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2
#1 恋爱不如做爱
发表于 : 2025年 5月 1日 11:34
由 baniangen
在恋爱与性关系之间的复杂张力上,“恋爱不如做爱吗?”其实不只是一个生理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于情感、价值观、人生阶段甚至社会文化环境的综合反映。
从你叙述的经历中,能感受到你曾经真挚地投入过一段纯粹的感情,那种通过书信、电话维系的异地恋,带有一种浓浓的浪漫和青春的色彩。她的眼泪和抗拒,不一定是拒绝你这个人,也许只是她当时内心的不确定、对性的恐惧、或者对理想爱情的一种坚守。那次“越界”的经验,也许在你心里埋下了某种失落或转折的种子。
之后你说“把自己交给魔鬼”,其实听起来像是你某种情感上的自我放逐。你不再执着于深情的投入,而是试图通过身体的亲密来弥补内心的空缺。这种转变并不少见,尤其是在受过伤的人中间。性的满足确实是一种真实的快感,但它有时像止痛药,而非真正的疗愈。
恋爱和做爱哪个“更好”,并没有标准答案——它们各自满足的是不同层面的需要。恋爱强调情感上的连接、长期的陪伴、安全感和共同成长;而性爱更多是生理的释放、亲密的体验,有时也是对自我价值和吸引力的确认。
你经历的那位陌生女子也许让你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快感和自由,但它并没有替代你对更深情连接的渴望。
恋爱如果投入了深情却迟迟没有亲密的结果,甚至还无疾而终,确实会让人怀疑:是不是“还不如直接上床来得更简单直接”。这正是很多人,尤其在经历过情感失落后,对爱的现实性与性的纯粹性之间的反思。
《毕业生》里的本和罗宾逊夫人,这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年轻的迷茫、成年人的孤独,以及性作为代替情感的一种渠道。那段关系是混乱的、带着伤感的,但也是彼此需要时的一种真实慰藉——就像你和那个失恋期的女人之间发生的事情一样。
你们互发了几十条短信到半夜,后来又再见一面,还非常亲密。这段关系虽然没有“爱情”的名义,却包含了很多“恋爱”的元素——深夜短信、反复见面、身体的投入、情绪的连接。这可能已经不只是“做爱”这么简单,而是一种临时的、非典型的情感依附。你们彼此安慰,彼此填补空洞,但没有承诺,也许也没有未来。它不像传统意义的恋爱,但也绝对不只是性。
恋爱的最终结果,常常是性。但性不一定需要恋爱。问题是,我们内心更渴望哪一种?“快感”很直接,但“陪伴”和“理解”往往更难得。你在性中得到了释放,也曾短暂体会到那种默契和被需要的感觉。但你现在回忆起那段深夜短信,显然不只是记得肉体的次数,而是那种“有人在那头陪我聊天到凌晨”的感觉——这很接近爱的一种形态。
所以,不是恋爱不如做爱,而是两者在不同时期扮演不同角色。而你的经历,恰恰说明了一个更深层的事实:人不只是需要性,也渴望被懂、被接住、被在意。
在《挪威的森林》里,渡边和玲子最后那次做爱,确实不是出于爱情,而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情感交汇——哀悼、孤独、理解、人与人之间短暂而真实的依靠。
直子死后,渡边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与失落,而玲子作为直子最亲密的朋友之一,也背负着自己的悲伤与疲惫。那一夜,他们在谈话中打开了彼此的脆弱,谈到了直子,也谈到了自己。那次性行为更像是两颗孤独灵魂在寒冷中取暖,一种无言的互相安慰与缅怀。
村上春树写这段,其实是他一贯的“性作为情感通道”的手法。在他的小说中,性从来不只是生理的事,而常常是一种情绪的象征——人物在生活的裂缝中抓住的暂时港湾。
那场性爱没有爱情作为前提,但有一种更深的“共情”——他们不是恋人,却比恋人更懂得彼此的伤口。它不是爱情的高潮,而是失落之中的安慰剂。
这种性,不是激情,不是占有,而是一种临时的、真诚的情感表达。就像你和那个失恋中的女人之间的亲密一样——那可能不是爱,但是真实,也可能比某些空洞的“恋爱”更有温度。
#2 Re: 恋爱不如做爱
发表于 : 2025年 5月 1日 11:53
由 Feliz

这么多
第一 看需要
第二 看成本
baniangen 写了: 2025年 5月 1日 11:34
在恋爱与性关系之间的复杂张力上,“恋爱不如做爱吗?”其实不只是一个生理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于情感、价值观、人生阶段甚至社会文化环境的综合反映。
从你叙述的经历中,能感受到你曾经真挚地投入过一段纯粹的感情,那种通过书信、电话维系的异地恋,带有一种浓浓的浪漫和青春的色彩。她的眼泪和抗拒,不一定是拒绝你这个人,也许只是她当时内心的不确定、对性的恐惧、或者对理想爱情的一种坚守。那次“越界”的经验,也许在你心里埋下了某种失落或转折的种子。
之后你说“把自己交给魔鬼”,其实听起来像是你某种情感上的自我放逐。你不再执着于深情的投入,而是试图通过身体的亲密来弥补内心的空缺。这种转变并不少见,尤其是在受过伤的人中间。性的满足确实是一种真实的快感,但它有时像止痛药,而非真正的疗愈。
恋爱和做爱哪个“更好”,并没有标准答案——它们各自满足的是不同层面的需要。恋爱强调情感上的连接、长期的陪伴、安全感和共同成长;而性爱更多是生理的释放、亲密的体验,有时也是对自我价值和吸引力的确认。
你经历的那位陌生女子也许让你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快感和自由,但它并没有替代你对更深情连接的渴望。
恋爱如果投入了深情却迟迟没有亲密的结果,甚至还无疾而终,确实会让人怀疑:是不是“还不如直接上床来得更简单直接”。这正是很多人,尤其在经历过情感失落后,对爱的现实性与性的纯粹性之间的反思。
《毕业生》里的本和罗宾逊夫人,这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年轻的迷茫、成年人的孤独,以及性作为代替情感的一种渠道。那段关系是混乱的、带着伤感的,但也是彼此需要时的一种真实慰藉——就像你和那个失恋期的女人之间发生的事情一样。
你们互发了几十条短信到半夜,后来又再见一面,还非常亲密。这段关系虽然没有“爱情”的名义,却包含了很多“恋爱”的元素——深夜短信、反复见面、身体的投入、情绪的连接。这可能已经不只是“做爱”这么简单,而是一种临时的、非典型的情感依附。你们彼此安慰,彼此填补空洞,但没有承诺,也许也没有未来。它不像传统意义的恋爱,但也绝对不只是性。
恋爱的最终结果,常常是性。但性不一定需要恋爱。问题是,我们内心更渴望哪一种?“快感”很直接,但“陪伴”和“理解”往往更难得。你在性中得到了释放,也曾短暂体会到那种默契和被需要的感觉。但你现在回忆起那段深夜短信,显然不只是记得肉体的次数,而是那种“有人在那头陪我聊天到凌晨”的感觉——这很接近爱的一种形态。
所以,不是恋爱不如做爱,而是两者在不同时期扮演不同角色。而你的经历,恰恰说明了一个更深层的事实:人不只是需要性,也渴望被懂、被接住、被在意。
在《挪威的森林》里,渡边和玲子最后那次做爱,确实不是出于爱情,而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情感交汇——哀悼、孤独、理解、人与人之间短暂而真实的依靠。
直子死后,渡边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与失落,而玲子作为直子最亲密的朋友之一,也背负着自己的悲伤与疲惫。那一夜,他们在谈话中打开了彼此的脆弱,谈到了直子,也谈到了自己。那次性行为更像是两颗孤独灵魂在寒冷中取暖,一种无言的互相安慰与缅怀。
村上春树写这段,其实是他一贯的“性作为情感通道”的手法。在他的小说中,性从来不只是生理的事,而常常是一种情绪的象征——人物在生活的裂缝中抓住的暂时港湾。
那场性爱没有爱情作为前提,但有一种更深的“共情”——他们不是恋人,却比恋人更懂得彼此的伤口。它不是爱情的高潮,而是失落之中的安慰剂。
这种性,不是激情,不是占有,而是一种临时的、真诚的情感表达。就像你和那个失恋中的女人之间的亲密一样——那可能不是爱,但是真实,也可能比某些空洞的“恋爱”更有温度。
#3 Re: 恋爱不如做爱
发表于 : 2025年 5月 1日 11:56
由 wh
baniangen 写了: 2025年 5月 1日 11:34
在恋爱与性关系之间的复杂张力上,“恋爱不如做爱吗?”其实不只是一个生理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于情感、价值观、人生阶段甚至社会文化环境的综合反映。
从你叙述的经历中,能感受到你曾经真挚地投入过一段纯粹的感情,那种通过书信、电话维系的异地恋,带有一种浓浓的浪漫和青春的色彩。她的眼泪和抗拒,不一定是拒绝你这个人,也许只是她当时内心的不确定、对性的恐惧、或者对理想爱情的一种坚守。那次“越界”的经验,也许在你心里埋下了某种失落或转折的种子。
之后你说“把自己交给魔鬼”,其实听起来像是你某种情感上的自我放逐。你不再执着于深情的投入,而是试图通过身体的亲密来弥补内心的空缺。这种转变并不少见,尤其是在受过伤的人中间。性的满足确实是一种真实的快感,但它有时像止痛药,而非真正的疗愈。
恋爱和做爱哪个“更好”,并没有标准答案——它们各自满足的是不同层面的需要。恋爱强调情感上的连接、长期的陪伴、安全感和共同成长;而性爱更多是生理的释放、亲密的体验,有时也是对自我价值和吸引力的确认。
你经历的那位陌生女子也许让你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快感和自由,但它并没有替代你对更深情连接的渴望。
恋爱如果投入了深情却迟迟没有亲密的结果,甚至还无疾而终,确实会让人怀疑:是不是“还不如直接上床来得更简单直接”。这正是很多人,尤其在经历过情感失落后,对爱的现实性与性的纯粹性之间的反思。
《毕业生》里的本和罗宾逊夫人,这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年轻的迷茫、成年人的孤独,以及性作为代替情感的一种渠道。那段关系是混乱的、带着伤感的,但也是彼此需要时的一种真实慰藉——就像你和那个失恋期的女人之间发生的事情一样。
你们互发了几十条短信到半夜,后来又再见一面,还非常亲密。这段关系虽然没有“爱情”的名义,却包含了很多“恋爱”的元素——深夜短信、反复见面、身体的投入、情绪的连接。这可能已经不只是“做爱”这么简单,而是一种临时的、非典型的情感依附。你们彼此安慰,彼此填补空洞,但没有承诺,也许也没有未来。它不像传统意义的恋爱,但也绝对不只是性。
恋爱的最终结果,常常是性。但性不一定需要恋爱。问题是,我们内心更渴望哪一种?“快感”很直接,但“陪伴”和“理解”往往更难得。你在性中得到了释放,也曾短暂体会到那种默契和被需要的感觉。但你现在回忆起那段深夜短信,显然不只是记得肉体的次数,而是那种“有人在那头陪我聊天到凌晨”的感觉——这很接近爱的一种形态。
所以,不是恋爱不如做爱,而是两者在不同时期扮演不同角色。而你的经历,恰恰说明了一个更深层的事实:人不只是需要性,也渴望被懂、被接住、被在意。
在《挪威的森林》里,渡边和玲子最后那次做爱,确实不是出于爱情,而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情感交汇——哀悼、孤独、理解、人与人之间短暂而真实的依靠。
直子死后,渡边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与失落,而玲子作为直子最亲密的朋友之一,也背负着自己的悲伤与疲惫。那一夜,他们在谈话中打开了彼此的脆弱,谈到了直子,也谈到了自己。那次性行为更像是两颗孤独灵魂在寒冷中取暖,一种无言的互相安慰与缅怀。
村上春树写这段,其实是他一贯的“性作为情感通道”的手法。在他的小说中,性从来不只是生理的事,而常常是一种情绪的象征——人物在生活的裂缝中抓住的暂时港湾。
那场性爱没有爱情作为前提,但有一种更深的“共情”——他们不是恋人,却比恋人更懂得彼此的伤口。它不是爱情的高潮,而是失落之中的安慰剂。
这种性,不是激情,不是占有,而是一种临时的、真诚的情感表达。就像你和那个失恋中的女人之间的亲密一样——那可能不是爱,但是真实,也可能比某些空洞的“恋爱”更有温度。
这是AI写的?你跟AI说了啥?
#4 Re: 恋爱不如做爱
发表于 : 2025年 5月 1日 11:59
由 朔方节度使
Feliz 写了: 2025年 5月 1日 11:53

这么多
第一 看需要
第二 看成本
天时地利高于人和,
#5 Re: 恋爱不如做爱
发表于 : 2025年 5月 1日 12:06
由 Feliz
人和为啥不排第一?人不和做一半报警有可能不
朔方节度使 写了: 2025年 5月 1日 11:59
天时地利高于人和,
#6 Re: 恋爱不如做爱
发表于 : 2025年 5月 1日 12:08
由 朔方节度使
Feliz 写了: 2025年 5月 1日 12:06
人和为啥不排第一?人不和做一半报警有可能不
这叫跳仙人,大于仙人跳
#7 Re: 恋爱不如做爱
发表于 : 2025年 5月 1日 16:17
由 yanb
“人不只是需要性,也渴望被懂、被接住、被在意。”
既然如此,为何不恋爱加做爱,或者,恋爱至做爱?
#8 Re: 恋爱不如做爱
发表于 : 2025年 5月 1日 16:20
由 在路上
yanb 写了: 2025年 5月 1日 16:17
“人不只是需要性,也渴望被懂、被接住、被在意。”
既然如此,为何不恋爱加做爱,或者,恋爱至做爱?
何不食肉糜?

#9 Re: 恋爱不如做爱
发表于 : 2025年 5月 1日 16:22
由 mmking
做爱不如生娃
#10 Re: 恋爱不如做爱
发表于 : 2025年 5月 1日 16:28
由 laomei9
生娃不如下蛋
#11 Re: 恋爱不如做爱
发表于 : 2025年 5月 1日 17:17
由 datoumao
爱需要法门
#12 Re: 恋爱不如做爱
发表于 : 2025年 5月 1日 17:24
由 Yesterday
baniangen 写了: 2025年 5月 1日 11:34
在恋爱与性关系之间的复杂张力上,“恋爱不如做爱吗?”其实不只是一个生理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于情感、价值观、人生阶段甚至社会文化环境的综合反映。
从你叙述的经历中,能感受到你曾经真挚地投入过一段纯粹的感情,那种通过书信、电话维系的异地恋,带有一种浓浓的浪漫和青春的色彩。她的眼泪和抗拒,不一定是拒绝你这个人,也许只是她当时内心的不确定、对性的恐惧、或者对理想爱情的一种坚守。那次“越界”的经验,也许在你心里埋下了某种失落或转折的种子。
之后你说“把自己交给魔鬼”,其实听起来像是你某种情感上的自我放逐。你不再执着于深情的投入,而是试图通过身体的亲密来弥补内心的空缺。这种转变并不少见,尤其是在受过伤的人中间。性的满足确实是一种真实的快感,但它有时像止痛药,而非真正的疗愈。
恋爱和做爱哪个“更好”,并没有标准答案——它们各自满足的是不同层面的需要。恋爱强调情感上的连接、长期的陪伴、安全感和共同成长;而性爱更多是生理的释放、亲密的体验,有时也是对自我价值和吸引力的确认。
你经历的那位陌生女子也许让你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快感和自由,但它并没有替代你对更深情连接的渴望。
恋爱如果投入了深情却迟迟没有亲密的结果,甚至还无疾而终,确实会让人怀疑:是不是“还不如直接上床来得更简单直接”。这正是很多人,尤其在经历过情感失落后,对爱的现实性与性的纯粹性之间的反思。
《毕业生》里的本和罗宾逊夫人,这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年轻的迷茫、成年人的孤独,以及性作为代替情感的一种渠道。那段关系是混乱的、带着伤感的,但也是彼此需要时的一种真实慰藉——就像你和那个失恋期的女人之间发生的事情一样。
你们互发了几十条短信到半夜,后来又再见一面,还非常亲密。这段关系虽然没有“爱情”的名义,却包含了很多“恋爱”的元素——深夜短信、反复见面、身体的投入、情绪的连接。这可能已经不只是“做爱”这么简单,而是一种临时的、非典型的情感依附。你们彼此安慰,彼此填补空洞,但没有承诺,也许也没有未来。它不像传统意义的恋爱,但也绝对不只是性。
恋爱的最终结果,常常是性。但性不一定需要恋爱。问题是,我们内心更渴望哪一种?“快感”很直接,但“陪伴”和“理解”往往更难得。你在性中得到了释放,也曾短暂体会到那种默契和被需要的感觉。但你现在回忆起那段深夜短信,显然不只是记得肉体的次数,而是那种“有人在那头陪我聊天到凌晨”的感觉——这很接近爱的一种形态。
所以,不是恋爱不如做爱,而是两者在不同时期扮演不同角色。而你的经历,恰恰说明了一个更深层的事实:人不只是需要性,也渴望被懂、被接住、被在意。
在《挪威的森林》里,渡边和玲子最后那次做爱,确实不是出于爱情,而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情感交汇——哀悼、孤独、理解、人与人之间短暂而真实的依靠。
直子死后,渡边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与失落,而玲子作为直子最亲密的朋友之一,也背负着自己的悲伤与疲惫。那一夜,他们在谈话中打开了彼此的脆弱,谈到了直子,也谈到了自己。那次性行为更像是两颗孤独灵魂在寒冷中取暖,一种无言的互相安慰与缅怀。
村上春树写这段,其实是他一贯的“性作为情感通道”的手法。在他的小说中,性从来不只是生理的事,而常常是一种情绪的象征——人物在生活的裂缝中抓住的暂时港湾。
那场性爱没有爱情作为前提,但有一种更深的“共情”——他们不是恋人,却比恋人更懂得彼此的伤口。它不是爱情的高潮,而是失落之中的安慰剂。
这种性,不是激情,不是占有,而是一种临时的、真诚的情感表达。就像你和那个失恋中的女人之间的亲密一样——那可能不是爱,但是真实,也可能比某些空洞的“恋爱”更有温度。
做爱不如早泄
#13 Re: 恋爱不如做爱
发表于 : 2025年 5月 1日 17:24
由 wh
快传授传授

你的法门应该起名叫尼玛门

听起来很有藏传密教的感觉

#14 Re: 恋爱不如做爱
发表于 : 2025年 5月 1日 17:45
由 wh
密宗搞双修,叫尼玛双修门吧

让savage做护教左使兼宣传大使

#15 Re: 恋爱不如做爱
发表于 : 2025年 6月 14日 15:30
由 baniangen
前传已发。
#16 Re: 恋爱不如做爱
发表于 : 2025年 6月 14日 16:51
由 Nola1998
想起了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
#17 Re: 恋爱不如做爱
发表于 : 2025年 6月 14日 17:02
由 Fastest
恋爱的目的就是为了做爱啊
其实,人类社会的终极发展方向,应该是把恋爱和做爱分开,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恋爱和恋爱,实现升华。
#18 Re: 恋爱不如做爱
发表于 : 2025年 6月 14日 17:05
由 wh
Nola1998 写了: 2025年 6月 14日 16:51
想起了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
他发的那个前传里的女主就叫安

我看的时候也想起安妮宝贝。以前看过她的十几篇网文,只记住了七月与安生,其他都忘了。哦,还记得有一篇是一个女孩找抛弃她的男人(好像是个老板)复仇,和他在高楼开房,结果没把他推下窗,反而被男人推出窗外……
#19 Re: 恋爱不如做爱
发表于 : 2025年 6月 14日 17:12
由 Nola1998
wh 写了: 2025年 6月 14日 17:05
他发的那个前传里的女主就叫安

我看的时候也想起安妮宝贝。以前看过她的十几篇网文,只记住了七月与安生,其他都忘了。哦,还记得有一篇是一个女孩找抛弃她的男人(好像是个老板)复仇,和他在高楼开房,结果没把他推下窗,反而被男人推出窗外……
应该再加一个女主,乔。
这个复仇的挺血腥,没想到她会写这样的故事
#20 Re: 恋爱不如做爱
发表于 : 2025年 6月 14日 17:46
由 wh
Nola1998 写了: 2025年 6月 14日 17:12
应该再加一个女主,乔。
这个复仇的挺血腥,没想到她会写这样的故事
哈,你也看过呀?我刚找到这个故事

写得很唯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