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巴以冲突的零碎记忆
发表于 : 2023年 10月 13日 18:31
(敏感话题,不注明作者了)
我基本不发表想法的,但是真的没忍住。
十多年前,我们专业一行去到黎巴嫩做field trip,全班16个左右,什么颜色的同学都有一点,就我一个中国人,跟着我们俩教授带队,其中一个是我们院长。非常强悍一女的。这个是背景。
我们一行也去了巴勒斯坦自由解放组织在黎巴嫩的难民营。我们的车开进去大门之前,俩美国同学就下车了。他俩进不去,只能在外边等着。我当时还年轻,根本不知道为啥,就问,为啥XXX和XXX不和我们一起去?我们有个老师就说,啊,因为他俩都去过以色列。我当时还想,知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不太好,为啥去过以色列就连巴勒斯坦的难民营都不能进呀。。。
然后就是收护照。然后在铁栅栏外面等着,叫到护照名字才能进去。进去之后要排成队,队伍两边都有持枪的巴勒斯坦警卫守护。我当时震惊了,参观难民营为啥还用持枪守护啊!在难民营里转了一圈都熟悉了,我就问一个巴勒斯坦的警卫,为啥你们都带枪呀,咱们难民营里很危险么?他说,“害,一是怕有西方坏分子放炸弹(指我们队伍里的),二是怕难民营里仇视西方的其他人有什么动作。不过中国人除外。你看我这枪,都上着保险呢,没事儿!”然后,我就说,“哎呀,就是,咱们第三世界同胞一家亲,我不怕,你这枪真好!”这位老哥听我夸他的枪,就把枪直接往我面前一伸,说,“给,你要不要拿一拿?”我当时就更震惊了,就摸了一把,没敢动。
参观了一圈外部环境,真的很堵心,没有排水,没有自来水,要去定点的地方取水。难民营里的电是他们自己私自接的,电线都在外面搭着。房子也是建的有一搭没一搭的,我问为啥有的房子一楼和二楼的样子都不一样呀,随行的警卫就跟我说,其实刚开始只有一层小房子。这家人的儿子结了婚,没有地方住,所以就在一层的小房子上面再加一层,这家其他的孩子也结了婚,就再加一层或者在二楼加个小小的屋子。然后我们就进了一个小胡同的一个房子里,房子收拾的很整洁,也没有什么家具。唯一现在还有印象的就是他们家挂在墙上的表。一个大大的四方形的表。房子主人看我是中国人,就非常自豪的说,我家的这个表是中国产的,便宜好用,还特别准时!中国的东西好!我当时有点感动,也有点心酸,这家人唯一能拿出手的只是挂在墙上的一块表而已。。。
然后我们就去了难民营里的一个学校,见到了一个正在回家探亲的女孩儿,她爸爸是学校的管理者,她探亲的时候帮爸爸管理学校。这个女孩儿跟我一般大,所以还是比较投机。我什么都不懂,就随便问她现在在做什么呀?她说她现在还在上学,读博士。我说你好厉害呀!这么年轻的博士。她苦笑着说,“也没有什么厉害的,你可能不知道,我们身在难民营,也就意味着世代都只能是难民,任何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我都不能从事,只要你能想到的,任何含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比如理发师,比如厨师,比如汽车修理工,甚至是盖房子的工人。。。我出了难民营,必须随身携带难民证,要不连厕所都进不去。。。我在意大利读博士,一是因为博士有工资,二是读书是我唯一的出路。。。受教育就是我的武器 (education is my weapon)。
如今过了如许多的年月,凌乱的记忆飘散在时光里,这个同我一般大的巴勒斯坦女孩儿的脸我已然记不清了,但那句Education is my weapon就如烙印一般,深深刻进我的心里,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之后我们一行见了那个难民营巴勒斯坦自由解放组织的领导,在一个搭好的大帐篷里。他们非常好客,中东的甜茶喝了3轮,浓浓的咖啡喝了2轮,而且还给我们吃了很甜很甜的糕点。其间说了一些话,聊了一些天,我全程都不太在线,一直想着那个博士女孩儿说的话,进不去的厕所,墙上的表,和建的凌乱的房子。。。
我们出来的时候,和他们一起照了一张合影。之后我们院长自顾自的说,哎,不应该让他们留下我们的影像的,发到外边去,怕对我们不是太好,别惹出事来。我们相机里的照片也不能放到我们大学的网站上。。。我们不该喝人家那么多茶,咖啡,吃人家那么多甜品的。。。他们真的没钱。。。。
那个警卫一直把我们送到大门口,临走的时候,给了我一个小枇杷,说是之前看我一直盯着树上的果子看,就随便摘了一个他家门口的树上结的,甜着呢。我一个纯北方人,第一次吃枇杷,是巴勒斯坦在黎巴嫩的难民给的。。。
如今巴以冲突不断,突然就想起了10多年前的事,往事一点一点涌现,清晰又凌乱。不知那个要给我玩枪的警卫是否还活着,那个和我同岁的女孩子在哪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又将去向何方。生活这件小事,请未来给我们答案。
我基本不发表想法的,但是真的没忍住。
十多年前,我们专业一行去到黎巴嫩做field trip,全班16个左右,什么颜色的同学都有一点,就我一个中国人,跟着我们俩教授带队,其中一个是我们院长。非常强悍一女的。这个是背景。
我们一行也去了巴勒斯坦自由解放组织在黎巴嫩的难民营。我们的车开进去大门之前,俩美国同学就下车了。他俩进不去,只能在外边等着。我当时还年轻,根本不知道为啥,就问,为啥XXX和XXX不和我们一起去?我们有个老师就说,啊,因为他俩都去过以色列。我当时还想,知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不太好,为啥去过以色列就连巴勒斯坦的难民营都不能进呀。。。
然后就是收护照。然后在铁栅栏外面等着,叫到护照名字才能进去。进去之后要排成队,队伍两边都有持枪的巴勒斯坦警卫守护。我当时震惊了,参观难民营为啥还用持枪守护啊!在难民营里转了一圈都熟悉了,我就问一个巴勒斯坦的警卫,为啥你们都带枪呀,咱们难民营里很危险么?他说,“害,一是怕有西方坏分子放炸弹(指我们队伍里的),二是怕难民营里仇视西方的其他人有什么动作。不过中国人除外。你看我这枪,都上着保险呢,没事儿!”然后,我就说,“哎呀,就是,咱们第三世界同胞一家亲,我不怕,你这枪真好!”这位老哥听我夸他的枪,就把枪直接往我面前一伸,说,“给,你要不要拿一拿?”我当时就更震惊了,就摸了一把,没敢动。
参观了一圈外部环境,真的很堵心,没有排水,没有自来水,要去定点的地方取水。难民营里的电是他们自己私自接的,电线都在外面搭着。房子也是建的有一搭没一搭的,我问为啥有的房子一楼和二楼的样子都不一样呀,随行的警卫就跟我说,其实刚开始只有一层小房子。这家人的儿子结了婚,没有地方住,所以就在一层的小房子上面再加一层,这家其他的孩子也结了婚,就再加一层或者在二楼加个小小的屋子。然后我们就进了一个小胡同的一个房子里,房子收拾的很整洁,也没有什么家具。唯一现在还有印象的就是他们家挂在墙上的表。一个大大的四方形的表。房子主人看我是中国人,就非常自豪的说,我家的这个表是中国产的,便宜好用,还特别准时!中国的东西好!我当时有点感动,也有点心酸,这家人唯一能拿出手的只是挂在墙上的一块表而已。。。
然后我们就去了难民营里的一个学校,见到了一个正在回家探亲的女孩儿,她爸爸是学校的管理者,她探亲的时候帮爸爸管理学校。这个女孩儿跟我一般大,所以还是比较投机。我什么都不懂,就随便问她现在在做什么呀?她说她现在还在上学,读博士。我说你好厉害呀!这么年轻的博士。她苦笑着说,“也没有什么厉害的,你可能不知道,我们身在难民营,也就意味着世代都只能是难民,任何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我都不能从事,只要你能想到的,任何含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比如理发师,比如厨师,比如汽车修理工,甚至是盖房子的工人。。。我出了难民营,必须随身携带难民证,要不连厕所都进不去。。。我在意大利读博士,一是因为博士有工资,二是读书是我唯一的出路。。。受教育就是我的武器 (education is my weapon)。
如今过了如许多的年月,凌乱的记忆飘散在时光里,这个同我一般大的巴勒斯坦女孩儿的脸我已然记不清了,但那句Education is my weapon就如烙印一般,深深刻进我的心里,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之后我们一行见了那个难民营巴勒斯坦自由解放组织的领导,在一个搭好的大帐篷里。他们非常好客,中东的甜茶喝了3轮,浓浓的咖啡喝了2轮,而且还给我们吃了很甜很甜的糕点。其间说了一些话,聊了一些天,我全程都不太在线,一直想着那个博士女孩儿说的话,进不去的厕所,墙上的表,和建的凌乱的房子。。。
我们出来的时候,和他们一起照了一张合影。之后我们院长自顾自的说,哎,不应该让他们留下我们的影像的,发到外边去,怕对我们不是太好,别惹出事来。我们相机里的照片也不能放到我们大学的网站上。。。我们不该喝人家那么多茶,咖啡,吃人家那么多甜品的。。。他们真的没钱。。。。
那个警卫一直把我们送到大门口,临走的时候,给了我一个小枇杷,说是之前看我一直盯着树上的果子看,就随便摘了一个他家门口的树上结的,甜着呢。我一个纯北方人,第一次吃枇杷,是巴勒斯坦在黎巴嫩的难民给的。。。
如今巴以冲突不断,突然就想起了10多年前的事,往事一点一点涌现,清晰又凌乱。不知那个要给我玩枪的警卫是否还活着,那个和我同岁的女孩子在哪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又将去向何方。生活这件小事,请未来给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