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哈佛华人教授涉嫌造假
发表于 : 2023年 7月 5日 16:23
如何看待哈佛大学刘嘉课题组涉嫌在顶刊上数据造假?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154337 ... 3017649864
来源:知乎
https://www.spectrumnews.org/news/quest ... ard-group/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2D4302 ... B7C3E83D55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4C47F9 ... DBE8BCA861
这已经不能叫做涉嫌了,是故意造假。大概率原因是实验不稳定难以重复导致经常失败。PI急等不起,为了快速产出文章,给学生施压有意为之。图片故意反复使用,做不出来的实验直接复制粘贴编凑伪造数据。刘嘉的实验室刚刚起步,却已经有多篇论文涉嫌造假被揭露,而且这些论文的造假迹象非常明显,可以说是主观上的造假。Pubpeers多次被锤,自己试图解释,然而根本没法让人信服。令人更惊讶的是,这些涉嫌造假的论文,第一作者都不是同一个人。无疑说明,造假之风已经从刘嘉开始,一路传递给了他的学生。这位PI似乎并不满足于造假这一行为,接触过他的人都知道,纯粹为了自己的利益,他还会在背地里整蛊学生,比如写黑推荐信,操纵学生的录取offer,太多肮脏的行为不用一一列举。让人感到恐怖的是,这些丑行竟然隐藏得如此之深,让许多人都没有察觉到。只能说,学历和学校只是表面,跟个人的道德水平完全没有任何关系。这次的造假丑闻,只是冰山一角,我们所看到的,可能仅仅是刘嘉种种行径中的一部分。想到这里,我们都为那些在他实验室里的无辜学生感到惋惜,他们原本可以在学术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却被这个道貌岸然的PI给带入了歧途。谁还会相信这样的实验室的结果呢,那些美丽的结果背后,都是篡改数据,伪造图片营造的假象。
哈佛大学约翰·保尔森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生物工程系的华人助理教授刘嘉涉嫌在《自然•神经科学》和《科学•进展》等期刊上数据造假。刘嘉博士毕业于纳米科学的领军人物查尔斯•利伯实验室(利伯因参与千人计划而被定罪),并随后于斯坦福大学鲍哲南实验室进行了博士后研究。去年,刘嘉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全球榜单。他的实验室被认为是目前利用柔性纳米电子材料实现无创脑机接口的专家之一。
然而,今年二月二十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自然•神经科学》文章(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23-01267-x)中,刘嘉课题组被指在多个图片数据中明显造假。文章第一作者赵思源,毕业于北京大学纳米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纳米研究中心-2014)。其中,Fig. 2f的两个不同样本,“Astrocytes 1-year”和“Microglia 12-week”中存在明显不可能出现的相似数值及噪音。读者可以访问"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 ... 7-x#MOESM5 "中的"Source Data Fig. 2"独立验证这些数据。从下图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尽管数据来自不同来源,但一个样本的整个数据集通过重新排列某些数值并稍微修改前2-3位数,从而伪造出属于另外一个样品的完整数据: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2D4302 ... B7C3E83D55
除此之外,还发现了其他几处涉嫌数据伪造的情况,例如在Extended Data Fig. 6和Extended Data Fig. 10中存在明显不可能的重复噪声模式。读者可以访问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23-01267-x/figures/13 和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 ... figures/17 找到相关图片并独立核实。
除这篇文章以外,有读者反映刘嘉课题组在之前发表的其他文章中也明显造假。在刘嘉课题组去年发表的一篇《科学•进展》文章中,多个不同样品的图片存在高度相似。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来自MIT的华人教授王潇课题组,而王潇也是本文的另外一个通讯作者。读者可以访问并下载该文的Supplementary Materials找到相关图片(http://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 ... -materials):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4C47F9 ... DBE8BCA861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154337 ... 3017649864
来源:知乎
https://www.spectrumnews.org/news/quest ... ard-group/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2D4302 ... B7C3E83D55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4C47F9 ... DBE8BCA861
这已经不能叫做涉嫌了,是故意造假。大概率原因是实验不稳定难以重复导致经常失败。PI急等不起,为了快速产出文章,给学生施压有意为之。图片故意反复使用,做不出来的实验直接复制粘贴编凑伪造数据。刘嘉的实验室刚刚起步,却已经有多篇论文涉嫌造假被揭露,而且这些论文的造假迹象非常明显,可以说是主观上的造假。Pubpeers多次被锤,自己试图解释,然而根本没法让人信服。令人更惊讶的是,这些涉嫌造假的论文,第一作者都不是同一个人。无疑说明,造假之风已经从刘嘉开始,一路传递给了他的学生。这位PI似乎并不满足于造假这一行为,接触过他的人都知道,纯粹为了自己的利益,他还会在背地里整蛊学生,比如写黑推荐信,操纵学生的录取offer,太多肮脏的行为不用一一列举。让人感到恐怖的是,这些丑行竟然隐藏得如此之深,让许多人都没有察觉到。只能说,学历和学校只是表面,跟个人的道德水平完全没有任何关系。这次的造假丑闻,只是冰山一角,我们所看到的,可能仅仅是刘嘉种种行径中的一部分。想到这里,我们都为那些在他实验室里的无辜学生感到惋惜,他们原本可以在学术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却被这个道貌岸然的PI给带入了歧途。谁还会相信这样的实验室的结果呢,那些美丽的结果背后,都是篡改数据,伪造图片营造的假象。
哈佛大学约翰·保尔森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生物工程系的华人助理教授刘嘉涉嫌在《自然•神经科学》和《科学•进展》等期刊上数据造假。刘嘉博士毕业于纳米科学的领军人物查尔斯•利伯实验室(利伯因参与千人计划而被定罪),并随后于斯坦福大学鲍哲南实验室进行了博士后研究。去年,刘嘉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全球榜单。他的实验室被认为是目前利用柔性纳米电子材料实现无创脑机接口的专家之一。
然而,今年二月二十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自然•神经科学》文章(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23-01267-x)中,刘嘉课题组被指在多个图片数据中明显造假。文章第一作者赵思源,毕业于北京大学纳米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纳米研究中心-2014)。其中,Fig. 2f的两个不同样本,“Astrocytes 1-year”和“Microglia 12-week”中存在明显不可能出现的相似数值及噪音。读者可以访问"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 ... 7-x#MOESM5 "中的"Source Data Fig. 2"独立验证这些数据。从下图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尽管数据来自不同来源,但一个样本的整个数据集通过重新排列某些数值并稍微修改前2-3位数,从而伪造出属于另外一个样品的完整数据: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2D4302 ... B7C3E83D55
除此之外,还发现了其他几处涉嫌数据伪造的情况,例如在Extended Data Fig. 6和Extended Data Fig. 10中存在明显不可能的重复噪声模式。读者可以访问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23-01267-x/figures/13 和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 ... figures/17 找到相关图片并独立核实。
除这篇文章以外,有读者反映刘嘉课题组在之前发表的其他文章中也明显造假。在刘嘉课题组去年发表的一篇《科学•进展》文章中,多个不同样品的图片存在高度相似。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来自MIT的华人教授王潇课题组,而王潇也是本文的另外一个通讯作者。读者可以访问并下载该文的Supplementary Materials找到相关图片(http://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 ... -materials):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4C47F9 ... DBE8BCA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