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海龟出现了:谈谈海归国内大厂工作的一些DP(转载)
发表于 : 2023年 1月 4日 12:28
“
最近版上难得看到几篇海归的帖子,注意到大家评论区的一些常见误解,趁着午休简单说几句吧。估计不一定有时间来回复大家的问题,所以算不上AMA,权当是给大家提供一个DP吧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
本科毕业来美国,Phd毕业以后工作了8年,回国之前是FG的M2,带十来个人的团队,35+了,家里俩娃。回来以后在某大厂,约等于P10级别,带一个三十人左右的技术算法团队
Topic 1:关于工作时间和强度
之前帖子里有位妹子说到8点下班,很多同学觉得特别晚,不可思议。这里要指出的是,国内的大厂基本都是有午休的习惯的,中午12点到下午2点之间,楼宇都是熄灯,大家纷纷拿出折叠床在自己工位睡觉的。所以一般早上10点到公司,工作到12点午休,2点上班后工作到6点吃晚饭,7点吃完饭回到桌前再忙一会到8点,实际工作时间其实是不到8小时的。当然不能回家吃晚饭会让人有些不开心,我个人作为团队leader,相对自主性大一些(老板常年不在身边),我一般是早上8点到公司(要顺路送娃),下午5点-6点之间回家吃饭,晚上基本上不需要加班,实际工作强度比起之前在北美是略低的(北美之前回家以后晚上经常要回邮件)。当然,大家不要去PDD、开水团或者字节等血汗工厂,那边是真的卷,很多团队纯粹是拼苦劳,很没意思
Topic 2:关于年龄和性别
我本人已经是35+了,但是在公司里和同级别或者高级别的同事们接触的时候,发现我基本上是最年轻的一辈了。从我自己招聘的经历中来看,也很少看到因为年龄被刷掉的候选人,尤其是海归。我和招聘团队的同学们聊天的时候,感觉大家真正会警惕的,是年龄和职级不匹配,落后同龄人太多的情况。比如说35这个门槛,一般做到P8,就不会有人质疑你的年龄了,但是你如果才是P7,就有可能被HR怀疑“潜力不足”。P8再往上,基本上都不会限制年龄了,更多的是看经验的匹配程度
至于未育的女生,这个要看Hiring Manager的看法了,毕竟多选一的时候,HM的意见很重要。我个人是完全按北美的习惯,从来不问也不关心这块的情况,但也确实接触过内部换组的候选人抱怨之前团队对休产假的女员工非常不友好。这块我个人建议是,尽量选大厂,找有海外背景的HM,情况会好很多
Topic 3:生活质量
我回来的时候package基本是match我在北美的package的,而国内,即使是在北京,生活成本也是远远低于湾区的(除了买房)。我们家租了300平米有great view的房子,俩娃上国际学校,家里请了阿姨帮忙照顾生活,全套下来一年也就不到百万RMB的开支。这个价格在湾区,可能上面三个里面任意选俩都cover不了。吃喝啥的就更便宜了,疫情期间,也就是22年的时候北京5月和11月遇到了“半封城”。我们小区在这个期间是可以随便下楼,楼下就是个大公园,散步跑步都没问题,但是那段时间不能堂食,外卖受到一定影响。工作上居家办公几乎没影响,娃上网课应该说是对家里影响最大的事情了,家里俩娃闹腾起来还是很烦的,好在阿姨很给力。其他时间北京受疫情影响很小,尤其是21年,几乎完全是正常生活的状态。现在大家也都阳康了一轮了,天天堵车,餐厅排队,很有烟火气了
Topic 4:是否考虑归海
我全家是都有美国身份的了,目前是考虑等娃上大学的时候考虑回美国,在美国也有一定的积蓄,基本上两边生活都可以吧,后续也看父母的健康状况以及娃自己的发展,我自己的工作上目前是可以每年在美国remote一两个月。最近几年内如无意外没有换工作归海的想法
就想到这么多,后面有空上来看看大家想知道啥我再补充吧
”
最近版上难得看到几篇海归的帖子,注意到大家评论区的一些常见误解,趁着午休简单说几句吧。估计不一定有时间来回复大家的问题,所以算不上AMA,权当是给大家提供一个DP吧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
本科毕业来美国,Phd毕业以后工作了8年,回国之前是FG的M2,带十来个人的团队,35+了,家里俩娃。回来以后在某大厂,约等于P10级别,带一个三十人左右的技术算法团队
Topic 1:关于工作时间和强度
之前帖子里有位妹子说到8点下班,很多同学觉得特别晚,不可思议。这里要指出的是,国内的大厂基本都是有午休的习惯的,中午12点到下午2点之间,楼宇都是熄灯,大家纷纷拿出折叠床在自己工位睡觉的。所以一般早上10点到公司,工作到12点午休,2点上班后工作到6点吃晚饭,7点吃完饭回到桌前再忙一会到8点,实际工作时间其实是不到8小时的。当然不能回家吃晚饭会让人有些不开心,我个人作为团队leader,相对自主性大一些(老板常年不在身边),我一般是早上8点到公司(要顺路送娃),下午5点-6点之间回家吃饭,晚上基本上不需要加班,实际工作强度比起之前在北美是略低的(北美之前回家以后晚上经常要回邮件)。当然,大家不要去PDD、开水团或者字节等血汗工厂,那边是真的卷,很多团队纯粹是拼苦劳,很没意思
Topic 2:关于年龄和性别
我本人已经是35+了,但是在公司里和同级别或者高级别的同事们接触的时候,发现我基本上是最年轻的一辈了。从我自己招聘的经历中来看,也很少看到因为年龄被刷掉的候选人,尤其是海归。我和招聘团队的同学们聊天的时候,感觉大家真正会警惕的,是年龄和职级不匹配,落后同龄人太多的情况。比如说35这个门槛,一般做到P8,就不会有人质疑你的年龄了,但是你如果才是P7,就有可能被HR怀疑“潜力不足”。P8再往上,基本上都不会限制年龄了,更多的是看经验的匹配程度
至于未育的女生,这个要看Hiring Manager的看法了,毕竟多选一的时候,HM的意见很重要。我个人是完全按北美的习惯,从来不问也不关心这块的情况,但也确实接触过内部换组的候选人抱怨之前团队对休产假的女员工非常不友好。这块我个人建议是,尽量选大厂,找有海外背景的HM,情况会好很多
Topic 3:生活质量
我回来的时候package基本是match我在北美的package的,而国内,即使是在北京,生活成本也是远远低于湾区的(除了买房)。我们家租了300平米有great view的房子,俩娃上国际学校,家里请了阿姨帮忙照顾生活,全套下来一年也就不到百万RMB的开支。这个价格在湾区,可能上面三个里面任意选俩都cover不了。吃喝啥的就更便宜了,疫情期间,也就是22年的时候北京5月和11月遇到了“半封城”。我们小区在这个期间是可以随便下楼,楼下就是个大公园,散步跑步都没问题,但是那段时间不能堂食,外卖受到一定影响。工作上居家办公几乎没影响,娃上网课应该说是对家里影响最大的事情了,家里俩娃闹腾起来还是很烦的,好在阿姨很给力。其他时间北京受疫情影响很小,尤其是21年,几乎完全是正常生活的状态。现在大家也都阳康了一轮了,天天堵车,餐厅排队,很有烟火气了
Topic 4:是否考虑归海
我全家是都有美国身份的了,目前是考虑等娃上大学的时候考虑回美国,在美国也有一定的积蓄,基本上两边生活都可以吧,后续也看父母的健康状况以及娃自己的发展,我自己的工作上目前是可以每年在美国remote一两个月。最近几年内如无意外没有换工作归海的想法
就想到这么多,后面有空上来看看大家想知道啥我再补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