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AI 为什么也须要学好 Transport Phenomena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 Transport Phenomena(传递现象)往往比其他“三大硬课”更难啃。
1. 数学抽象程度
- 流体力学 (ME):核心是 Navier–Stokes 方程,偏微分方程复杂,但物理直观性比较强(速度场、压力分布、流线)。
- 结构力学 (CE):核心是力与变形,数学主要是偏微分方程 + 本构关系,抽象度相对可控,几何和物理直观。
- 电磁场理论 (EE):Maxwell 方程组高度抽象,涉及矢量分析、场论,但数学形式相对统一(四个方程的框架覆盖一切)。
- 传递现象 (ChE):本质是 守恒定律 + 通量关系,结果是热传导、质量扩散、动量传递三套方程——形式相似但耦合繁杂。数学上需要灵活切换 PDE、无量纲分析、相似解、近似解,抽象层次比“单场方程”更高。
难点:不是方程单一复杂,而是同时有多套相似但不同边界条件的 PDE 要解,学生容易混淆。
2. 多过程耦合
- 流体力学:主要关注动量守恒(加上能量方程时才复杂)。
- 结构力学:主要是力学问题(有时耦合温度效应,但仍以力学为核心)。
- 电磁场理论:虽然有电磁波传播与电路等耦合,但体系内部统一在 Maxwell 框架里。
- 传递现象:往往要同时考虑 动量 + 热量 + 质量,而且它们的耦合是非线性的(例如自然对流:动量方程与能量方程耦合;化学反应传递:质量传递耦合能量和动量)。
难点:是多过程相互嵌套,不像其他课程那样可以“单主线”推进。
3. 工程建模复杂度
- 流体力学:实际问题复杂,但 CFD 软件已相对成熟,能做数值求解。
- 结构力学:有限元法发展完善,工程上应用模式标准化。
- 电磁场理论:数值电磁学也有成熟工具(FDTD、FEM)。
- 传递现象:往往是化工、材料、生物工程里出现的“复杂体系”,几何复杂、边界条件非理想、不同时间/空间尺度耦合。很多时候既要做理论推导,又要靠近似/数值方法混合求解,工程化难度更大。
难点:在工程里,传递现象的建模没有单一成熟套路,更多依赖研究者的近似、简化和经验。
总结一句话:
- 流体/结构/电磁场:一个“大方程体系”,数学难但框架清晰;
- 传递现象:多个“相似体系”耦合在一起,抽象性高、边界条件复杂、工程模型五花八门 → 更“碎片化”也更难掌握。
所以传递现象往往被认为是 工科跨学科里“最抽象 + 最杂糅 + 最难建模”的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