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写给谁的
发表于 : 2024年 7月 14日 20:13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写给谁的
在元稹第二任妻子裴淑墓被发现后,很多网文都提到一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并认为这是元稹写给他的原配韦丛的。
但周相录教授告诉记者,这首诗其实是写给“崔莺莺”的。
《莺莺传》是元稹写的一篇传奇故事,但故事是他的夫子自道,已成为学界共识。周相录介绍说,贞元十五年(799年),元稹往蒲州(今山西永济)河中府漫游。刚巧赶上河中绛州节度使离世,唐时节度使更替之际常发生动乱,恰好“崔莺莺”同其母路经蒲州东十余里的普救寺,赶上了这场动乱,而且“崔氏之家,财产甚厚”,住在寺里的元稹“与蒲将之党有善,请吏护之,遂不及于难”。
于是,元稹与崔氏借着这样的机缘开始了一段恋情。虽然在古代,没有三媒六聘,这样的关系并不为人所认可,但这毕竟是元稹最为动情的一段经历,他非常珍视,所以才会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样的诗句来怀念这段感情。“吃过了面包之后就觉得窝窝头没什么意思了”,周教授比喻说。
第二年,元稹就前往长安参加铨选。如果选上,就可以被正式任职,没选上就还要在家等候。贞元十八年,不愿意再等的元稹便去报名参加次年的吏部考试。贞元十九年,元稹考上了,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也就是在这一年,京兆尹韦夏卿将小女儿韦丛下嫁于他。
韦丛与元稹共生活了七年。这七年时光里,元稹因正直执法,获罪权贵,被贬到洛阳,其间又逢母亲去世,他守孝三年,未有收入,几乎穷困潦倒,韦丛却一直默默支持着他。韦丛与他共生有五个子女,但仅有一女元保子成年,后嫁给中晚唐著名文人韦绚,此次发现的裴淑墓志的撰写者就是他。
韦丛死后,元稹写有多首诗悼念她。周相录认为,与写给“崔莺莺”的诗不同,元稹写给亡妻的诗虽然充满了感激和愧疚,但就是没有爱情。元稹感激韦丛下嫁给他,为他支撑这个家,愧疚的是没有让她过上好日子。元稹在诗中说:“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千方百计让元稹吃饱穿暖,无钱参加聚会,她也会拔去头上的金钗典当了去。“贫贱夫妻百事哀”是元稹对这段关系的总结。
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3-11/0 ... YhG7q.html
在元稹第二任妻子裴淑墓被发现后,很多网文都提到一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并认为这是元稹写给他的原配韦丛的。
但周相录教授告诉记者,这首诗其实是写给“崔莺莺”的。
《莺莺传》是元稹写的一篇传奇故事,但故事是他的夫子自道,已成为学界共识。周相录介绍说,贞元十五年(799年),元稹往蒲州(今山西永济)河中府漫游。刚巧赶上河中绛州节度使离世,唐时节度使更替之际常发生动乱,恰好“崔莺莺”同其母路经蒲州东十余里的普救寺,赶上了这场动乱,而且“崔氏之家,财产甚厚”,住在寺里的元稹“与蒲将之党有善,请吏护之,遂不及于难”。
于是,元稹与崔氏借着这样的机缘开始了一段恋情。虽然在古代,没有三媒六聘,这样的关系并不为人所认可,但这毕竟是元稹最为动情的一段经历,他非常珍视,所以才会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样的诗句来怀念这段感情。“吃过了面包之后就觉得窝窝头没什么意思了”,周教授比喻说。
第二年,元稹就前往长安参加铨选。如果选上,就可以被正式任职,没选上就还要在家等候。贞元十八年,不愿意再等的元稹便去报名参加次年的吏部考试。贞元十九年,元稹考上了,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也就是在这一年,京兆尹韦夏卿将小女儿韦丛下嫁于他。
韦丛与元稹共生活了七年。这七年时光里,元稹因正直执法,获罪权贵,被贬到洛阳,其间又逢母亲去世,他守孝三年,未有收入,几乎穷困潦倒,韦丛却一直默默支持着他。韦丛与他共生有五个子女,但仅有一女元保子成年,后嫁给中晚唐著名文人韦绚,此次发现的裴淑墓志的撰写者就是他。
韦丛死后,元稹写有多首诗悼念她。周相录认为,与写给“崔莺莺”的诗不同,元稹写给亡妻的诗虽然充满了感激和愧疚,但就是没有爱情。元稹感激韦丛下嫁给他,为他支撑这个家,愧疚的是没有让她过上好日子。元稹在诗中说:“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千方百计让元稹吃饱穿暖,无钱参加聚会,她也会拔去头上的金钗典当了去。“贫贱夫妻百事哀”是元稹对这段关系的总结。
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3-11/0 ... YhG7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