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小时候夏天晒书

包含原读书听歌看电影版、电视版、Food版、Travel版,以及其他生活娱乐相关版面。

版主: kazaawangwh

头像
tdm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805
帖子: 8958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9日 19:21

#21 Re: 想起小时候夏天晒书

帖子 tdm »

Bluesky 写了: 2025年 9月 13日 23:44

金庸全集有大约一千一百万字。

压缩一下一张三寸盘大差不差。


标签/Tags:
Melee
见习点评
见习点评
帖子互动: 200
帖子: 1461
注册时间: 2023年 9月 22日 10:45

#22 Re: 想起小时候夏天晒书

帖子 Melee »

到时候估计只能捐给图书馆

头像
datoumao(大头猫)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3-24年度十大优秀网友
datoumao 的博客
帖子互动: 3046
帖子: 17074
注册时间: 2022年 10月 22日 01:42

#23 Re: 想起小时候夏天晒书

帖子 datoumao(大头猫) »

新买提- 牛和梁列传

牛和梁者,买提元老也,少好算学,后喜考索,尤以雅利安之学称。每综考古出土、古DNA与语音对应,论战车、马具、青铜范式之系联;又分“学术之雅利安”与“政治神话之雅利安”,遇血统神话,辄以器物与年代破之,众服其据实。

居南方时,苦梅雨,每夏必晒书。旦取卷上阳台,一字排开,如点将。日色一炙,书虫尽出,或翻页潜逃,或自卷而下;牛以鹅毛扇督之,笑曰:“诸虫听令,各归原籍!”邻里见之,谓其“举行年度驱虫大会”。既晒,复翻检,乘便批识,常得旧笺数纸,喜若得宝。

其为人也,质直审辨,不尚空言。网中议学,多问“所本何在”,不以好恶为据。

头猫公曰:以证据折虚妄,以日光驱霉蠹;能辨学术与神话之界,能使书虫闻风而遁,此读书人之快事也。

x1 图片
头像
牛河梁(别问我是谁)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3年度十大优秀网友
2024年度优秀版主
牛河梁 的博客
帖子互动: 1720
帖子: 29502
注册时间: 2022年 11月 17日 21:21
联系:

#24 Re: 想起小时候夏天晒书

帖子 牛河梁(别问我是谁)楼主 »

datoumao 写了: 2025年 9月 14日 15:55

新买提- 牛和梁列传

牛和梁者,买提元老也,少好算学,后喜考索,尤以雅利安之学称。每综考古出土、古DNA与语音对应,论战车、马具、青铜范式之系联;又分“学术之雅利安”与“政治神话之雅利安”,遇血统神话,辄以器物与年代破之,众服其据实。

居南方时,苦梅雨,每夏必晒书。旦取卷上阳台,一字排开,如点将。日色一炙,书虫尽出,或翻页潜逃,或自卷而下;牛以鹅毛扇督之,笑曰:“诸虫听令,各归原籍!”邻里见之,谓其“举行年度驱虫大会”。既晒,复翻检,乘便批识,常得旧笺数纸,喜若得宝。

其为人也,质直审辨,不尚空言。网中议学,多问“所本何在”,不以好恶为据。

头猫公曰:以证据折虚妄,以日光驱霉蠹;能辨学术与神话之界,能使书虫闻风而遁,此读书人之快事也。

谢谢

wenow87632
见习会员
帖子互动: 0
帖子: 1
注册时间: 2025年 9月 1日 11:32

#25 Re: 想起小时候夏天晒书

帖子 wenow87632 »

这篇博文读起来真是满满的怀旧感和深情!从小时候逛旧书摊,到梅雨季节晒书驱虫,再到漂洋过海带着藏书辗转他乡,每一段都充满了对文字的热爱和对记忆的珍惜。那种把书晒得滚烫、顺便重读一遍的仪式感,真的令人动容。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现代数据保存的方式,比如 LTO-8 Internal Tape Drives & Libraries https://serverorbit.com/tape-backup-dri ... nternal-en。虽然书籍是实体的记忆载体,但在数字时代,我们也需要可靠的方式来保存珍贵的信息。LTO-8磁带存储就像是数字世界里的“晒书”——它能以高达12TB的原始容量(30TB压缩)安全地保存数据,适合长期归档和防止信息“发霉”或“虫蛀”。

就像博主用心保存书籍一样,LTO-8也代表着一种对知识和记忆的尊重。无论是纸上的字,还是磁带里的数据,真正珍贵的东西都值得我们用心守护。📚💾

wh(问号)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帖子互动: 3914
帖子: 82025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26 Re: 想起小时候夏天晒书

帖子 wh(问号) »

wenow87632 写了: 2025年 9月 15日 07:41

这篇博文读起来真是满满的怀旧感和深情!从小时候逛旧书摊,到梅雨季节晒书驱虫,再到漂洋过海带着藏书辗转他乡,每一段都充满了对文字的热爱和对记忆的珍惜。那种把书晒得滚烫、顺便重读一遍的仪式感,真的令人动容。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现代数据保存的方式,比如 LTO-8 Internal Tape Drives & Libraries https://serverorbit.com/tape-backup-dri ... nternal-en。虽然书籍是实体的记忆载体,但在数字时代,我们也需要可靠的方式来保存珍贵的信息。LTO-8磁带存储就像是数字世界里的“晒书”——它能以高达12TB的原始容量(30TB压缩)安全地保存数据,适合长期归档和防止信息“发霉”或“虫蛀”。

就像博主用心保存书籍一样,LTO-8也代表着一种对知识和记忆的尊重。无论是纸上的字,还是磁带里的数据,真正珍贵的东西都值得我们用心守护。📚💾

……这是广告吧……这个帖子就算了。以后广告请发广告版,请先看版规,按版规发帖。请不要在其他版发广告,否则按违规处理。谢谢。

x1 图片
wh(问号)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帖子互动: 3914
帖子: 82025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27 Re: 想起小时候夏天晒书

帖子 wh(问号) »

datoumao 写了: 2025年 9月 14日 15:55

新买提- 牛和梁列传

牛和梁者,买提元老也,少好算学,后喜考索,尤以雅利安之学称。每综考古出土、古DNA与语音对应,论战车、马具、青铜范式之系联;又分“学术之雅利安”与“政治神话之雅利安”,遇血统神话,辄以器物与年代破之,众服其据实。

居南方时,苦梅雨,每夏必晒书。旦取卷上阳台,一字排开,如点将。日色一炙,书虫尽出,或翻页潜逃,或自卷而下;牛以鹅毛扇督之,笑曰:“诸虫听令,各归原籍!”邻里见之,谓其“举行年度驱虫大会”。既晒,复翻检,乘便批识,常得旧笺数纸,喜若得宝。

其为人也,质直审辨,不尚空言。网中议学,多问“所本何在”,不以好恶为据。

头猫公曰:以证据折虚妄,以日光驱霉蠹;能辨学术与神话之界,能使书虫闻风而遁,此读书人之快事也。

哈哈,酷!以前西北版的lotuskeeper也用史记体例给网友写传,好像是版主和女网友都是本纪,其他人是列传。你也是这个体例吗? :D 这是自己写的还是gpt帮忙的?我都没看到驱虫大会,得再看看楼。这两天帖子太多,都来不及看帖发包子……你太低调啦,应该开个主帖,写个系列 :D

头像
datoumao(大头猫)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3-24年度十大优秀网友
datoumao 的博客
帖子互动: 3046
帖子: 17074
注册时间: 2022年 10月 22日 01:42

#28 Re: 想起小时候夏天晒书

帖子 datoumao(大头猫) »

wh 写了: 2025年 9月 15日 12:05

哈哈,酷!以前西北版的lotuskeeper也用史记体例给网友写传,好像是版主和女网友都是本纪,其他人是列传。你也是这个体例吗? :D 这是自己写的还是gpt帮忙的?我都没看到驱虫大会,得再看看楼。这两天帖子太多,都来不及看帖发包子……你太低调啦,应该开个主帖,写个系列 :D

我写个草稿让GPT去作就好了

头像
macarthur(麦客)
论坛点评
论坛点评
帖子互动: 483
帖子: 2246
注册时间: 2024年 1月 11日 09:02

#29 Re: 想起小时候夏天晒书

帖子 macarthur(麦客) »

有个“中华文明北来说”,跟牛版的这个看法接近 -- 间冰期中间温度多次升降,上次较大升温是五千年前,降水线一路向北,当时鄂毕河-中亚叶尼塞河流域之间乃水草丰茂的宜居之地,中华文明早期原型诞生于此。千年以来,降水线就像条鞭子一样驱赶着人们一路向南,从内蒙方向进入华北。。。 那个说法比较了玉石文化和华夏上古传说对应的天象,结论是只有在极北之地才会发生/观察到。。。 挺有意思的

搞不好,华夏族也融合了部分雅利安血统?

牛河梁 写了: 2025年 9月 14日 00:22

会被人肉。奔一页雅利安考古书籍吧。

图片

卡拉苏克文化(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800年,商到西周)青铜剑。国际上认为殷商和卡拉苏克穿一条裤子。认为殷商的雅利安战车来自卡拉苏克文化。连细节都“抄”得一模一样。

这把卡拉苏克文化第一页代表文物剑,老牛发现很有意思。好像没人提及过。注意左边的剑柄上是不是有三个古汉字/象形文字。最上面一个像是甲骨文的【戈】。第二个不排除是【用】。

原图就不够清楚。如果有朝一日老牛能贴着看。也许能更好地解读。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TNTCN(TNT)
著名写手
著名写手
帖子互动: 44
帖子: 288
注册时间: 2022年 10月 23日 21:33

#30 Re: 想起小时候夏天晒书

帖子 TNTCN(TNT) »

lz nb, orz!

头像
牛河梁(别问我是谁)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3年度十大优秀网友
2024年度优秀版主
牛河梁 的博客
帖子互动: 1720
帖子: 29502
注册时间: 2022年 11月 17日 21:21
联系:

#31 Re: 想起小时候夏天晒书

帖子 牛河梁(别问我是谁)楼主 »

macarthur 写了: 2025年 9月 15日 15:23

有个“中华文明北来说”,跟牛版的这个看法接近 -- 间冰期中间温度多次升降,上次较大升温是五千年前,降水线一路向北,当时鄂毕河-中亚叶尼塞河流域之间乃水草丰茂的宜居之地,中华文明早期原型诞生于此。千年以来,降水线就像条鞭子一样驱赶着人们一路向南,从内蒙方向进入华北。。。 那个说法比较了玉石文化和华夏上古传说对应的天象,结论是只有在极北之地才会发生/观察到。。。 挺有意思的

搞不好,华夏族也融合了部分雅利安血统?

在国际上,这个欧亚文明北来说或者西来说是主流,不断上《自然》。学术名称是(北方)草原假说。

这个猛犸草原从罗马尼亚乌克兰一直延伸到东至黑龙江和山西。在历史若干阶段甚至延续到阿拉斯加。人类在这连续的草原上繁衍、贸易、交换基因。近现代美洲原住民和欧洲人都起源于此。

老牛发现,草原上构建了极为相似的文化。如古乌克兰和仰韶难辨的彩陶,古希腊与殷商类似的文字和符号,古希腊和早商一致的葬俗(金敷面),一模一样的马拉战车及青铜武器,等等等等。

至于雅利安,老牛同意网上小众观点,这个名字源自于殷商。就是【亚殷(人)】。商人并不自称【殷】。但中国许多方言里,【殷】和【人】及西方语言里的【ian】发音仍然相似。

最后贴一页考古专著(文集)里关于“洋大人”对中国义和团式历史考古的批评。这是页号近第2000页的文章。考古工作者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精细到出土人骨的几何尺寸。

仅仅阅读这些(没有被LLM的)文献就需要多年时间。考古和历史是严谨科学。老牛只是指出了义和团们对历史解释的矛盾。要确立新的更正确的史观,纠正人为的民族主义式的错误还需要一两代人的时间。

图片

x1 图片
forecasting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321
帖子: 4253
注册时间: 2023年 4月 17日 08:26

#32 Re: 想起小时候夏天晒书

帖子 forecasting »

changjiang 写了: 2025年 9月 14日 08:40

郝隆七月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曰,我晒书。
牛哥,这才是你该有的操作。

人问其故,日,我晒书

wh(问号)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帖子互动: 3914
帖子: 82025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33 Re: 想起小时候夏天晒书

帖子 wh(问号) »

datoumao 写了: 2025年 9月 15日 12:55

我写个草稿让GPT去作就好了

厉害!gpt白话文还能看出陈词滥调的东西,文言我一点语感也没有,完全辨认不出是不是真人写的。你能辨认吗?

wh(问号)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帖子互动: 3914
帖子: 82025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34 Re: 想起小时候夏天晒书

帖子 wh(问号) »

macarthur 写了: 2025年 9月 15日 15:23

有个“中华文明北来说”,跟牛版的这个看法接近 -- 间冰期中间温度多次升降,上次较大升温是五千年前,降水线一路向北,当时鄂毕河-中亚叶尼塞河流域之间乃水草丰茂的宜居之地,中华文明早期原型诞生于此。千年以来,降水线就像条鞭子一样驱赶着人们一路向南,从内蒙方向进入华北。。。 那个说法比较了玉石文化和华夏上古传说对应的天象,结论是只有在极北之地才会发生/观察到。。。 挺有意思的

搞不好,华夏族也融合了部分雅利安血统?

我看到过的一个好像是从dna研究得出的推论,也是说中华文明不是起源于黄河流域,而是更北。不过没说国外,是说东北。记得也有考古文物为证,忘了是不是也是玉石之类。不过我还是没搞明白文明或人类诞生于北方寒冷之地的理由是啥?

头像
macarthur(麦客)
论坛点评
论坛点评
帖子互动: 483
帖子: 2246
注册时间: 2024年 1月 11日 09:02

#35 Re: 想起小时候夏天晒书

帖子 macarthur(麦客) »

wh 写了: 2025年 9月 15日 23:02

我看到过的一个好像是从dna研究得出的推论,也是说中华文明不是起源于黄河流域,而是更北。不过没说国外,是说东北。记得也有考古文物为证,忘了是不是也是玉石之类。不过我还是没搞明白文明或人类诞生于北方寒冷之地的理由是啥?

地理和气候,从来就不是永恒的,一成不变的。。。我们人类认知中的“历史长河”,从地理变迁的角度看,根本就是弹指一挥间,短暂到可笑。沧海桑田,天翻地覆。。。不过三千年前亚洲象尚在河南徘徊,宁夏/陕西一带水草丰茂、林木高大,是虎豹出没的地方。。。 中亚北部至西伯利亚间也远不是目前这种“极北苦寒之地”。。。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wh(问号)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帖子互动: 3914
帖子: 82025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36 Re: 想起小时候夏天晒书

帖子 wh(问号) »

macarthur 写了: 昨天 00:12

地理和气候,从来就不是永恒的,一成不变的。。。我们人类认知中的“历史长河”,从地理变迁的角度看,根本就是弹指一挥间,短暂到可笑。沧海桑田,天翻地覆。。。不过三千年前亚洲象尚在河南徘徊,宁夏/陕西一带水草丰茂、林木高大,是虎豹出没的地方。。。 中亚北部至西伯利亚间也远不是目前这种“极北苦寒之地”。。。

纬度位置是不变的,东北总是比华北寒冷。不过中国人最早到底聚居在哪里,偶然因素太大了,不是用地理气候最优解可以推理得到的……

头像
macarthur(麦客)
论坛点评
论坛点评
帖子互动: 483
帖子: 2246
注册时间: 2024年 1月 11日 09:02

#37 Re: 想起小时候夏天晒书

帖子 macarthur(麦客) »

wh 写了: 昨天 00:36

纬度位置是不变的,东北总是比华北寒冷。不过中国人最早到底聚居在哪里,偶然因素太大了,不是用地理气候最优解可以推理得到的……

“寒冷”是个相对概念 -- 那个时期海平面高涨,全球炎热无比,华北大部分在水线附近,要么是沼泽,要么海景房。。。西伯利亚才是人呆得住的地方。。。

反之则是大冰期来临,整个北半球千里冰封,人和植物都活不下去。好在海平面下降了几百米,巽它古陆露出海面,残存的文明火种只能猬聚在赤道附近才能苟延残喘。。。

人类先祖但凡脑容量小一点儿,就是恐龙的下场。。。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wh(问号)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帖子互动: 3914
帖子: 82025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38 Re: 想起小时候夏天晒书

帖子 wh(问号) »

macarthur 写了: 昨天 11:58

“寒冷”是个相对概念 -- 那个时期海平面高涨,全球炎热无比,华北大部分在水线附近,要么是沼泽,要么海景房。。。西伯利亚才是人呆得住的地方。。。

反之则是大冰期来临,整个北半球千里冰封,人和植物都活不下去。好在海平面下降了几百米,巽它古陆露出海面,残存的文明火种只能猬聚在赤道附近才能苟延残喘。。。

人类先祖但凡脑容量小一点儿,就是恐龙的下场。。。

那人类起源时期到底是热还是冷啊?还是忽冷忽热? :D

头像
牛河梁(别问我是谁)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3年度十大优秀网友
2024年度优秀版主
牛河梁 的博客
帖子互动: 1720
帖子: 29502
注册时间: 2022年 11月 17日 21:21
联系:

#39 Re: 想起小时候夏天晒书

帖子 牛河梁(别问我是谁)楼主 »

wh 写了: 昨天 00:36

纬度位置是不变的,东北总是比华北寒冷。不过中国人最早到底聚居在哪里,偶然因素太大了,不是用地理气候最优解可以推理得到的……

macarthur 写了: 昨天 11:58

“寒冷”是个相对概念 -- 那个时期海平面高涨,全球炎热无比,华北大部分在水线附近,要么是沼泽,要么海景房。。。西伯利亚才是人呆得住的地方。。。

反之则是大冰期来临,整个北半球千里冰封,人和植物都活不下去。好在海平面下降了几百米,巽它古陆露出海面,残存的文明火种只能猬聚在赤道附近才能苟延残喘。。。

人类先祖但凡脑容量小一点儿,就是恐龙的下场。。。

冷热并不一定。一两万年前冰河期,庐山至今还有争议有没有冰川。但阿拉斯加南部包括岛链的气候和佛罗里达类似。相比之下,当年东亚就是屎特厚。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像动画片里的情景,冰河开始崩溃后,阿拉斯加变冷气候恶劣,这广袤地区的人群就得南迁。南面是太平洋。他们不是东南通过新开的冰盖之间的走廊进美洲,就是西南到东亚,或者西南然后向西取代了欧洲的黑皮原住民成为现代欧洲人。

同理,到今天,全球气温上升,有些地区气温会下降,如旧金山湾区。

头像
datoumao(大头猫)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3-24年度十大优秀网友
datoumao 的博客
帖子互动: 3046
帖子: 17074
注册时间: 2022年 10月 22日 01:42

#40 Re: 想起小时候夏天晒书

帖子 datoumao(大头猫) »

wh 写了: 昨天 12:44

那人类起源时期到底是热还是冷啊?还是忽冷忽热? :D

人类起源在伊甸园,不冷不热

回复

回到 “书歌影视美食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