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挖掘存档】 英国的博物学 by Amorphate

发表于 : 2022年 9月 3日 01:33
huangchong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Amorphate (),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英国的博物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2 09:32:50 2021, 美东)

英国的博物学

Naturalis Historia是古罗马的普林尼老爹写的一个百科全书,天文地理生物技术到艺术无所不谈。这大概是博物学 natural history这个词的源头。

博物学在中世纪欧洲复兴,并不是英国独占鳌头的。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生物学家已经开始系统的观察,产生了生物分类学。瑞典人Carl von Linne是集大成者。这位哥们曾经游历欧洲,写了一本《自然的系统》,大家熟悉homo sapien和mammalia作为官方名称,都是这本书里首发的。布冯写了《自然史》,法布尔写了《昆虫记》,他们都是法国人。

然而近代博物学的兴盛和对后世的影响,却实实在在发生在大英帝国。当欧洲进入大发现时代,英国的教会兴起了循证神学的妖风,出现了一帮parson naturalist,试图通过对生物和地质的观察证明主的mercy(跟后世鸦片国的scientologist应该没有关系)。到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佬认为博物学可以修身养性,是an aide to mental health。

于是一帮有钱有闲的砖家老爷们开始把采集标本,观鸟当做是hobbies。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屁股后跟一条pointer,戴着单目镜、小尼帽,扛一把捕鸟网,是新的sexy。

随着大英帝国在航海时代兴盛,日不落帝国的海盗们打遍五大洋七大洲,为砖家老爷们带来了远方的知识,把各种物种、矿石、标本从世界各地运回伦敦,老爷太太小姐们 all chuffed and mad wi’ it,纷纷撒币观看。生意蒸蒸日上,三巨头华莱士、达尔文和赫胥黎开始推动自然历史博物馆从大英博物馆分离,虽然100年之后才真正完成。

一战二战,日不落帝国被日得不要不要的, all cocked up and arse over tit,被打回原形——不列颠联合王国。然鹅,博物学带来的猎奇心理和基于empirical knowledge的高贵思想,却在前殖民国家和共同富裕体扎根传播,其实对现代科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名状的影响。

但是不得不说,还是老宗主的博物学最牛B,只会喊Holy cow的红脖牛仔们其实还没有得到神髓。只需要看BBC的自然纪录片系列,为了每一个镜头,Her Majesty的子民们依旧如他们的海盗先祖一般玩命,再配上可以让上唇抽筋的酸爽伦敦腔解说,除了Bloody gorgeous, innit? 你还能说啥呢?

博物学promote的猎奇文化,也许还影响了日不落帝国的journalism,带来了New Journalism。老爷们自己降低逼格做office boys,开始玩sensationalism。标题党,吸引眼球,tabloid,都是帝国的发明。21世纪Her Majesty 治下联合王国媒体被评价为untrustworthy and irresponsible, poisoning political debate, privileging speed and short-term impact over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这次BBC玩的新疆camp纪录片也许就是over-egged the pudding.

Re: 【挖掘存档】 英国的博物学 by Amorphate

发表于 : 2022年 9月 3日 18:53
verdelite
谢谢,我给format了一下,方便阅读。老站的断行位置经常有问题。

Re: 【挖掘存档】 英国的博物学 by Amorphate

发表于 : 2022年 9月 4日 06:41
Hof
开放当然是兴国之道,不过据说英国1215年的大宪章Magna Carta/The Great Charter才是基础源动力。郑和下西洋,坚船利炮火药,当时征服世界不过阆中之物!可是帝王当道,时至今日没有改变。看看当下的全国封城,天天核酸,而P民只能歌功颂德,CCTV每日三颂,而国君已经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玉皇大帝了。

再过10年50年回头来看,和文革(拿个小红本,跳着忠字舞)有什么区别?

至于科学。。。不过是显示权利的摆件和愚民的工具。
huangchong 写了: 2022年 9月 3日 01: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Amorphate (),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英国的博物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2 09:32:50 2021, 美东)

英国的博物学

Naturalis Historia是古罗马的普林尼老爹写的一个百科全书,天文地理生物技术到艺术无所不谈。这大概是博物学 natural history这个词的源头。

博物学在中世纪欧洲复兴,并不是英国独占鳌头的。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生物学家已经开始系统的观察,产生了生物分类学。瑞典人Carl von Linne是集大成者。这位哥们曾经游历欧洲,写了一本《自然的系统》,大家熟悉homo sapien和mammalia作为官方名称,都是这本书里首发的。布冯写了《自然史》,法布尔写了《昆虫记》,他们都是法国人。

然而近代博物学的兴盛和对后世的影响,却实实在在发生在大英帝国。当欧洲进入大发现时代,英国的教会兴起了循证神学的妖风,出现了一帮parson naturalist,试图通过对生物和地质的观察证明主的mercy(跟后世鸦片国的scientologist应该没有关系)。到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佬认为博物学可以修身养性,是an aide to mental health。

于是一帮有钱有闲的砖家老爷们开始把采集标本,观鸟当做是hobbies。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屁股后跟一条pointer,戴着单目镜、小尼帽,扛一把捕鸟网,是新的sexy。

随着大英帝国在航海时代兴盛,日不落帝国的海盗们打遍五大洋七大洲,为砖家老爷们带来了远方的知识,把各种物种、矿石、标本从世界各地运回伦敦,老爷太太小姐们 all chuffed and mad wi’ it,纷纷撒币观看。生意蒸蒸日上,三巨头华莱士、达尔文和赫胥黎开始推动自然历史博物馆从大英博物馆分离,虽然100年之后才真正完成。

一战二战,日不落帝国被日得不要不要的, all cocked up and arse over tit,被打回原形——不列颠联合王国。然鹅,博物学带来的猎奇心理和基于empirical knowledge的高贵思想,却在前殖民国家和共同富裕体扎根传播,其实对现代科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名状的影响。

但是不得不说,还是老宗主的博物学最牛B,只会喊Holy cow的红脖牛仔们其实还没有得到神髓。只需要看BBC的自然纪录片系列,为了每一个镜头,Her Majesty的子民们依旧如他们的海盗先祖一般玩命,再配上可以让上唇抽筋的酸爽伦敦腔解说,除了Bloody gorgeous, innit? 你还能说啥呢?

博物学promote的猎奇文化,也许还影响了日不落帝国的journalism,带来了New Journalism。老爷们自己降低逼格做office boys,开始玩sensationalism。标题党,吸引眼球,tabloid,都是帝国的发明。21世纪Her Majesty 治下联合王国媒体被评价为untrustworthy and irresponsible, poisoning political debate, privileging speed and short-term impact over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这次BBC玩的新疆camp纪录片也许就是over-egged the pu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