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之子王沅德
发表于 : 2023年 10月 5日 20:47
王沅德(王重民)(1897-1955),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之子,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人。
1897年6月27日生于湖南湘潭由义巷。祖父王黻臣在湘潭经营商业;父亲王廷钧(子芳),在满清任兵部侍郎。王沅德相貌酷似其母秋瑾,自幼为秋瑾钟爱。为了培养爱子,曾聘请很有名望的私塾先生,在家专教《四书》《五经》、后又到长沙岳麓书院就读(其父亲、爷爷都在此读书)。7岁的沅德随父客居北京。1907年7月15日革命烈士秋瑾英勇就义,1909年其父王廷钧病逝后,12岁的沅德去绍兴迎母亲的灵柩回湘潭合葬。14岁,辛亥年,由唐支厦、唐乾一邀入同盟会。1918年上海正风大学毕业。
当地工商界人士合股经营,专事工商业务,在长沙、湘潭、武汉等地经营商业。在湘潭经营永安开发膏矿公司、电气公司、利兴黑鬃厂。当时,湘潭几家大的大鞋帽店、绸缎庄、当铺和湘潭电灯公司都有他的股份,还开办湘潭十六总“棉纱油盐号”。任湘潭电灯公司董事长,湘潭膏盐矿董事长等职务,开办裕大绸布店、同庆祥绸布店、协和油盐号等商号。为纪念母亲秋瑾,曾筹建“鉴湖中学”,王沅德拟任董事。当铺就有四家,即湘潭十八总由义巷13号义源当(今湘潭市立福街红卫巷湘潭市开关厂所在地)一所;在湘潭十总的一所,又名“瑞昌当铺”;渌口一所等。田地、农舍遍布湘潭、株洲市郊,住宅数栋,有湘潭十八总由义巷义源当和湘潭梧桐街一栋二层楼的洋房,(梧桐街“梧桐别墅”),株洲清水塘太冲九郎山下槐庭等,
王沅德(重民)同情革命和贫苦大众,因王家是湘潭首富,又是秋瑾烈士后裔,湘潭县每届新上任的县长和要员必来王家拜访,国民党还多次以官位相委,王沅德(重民)均委婉谢绝,固辞不受。与黄兴之子黄一欧甚好,并加入了“民革”组织。他开明善良,仗义疏财,每年春节还对贫苦乡邻“放年米”,多次资助革命活动。对地下党热心相助,凡共产党员被捕有求者,都毫不犹豫地出面向湘潭县警察局长交涉、保释。从不受佃家赠送的礼物,有灾年慷慨减租,赈灾济贫,惊动了清中央。王沅德(重民)热心教育,1941年捐资兴学,捐出株洲大冲田地、捐屋(槐庭)创办新群中学。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清明节,王沅德到浙江祭奠母亲,为了表达自己的怀念与亲情,仅土特产就装了满满一船。
解放后1951年土改时,他主动将所有的田产与私宅上交人民政府。
王沅德:“我自幼因家庭境况尚称富裕,生活不无腐化之处,实是大错,应继承我母遗志,努力革命。这使我惭愧的,但对于广大人民,尚无恶迹,又未加入过伪国民党及会党道门。解放以来,经过土改,了清手续,认识到过去剥削思想不对,乃从报章和实际事实中来进行自我改造。经过几年来一贯自我学习,深刻领会我人民政府政策正确,党的英明领导,所以我恳切要参加祖国大规模经济建设,以便在工作劳动中学习上更加深入的改造自己。”
1954年周恩来总理安排工作,王沅德在湖南文史馆任秘书工作。
1955年5月,在湖南文史馆工作的王沅德突发脑溢血逝世,追悼会在长沙金盘岭举行,终年58岁。
火化后,1958年由夫人张屿将王沅德骨灰带到武汉。
1897年6月27日生于湖南湘潭由义巷。祖父王黻臣在湘潭经营商业;父亲王廷钧(子芳),在满清任兵部侍郎。王沅德相貌酷似其母秋瑾,自幼为秋瑾钟爱。为了培养爱子,曾聘请很有名望的私塾先生,在家专教《四书》《五经》、后又到长沙岳麓书院就读(其父亲、爷爷都在此读书)。7岁的沅德随父客居北京。1907年7月15日革命烈士秋瑾英勇就义,1909年其父王廷钧病逝后,12岁的沅德去绍兴迎母亲的灵柩回湘潭合葬。14岁,辛亥年,由唐支厦、唐乾一邀入同盟会。1918年上海正风大学毕业。
当地工商界人士合股经营,专事工商业务,在长沙、湘潭、武汉等地经营商业。在湘潭经营永安开发膏矿公司、电气公司、利兴黑鬃厂。当时,湘潭几家大的大鞋帽店、绸缎庄、当铺和湘潭电灯公司都有他的股份,还开办湘潭十六总“棉纱油盐号”。任湘潭电灯公司董事长,湘潭膏盐矿董事长等职务,开办裕大绸布店、同庆祥绸布店、协和油盐号等商号。为纪念母亲秋瑾,曾筹建“鉴湖中学”,王沅德拟任董事。当铺就有四家,即湘潭十八总由义巷13号义源当(今湘潭市立福街红卫巷湘潭市开关厂所在地)一所;在湘潭十总的一所,又名“瑞昌当铺”;渌口一所等。田地、农舍遍布湘潭、株洲市郊,住宅数栋,有湘潭十八总由义巷义源当和湘潭梧桐街一栋二层楼的洋房,(梧桐街“梧桐别墅”),株洲清水塘太冲九郎山下槐庭等,
王沅德(重民)同情革命和贫苦大众,因王家是湘潭首富,又是秋瑾烈士后裔,湘潭县每届新上任的县长和要员必来王家拜访,国民党还多次以官位相委,王沅德(重民)均委婉谢绝,固辞不受。与黄兴之子黄一欧甚好,并加入了“民革”组织。他开明善良,仗义疏财,每年春节还对贫苦乡邻“放年米”,多次资助革命活动。对地下党热心相助,凡共产党员被捕有求者,都毫不犹豫地出面向湘潭县警察局长交涉、保释。从不受佃家赠送的礼物,有灾年慷慨减租,赈灾济贫,惊动了清中央。王沅德(重民)热心教育,1941年捐资兴学,捐出株洲大冲田地、捐屋(槐庭)创办新群中学。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清明节,王沅德到浙江祭奠母亲,为了表达自己的怀念与亲情,仅土特产就装了满满一船。
解放后1951年土改时,他主动将所有的田产与私宅上交人民政府。
王沅德:“我自幼因家庭境况尚称富裕,生活不无腐化之处,实是大错,应继承我母遗志,努力革命。这使我惭愧的,但对于广大人民,尚无恶迹,又未加入过伪国民党及会党道门。解放以来,经过土改,了清手续,认识到过去剥削思想不对,乃从报章和实际事实中来进行自我改造。经过几年来一贯自我学习,深刻领会我人民政府政策正确,党的英明领导,所以我恳切要参加祖国大规模经济建设,以便在工作劳动中学习上更加深入的改造自己。”
1954年周恩来总理安排工作,王沅德在湖南文史馆任秘书工作。
1955年5月,在湖南文史馆工作的王沅德突发脑溢血逝世,追悼会在长沙金盘岭举行,终年58岁。
火化后,1958年由夫人张屿将王沅德骨灰带到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