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多年来,全世界综合性价比生产率最高的软工硬工,都在中国大陆,而且是断崖式的领先。
当前和未来,全世界软工硬工的创新方向,可能超过三分之二,都在中国大陆。
(依据就是:过去15年内,全球那些刚有萌芽兴起创新的几个细分行业类别里,至少三分之二的各行业 top1领先者,都在中国大陆。
那些1960-2010这50年里萌芽兴起的细分科技行业,中国大陆在几乎所有方面处于top2,极少数处于top3或top4。
而,1860-1960之间,这100年里,萌芽兴起的各个细分行业,中国大陆在不少领域反而成为全球top1。)
============================
IT软工,本质上和土木行业泥瓦匠油漆工水管工没多少差别,还能够远程执行交付:产业链环节里的60%可向印度转移。(现在看来,可以转过去60%;长远看,可以转出去80%的headcount)。代价是 美国宗主公司的品牌和品质,会有所毁损,类似波音和oracle和cisco。
不过,IT业偏硬工方面的产能,几乎不可能转到印度,但会被中国产业链抢走至少一半,包括核心研发和规模生产的其他等等等。(外壳组装,等同于洗澡蟹,不算产能转移)
美国IT业软件产能向印度转移 vs 中国全行业产能向东南亚南亚转移
1,IT业软件相关职位,在北美和欧洲澳大利亚裁员,其中,Headcount 一部分没了,一部分转到印度和拉美,少量去东欧。(据实证,拉美地区的软工,除了没时差和英语口音较容易听懂,其整体的综合生产率性价比,以及可供应数量,都还不如印度)。
留在美国的,主要是附加值较高的创新研发岗位和需要面对面沟通的项目管理岗位。不过,随着科技行业创新天花板,以及科技产品越来越标准化越框架化,前述的两种岗位也会持续减少。
2,中国全行业产能向东南亚南亚转移,现在证明,是配合了,中国的主动产业升级规划,以及扩充了中国产业链的覆盖市场份额。有些经过墨西哥越南“洗澡蟹”,还推升了欧美的通胀指数。
这种产能转移,可以认为是“完败”,也可以,认为是 中国 和 东南亚/南亚/墨西哥的多赢,但是是美国的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