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曾国藩被逼得第二次跳江,是1855 年1 月29 日夜。

版主: CaravelTheMatrixmolen

回复
头像
huangchong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 26226
注册时间: 7月 22, 2022, 1:22 am
昵称(选填): 净坛使者

#1 (转载)曾国藩被逼得第二次跳江,是1855 年1 月29 日夜。

帖子 huangchong楼主 »

此帖转自 陈胜吴广 在 军事天地(Military) 的帖子:曾国藩被逼得第二次跳江,是1855 年1 月29 日夜。

曾国藩被逼得第二次跳江,是1855 年1 月29 日夜。

这天之前,湘军水师与石达开部在九江拉锯多日。

1 月29 日这天,太平军40 艘运粮船出现在长江水面,湘军水师一百余艘舢板追击。一直追到鄱阳湖口,破了太平军在湖口的防线。蹊跷的是,运粮船却一艘也不见了。发现中计的湘军水师要撤回长江,却已来不及,太平军的湖口防线的缺口已经堵上。机动灵活的舢板被堵在鄱阳湖出不来,在长江水面的湘军失去了灵活作战能力,就连曾国藩坐镇的指挥船也屡受攻击,甚至被围。

曾国藩的第二次跳江,就发生在此时。他的幕僚,比他年轻10 岁的李元度和比他年轻16 岁的罗萱把他拖上小舟,冲出重围。

14 年后,也即太平天国灭亡5 年后,罗萱与同僚领兵围剿黔东南的苗民义军,反被苗军围困,当年救出曾国藩的青年没等到援军,和其他18 名将领同一天败亡。

对罗萱的阵亡,时任直隶总督的曾国藩非常悲痛,在他给罗萱写的墓志铭中,对自己未能早些好好提携罗萱,表示非常内疚。

" 其论吏治军政皆贯彻古谊而不吝于时向,使得守一官,统一军,与当世之成名者校,何渠不如耶?"

曾国藩痛惜有加。

罗萱不是他所在的鼓磉洲罗氏阵亡的唯一子弟。鼓磉洲罗氏的后人罗宏前些年曾重点梳理鼓磉洲罗氏的一支,发现,仅该支以军功获官品的就有60 余人,他估计鼓磉洲罗氏加入湘军的有两到三千人。

历史上写下绚丽一页的湘军,有一支我们没有注意到的" 罗家军"。其实,我们没注意到的,不止是" 罗家军",因为曾国藩组建湘军时曾有意以世家子弟为主,还有" 曾家军"" 胡家军"" 李家军"" 江家军" 等分散在军中,战后,这些家族有不少更加壮大了起来,成为全国瞩目的世家豪族。

图片
(《克服金陵战图》局部,描绘了湘军攻占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场景。)

罗汝怀的湘军组建思路:越是权贵越应该保卫国家

" 咸丰四年,国藩率师自岳州逐贼东下,强挈君以俱东。"

这是后来曾国藩给罗萱写墓志铭时,对当初罗萱是如何到他帐下当幕僚的回忆。根据曾国藩回忆中的" 强" 和" 挈",罗萱的投军是因为曾国藩的强拉。彼时,曾国藩是身为二品大员的湘军统帅,而罗萱,只是一介布衣。

号称当时天下第一幕府的曾国藩幕府,人才济济。此前,名不见经传的罗萱深得曾国藩器重,和李元度同为曾国藩左右手。

虽然曾国藩说罗萱是他" 强挈" 过去的,但,实际上,罗萱应该是他父亲罗汝怀把他" 送" 过去的。

曾国藩最想得到的是罗汝怀。

1853 年,曾国藩受命办团练之初,罗汝怀是湖南布政使徐有壬家里的馆师。引起曾国藩注意的,是罗汝怀的《乡里团练事宜议》。在他关于团练的建议中,强调权贵子弟必须当兵,这样才能让贫家子弟响应,罗汝怀认为越是权贵越应该保卫国家,因为他们是国人中的既得利益者。他主张创建一支在血缘、情感和信仰上都终于王朝和地主阶级的军队。

当代研究湘学的学者陈代湘则在其主编的《湖湘学案》中,认为罗汝怀的这些主张给曾国藩提供了组建湘军的思路,曾国藩因此把罗汝怀视为" 心中佩仰之人"。

有意思的是,虽然曾国藩都因此佩仰罗汝怀,但罗宏在《湖湘世家鼓磉洲罗氏》一书中却认为他的先人罗汝怀的团练主张有着明显的阶级局限," 是站在地主阶级和维护皇权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

曾国藩最初的邀请,罗汝怀以已在徐有壬家里任馆师为由,婉拒了。不过,他们并没断了联系。李元度记载过罗汝怀教余时间用绳子吊下城楼出城和曾国藩议事的事。

罗汝怀不仅参与了湘军创建的谋划,还向曾国藩举荐了包括儿子罗萱在内的人才,他本人,也在一年后入了曾国藩幕府,和儿子一起辅佐曾国藩。

罗汝怀办团练的这些想法被曾国藩吸收了之后,他所在的家族,其他世家、其他大家族先后裹入了与太平天国的战争中。

图片
(罗逢元。)

湘军崛起后,湖湘遍地士绅

" 罗家子弟的湘军故事,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这类湘军统帅的显赫当然不可比,与罗泽南、李续宾、江忠源、鲍超此类湘军大将的显赫也不能比。"

罗宏并没有抬高他的先人们在湘军中的地位,不过,他认为即便如此,湘军中的数千罗家子弟也有自己的特色:" 可能是湘军中家族显望历史最长的世家子弟群体,也是人数规模最大的世家子弟群体。"

众所周知,湘军崛起后,曾国藩家族、左宗棠家族、胡林翼家族、郭嵩焘家族等新兴的湖南世家豪族涌现了出来。虽然像鼓磉洲罗氏这样老牌的世家,在新兴的世家豪族面前,难免稍显黯淡,但总体来看,湖湘社会的乡绅化浪潮就此形成。因为军功士绅的猛增,湖南士绅队伍由太平天国前的63372 人,增加到91899 人。

" 大清帝国倚靠民办的湘军,终于躲过一劫。其实,并非湘军有三头六臂或者盖世神功,而在于湘军在当时是一支有文化自觉的军队,这种文化自觉很大程度上来自军中世家子弟及其对世家生活的眷念。"

罗宏在《湖湘世家· 鼓磉洲罗氏》中评议其在湘军中发挥过作用的祖先们,他并不想对他们表示赞美,他只是觉得他们懂得为何而战—— " 他们的牺牲,不仅是效忠于皇权,也是在捍卫与自己利益攸关的乡土田园…… 总之,他们在捍卫自己的生活方式。"

湘军是如何防瘟疫的?

1862 年5 月,被中国人称为蕃痧的霍乱从上海逆长江及其支流而上,传到中国内陆。感染了霍乱的病人,先是出现痉挛,然后开始呕吐,接着是又急又猛的腹泻,病人因此全身虚脱,往往几个小时后就不治。

曾国藩的湘军大营也没能躲过霍乱的侵袭。为减缓士兵的症状,曾国藩曾命令麾下将领给发病的官兵发放人参。

曾国藩认为大面积地袭击了他的部队的这场瘟疫,是上天对他带兵的惩罚。他甚至上书朝廷,希望另派大员来分摊他的职责,他愿意减掉一半的权力以平息上天对他的怒气。他的主动请罪,得到了朝廷的原谅,朝廷回复他说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过错,也不是因为朝政有阙失。

在普遍有士兵染病的湘军大营,罗逢元的振字营是个例外。罗逢元是罗家将中军功最高的子弟,被封为虎威将军。罗逢元有六兄弟,参加湘军的加他有五个。因为习过巫家拳,他先是担任教习,后来组建水军时,又兼任了水军管带。

" 又尝冬月,日课士兵浣浴,暇或令更番解衣,验虱多寡,准杖数人以为戏。及围江宁,诸军疾疫大行,独振字营无传染者……"

罗逢元的晚辈罗正钧记录的罗逢元军营中讲究卫生的这些细节,解释了为什么罗逢元的部队能够避免瘟疫。

战斗力未因瘟疫而减弱的振字营,后来成了攻克南京城的主力之一。这位战神一样的战将,躲过了刀枪和瘟疫,但,在其去世100 余年后,未能躲过其后辈罗宏对他的谴责,罗宏认为罗逢元涉嫌参与了湘军在南京的大屠杀,并且认为他战后带回老家的钱不干净。
回复

回到 “史海钩沉(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