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东升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见闻
一、俄罗斯的战时经济运转情况
(一)城市风貌。莫斯科与圣彼得堡城市干净整洁、安全有序,楼宇、道路等城市设施维护良好,街上车水马龙,景区、市场和车站人头攒动,几乎感受不到战争气象。原本的流浪汉、酗酒者、罪犯被大批征召入伍成为有用之人,反使城市治安更加良好。
周末时,我们走访了莫斯科普通民众摆摊的二手市场,发现商贩在上厕所时,可以将手机置于露天货架、循环播放售卖语音而不担心被偷窃。两地社会治安状况接近中国,而明显强于欧洲各国主要城市。
(二)物资供给与价格。两地的基础物资未观察到有供给问题,调研的超市商品琳琅满目,顾客较多。但是,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国内几乎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出现了持续的大幅上涨。
据久居当地的华侨口述,开战前莫斯科地铁票价为45卢布,目前为67卢布,涨幅近50%;一桶五升装矿泉水的价格上涨约20卢布,涨幅约13.3%;蔬菜价格上涨更为厉害:土豆、黄瓜均出现了200%以上的涨幅。
(三)就业形势。由于大量劳动力被军工生产与战争前线吸纳,俄罗斯民用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一工难求。
数据显示,俄罗斯6月失业率维持在2.2%,创历史新低;另一说法是失业率接近1%。这些数据与我们走访获悉的实际情况吻合。因此,俄罗斯当前对外国劳工需求量较大,两地随处可见中亚劳工。
(四)地产建设热潮。莫斯科市内和郊区处处可见建筑工地,多为正在建设的居民楼。
这一地产建设热潮的成因主要有二:
第一,参军打仗让俄罗斯中青年男性获得较为丰厚的酬金,使其能够在大城市郊区购得一套小户型房产。俄罗斯合同兵签约即可获得约合人民币20-50万的一次性报酬,每月基本工资收入1-2万元人民币,击杀敌方士兵、摧毁装备、获取勋章都会获得额外奖金,断指、断肢、失明等永久性损伤可获得不菲的补偿,并能够每月获得退休金。牺牲后,家属也能获得丰厚的抚恤金。莫斯科市郊房价每平米折合人民币约为2-3万,俄罗斯户型套内面积普遍在25-60平之间,总房价约合100万人民币。因此,来自小城镇的青年如能从前线平安归来,获得的收入足以让他们在莫斯科郊区购买房产、站住脚跟。
第二,持续的高通胀使民众有较高意愿购买房产保值增值。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俄罗斯通货膨胀率自2022年开战以来居高不下。2025年,其通胀率维持在7%-10%之间。较高的通胀率使民众有动力将手中存款转化为房产等实物资产,以避免财富缩水。房价上涨,既有上述真实需求来买单,又有这些投机性资金涌入的推波助澜。
二、两地精英阶层对俄乌冲突的态度
有几场座谈的对象主要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企业家、金融家与知识精英,参与者均能讲较为流利的英文,国际化程度相当高。总体来看,国际化精英阶层对战争保有较高的支持度。
其原因可总结如下:
第一,精英阶层的生活与战争影响基本隔离。莫斯科、圣彼得堡两地歌舞升平,生活物价的上涨对精英阶层而言并无太大负担,对合同兵的招募又使中产阶级不再担忧全面征兵政策危及其自身的子女。
第二,反对普京的精英在开战后便积极寻求转移资产、移民国外。因此,目前留下来的精英,要么不反对、要么支持战争。部分人士甚至认为普京早在2014年就该一劳永逸地解决乌克兰问题、批评其过于保守,特别军事行动刚刚开始的时候过于心慈手软。
第三,对乌开战与所调研精英的意识形态吻合。
这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对领土扩张的热忱与执念。一位年轻的企业家直言,土地是俄罗斯的核心诉求,“土地比人更加重要”,为了扩张和巩固领土,俄罗斯民族对于战争的心理承受度远高于其他民族;
另一方面,对过往伟大帝国的怀念。我们调研的总体感受是,怀念帝国是俄罗斯中老年精英们的共同意志、重建帝国是俄罗斯精英们最重要的议程。会谈中,一位年纪60多的乌克兰裔科研人员动情直言,他的祖国“既非俄罗斯,也非乌克兰,而是苏联”。我们从其他信源交叉验证了这一事实,即俄罗斯年长者比年轻人更加支持战争,更加怀念苏联,因为他们经历过苏联时期,怀念过去疆域辽阔、实力强大、举世尊重的“红色帝国”。
苏联热和斯大林热是近年俄罗斯的社会政治心理新动向,拉夫罗夫出镜时胸前印有CCCP字样,其实就是这种新动向的表现。在俄罗斯人最尊重的政治人物榜单上,斯大林原本一直在十几名左右,但是近年来被抬升到前三名,与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不相上下。
四、几点感想
(一)战争与经济的关系
综合调研与座谈获得的印象,我个人认为,俄罗斯仍有较为充足的能力支撑战争进行,短期内结束战争的紧迫性并不强。
首先,是俄罗斯有充足人力和财力维持对乌战争。俄罗斯近期每天募兵约1000人,这一数字约为乌克兰两倍,且自2023年来保持稳定;2022年来,俄罗斯对外贸易保持顺差,联邦财政每年赤字约3万亿余卢布,而俄罗斯国家财富基金资产在2025年7月仍余1598亿美元(约合12.78万亿卢布),足够支撑未来三年的战争消耗。如果俄方向周边友邻出售战略性资产和权益,则以现有规模维持战争的可持续性更强。
其次,俄罗斯社会高度分层,当前战争状态下的利益分配结构有利于社会稳定。顶层生活基本不受影响,中产不受战争威胁,底层年轻男性又能够通过参军获得大笔资金,改善自己乃至整个家庭的生活条件。只有(尤其是底层的)年长者因通货膨胀而实际收入缩水,成为战时经济模式的受损者。这一利益分配结构难以激发社会对战争的大规模反对,有利于战争继续进行。所谓“战斗民族”,可能不是指他们多么善于战斗,而是说他们对战争带来的生命损失安之若素,在其集体潜意识中,战争是国家生活的正常乃至必要组成部分。
最后,高通胀、高利率和财政赤字是俄罗斯当前经济模式的潜在风险点,但目前尚未见情况恶化。当前,俄罗斯关键利率仍处于18%的高位,通货膨胀正在逐步改善。目前看,这一压力尚可控。一方面,债务逾期率与重组需求比率仍维持稳定。另一方面,企业尚未受到严重影响。数据显示,2024年俄罗斯个体工商户破产数量同比增加20%、但企业破产数量减少至8570家。
因此,俄罗斯目前仍保有较大的战争潜力。即便俄罗斯同意停战,其要价也会相当高;即便俄乌就乌东四州的战线达成停火或者停战协定,俄罗斯未来数十年内还会择机对乌军事扩张:从根本上否定乌克兰主权的思维,至少在俄罗斯精英阶层中已相当普及。他们的梦想,是完成俄罗斯民族的内战,至少实现俄罗斯与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兄弟之间的再统一。
有趣的是,来了莫斯科,才能意识到以北京为代表的若干中国北方城市的面貌及其生活方式是怎么来的:一环套一环的环线,双向几车道的大宽马路,其实就是以莫斯科的道路为翻版的。许多大学的主楼其实源自莫斯科大学的主楼,只不过高度、面积和气势上远远不如其模板。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想象一下,1950年代刚从山沟沟打进城的革命者来到苏联访问,他们眼中的莫斯科的建设成就,会如何塑造他们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想象。
今天的欧洲正在被觉醒文化和后现代主义折腾得面目全非,某些名城的脏乱差和怪诞审美经常会令中国到访者感到失望;但是如果你来到圣彼得堡,就能看到一个更接近传说的经典款欧洲城市:优雅,豪华,干净,安全,处处是宫殿、凯旋门、方尖碑,东正教和天主教风格的大小教堂,各种雕塑、芭蕾和音乐,街边的即兴舞蹈表演,等等,令人目不暇接。200年的繁华和100年的呵护,才能积累如此丰富精彩的文化艺术成就。
我个人猜想,未来俄乌实现休战或停战之后,俄罗斯的通胀和经济增速都会大幅下行,俄罗斯卢布也可能会进入大幅下跌的周期,从而迎来俄罗斯旅游业的一个黄金发展期。俄罗斯政府和中国的旅游从业者都应该做好必要的准备。
应该做好必要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