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河梁】龙山至夏代中亚石印上的汉字可能是:杞乙
发表于 : 2023年 1月 11日 17:58
在讨论中亚安诺遗址龙山至夏代地层出土的石印上的文字符号时候,有网友提出一个很好的观点,就是印上面应该是一个名字。【牛河梁】今天蹲厕所的时候脑子里突然蹦出火花,这几个符号看着不就是【杞乙】嘛。
首先,安诺石印的符号有两种解读。第一种是【乙木五一匚】;第二种是【乙木五己】。在看了很多图片以后,感觉【乙木五一匚】可能是拓片问题导致的误读。很多图片显示【一匚】连在一起,【乙木五己】应该较为准确。
在构造上,【乙木五己】可分为三列。【五己】可能组成一个字。但【(乙)(木)(五己)】意义也不明确。今天突然想到,【木(五己)】也可能组成一个字,这样的话,这个印就是【(乙)(木(五己))】。
【乙】很好解释,先秦商周时期名字很常见,如大乙(成汤),曾侯乙等等。【木(五己)】就是【杞】附加一个【五】作为修饰。不排除是异体或通假,甚至就是【杞】字的繁体。【杞乙】就是【杞】国/族的【乙】这个人。
【杞】是先秦重要诸侯国。杞国人是夏朝王室。商汤灭夏后,分封夏朝的后人于杞。孔子曾为考察夏朝之礼而到访杞国。只是由于杞国文献也多散失,因此孔子感慨道:“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论语·八佾》)。
需要指出的是,分封到杞不等于夏王室以地取名,也可能是这个地因夏王室得名。用李学勤先生说的,存有类似仰韶彩陶的中亚,一个叫做大夏地区的商以前的古代遗址,发现一个使用夏王族同名的印。这真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文物。
首先,安诺石印的符号有两种解读。第一种是【乙木五一匚】;第二种是【乙木五己】。在看了很多图片以后,感觉【乙木五一匚】可能是拓片问题导致的误读。很多图片显示【一匚】连在一起,【乙木五己】应该较为准确。
在构造上,【乙木五己】可分为三列。【五己】可能组成一个字。但【(乙)(木)(五己)】意义也不明确。今天突然想到,【木(五己)】也可能组成一个字,这样的话,这个印就是【(乙)(木(五己))】。
【乙】很好解释,先秦商周时期名字很常见,如大乙(成汤),曾侯乙等等。【木(五己)】就是【杞】附加一个【五】作为修饰。不排除是异体或通假,甚至就是【杞】字的繁体。【杞乙】就是【杞】国/族的【乙】这个人。
【杞】是先秦重要诸侯国。杞国人是夏朝王室。商汤灭夏后,分封夏朝的后人于杞。孔子曾为考察夏朝之礼而到访杞国。只是由于杞国文献也多散失,因此孔子感慨道:“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论语·八佾》)。
需要指出的是,分封到杞不等于夏王室以地取名,也可能是这个地因夏王室得名。用李学勤先生说的,存有类似仰韶彩陶的中亚,一个叫做大夏地区的商以前的古代遗址,发现一个使用夏王族同名的印。这真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