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旧版网友听叶嘉莹的讲座
发表于 : 2024年 11月 26日 19:12
再转发几个旧版灌的叶嘉莹:
https://m.weiming.info/zhuti/LeisureTime/361007
发信人: Iliad (飞鸿)
标 题: 叶嘉莹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30 14:25:07 2009, 美东)
上次说要八一八的,一直没时间。现在来。
话说俺当初在某大念Ph.D.的时候,经常去旁听一些乱七八糟的课,其中不少都是东亚系的课。某大的东亚系在美国还是不错的,俺在那个系又有个好朋友,所以连一些seminar啊,马屁大会啊什么的都去过,很多人都认识,所以对他们还挺熟的。某大的东亚系以现代文学为强项,学生们的古代文学知识也不多,这方面的课也很少,所以有一年,系主任就把叶嘉莹从加拿大请来了,客座了半年,开中国诗词鉴赏课。话说某大东亚系的学生有个习惯,只要有从外面请人来开课,学生不论中国人外国人,不管选不选,都齐刷刷的来听课,叶嘉莹之后清华的汪晖也来过,也是如此。
那个时候俺已经在东亚系混了一阵了,对他们中国古典的东西比较失望,听说叶嘉莹来了,俺也去听。俺不怕被人笑的说一句,因为俺自小欢喜古典文学,自认为对诗词歌赋的东西比较精通,所以对这个课本来是抱着一点谨慎的态度的。听了一堂俺就发现叶嘉莹是真正懂的,而且是以中国固有的文学精神和审美情趣来懂的,这在当今的所谓文学研究的领域里是十分难得的。上次wh说叶嘉莹经常搞一些西方美学、文学理论堆进来,呵呵,我觉得她已经是搞这些东西搞的最少的一个了,而且她显然是迫不得已的,她的精神是中国的,夹七夹八弄些外国人的理论来充门面,无非是求生存而已,不像现在一般做文学的人,不管人在国内国外,哪个不是从西方文学理论出发来做的?俺对这个是比较愤啦。所以,虽然叶嘉莹讲的东西对我来说都是很熟悉的,并不真的会学到什么新东西,可是我还是听了一学期,就是因为听着亲切。其实目前这个圈子里的人都认为她的轨道早就过时了,没发展,因为不是从西方文学理论出发的,好在她也这么大年纪了,也不用太发展了。不过她的学生们,大家都说没有一个青出于蓝的,就是因为她的轨道过时了呀。俺是觉得怪悲哀的。
叶嘉莹讲课真的很投入,明显很享受的样子,也比较天马行空。当然我强烈怀疑她用英文怎么能讲,至少会受到非常大的限制。我不确切了解她英文怎么样的,有个感觉不会太好,更重要的是,她从中国文学固有的精神出发讲授中国文学,这个本来就不能用英文很好的完成。
还有一点比较特殊的是,她在某大讲的最后一堂课,居然来了好多个四五十、五六十的人,都是她过去的学生们,好像还跳出来讲话啥的,记不太清了。俺是不太喜欢这种壮声势的方法,不过好像在文科领域里不算奇怪。
然后她爱“吟”诗,有人号称她是当今世界上硕果仅存的会吟诗的人了。这个当然不对,不过那些人都不如她有名就是了。但是她吟的时候,俺真觉得有些字她故意念个和现在不一样的发音,但也并不是古音。当然她吟的时候很享受。
她的私人生活是挺不幸的。丈夫应该是对她有过家庭暴力的,女儿又早早死了。所以她常常带入老杜流离颠倒的诗里面,我觉得有些感情很相通。
她在燕京大学的老师顾随,是她一直惦记的。79年以后她常往大陆跑,后来联系了顾随的儿女,把当年她听课时候记的笔记给整理出版了,就是名叫驼庵诗话的一本书。
她最近一些年在台湾办了不少公开的讲座,俺的亲戚就去听过,还买了好几本她的书。嘿,要说她的书,大陆出一套,台湾出一套,也挺爽的哈。
先八到这里吧。
https://m.weiming.info/zhuti/LeisureTime/361007
发信人: Iliad (飞鸿)
标 题: 叶嘉莹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30 14:25:07 2009, 美东)
上次说要八一八的,一直没时间。现在来。
话说俺当初在某大念Ph.D.的时候,经常去旁听一些乱七八糟的课,其中不少都是东亚系的课。某大的东亚系在美国还是不错的,俺在那个系又有个好朋友,所以连一些seminar啊,马屁大会啊什么的都去过,很多人都认识,所以对他们还挺熟的。某大的东亚系以现代文学为强项,学生们的古代文学知识也不多,这方面的课也很少,所以有一年,系主任就把叶嘉莹从加拿大请来了,客座了半年,开中国诗词鉴赏课。话说某大东亚系的学生有个习惯,只要有从外面请人来开课,学生不论中国人外国人,不管选不选,都齐刷刷的来听课,叶嘉莹之后清华的汪晖也来过,也是如此。
那个时候俺已经在东亚系混了一阵了,对他们中国古典的东西比较失望,听说叶嘉莹来了,俺也去听。俺不怕被人笑的说一句,因为俺自小欢喜古典文学,自认为对诗词歌赋的东西比较精通,所以对这个课本来是抱着一点谨慎的态度的。听了一堂俺就发现叶嘉莹是真正懂的,而且是以中国固有的文学精神和审美情趣来懂的,这在当今的所谓文学研究的领域里是十分难得的。上次wh说叶嘉莹经常搞一些西方美学、文学理论堆进来,呵呵,我觉得她已经是搞这些东西搞的最少的一个了,而且她显然是迫不得已的,她的精神是中国的,夹七夹八弄些外国人的理论来充门面,无非是求生存而已,不像现在一般做文学的人,不管人在国内国外,哪个不是从西方文学理论出发来做的?俺对这个是比较愤啦。所以,虽然叶嘉莹讲的东西对我来说都是很熟悉的,并不真的会学到什么新东西,可是我还是听了一学期,就是因为听着亲切。其实目前这个圈子里的人都认为她的轨道早就过时了,没发展,因为不是从西方文学理论出发的,好在她也这么大年纪了,也不用太发展了。不过她的学生们,大家都说没有一个青出于蓝的,就是因为她的轨道过时了呀。俺是觉得怪悲哀的。
叶嘉莹讲课真的很投入,明显很享受的样子,也比较天马行空。当然我强烈怀疑她用英文怎么能讲,至少会受到非常大的限制。我不确切了解她英文怎么样的,有个感觉不会太好,更重要的是,她从中国文学固有的精神出发讲授中国文学,这个本来就不能用英文很好的完成。
还有一点比较特殊的是,她在某大讲的最后一堂课,居然来了好多个四五十、五六十的人,都是她过去的学生们,好像还跳出来讲话啥的,记不太清了。俺是不太喜欢这种壮声势的方法,不过好像在文科领域里不算奇怪。
然后她爱“吟”诗,有人号称她是当今世界上硕果仅存的会吟诗的人了。这个当然不对,不过那些人都不如她有名就是了。但是她吟的时候,俺真觉得有些字她故意念个和现在不一样的发音,但也并不是古音。当然她吟的时候很享受。
她的私人生活是挺不幸的。丈夫应该是对她有过家庭暴力的,女儿又早早死了。所以她常常带入老杜流离颠倒的诗里面,我觉得有些感情很相通。
她在燕京大学的老师顾随,是她一直惦记的。79年以后她常往大陆跑,后来联系了顾随的儿女,把当年她听课时候记的笔记给整理出版了,就是名叫驼庵诗话的一本书。
她最近一些年在台湾办了不少公开的讲座,俺的亲戚就去听过,还买了好几本她的书。嘿,要说她的书,大陆出一套,台湾出一套,也挺爽的哈。
先八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