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员贪污腐败来钱渠道方法大全 第一,二, 三, 四集
发表于 : 2023年 1月 10日 15:30
把知道的粗浅提炼几点如下各位看官细品慢磨。

大领导(不写太细,见谅)
1.灵活用权法。比如A,B,C三家公司同时中标了差不多投资规模的城中花园绿化项目,上报预算都是1500万,结果A公司被砍成了1000万、且工程款拖了2年没付:B公司被砍成了1400万,工程款拖了1年付了;C公司被追加到了2000万,工程款竣工当年付清。这里面的名堂,只能意会。当领导能对手中权力随意作解释时,里面就有巨大的fb空间。决定巨额财政存款在哪些银行存放,也是灵活用权的结果。
2.瞒天过海法。自古以来都在玩的,只不过现在花样更多。比如,相中一套别墅500个,自己付首付、办贷款、办房产证,一切流程照规定来。等过了半年到一年,开发商返现金300个……实际买房只用了200个。
3.打哪指哪法。本质上就是逆流程操作,常见于人事。首先,放出风来要进行人事调整;其次,单位人心浮动,有关系的攀关系,有钱的送钱,啥都没有的整理近些年获得的奖状证书打苦情牌,当然老大最喜欢送钱的,因为直接;再次,大领导权衡权衡确定拟提拔人员名单;最后,根据这些人的特点量身定做选拔方案。接下去就是漫长的各类测评等冗长流程……这里面最关键的在于安全性极高,双方除非有一方进去了,不然打死都不会说,流程表面上看又是完全合规的,运气好说不定还能睡几个单位的少女少妇。或许这种方式才是领导的心头之好吧……
4.股神出世法。不好说太多,一句话吧,我们这有位某单位一把手,用他表弟媳的证券账户,只买本地上市公司股票,两年不到赚了一套别墅……
匿名用户:说几个知道的:
前女友家全族公务事业。
据她说,很久以前,银行是有股票内部消息的。
她二姨赚了这辈子花不完的钱。
有个肥差,是管烈士家属补贴的。
很多老太太,连去哪里领都不知道,不是不给你,你要肯定给你,但是你不要,那钱就留着。
房管局,抵押要出他项权证。
理论上说5到7个工作日,注意是工作日。
但是很多抵押是垫资抵押,七天的垫资费用比这高多了,还有很多人抵押房产那是逼急了要用钱。
可以当天出证。一张800。
市面上加价到1300一张。
一天能弄个二三十张吧至少。
算算一个月多少钱。
一天至少两万,一月48万,一年576万。
干他个三年是一千七百万。
我们这是四线,人口少,那要是一二线城市那人口数目,自己算吧。
这是单单权证一项,那还有其他的呢。
银行放贷收好处费,一般是半个点到一个点。
小银行的行长有一定的权限,说放款你就是条狗也可以放给你。
控住逾期率随便放。
卫生局那更牛逼了。
整形美容行业那不可能合规的。
所以说让你合规就合规,说让你关门你就关门。
那都是定期上供的,里面的人做整形全部免费。
派出所来钱更快,因为每天都有案子。
这个人说抓不到就抓不到。
至于灯红酒绿的地方大家都知道里面有啥,唯独派出所不知道。
你会发现有个范围内这种店是扎堆的,为啥扎堆,因为这片就归他管。
那都是定期上供的,所以你会发现很多时候扫X都是异地执法。
消防和环保不用说了吧。说啥是啥。
来检查就是来拿钱的。
曾经公司的秘书,揣着一摞钱偷偷给递过去,给错人了,
那客户跟着消防一起进来的,秘书偷偷给他了。
那客户拿着钱一脸惊愕,然后揣口袋走了。
反正没房没车的小老百姓我见多了。没房没车的那啥,我没见过。
还有就是严禁这些人做生意,可这种生意人我见的挺多的。
怕举报,匿了匿了。
小领导层(科长,副职局分管领导)
1.把牢门闩法。比如某公司需要上报工业技改某项资金补贴,自己对照文件整理申报资料的话通过率很低,但是如果付一笔不菲的咨询费,找到甲咨询公司代劳,通过率会大大提高。这个咨询公司大概率有工信和财政双方人员以亲朋好友名义参股。
2.舍钱甜心法。对某些当地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主动关怀,嘘寒问暖,对有融资需求的鼓励他们走民间借贷。体制内人员会将资金交给小贷公司打理,并指定贷给某企业多少钱,年化利率一般在18—24%,当然理论上(仅限于理论上)也要承担资金风险。这种模式下小贷公司抽管理服务费,领导获得合法投资收益,企业获得资金以及后续一系列的奖补优惠政策支持,大家都乐得笑不出来。
3.虚实结合法。多见于边缘科室的科长们,比如要接待某位贵客,指定某科科长负责具体安排,其中涉及购买酒水的一般会多买。但是实际上大家喝了多少,谁也不敢保证。大部分科长会把没开的酒反卖回酒行老板,再拿之前的发票报账,老板到账后再给反点,吃两道,一般一场接待下来能搞3到4千块。像我们会务科长,年年就吃这个,干了好多年领导想把他支走,他就坚决不走,说退休前这个位置谁也别想跟他抢……
4.暴力抽点法。这种做法很low,现在除了几个脑子不正常的,很少用这么直接的办法。比如说给某公司一笔财政信用担保贷款,某公司按“行情”给予返点。又比如拨了一笔财政专项资金,按比例向企业索要回扣,这个原广东省财政厅长比较猛,个人最多吞了某个专项70%以上的资金规模。
5.小打小闹法。这种以省钱为主,比如车坏了去定点采购修理厂,叫管政府采购的同事招呼一声就免费修车。朋友同学来了请吃饭,去高档酒楼,找下属国有企业来买单等等。另外,长期占用他人油卡、信用卡用于小额消费和游戏充值的更是不计其数。

大领导(不写太细,见谅)
1.灵活用权法。比如A,B,C三家公司同时中标了差不多投资规模的城中花园绿化项目,上报预算都是1500万,结果A公司被砍成了1000万、且工程款拖了2年没付:B公司被砍成了1400万,工程款拖了1年付了;C公司被追加到了2000万,工程款竣工当年付清。这里面的名堂,只能意会。当领导能对手中权力随意作解释时,里面就有巨大的fb空间。决定巨额财政存款在哪些银行存放,也是灵活用权的结果。
2.瞒天过海法。自古以来都在玩的,只不过现在花样更多。比如,相中一套别墅500个,自己付首付、办贷款、办房产证,一切流程照规定来。等过了半年到一年,开发商返现金300个……实际买房只用了200个。
3.打哪指哪法。本质上就是逆流程操作,常见于人事。首先,放出风来要进行人事调整;其次,单位人心浮动,有关系的攀关系,有钱的送钱,啥都没有的整理近些年获得的奖状证书打苦情牌,当然老大最喜欢送钱的,因为直接;再次,大领导权衡权衡确定拟提拔人员名单;最后,根据这些人的特点量身定做选拔方案。接下去就是漫长的各类测评等冗长流程……这里面最关键的在于安全性极高,双方除非有一方进去了,不然打死都不会说,流程表面上看又是完全合规的,运气好说不定还能睡几个单位的少女少妇。或许这种方式才是领导的心头之好吧……
4.股神出世法。不好说太多,一句话吧,我们这有位某单位一把手,用他表弟媳的证券账户,只买本地上市公司股票,两年不到赚了一套别墅……
匿名用户:说几个知道的:
前女友家全族公务事业。
据她说,很久以前,银行是有股票内部消息的。
她二姨赚了这辈子花不完的钱。
有个肥差,是管烈士家属补贴的。
很多老太太,连去哪里领都不知道,不是不给你,你要肯定给你,但是你不要,那钱就留着。
房管局,抵押要出他项权证。
理论上说5到7个工作日,注意是工作日。
但是很多抵押是垫资抵押,七天的垫资费用比这高多了,还有很多人抵押房产那是逼急了要用钱。
可以当天出证。一张800。
市面上加价到1300一张。
一天能弄个二三十张吧至少。
算算一个月多少钱。
一天至少两万,一月48万,一年576万。
干他个三年是一千七百万。
我们这是四线,人口少,那要是一二线城市那人口数目,自己算吧。
这是单单权证一项,那还有其他的呢。
银行放贷收好处费,一般是半个点到一个点。
小银行的行长有一定的权限,说放款你就是条狗也可以放给你。
控住逾期率随便放。
卫生局那更牛逼了。
整形美容行业那不可能合规的。
所以说让你合规就合规,说让你关门你就关门。
那都是定期上供的,里面的人做整形全部免费。
派出所来钱更快,因为每天都有案子。
这个人说抓不到就抓不到。
至于灯红酒绿的地方大家都知道里面有啥,唯独派出所不知道。
你会发现有个范围内这种店是扎堆的,为啥扎堆,因为这片就归他管。
那都是定期上供的,所以你会发现很多时候扫X都是异地执法。
消防和环保不用说了吧。说啥是啥。
来检查就是来拿钱的。
曾经公司的秘书,揣着一摞钱偷偷给递过去,给错人了,
那客户跟着消防一起进来的,秘书偷偷给他了。
那客户拿着钱一脸惊愕,然后揣口袋走了。
反正没房没车的小老百姓我见多了。没房没车的那啥,我没见过。
还有就是严禁这些人做生意,可这种生意人我见的挺多的。
怕举报,匿了匿了。
小领导层(科长,副职局分管领导)
1.把牢门闩法。比如某公司需要上报工业技改某项资金补贴,自己对照文件整理申报资料的话通过率很低,但是如果付一笔不菲的咨询费,找到甲咨询公司代劳,通过率会大大提高。这个咨询公司大概率有工信和财政双方人员以亲朋好友名义参股。
2.舍钱甜心法。对某些当地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主动关怀,嘘寒问暖,对有融资需求的鼓励他们走民间借贷。体制内人员会将资金交给小贷公司打理,并指定贷给某企业多少钱,年化利率一般在18—24%,当然理论上(仅限于理论上)也要承担资金风险。这种模式下小贷公司抽管理服务费,领导获得合法投资收益,企业获得资金以及后续一系列的奖补优惠政策支持,大家都乐得笑不出来。
3.虚实结合法。多见于边缘科室的科长们,比如要接待某位贵客,指定某科科长负责具体安排,其中涉及购买酒水的一般会多买。但是实际上大家喝了多少,谁也不敢保证。大部分科长会把没开的酒反卖回酒行老板,再拿之前的发票报账,老板到账后再给反点,吃两道,一般一场接待下来能搞3到4千块。像我们会务科长,年年就吃这个,干了好多年领导想把他支走,他就坚决不走,说退休前这个位置谁也别想跟他抢……
4.暴力抽点法。这种做法很low,现在除了几个脑子不正常的,很少用这么直接的办法。比如说给某公司一笔财政信用担保贷款,某公司按“行情”给予返点。又比如拨了一笔财政专项资金,按比例向企业索要回扣,这个原广东省财政厅长比较猛,个人最多吞了某个专项70%以上的资金规模。
5.小打小闹法。这种以省钱为主,比如车坏了去定点采购修理厂,叫管政府采购的同事招呼一声就免费修车。朋友同学来了请吃饭,去高档酒楼,找下属国有企业来买单等等。另外,长期占用他人油卡、信用卡用于小额消费和游戏充值的更是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