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1 呆若木鸡

发表于 : 2024年 4月 20日 11:49
idinhk
在道家看来,呆若木鸡其实是一种极为高深的境界。呆若木鸡现在成了一个贬义词,但2000多年前的庄子却认为这是一种精神极度凝寂的状态。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篇,周宣王有一种特殊的爱好,就是喜欢看斗鸡。有一次,他听说齐国有个叫纪子的人,是一位驯鸡能手,于是周宣王就派人把他请到镐京驯养斗鸡。
纪子从鸡群中挑了只金爪彩羽的高冠鸡。在关进屋子驯鸡以前,他请周宣王不要随便让人去干扰他。10天后,周宣王派人来问,驯练成了吗?系绳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现在还非常骄傲恃气。
又过了10日,宣王再叫人去问寄生子,回答说还没有。它听到声音或看到什么影像,还会敏捷地作出反应。
又过了10日,周宣王忍不住又去问寄生子,回答说,还是没有,因为这只鸡火气还是太大,看到别的鸡仍然气势汹汹地盯着对方。
就这样又过了10日,纪子终于说差不多了,因为这只鸡现在听到其他鸡的叫声已经毫无反应,看上去呆头呆脑,像块木头。
果然,在正式开始斗鸡比赛时,别的鸡见了这只呆头呆脑的斗鸡都不敢跟它交锋,掉头就跑。这就是成语呆若木鸡的来历,它的本意是收敛精神后心神笃定,而此心不动,天下无敌。而这也正与老子的思想不谋而合。
老子说,大巧若拙,大便若懦,意思是最灵巧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笨拙的。
真正的雄辩之才看上去不善言辞、嘴笨木讷,但是在事关根本的大事情上,这些人往往能表现出非凡的能力,这才是老子与庄子所共同推崇的高深境界,也才是呆若木鸡的真正含义。
不得不让人感慨,时隔2000多年,这两位道家先贤依然在用他们的智慧为后人照亮前方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