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tSnow 写了: 2025年 4月 9日 12:25
真实栩栩如生。 为什么脖子上有赘肉? 有谁懂吗?
水月观音是中国佛教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观音菩萨造像形式,以“水中之月”的意境为核心,展现了观音菩萨自在洒脱、超脱尘世的形象。以下是关于水月观音的详细介绍:
1. 名称由来
寓意:水月观音的名称源于《华严经》中“菩萨如月现水,应物现形”的典故,比喻观音菩萨慈悲如月影映水,无处不在却无执着。
象征:“水中月”在佛教中代表“空性”与“虚幻”,暗示世间万物皆如镜花水月,引导众生看破执念。
2. 形象特征
姿态:多为半跏趺坐(一腿下垂,一腿盘起),倚靠山石或坐在水边,姿态闲适自在,又称“自在观音”。
场景:身后常有一轮圆月,周围饰以竹林、流水或莲花,营造出清净空灵的意境。
手持物:可能持杨柳枝(象征祛病)、净瓶(象征甘露)或经卷(象征智慧)。
3. 艺术与历史
起源:唐代画家周昉首创水月观音画作,后成为宋元明清佛教艺术的经典题材。
材质:常见于壁画(如敦煌莫高窟)、绢画、石刻(如重庆大足石刻)、陶瓷等。
影响:传入日本后称为“すいげつかんのん”(Suigetsu Kannon),对东亚佛教艺术影响深远。
4. 宗教意义
修行象征:水月观音的自在姿态体现了菩萨“观自在”的境界——超越烦恼,证悟真理。
民间信仰:被视为救苦救难的代表,尤其庇护渔民、航海者(因与水相关)。
5. 著名遗存
敦煌莫高窟:唐代至五代的水月观音壁画,色彩绚丽。
大足石刻:南宋水月观音像,雕刻细腻,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的巅峰”。
宋代木雕:部分流失海外的水月观音像(如美国纳尔逊博物馆藏),以动态衣纹著称。
附:文化延伸
诗词:白居易《画水月菩萨赞》中“净渌水上,虚白光中,一睹其相,万缘皆空”即描述此形象。
现代意义:水月观音的审美与哲学内涵,仍启发当代艺术与心灵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