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膝上放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
发表于 : 2023年 12月 22日 18:07
看到emtf说赵萝蕤(音ruí),找出这篇旧文: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膝上放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2 12:59:10 2011, 美东)
暑假回国,偶从家中故纸堆里翻到一张旧剪报,昔之所爱,今尤戚戚,输入电脑附录于后。
该文发表于1998年的《新民晚报》,作者张新颖是复旦中文系的青年才俊,此前看过他的《栖居与游牧之地》一书。当时在书店里随便翻到几本令人眼前一亮的书,都出自复旦中文系:除了张新颖,还有吕新雨的古希腊悲剧,郑元者的图腾美学。张新颖的书是系主任陈思和主编的火凤凰新批评丛书之一;这套丛书颇为红火,同列其中的系友还有《拯救大地》的郜元宝、《季节轮换》的李振声和《在功利与唯美之间》的王彬彬。这些年轻人日后都成为呼风唤雨、独当一面的骁将猛士,让人感叹中文系人才济济,切磋激励,文思俱进。
文章所写的赵萝蕤更是让人感到亲切的外文界前辈。赵萝蕤出身名家,其父赵紫宸历任东吴大学教务长、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不仅是知名的神学家,并且精研诗词。赵萝蕤从小中西兼学,文采过人。十六岁入读燕京大学英文系时,外籍教师布置阅读的名著篇目,她早从家中书架上遍览无遗,其师惊许。好友钱穆后来回忆西南联大期间,图书馆所藏英文文学各书,赵几乎无不披览,师生群推之。
从燕京毕业后,赵萝蕤进入清华大学外文研究所,跟随吴宓、叶公超等老师读研。三年级时开始翻译西方现代文学的奠基诗作、艾略特的长诗《荒原》。《荒原》以旁征博引、意象复杂晦涩著称,年纪轻轻的赵萝蕤却翻译得文从字顺,举重若轻,准确而优美,体现出深厚的中英文功底和诗人的气质。我后来学《荒原》时看不懂原诗,每每对照赵萝蕤的译文才明白。后来还有裘小龙的译本,但时有误笔,诗情尤逊。赵萝蕤的译本迄今仍是最好的中译版。
赵的翻译并非完美无瑕,个别理解仍有偏差。读书时学的另一位现代诗歌的开山大师叶芝,国内流行的裘小龙和王家新的译本和评介都有不少改进的余地,看得人心痒难耐。叶芝与艾略特我都很喜欢,当时雄心勃勃,打算一一校正译文,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尽自己的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我所喜欢的诗人。然而借用赵萝蕤的话,此后度过了忙碌的与艾略特的世界毫不相干的十多年时光。
张新颖这篇怀念赵萝蕤的文章,点睛之笔在于最后一句。赵萝蕤的丈夫陈梦家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和新月派诗人。钱穆说赵萝蕤乃燕大有名校花,追逐有人;而萝蕤独赏梦家长衫落拓,有中国文学家气味。抗战期间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在昆明合并成立西南联大,陈梦家教授文字学,按清华的夫妇不同校的规矩,赵萝蕤留在家里,做了八年的家庭主妇。张新颖收尾有力:
“这个家庭主妇有个特别的形象:烧菜锅时,腿上放着一本英文书。”
这幅生动而坚韧的画面一直留在我的脑中。於梨华刚开始写作时,家中没有书桌书房,每天晚上收拾完毕全家入睡后趴在厨房的饭桌上写作。叶嘉莹诗业忙碌而遭丈夫反目。女人做事常常比男人难一些,让人同情,促人上进。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膝上放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2 12:59:10 2011, 美东)
暑假回国,偶从家中故纸堆里翻到一张旧剪报,昔之所爱,今尤戚戚,输入电脑附录于后。
该文发表于1998年的《新民晚报》,作者张新颖是复旦中文系的青年才俊,此前看过他的《栖居与游牧之地》一书。当时在书店里随便翻到几本令人眼前一亮的书,都出自复旦中文系:除了张新颖,还有吕新雨的古希腊悲剧,郑元者的图腾美学。张新颖的书是系主任陈思和主编的火凤凰新批评丛书之一;这套丛书颇为红火,同列其中的系友还有《拯救大地》的郜元宝、《季节轮换》的李振声和《在功利与唯美之间》的王彬彬。这些年轻人日后都成为呼风唤雨、独当一面的骁将猛士,让人感叹中文系人才济济,切磋激励,文思俱进。
文章所写的赵萝蕤更是让人感到亲切的外文界前辈。赵萝蕤出身名家,其父赵紫宸历任东吴大学教务长、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不仅是知名的神学家,并且精研诗词。赵萝蕤从小中西兼学,文采过人。十六岁入读燕京大学英文系时,外籍教师布置阅读的名著篇目,她早从家中书架上遍览无遗,其师惊许。好友钱穆后来回忆西南联大期间,图书馆所藏英文文学各书,赵几乎无不披览,师生群推之。
从燕京毕业后,赵萝蕤进入清华大学外文研究所,跟随吴宓、叶公超等老师读研。三年级时开始翻译西方现代文学的奠基诗作、艾略特的长诗《荒原》。《荒原》以旁征博引、意象复杂晦涩著称,年纪轻轻的赵萝蕤却翻译得文从字顺,举重若轻,准确而优美,体现出深厚的中英文功底和诗人的气质。我后来学《荒原》时看不懂原诗,每每对照赵萝蕤的译文才明白。后来还有裘小龙的译本,但时有误笔,诗情尤逊。赵萝蕤的译本迄今仍是最好的中译版。
赵的翻译并非完美无瑕,个别理解仍有偏差。读书时学的另一位现代诗歌的开山大师叶芝,国内流行的裘小龙和王家新的译本和评介都有不少改进的余地,看得人心痒难耐。叶芝与艾略特我都很喜欢,当时雄心勃勃,打算一一校正译文,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尽自己的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我所喜欢的诗人。然而借用赵萝蕤的话,此后度过了忙碌的与艾略特的世界毫不相干的十多年时光。
张新颖这篇怀念赵萝蕤的文章,点睛之笔在于最后一句。赵萝蕤的丈夫陈梦家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和新月派诗人。钱穆说赵萝蕤乃燕大有名校花,追逐有人;而萝蕤独赏梦家长衫落拓,有中国文学家气味。抗战期间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在昆明合并成立西南联大,陈梦家教授文字学,按清华的夫妇不同校的规矩,赵萝蕤留在家里,做了八年的家庭主妇。张新颖收尾有力:
“这个家庭主妇有个特别的形象:烧菜锅时,腿上放着一本英文书。”
这幅生动而坚韧的画面一直留在我的脑中。於梨华刚开始写作时,家中没有书桌书房,每天晚上收拾完毕全家入睡后趴在厨房的饭桌上写作。叶嘉莹诗业忙碌而遭丈夫反目。女人做事常常比男人难一些,让人同情,促人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