么了都是对的” -- 也即强调受众的个人解读。。。
这事儿吧,作为受众还是需要有一定的审美原则或者说“情趣”才好,不能跟着艺术家盲目乱跑,看啥都说好好好,否则就会被带偏弄出“皇帝的新装”来。。。 现代艺术展上经常出现的笑话就是有观众偷偷扔了一只破鞋在展品中间,然后一大帮人对着一只破鞋赞叹不已,作者自己一头雾水;或者展方把展品取下拿回去维修,剩了一堵白墙,然后一帮观众对着一面白墙苦苦思索发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