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件事情大概也影响了我的感觉,他们家只有一个女儿,结果夫妇俩都是高龄去世,女儿却是英年早逝,而且看时间段,女儿是在钱钟书住院后几年先去世,然后钱钟书紧跟着就去世了。感觉他们女儿就是因为老两口的担子都压在她身上,不得不撑着,耽误了自己的身体。而杨绛反而之后还能活十几年,感觉就是亲人的离去在她心里没太大分量,万事不操心,心很宽。
林徽因大概是比较张扬,最初我看到的都是关于她的八卦,因为我一般对八卦兴趣不大,没什么感觉。反而是后来看到她当年为了记录中国古建筑,不畏艰苦去实地测绘,非常敬业,于是对她的印象反而好起来。
wh. 写了: 2022年 9月 5日 10:08 《洗澡》我也不太喜欢,主要觉得杨绛太拔高第三者了,变成第三者占领道德据高点,怎么看怎么别扭。不知道有什么故事背景。不过她写那种暧昧、暗恋、感情拉扯和挣扎,还是非常细腻缠绵和好看。她写得更好的是散文和小故事,写家里以前的佣人和其他底层人,完全没有刻薄,非常有同情心。很推荐《干校六记》,给我印象极深的是她写一群猎狗追赶野兔:
“兔子跑得快,狗追不上。可是几条狗在猎人指使下分头追赶,兔子几回转折,给三四条狗团团围住。只见它纵身一跃有六七尺高,掉下地就给狗咬住。在它纵身一跃的时候,我代它心胆俱碎。从此我听到“哈!哈!哈!”粗哑的訇喝声,再也没有好奇心去观看。”
给我印象极深的就是这个“心胆俱碎”。
后面还有一段我也抄了下来,讲有人发现了一个穿蓝制服的尸体,自杀,33岁,男。一群人借了铁锹埋了尸体:
“他们走后,我慢慢儿跑到埋人的地方,只看见添了一个扁扁的土馒头。谁也不会注意到溪岸上多了这么一个新坟。
第二天我告诉了默存,叫他留心别踩那新坟,因为里面没有棺材,泥下就是身体。……
不久后下了一场大雪。我只愁雪后地塌坟裂,尸体给野狗拖出来。地果然塌下些,坟却没有裂开。”
给我感觉好细心,又很善良,对死亡别有敬畏。
她回忆童年和家人的文章也充满童真和幽默。女作家很少有幽默的。她在《我们仨》里写的钱钟书很可爱,抄一段以前的笔记:
“比如钱钟书居然从来记不得自己的生年月日。小时候不会分辨左右,好在布鞋不分左右脚。后来出国穿皮鞋就乱穿。还有用毛笔在午睡的杨绛脸上画乌龟,在午睡的女儿肚子上画脸,被他母亲大骂一顿,吓得不敢了。”
《我们仨》非常催泪。我回头贴以前的笔记。不过杨绛写家人有点过于偏爱。又想起她写妹妹杨必,虽然也偏爱,但很好玩,我也转过来。以前版上的波哥说,钱钟书每天下班后到外文所接杨绛,杨绛就跟他玩捉迷藏,笑得像个小姑娘一样。两个老大不小的人玩得旁若无人,跟小孩一样。我相信他俩都有一点天真,也有一些他们很看不惯的人事。记得他们(还有张充和)对林徽因都有微词。林徽因的诗我也觉得太甜,太太的沙龙也搞得很张扬,不喜欢她的人好像不少,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