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1 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制!我国智能光电成像器件领域新突破

发表于 : 2024年 11月 7日 05:21
foofy
https://news.mydrivers.com/1/1012/1012690.htm

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制!我国智能光电成像器件领域新突破

2024-11-07 17:53:28 出处:快科技 作者:拾柒 编辑:拾柒 人气: 298 次 评论(0)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
#元器件#科学家
0200
快科技11月7日消息,据“ 北京理工大学”公众号,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可将光能利用率由典型的不足25.0%提升至74.8%,创造世界最高记录。

今日,团队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期刊。

文章题为“A broadband hyperspectral image sensor with high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

团队提出了片上光谱复用感知理论与技术,颠覆了传统几何分光、窄带测量、物理输出模式,实现了片上宽带异化调控的高光谱成像。

据介绍,高光谱成像产生的数据规模庞大,长期以来,该技术大多依赖光栅、棱镜等分立元器件组成的复杂光学系统工作,这种系统体积大、难集成,且分辨率和光能利用率不高。

图片

该器件具备体积小(29mm×29mm×42mm)、重量轻(46g)、智能化程度高(实时高光谱成像与目标精准识别)的优势,在可见-近红外波段实现高分辨光谱成像。

图片

在400-1000nm波段范围内,光谱分辨率达到2.65nm,时空分辨率为2048 x 2048@47fps。

在400-1700nm波段范围内,光谱分辨率为8.53nm,时空分辨率为1024×1024@124fps。

该器件还拥有较高的成像信噪比(40.2dB)、动态范围(68.71dB)以及热稳定性(-60℃-50℃)。

张军表示,研究成果有望推动卫星遥感、深空探测、环境监测、智慧医疗、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制!我国智能光电成像器件领域新突破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责任编辑:拾柒

#2 Re: 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制!我国智能光电成像器件领域新突破

发表于 : 2024年 11月 7日 05:45
foofy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 ... f92ce25c45

新华全媒+丨我国科研团队在智能光电成像器件领域取得突破
新华网客户端
2024-11-07 15:10:18
77.6万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记者赵旭)不同物质的反射光或透射光波长不同、光谱各异,但人眼仅可接收有限特定波长的光,因此无法超脱红绿蓝“三原色”的“调色盘”。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自主研制出百通道百万像素的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可高效率、智能化探测“三原色”之外的更多“原色”。相关成果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图片
图为北理工科研团队研发的新型高光谱智能成像器件。新华社记者 赵旭 摄

探测物质的“原色”有何价值?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边丽蘅说,“原色”搭载着物质的本征属性信息。例如,在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纯净水和矿物水,仅通过肉眼通常无法辨别,而借助两者透射光的光谱差异,也就是“原色”差异,即可加以区分。由于可以探测更精细分辨率、更广范围波长,高光谱成像技术正是检测“原色”的“火眼金睛”,其利用物质“各放异彩”的特性,实现“透过现象看本质”。

高光谱成像产生的数据规模庞大,长期以来,该技术大多依赖光栅、棱镜等分立元器件组成的复杂光学系统工作,这种系统体积大、难集成,且分辨率和光能利用率不高。据介绍,科研团队创新性提出光子复用原理,建立了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通过材料、电子、光学、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最终研制出重量仅数十克、光谱通道超百个、像素达百万级的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将光能利用率由典型的不足25.0%跨越提升至74.8%,提升了高光谱成像的灵敏度和准确率。
图片
图为北理工科研团队研发的新型高光谱智能成像器件。新华社记者 赵旭 摄

“大到遥感卫星探测装备,小到手机摄像头,都能基于这个原理开发新应用。用相应摄像头对准某个目标,就会收到目标反射出的光谱,智能系统自动比对数据库里的光谱信息,便可以标注出目标物质成分。它具有通用检测能力,一款设备既能检测水环境中是否有重金属、食品是否变质,也能检测人体血氧血糖指标是否正常等等,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检测效能。”边丽蘅说。

张军表示,该研究开辟了片上光学研究新领域,为未来智能光电子器件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研究成果有望推动卫星遥感、深空探测、环境监测、智慧医疗、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 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