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1 国内学术圈里资源全在学阀大佬手里,一个院士抵得上10-100个杰青!
发表于 : 2025年 4月 4日 02:54
由 ReticulumZeta
书了解到的情况
这种阶级固化,搞得屁的创新啊
基本属实吧
#2 Re: 国内学术圈里资源全在学阀大佬手里,一个院士抵得上10-100个杰青!
发表于 : 2025年 4月 4日 02:58
由 harubashi
属实, 非常压抑,年轻人只能做牛马或蒲湿
#3 Re: 国内学术圈里资源全在学阀大佬手里,一个院士抵得上10-100个杰青!
发表于 : 2025年 4月 4日 03:21
由 dreamig
扯淡呢,一般院士能推出2个杰青,大山头如潘建伟施一公才能推10个
#4 Re: 国内学术圈里资源全在学阀大佬手里,一个院士抵得上10-100个杰青!
发表于 : 2025年 4月 4日 04:28
由 Trump
dreamig 写了: 2025年 4月 4日 03:21
扯淡呢,一般院士能推出2个杰青,大山头如潘建伟施一公才能推10个
两院院士1800,每年400杰青
#5 Re: 国内学术圈里资源全在学阀大佬手里,一个院士抵得上10-100个杰青!
发表于 : 2025年 4月 4日 04:37
由 dreamig
Trump 写了: 2025年 4月 4日 04:28
两院院士1800,每年400杰青
有能力推的院士年龄不能超过70岁
#6 Re: 国内学术圈里资源全在学阀大佬手里,一个院士抵得上10-100个杰青!
发表于 : 2025年 4月 4日 04:39
由 Trump
中国院士待遇太好了,都是副部级翰林待遇
#7 Re: 国内学术圈里资源全在学阀大佬手里,一个院士抵得上10-100个杰青!
发表于 : 2025年 4月 4日 17:09
由 ReticulumZeta
dreamig 写了: 2025年 4月 4日 03:21
扯淡呢,一般院士能推出2个杰青,大山头如潘建伟施一公才能推10个
书说得是手上的资源
#8 Re: 国内学术圈里资源全在学阀大佬手里,一个院士抵得上10-100个杰青!
发表于 : 2025年 4月 4日 22:37
由 dreamig
#9 Re: 国内学术圈里资源全在学阀大佬手里,一个院士抵得上10-100个杰青!
发表于 : 2025年 4月 4日 23:26
由 ReticulumZeta
dreamig 写了: 2025年 4月 4日 22:37
有些准院士的杰青资源也很多,上亿的经费在手很多
我们从统计的角度讲,不说个例。
#10 Re: 国内学术圈里资源全在学阀大佬手里,一个院士抵得上10-100个杰青!
发表于 : 2025年 4月 4日 23:32
由 Fcukya
臭老九
#11 Re: 国内学术圈里资源全在学阀大佬手里,一个院士抵得上10-100个杰青!
发表于 : 2025年 4月 4日 23:33
由 dreamig
院士是官方认证的带头大哥,学术资源当然要经过他们手里
#12 Re: 国内学术圈里资源全在学阀大佬手里,一个院士抵得上10-100个杰青!
发表于 : 2025年 4月 4日 23:39
由 haiwaihuaren
此乃鳖国内政,是真正美华的不会去关心
#13 Re: 国内学术圈里资源全在学阀大佬手里,一个院士抵得上10-100个杰青!
发表于 : 2025年 4月 5日 04:18
由 DongshanGe
1、科学探索是原理不清楚,需要多样性路线,发现具有随机性,要多分队,适合学校干。工程则是原理已知的情况下,寻找可行性路径,可以大团队,随机性小,适合企业院所干。
2、现在郭嘉被学阀忽悠,科学也搞有组织科研,本来应该有组织地保持多样性,结果有组织地把技术路线和经费收敛到学阀的少数路线上去了。现在基金委快6成经费给学阀大项目(以技术攻关立项,以水论文结题),广泛探索的面上只剩3成。
3、我们这些年的科技进步,大多是工程技术上的,是海量工程师996,是企业院所取得的。高校的本职工作--知识创造,原理探索,原创突破, 是不行的。但是学阀喜欢拿工程技术的突破给自己贴金,啥啥两弹一星,所以要有组织科研。
4、在组织模式上,我们的科研 人员有着极其复杂的分工和层级。作为金字塔顶端的院士们基本彻底脱离了研究一线,但却掌握着巨额的研究资源分配权利。而刚刚入行的科研人员,又被困在研究生-博士后-青 年 教师-教授-四青人オ-杰青/长江等高级"帽子"构成的复杂链条中。相比到底关注哪些重要的科学和技术问题,研究人员们更关心的往往是链条上更高级别的头衔如何获取。
5、每年到了科研项目申报和评审的季节,大量的资源和精力被投入到无谓的混圈子,打招呼,套近平上。是不是取消了帽子,我们就没有能力评估科研人员的工作。要以实机成果指挥科研,现在成了各种用“帽子”数量来衡量成绩,而这些都是有运作空间的,不光让大家去务虚,还搞坏了工作氛围。
#14 Re: 国内学术圈里资源全在学阀大佬手里,一个院士抵得上10-100个杰青!
发表于 : 2025年 4月 5日 06:58
由 colour
写得很好。原创?
#15 Re: 国内学术圈里资源全在学阀大佬手里,一个院士抵得上10-100个杰青!
发表于 : 2025年 4月 5日 07:23
由 dreamig
DongshanGe 写了: 2025年 4月 5日 04:18
1、科学探索是原理不清楚,需要多样性路线,发现具有随机性,要多分队,适合学校干。工程则是原理已知的情况下,寻找可行性路径,可以大团队,随机性小,适合企业院所干。
2、现在郭嘉被学阀忽悠,科学也搞有组织科研,本来应该有组织地保持多样性,结果有组织地把技术路线和经费收敛到学阀的少数路线上去了。现在基金委快6成经费给学阀大项目(以技术攻关立项,以水论文结题),广泛探索的面上只剩3成。
3、我们这些年的科技进步,大多是工程技术上的,是海量工程师996,是企业院所取得的。高校的本职工作--知识创造,原理探索,原创突破, 是不行的。但是学阀喜欢拿工程技术的突破给自己贴金,啥啥两弹一星,所以要有组织科研。
4、在组织模式上,我们的科研 人员有着极其复杂的分工和层级。作为金字塔顶端的院士们基本彻底脱离了研究一线,但却掌握着巨额的研究资源分配权利。而刚刚入行的科研人员,又被困在研究生-博士后-青 年 教师-教授-四青人オ-杰青/长江等高级"帽子"构成的复杂链条中。相比到底关注哪些重要的科学和技术问题,研究人员们更关心的往往是链条上更高级别的头衔如何获取。
5、每年到了科研项目申报和评审的季节,大量的资源和精力被投入到无谓的混圈子,打招呼,套近平上。是不是取消了帽子,我们就没有能力评估科研人员的工作。要以实机成果指挥科研,现在成了各种用“帽子”数量来衡量成绩,而这些都是有运作空间的,不光让大家去务虚,还搞坏了工作氛围。
土鳖各种2030研究计划,几千万几亿的砸给院士搞大军团作战,一年发表几百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