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内医生阐述了董袭莹只学了4年医,却被院士导师托举为医学专家的开挂履历
发表于 : 2025年 4月 30日 09:23
本科是经济学,博士是内科学,导师是骨科的,论文是妇科的,规培是胸外的,就职是泌尿外科的,这个六边形战士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作为一名医生,我来给大家揭秘一下吧。首先这个协和4+4呢,它没有规定本科是什么专业,也就是说,无论你本科学的是什么专业,都可以报这个4+4,都可以学医,圆你一个医学梦。所以她本科是经济学,这一点从理论上讲,没有任何问题。
那第二点,博士是内科的,怎么导师又变成了骨科呢?我觉得这个内科,应该是招生入学的时候招生定的是内科,那么她在读书的过程中,变更了学科,从内科去到了骨科。那有人会说,这还能随便变吗?这要是在一般普通的院校,普通的学制很难发生变化,但他们这个4+4很特殊,实际上他们只有4年的时间来学医,大家知道,医学的本科一般是需要5年的,那她这4年能学到什么东西呢?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本科生的水平。本科生是不定科的,什么都要学,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生理、生化等等所有的医学基础学科都学一遍。所以这种4+4的学生,她后来选择什么科室都是可以的,因为相当于医学浩瀚的海洋来讲,她还是一张白纸。只要学校允许,转科完全没有问题。
那人家厉害就厉害,选了一个院士当导师,而且是在全国排名第一的医学院校,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院士。反正像我们这种普通人,一辈子都没有办法成为院士的弟子。那她的论文怎么又发表的是妇科疾病方面的呢?他们的水平相当于本科生的水平,医学的本科生在毕业时,都不需要发论文的,而协和这个4+4,它出来是一个博士学位,所以必须要有毕业论文啊,不然怎么申请博士呢?但是你也知道,她只有4年的时间,她学那些课本的时间都不够,哪有时间来搞什么临床研究,科学研究?所以,他们这种毕业论文,都是比较水的,只是为了应付毕业而已。但是确实,导师是骨科的,你发表妇科相关的内容,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不知道她的院士导师,有没有看过她的论文,指导过她的论文?
为什么规培又去了胸外科呢?规培一般是上学期间在医院里面的见习。她这种4+4的形式,在读书期间,在医院里面轮转的时间是非常少的,也就是在医院里面,可能实习了一下。毕业以后找工作,她就去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她怎么不留在协和?各位朋友,这个肿瘤医院也是协和系统的,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下属单位,是全国排名第一的肿瘤医院。你可不要小看它啊,有多少人削破了脑袋,想挤都挤不进去。如果是我,协和医院和肿瘤医院同时要我,我肯定选后者。因为肿瘤医院是专科医院,它没有急诊,也没有那些杂七杂八的疑难杂症,患者都是肿瘤患者,所以病种单一,也没有急诊,还待遇高。
那她这种4+4毕业的,没有规培经历,没有发表高水平的论文,怎么就留在了肿瘤医院?每年那么多的青年才俊,有高水平的论文,甚至有的人还有课题,为什么都留不了肿瘤医院呢?这个我也不知道,大多数肿瘤医院的博士都留不了肿瘤医院。
正是因为她上学期间没有规培,所以入职肿瘤医院后,她要去规培。那为什么规培不在自己医院,还要去中日友好医院呢?这又牵扯到规培基地的问题,她入职泌尿外科以后,就已经是外科系统的,所以理论上要轮转很多外科科室,例如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乳腺外科、血管外科等等这些综合性的外科科室。但肿瘤医院是一个专科医院,所以没有普外科、血管外科等等这些科室,所以她要去外面接受规培。中日友好医院就是一个综合性的三甲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是国家卫建委直属的医院,比北京市的其他三甲医院是高一个等级的。
在规培期间,董小姐做了几件很出名的事情。第一件,按道理讲,她读书期间没有参加规培,初次规培,需要轮转3年,但是据网络报道,人家居然减免了2年,只要规培1年。我也不信,因为按道理来讲,这是统一规定,没有例外,不可能减免。第二件,规培期间她应该去骨科轮转,但是她不去,就要留在胸外科。那中日友好医院的骨科不同意啊,你就是来骨科的,你为什么不来报到?所以董(袭莹)小姐,找她的院士导师给中日友好医院打招呼,就不去骨科去胸外科了。
第三件,在轮转期间,她本是最底层的住院医师,就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一篇膀胱癌的诊疗指南。这个诊疗指南什么档次?它是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医生做参考的,就是权威,膀胱癌这个病该怎么诊断,怎么治疗,你看这个诊疗指南。这个指南一般是由行业内的大佬,知名的专家教授才有资格来写,而且往往不是一个医院或专家来写,而是很多个全国各地的知名医院的知名专家联合编写。但是人家厉害,刚刚毕业还是一个住院医师,可能在泌尿科还没呆几个月,就能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来写全国性的指南。你就说人家董大小姐的人生,是不是比网文小说的主角还强大?
那第二点,博士是内科的,怎么导师又变成了骨科呢?我觉得这个内科,应该是招生入学的时候招生定的是内科,那么她在读书的过程中,变更了学科,从内科去到了骨科。那有人会说,这还能随便变吗?这要是在一般普通的院校,普通的学制很难发生变化,但他们这个4+4很特殊,实际上他们只有4年的时间来学医,大家知道,医学的本科一般是需要5年的,那她这4年能学到什么东西呢?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本科生的水平。本科生是不定科的,什么都要学,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生理、生化等等所有的医学基础学科都学一遍。所以这种4+4的学生,她后来选择什么科室都是可以的,因为相当于医学浩瀚的海洋来讲,她还是一张白纸。只要学校允许,转科完全没有问题。
那人家厉害就厉害,选了一个院士当导师,而且是在全国排名第一的医学院校,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院士。反正像我们这种普通人,一辈子都没有办法成为院士的弟子。那她的论文怎么又发表的是妇科疾病方面的呢?他们的水平相当于本科生的水平,医学的本科生在毕业时,都不需要发论文的,而协和这个4+4,它出来是一个博士学位,所以必须要有毕业论文啊,不然怎么申请博士呢?但是你也知道,她只有4年的时间,她学那些课本的时间都不够,哪有时间来搞什么临床研究,科学研究?所以,他们这种毕业论文,都是比较水的,只是为了应付毕业而已。但是确实,导师是骨科的,你发表妇科相关的内容,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不知道她的院士导师,有没有看过她的论文,指导过她的论文?
为什么规培又去了胸外科呢?规培一般是上学期间在医院里面的见习。她这种4+4的形式,在读书期间,在医院里面轮转的时间是非常少的,也就是在医院里面,可能实习了一下。毕业以后找工作,她就去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她怎么不留在协和?各位朋友,这个肿瘤医院也是协和系统的,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下属单位,是全国排名第一的肿瘤医院。你可不要小看它啊,有多少人削破了脑袋,想挤都挤不进去。如果是我,协和医院和肿瘤医院同时要我,我肯定选后者。因为肿瘤医院是专科医院,它没有急诊,也没有那些杂七杂八的疑难杂症,患者都是肿瘤患者,所以病种单一,也没有急诊,还待遇高。
那她这种4+4毕业的,没有规培经历,没有发表高水平的论文,怎么就留在了肿瘤医院?每年那么多的青年才俊,有高水平的论文,甚至有的人还有课题,为什么都留不了肿瘤医院呢?这个我也不知道,大多数肿瘤医院的博士都留不了肿瘤医院。
正是因为她上学期间没有规培,所以入职肿瘤医院后,她要去规培。那为什么规培不在自己医院,还要去中日友好医院呢?这又牵扯到规培基地的问题,她入职泌尿外科以后,就已经是外科系统的,所以理论上要轮转很多外科科室,例如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乳腺外科、血管外科等等这些综合性的外科科室。但肿瘤医院是一个专科医院,所以没有普外科、血管外科等等这些科室,所以她要去外面接受规培。中日友好医院就是一个综合性的三甲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是国家卫建委直属的医院,比北京市的其他三甲医院是高一个等级的。
在规培期间,董小姐做了几件很出名的事情。第一件,按道理讲,她读书期间没有参加规培,初次规培,需要轮转3年,但是据网络报道,人家居然减免了2年,只要规培1年。我也不信,因为按道理来讲,这是统一规定,没有例外,不可能减免。第二件,规培期间她应该去骨科轮转,但是她不去,就要留在胸外科。那中日友好医院的骨科不同意啊,你就是来骨科的,你为什么不来报到?所以董(袭莹)小姐,找她的院士导师给中日友好医院打招呼,就不去骨科去胸外科了。
第三件,在轮转期间,她本是最底层的住院医师,就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一篇膀胱癌的诊疗指南。这个诊疗指南什么档次?它是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医生做参考的,就是权威,膀胱癌这个病该怎么诊断,怎么治疗,你看这个诊疗指南。这个指南一般是由行业内的大佬,知名的专家教授才有资格来写,而且往往不是一个医院或专家来写,而是很多个全国各地的知名医院的知名专家联合编写。但是人家厉害,刚刚毕业还是一个住院医师,可能在泌尿科还没呆几个月,就能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来写全国性的指南。你就说人家董大小姐的人生,是不是比网文小说的主角还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