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山的雪” 是哪首唐诗里的典故 ?
有一首谷建芬作曲的 “读唐诗” 的歌,里面很多唐诗的句子,有一句 “相思的红豆吴山的雪”, 这 吴山的雪 是那首唐诗里的?
有一首谷建芬作曲的 “读唐诗” 的歌,里面很多唐诗的句子,有一句 “相思的红豆吴山的雪”, 这 吴山的雪 是那首唐诗里的?
DS: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注:“巫山的雪”是歌词对“巫山云雨”这一经典意象的诗化改写,以“雪”对应上段的“雪”,保持韵律。)
巫山云雨 少儿不宜
应该是简化来自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应该不是这个,这首歌的第一句就是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
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
相思的红豆,吴山的雪。
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
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
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Jam76 写了: 2025年 10月 7日 15:55应该不是这个,这首歌的第一句就是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
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
相思的红豆,吴山的雪。
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
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
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是巫山不是吴山
AI的回答,好像也不准,读唐诗怎么会读到宋诗里
“吴山的雪”出自宋代诗人方回的《次韵景安吴山观雪》,但这句诗文的上下文并非关于梅花,而是出自《相思》这首诗,并提到“吴山的雪”可能是一个误传或引用。
吴山应该代指江南一带,该地并不是以雪知名。“吴山的雪”,填词的瞎写。
有一阵美华小女孩都跳这个舞。
作者:母语教师火山鲸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21171 ... /385947513
来源:知乎
歌曲《读唐诗》里面唱到:“相思的红豆吴山的雪”这个“吴山的雪”是哪句诗里的呢?我没想出来,汗。。这不快成文盲了吗?!于是乎百度,发现有两个版本,有人说歌词是“吴山的雪”,有人说是“巫山的雪”。这显然是音近的关系造成的。我个人觉得“巫山的雪”似乎更离谱,我只听说过“巫山云雨”。。还是回到“吴山的雪”,也有人提出和我相同的问题,就是它来自哪首诗?有人回答“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但是似乎怎么琢磨都不是“吴山的雪”啊。还有人发现一首诗:宋代(或元代)方回的《次韵景安吴山观雪》,但这首诗我没听过,名气不大,估计孩子们也不会知道,而且不是唐诗。再回来看,这首歌的整个的歌词是: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相思的红豆,吴山的雪,边寨的战士,回乡的客。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这让我产生个疑问,“窗外的雪”显然就是“窗含西岭千秋雪”,“吴山的雪”显然应该不是了,而且这两个雪实在是重复啊!唐诗那么多,为什么偏偏弄两个雪出来?再百度,歌词的作者是魏德泮。有一个网页上的原诗与上面的歌词不同,是: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象清泉流进我心窝。枫桥的钟声巴山的雨,边塞的战士异乡的客。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显然,最后的演出版,对此做了改动。接着,我又在另一篇赏析的文章里找到:“相思的红豆送别的柳,边寨的战士回乡的客”可见,这个是一个中间版本。“送别的柳”显然不会被唱成“吴山的雪”的。由此可知此歌词至少有三个版本:“枫桥的钟声巴山的雨”“相思的红豆送别的柳”“相思的红豆吴山的雪”在提到”送别的柳“的那篇赏析文章里面,有这么一段:魏德泮是中国音协理事、福建省音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省略),2006年,他意外地接到谷建芬的电话,说是她为中小学教材中的十几首古典诗词谱了曲,看到《读唐诗》后她眼睛一亮,认为歌词写得很好,决定为之另行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