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子华人新作- 我眼中的宋博士
版主: Softfist
#1 耗子华人新作- 我眼中的宋博士
惊闻宋博士离世的消息,心中万分悲恸。这悲恸里有对宋博士的惋惜,也有对社会的思考,更有对自己命运的感慨。看到网上有些言论对宋博士恶语攻击,不堪入目。因此,决定写一段故事,还原真实的宋博士。
我跟宋博士成长经历诸多相似,这可能是触发我内心情感的直接原因。宋博士跟我岁数相仿。我们都来自农村,出生贫寒,且都有一个可怕的原生家庭。我小时候被父母一天一小打,三天一暴打,言语霸凌从不间断。我母亲在农村,除了跟人吵架,什么都不行,连种地也不行。我父母基本跟半个村子的人吵过架。奶奶活着的时候,母亲天天跟奶奶吵架。奶奶去世了,母亲就天天找我们孩子撒气。宋博士的家庭没有这么极端,但也不是和睦的家庭。宋博士的决定很多时候不被家人理解。
宋博士跟我一样,都是在国内读了二本。宋博士考了二本,并非宋博士智商不高,而是家里环境影响太大。宋博士在高中不光要读书,而且回家要面对很多琐事,小心翼翼不惹父母生气。即便这样,宋博士也经常被家人数落。我深有同感,整个高中阶段,处在深深的自卑和困惑中,情绪一直非常消沉。但是宋博士考上了大学,这给了他离开家的机会。好在宋博士的同学和老师都非常关心他,这让他体会到了人性的温暖。
通过刻苦努力,宋博士如愿以偿,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宋博士的天资终于得到展现。长期压抑的宋博士也开始恢复了自信。宋博士喜欢科研,因为研究带给他快乐和满足。在北大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宋博士申请到了加拿大的博士研究生资格。同时,宋博士表现出略微的抑郁。这可能跟他的原生家庭分不开。
我跟宋博士出国的时间差不多。宋博士跟我一样,对老师同学和社会的关爱充满感激,所以毕业以后,毅然决定回国,希望帮助国内更多的人,尤其是像他一样出生贫寒的农村孩子。宋博士在博士期间,也做出了非常好的科研成果,这一切也成为了他回国的底气。2019年,他终于以杰出人才,编制副教授的身份回国。我当时是非常羡慕的,因为我也在找国内的工作。但是我跟宋博士最大的不同,是我博士期间,遭遇很多的挫折。课题毫无价值,从原理设计到项目结论,都是错错错。我做了一年就感觉了出来,老板也知道,委员会的人也知道,但是什么也做不了。因为项目是有资助的,必须要往下做。后来的几年,我对未来充满恐惧,生活充满焦虑,不与其他人交往。每天早上醒来,总是在想,要是一觉再不用醒来就好了。我们这种农村人,脑子也简单,根本没想过转码,或者在美国工作,或者申请绿卡什么的。一心只想把研究搞好,将来好回国。我当时感觉一切都搞砸了,不知道毕业以后的路在哪里。上了市场,不出所料,我做的东西国内的人都看不上,参加了几次青年论坛,报名的时候他们热情相邀,等我做完报告,满场鸦雀无声。
宋博士如愿以偿回国做了副教授,风生水起做起了科研。而我只能留在这里混日子。我不敢回国,不是怕国内的人际关系,而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年龄又大,又没研究成果。宋博士条件比我好很多,他还有一个副教授的老婆。而我老婆,属于初中学历。我这样的条件,这样的家庭,回国如何生存呢。后来,因为一心想去学校,偶然的一个机会,发现学校除了做研究的教授,还有教课的lecture. 于是转变思路,修改简历,机缘凑巧,去了一个学校做 lecture,一直到现在。
人生,难得承认自己在某方面不行,我现在挣钱非常少,还要养家糊口。好在我们夫妻恩爱,还有可爱的小孩。毕业五六年,算是走出了博士的阴影。现在跟家里也不怎么联系了。因为跟父母一打电话,就是吵架,每次吵完架都需要两个月才能恢复。最后一次吵完,就没打电话了。十年了,也算是走出了原生家庭的阴影。我现在每天围绕自己的小家庭,生活还算平静。宋博士是一个要强的人,尤其是面对社会的期待,家人的期待。这一次考核未过,想想已经37岁了,还是海归博士,又要去跟小年轻竞争。纵使再有天资,体力和精力如何拼得过年轻人呢。宋博士回国拿的是人才的package,钱多要求也高,所以宋博士这几年精力都用在了写项目,写论文。五年付出付诸东流,宋博士怎能承受。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关于学校要宋博士退安家费的事,学校无可厚非。宋博士按人才回国,夫妻拿的安家费接近200万。而且退安家费并非全退,而是退其中的一部分。一般100万安家费需要6年服务期满即可全拿,宋博士副教授待遇至少五年,所以按规定只需退1/6安家费。这些条款都在入职协议里有写,宋博士对此并无异议。而且宋博士临终前已经退还2万安家费。学校连1/6都没有要求,这学校是非常够意思的。100万安家费相当于13万美金。在美国tenure track的faculty也没有这种package的。做为发展中国家,拿这么多钱招才纳贤,足见诚意。这些可都是14亿纳税人的辛苦钱。有的人,在一个学校待不到两年就要拿走所有的安家费,不然就以死相逼,撒泼打滚,或者发动舆论攻击。做为纳税人,你愿意自己的钱被这样拿走吗。宋博士不是这种人,宋博士签的是协议,自始至终毫无异议,足见宋博士的高风亮节。
关于国内非升即走的制度,虽然我自己被狠狠地无情的拒之门外,但是我也能理解。如果没有非升即走,社会会骂你占着茅坑不拉屎,不给年轻人机会。搞非升即走,又说你没人情味。所以,人性就是什么都想要。我也一直在想,也在跟发达国家比较,什么才是最好的制度呢。非升即走,至少在美国是正常的。我见过一个华人,才华横溢,我刚读博士时,就引用他的文章,他已经是 assistant professor。后来我入职lecture的时候,他跟我一起入职。上前一问,他又要入职 assistant professor, 因为在原来那个学校考核没过,中间还有一年做过 lecture.
宋博士还远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有孩子,有房子,还有一个副教授老婆,做讲师有什么不好呢。宋博士是有编制的。这年头,编制是很多人挤破头都拿不到的。退一万步,不想在国内干了,一千多次的引用,还可以搞EB1A来美国。可是这些,说起来轻松,入了那个局,岂是能轻易跳出来的。就像跑马拉松的,极端天气能吓住他们吗,组织者的劝阻他们会听吗?只有发生事故,赔了性命。留下可怜的孤儿寡母,吃瓜群众无端指责,群情激愤,无辜的人被批判,包藏祸心的人兴风作浪。
我们一起毕业的,还有好几个在做post-doc, research associate. 博士嘛,就是这样,一条道走到黑。至于我自己,申请绿卡也晚了,不要笑。我们一起很多读博士的都没有申请绿卡。当下,希望早点拿到身份。也好看看别的职业,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也希望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如果能再搞出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也愿意回国效力,帮助自己的同胞。
我跟宋博士成长经历诸多相似,这可能是触发我内心情感的直接原因。宋博士跟我岁数相仿。我们都来自农村,出生贫寒,且都有一个可怕的原生家庭。我小时候被父母一天一小打,三天一暴打,言语霸凌从不间断。我母亲在农村,除了跟人吵架,什么都不行,连种地也不行。我父母基本跟半个村子的人吵过架。奶奶活着的时候,母亲天天跟奶奶吵架。奶奶去世了,母亲就天天找我们孩子撒气。宋博士的家庭没有这么极端,但也不是和睦的家庭。宋博士的决定很多时候不被家人理解。
宋博士跟我一样,都是在国内读了二本。宋博士考了二本,并非宋博士智商不高,而是家里环境影响太大。宋博士在高中不光要读书,而且回家要面对很多琐事,小心翼翼不惹父母生气。即便这样,宋博士也经常被家人数落。我深有同感,整个高中阶段,处在深深的自卑和困惑中,情绪一直非常消沉。但是宋博士考上了大学,这给了他离开家的机会。好在宋博士的同学和老师都非常关心他,这让他体会到了人性的温暖。
通过刻苦努力,宋博士如愿以偿,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宋博士的天资终于得到展现。长期压抑的宋博士也开始恢复了自信。宋博士喜欢科研,因为研究带给他快乐和满足。在北大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宋博士申请到了加拿大的博士研究生资格。同时,宋博士表现出略微的抑郁。这可能跟他的原生家庭分不开。
我跟宋博士出国的时间差不多。宋博士跟我一样,对老师同学和社会的关爱充满感激,所以毕业以后,毅然决定回国,希望帮助国内更多的人,尤其是像他一样出生贫寒的农村孩子。宋博士在博士期间,也做出了非常好的科研成果,这一切也成为了他回国的底气。2019年,他终于以杰出人才,编制副教授的身份回国。我当时是非常羡慕的,因为我也在找国内的工作。但是我跟宋博士最大的不同,是我博士期间,遭遇很多的挫折。课题毫无价值,从原理设计到项目结论,都是错错错。我做了一年就感觉了出来,老板也知道,委员会的人也知道,但是什么也做不了。因为项目是有资助的,必须要往下做。后来的几年,我对未来充满恐惧,生活充满焦虑,不与其他人交往。每天早上醒来,总是在想,要是一觉再不用醒来就好了。我们这种农村人,脑子也简单,根本没想过转码,或者在美国工作,或者申请绿卡什么的。一心只想把研究搞好,将来好回国。我当时感觉一切都搞砸了,不知道毕业以后的路在哪里。上了市场,不出所料,我做的东西国内的人都看不上,参加了几次青年论坛,报名的时候他们热情相邀,等我做完报告,满场鸦雀无声。
宋博士如愿以偿回国做了副教授,风生水起做起了科研。而我只能留在这里混日子。我不敢回国,不是怕国内的人际关系,而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年龄又大,又没研究成果。宋博士条件比我好很多,他还有一个副教授的老婆。而我老婆,属于初中学历。我这样的条件,这样的家庭,回国如何生存呢。后来,因为一心想去学校,偶然的一个机会,发现学校除了做研究的教授,还有教课的lecture. 于是转变思路,修改简历,机缘凑巧,去了一个学校做 lecture,一直到现在。
人生,难得承认自己在某方面不行,我现在挣钱非常少,还要养家糊口。好在我们夫妻恩爱,还有可爱的小孩。毕业五六年,算是走出了博士的阴影。现在跟家里也不怎么联系了。因为跟父母一打电话,就是吵架,每次吵完架都需要两个月才能恢复。最后一次吵完,就没打电话了。十年了,也算是走出了原生家庭的阴影。我现在每天围绕自己的小家庭,生活还算平静。宋博士是一个要强的人,尤其是面对社会的期待,家人的期待。这一次考核未过,想想已经37岁了,还是海归博士,又要去跟小年轻竞争。纵使再有天资,体力和精力如何拼得过年轻人呢。宋博士回国拿的是人才的package,钱多要求也高,所以宋博士这几年精力都用在了写项目,写论文。五年付出付诸东流,宋博士怎能承受。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关于学校要宋博士退安家费的事,学校无可厚非。宋博士按人才回国,夫妻拿的安家费接近200万。而且退安家费并非全退,而是退其中的一部分。一般100万安家费需要6年服务期满即可全拿,宋博士副教授待遇至少五年,所以按规定只需退1/6安家费。这些条款都在入职协议里有写,宋博士对此并无异议。而且宋博士临终前已经退还2万安家费。学校连1/6都没有要求,这学校是非常够意思的。100万安家费相当于13万美金。在美国tenure track的faculty也没有这种package的。做为发展中国家,拿这么多钱招才纳贤,足见诚意。这些可都是14亿纳税人的辛苦钱。有的人,在一个学校待不到两年就要拿走所有的安家费,不然就以死相逼,撒泼打滚,或者发动舆论攻击。做为纳税人,你愿意自己的钱被这样拿走吗。宋博士不是这种人,宋博士签的是协议,自始至终毫无异议,足见宋博士的高风亮节。
关于国内非升即走的制度,虽然我自己被狠狠地无情的拒之门外,但是我也能理解。如果没有非升即走,社会会骂你占着茅坑不拉屎,不给年轻人机会。搞非升即走,又说你没人情味。所以,人性就是什么都想要。我也一直在想,也在跟发达国家比较,什么才是最好的制度呢。非升即走,至少在美国是正常的。我见过一个华人,才华横溢,我刚读博士时,就引用他的文章,他已经是 assistant professor。后来我入职lecture的时候,他跟我一起入职。上前一问,他又要入职 assistant professor, 因为在原来那个学校考核没过,中间还有一年做过 lecture.
宋博士还远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有孩子,有房子,还有一个副教授老婆,做讲师有什么不好呢。宋博士是有编制的。这年头,编制是很多人挤破头都拿不到的。退一万步,不想在国内干了,一千多次的引用,还可以搞EB1A来美国。可是这些,说起来轻松,入了那个局,岂是能轻易跳出来的。就像跑马拉松的,极端天气能吓住他们吗,组织者的劝阻他们会听吗?只有发生事故,赔了性命。留下可怜的孤儿寡母,吃瓜群众无端指责,群情激愤,无辜的人被批判,包藏祸心的人兴风作浪。
我们一起毕业的,还有好几个在做post-doc, research associate. 博士嘛,就是这样,一条道走到黑。至于我自己,申请绿卡也晚了,不要笑。我们一起很多读博士的都没有申请绿卡。当下,希望早点拿到身份。也好看看别的职业,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也希望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如果能再搞出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也愿意回国效力,帮助自己的同胞。
#3 Re: 耗子华人新作- 我眼中的宋博士
这个贴子写得很好,
人其实跟汽车差不多, 你有mileage的。用得多了, 就是丰田也会坏。。
农村人到了大学其实已经耗了很多了, 出国又是,, 选专业更是两眼抹黑, 找工作也没有路子, 出事了也没人帮忙
到处都是高mileage。 比如别人随便熟人找个工作, 你没有关系读研究生又得折腾弄不好七八年甚至十年过去了, 一生能有几个十年, 35就退, 50就老, 。。。
不是农村人写不出来的。
人其实跟汽车差不多, 你有mileage的。用得多了, 就是丰田也会坏。。
农村人到了大学其实已经耗了很多了, 出国又是,, 选专业更是两眼抹黑, 找工作也没有路子, 出事了也没人帮忙
到处都是高mileage。 比如别人随便熟人找个工作, 你没有关系读研究生又得折腾弄不好七八年甚至十年过去了, 一生能有几个十年, 35就退, 50就老, 。。。
不是农村人写不出来的。
#4 Re: 耗子华人新作- 我眼中的宋博士
Mileage这个也不能一概而论,参加过长征的红军mileage多高,还有经过三年饥荒的父辈,一切都是命。马斯克天天吃stimulants,虽然精神不大正常,身体好像还好。有些人一拼命命就没了。
#5 Re: 耗子华人新作- 我眼中的宋博士
看看隔壁帖子那个乌克兰士兵一打四
你有什么资格自杀?
去他娘的,老天爷不收你你就应该继续作妖,作到天荒地老,搅合个天翻地覆
人生就重在掺合,什么成就不成就的
你有什么资格自杀?
去他娘的,老天爷不收你你就应该继续作妖,作到天荒地老,搅合个天翻地覆
人生就重在掺合,什么成就不成就的
x1

第一,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第二,保持定力,增强信心;
第三,守住底线,灵活应对;
第四,抓住关键,补齐短板,做好自己的事。
第二,保持定力,增强信心;
第三,守住底线,灵活应对;
第四,抓住关键,补齐短板,做好自己的事。
#6 Re: 耗子华人新作- 我眼中的宋博士
退一步海阔天空,苟且偷生未尝不好,好死不如赖活着
人还是自私一点好,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想开了先把自己活好,其他的东西抛诸脑后,熬过去了就是一马平川
人还是自私一点好,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想开了先把自己活好,其他的东西抛诸脑后,熬过去了就是一马平川
#7 Re: 耗子华人新作- 我眼中的宋博士
长征真的是九死一生!llling369 写了: 2024年 5月 14日 12:35 Mileage这个也不能一概而论,参加过长征的红军mileage多高,还有经过三年饥荒的父辈,一切都是命。马斯克天天吃stimulants,虽然精神不大正常,身体好像还好。有些人一拼命命就没了。
您老算过这个概率没有。
-
- 论坛元老
Scraper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816
- 帖子: 22476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15:14
#9 Re: 耗子华人新作- 我眼中的宋博士
不会的。湘江一战, 损失接近三分之二, 你不可能开溜。
落后的红色间谍谁来着, 被人盯上就弄死了。 你以为地主都是啥善良东西, 都有保安团之类的, 流落下来的必死无疑。
您也太瞧不起国民党的人了, 四一二把自己的基层都杀光了。
论杀人, 共产党不及国民党十分之一狠。
红军可以一路打了两万五千里, 还不断征兵补充人员。 我仔细看了, 基本上真的是九死一生。 比例没有问题。太惨烈了。
#11 Re: 耗子华人新作- 我眼中的宋博士
人肉馒头的恶俗太恶心了。
haiwaihuaren 写了: 2024年 5月 14日 11:46 惊闻宋博士离世的消息,心中万分悲恸。这悲恸里有对宋博士的惋惜,也有对社会的思考,更有对自己命运的感慨。看到网上有些言论对宋博士恶语攻击,不堪入目。因此,决定写一段故事,还原真实的宋博士。
我跟宋博士成长经历诸多相似,这可能是触发我内心情感的直接原因。宋博士跟我岁数相仿。我们都来自农村,出生贫寒,且都有一个可怕的原生家庭。我小时候被父母一天一小打,三天一暴打,言语霸凌从不间断。我母亲在农村,除了跟人吵架,什么都不行,连种地也不行。我父母基本跟半个村子的人吵过架。奶奶活着的时候,母亲天天跟奶奶吵架。奶奶去世了,母亲就天天找我们孩子撒气。宋博士的家庭没有这么极端,但也不是和睦的家庭。宋博士的决定很多时候不被家人理解。
宋博士跟我一样,都是在国内读了二本。宋博士考了二本,并非宋博士智商不高,而是家里环境影响太大。宋博士在高中不光要读书,而且回家要面对很多琐事,小心翼翼不惹父母生气。即便这样,宋博士也经常被家人数落。我深有同感,整个高中阶段,处在深深的自卑和困惑中,情绪一直非常消沉。但是宋博士考上了大学,这给了他离开家的机会。好在宋博士的同学和老师都非常关心他,这让他体会到了人性的温暖。
通过刻苦努力,宋博士如愿以偿,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宋博士的天资终于得到展现。长期压抑的宋博士也开始恢复了自信。宋博士喜欢科研,因为研究带给他快乐和满足。在北大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宋博士申请到了加拿大的博士研究生资格。同时,宋博士表现出略微的抑郁。这可能跟他的原生家庭分不开。
我跟宋博士出国的时间差不多。宋博士跟我一样,对老师同学和社会的关爱充满感激,所以毕业以后,毅然决定回国,希望帮助国内更多的人,尤其是像他一样出生贫寒的农村孩子。宋博士在博士期间,也做出了非常好的科研成果,这一切也成为了他回国的底气。2019年,他终于以杰出人才,编制副教授的身份回国。我当时是非常羡慕的,因为我也在找国内的工作。但是我跟宋博士最大的不同,是我博士期间,遭遇很多的挫折。课题毫无价值,从原理设计到项目结论,都是错错错。我做了一年就感觉了出来,老板也知道,委员会的人也知道,但是什么也做不了。因为项目是有资助的,必须要往下做。后来的几年,我对未来充满恐惧,生活充满焦虑,不与其他人交往。每天早上醒来,总是在想,要是一觉再不用醒来就好了。我们这种农村人,脑子也简单,根本没想过转码,或者在美国工作,或者申请绿卡什么的。一心只想把研究搞好,将来好回国。我当时感觉一切都搞砸了,不知道毕业以后的路在哪里。上了市场,不出所料,我做的东西国内的人都看不上,参加了几次青年论坛,报名的时候他们热情相邀,等我做完报告,满场鸦雀无声。
宋博士如愿以偿回国做了副教授,风生水起做起了科研。而我只能留在这里混日子。我不敢回国,不是怕国内的人际关系,而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年龄又大,又没研究成果。宋博士条件比我好很多,他还有一个副教授的老婆。而我老婆,属于初中学历。我这样的条件,这样的家庭,回国如何生存呢。后来,因为一心想去学校,偶然的一个机会,发现学校除了做研究的教授,还有教课的lecture. 于是转变思路,修改简历,机缘凑巧,去了一个学校做 lecture,一直到现在。
人生,难得承认自己在某方面不行,我现在挣钱非常少,还要养家糊口。好在我们夫妻恩爱,还有可爱的小孩。毕业五六年,算是走出了博士的阴影。现在跟家里也不怎么联系了。因为跟父母一打电话,就是吵架,每次吵完架都需要两个月才能恢复。最后一次吵完,就没打电话了。十年了,也算是走出了原生家庭的阴影。我现在每天围绕自己的小家庭,生活还算平静。宋博士是一个要强的人,尤其是面对社会的期待,家人的期待。这一次考核未过,想想已经37岁了,还是海归博士,又要去跟小年轻竞争。纵使再有天资,体力和精力如何拼得过年轻人呢。宋博士回国拿的是人才的package,钱多要求也高,所以宋博士这几年精力都用在了写项目,写论文。五年付出付诸东流,宋博士怎能承受。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关于学校要宋博士退安家费的事,学校无可厚非。宋博士按人才回国,夫妻拿的安家费接近200万。而且退安家费并非全退,而是退其中的一部分。一般100万安家费需要6年服务期满即可全拿,宋博士副教授待遇至少五年,所以按规定只需退1/6安家费。这些条款都在入职协议里有写,宋博士对此并无异议。而且宋博士临终前已经退还2万安家费。学校连1/6都没有要求,这学校是非常够意思的。100万安家费相当于13万美金。在美国tenure track的faculty也没有这种package的。做为发展中国家,拿这么多钱招才纳贤,足见诚意。这些可都是14亿纳税人的辛苦钱。有的人,在一个学校待不到两年就要拿走所有的安家费,不然就以死相逼,撒泼打滚,或者发动舆论攻击。做为纳税人,你愿意自己的钱被这样拿走吗。宋博士不是这种人,宋博士签的是协议,自始至终毫无异议,足见宋博士的高风亮节。
关于国内非升即走的制度,虽然我自己被狠狠地无情的拒之门外,但是我也能理解。如果没有非升即走,社会会骂你占着茅坑不拉屎,不给年轻人机会。搞非升即走,又说你没人情味。所以,人性就是什么都想要。我也一直在想,也在跟发达国家比较,什么才是最好的制度呢。非升即走,至少在美国是正常的。我见过一个华人,才华横溢,我刚读博士时,就引用他的文章,他已经是 assistant professor。后来我入职lecture的时候,他跟我一起入职。上前一问,他又要入职 assistant professor, 因为在原来那个学校考核没过,中间还有一年做过 lecture.
宋博士还远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有孩子,有房子,还有一个副教授老婆,做讲师有什么不好呢。宋博士是有编制的。这年头,编制是很多人挤破头都拿不到的。退一万步,不想在国内干了,一千多次的引用,还可以搞EB1A来美国。可是这些,说起来轻松,入了那个局,岂是能轻易跳出来的。就像跑马拉松的,极端天气能吓住他们吗,组织者的劝阻他们会听吗?只有发生事故,赔了性命。留下可怜的孤儿寡母,吃瓜群众无端指责,群情激愤,无辜的人被批判,包藏祸心的人兴风作浪。
我们一起毕业的,还有好几个在做post-doc, research associate. 博士嘛,就是这样,一条道走到黑。至于我自己,申请绿卡也晚了,不要笑。我们一起很多读博士的都没有申请绿卡。当下,希望早点拿到身份。也好看看别的职业,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也希望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如果能再搞出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也愿意回国效力,帮助自己的同胞。
#12 Re: 耗子华人新作- 我眼中的宋博士
陈赓就是典型,
被蒋介石严刑拷打不知道到什么程度,, 身体那么好的人, 建国不久就死了。。
“陈赓被捕后,最先被关押在老闸巡捕房,遭到敌人的严刑拷打,什么鞭打,什么电刑轮番上阵。陈赓免受皮肉之苦,还是因为鲁迅先生得知他被捕后,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让新闻界发生,租界面对这样的舆论,才停止了严刑拷打。”
粟裕也是伤狠了, 累狠了
也死得早
#14 Re: 耗子华人新作- 我眼中的宋博士
长征幸存下来的十不存一,有偏差llling369 写了: 2024年 5月 14日 12:35 Mileage这个也不能一概而论,参加过长征的红军mileage多高,还有经过三年饥荒的父辈,一切都是命。马斯克天天吃stimulants,虽然精神不大正常,身体好像还好。有些人一拼命命就没了。
#15 Re: 耗子华人新作- 我眼中的宋博士
钱壮飞hhcare 写了: 2024年 5月 14日 13:14 不会的。湘江一战, 损失接近三分之二, 你不可能开溜。
落后的红色间谍谁来着, 被人盯上就弄死了。 你以为地主都是啥善良东西, 都有保安团之类的, 流落下来的必死无疑。
您也太瞧不起国民党的人了, 四一二把自己的基层都杀光了。
论杀人, 共产党不及国民党十分之一狠。
红军可以一路打了两万五千里, 还不断征兵补充人员。 我仔细看了, 基本上真的是九死一生。 比例没有问题。太惨烈了。
#16 Re: 耗子华人新作- 我眼中的宋博士
租借打陈赓干嘛 这么大仇hhcare 写了: 2024年 5月 14日 15:46 陈赓就是典型,
被蒋介石严刑拷打不知道到什么程度,, 身体那么好的人, 建国不久就死了。。
“陈赓被捕后,最先被关押在老闸巡捕房,遭到敌人的严刑拷打,什么鞭打,什么电刑轮番上阵。陈赓免受皮肉之苦,还是因为鲁迅先生得知他被捕后,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让新闻界发生,租界面对这样的舆论,才停止了严刑拷打。”
粟裕也是伤狠了, 累狠了
也死得早
#18 Re: 耗子华人新作- 我眼中的宋博士
http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 ... 78&fid=398haiwaihuaren 写了: 2024年 5月 14日 11:46 惊闻宋博士离世的消息,心中万分悲恸。这悲恸里有对宋博士的惋惜,也有对社会的思考,更有对自己命运的感慨。看到网上有些言论对宋博士恶语攻击,不堪入目。因此,决定写一段故事,还原真实的宋博士。
我跟宋博士成长经历诸多相似,这可能是触发我内心情感的直接原因。宋博士跟我岁数相仿。我们都来自农村,出生贫寒,且都有一个可怕的原生家庭。我小时候被父母一天一小打,三天一暴打,言语霸凌从不间断。我母亲在农村,除了跟人吵架,什么都不行,连种地也不行。我父母基本跟半个村子的人吵过架。奶奶活着的时候,母亲天天跟奶奶吵架。奶奶去世了,母亲就天天找我们孩子撒气。宋博士的家庭没有这么极端,但也不是和睦的家庭。宋博士的决定很多时候不被家人理解。
宋博士跟我一样,都是在国内读了二本。宋博士考了二本,并非宋博士智商不高,而是家里环境影响太大。宋博士在高中不光要读书,而且回家要面对很多琐事,小心翼翼不惹父母生气。即便这样,宋博士也经常被家人数落。我深有同感,整个高中阶段,处在深深的自卑和困惑中,情绪一直非常消沉。但是宋博士考上了大学,这给了他离开家的机会。好在宋博士的同学和老师都非常关心他,这让他体会到了人性的温暖。
通过刻苦努力,宋博士如愿以偿,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宋博士的天资终于得到展现。长期压抑的宋博士也开始恢复了自信。宋博士喜欢科研,因为研究带给他快乐和满足。在北大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宋博士申请到了加拿大的博士研究生资格。同时,宋博士表现出略微的抑郁。这可能跟他的原生家庭分不开。
我跟宋博士出国的时间差不多。宋博士跟我一样,对老师同学和社会的关爱充满感激,所以毕业以后,毅然决定回国,希望帮助国内更多的人,尤其是像他一样出生贫寒的农村孩子。宋博士在博士期间,也做出了非常好的科研成果,这一切也成为了他回国的底气。2019年,他终于以杰出人才,编制副教授的身份回国。我当时是非常羡慕的,因为我也在找国内的工作。但是我跟宋博士最大的不同,是我博士期间,遭遇很多的挫折。课题毫无价值,从原理设计到项目结论,都是错错错。我做了一年就感觉了出来,老板也知道,委员会的人也知道,但是什么也做不了。因为项目是有资助的,必须要往下做。后来的几年,我对未来充满恐惧,生活充满焦虑,不与其他人交往。每天早上醒来,总是在想,要是一觉再不用醒来就好了。我们这种农村人,脑子也简单,根本没想过转码,或者在美国工作,或者申请绿卡什么的。一心只想把研究搞好,将来好回国。我当时感觉一切都搞砸了,不知道毕业以后的路在哪里。上了市场,不出所料,我做的东西国内的人都看不上,参加了几次青年论坛,报名的时候他们热情相邀,等我做完报告,满场鸦雀无声。
宋博士如愿以偿回国做了副教授,风生水起做起了科研。而我只能留在这里混日子。我不敢回国,不是怕国内的人际关系,而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年龄又大,又没研究成果。宋博士条件比我好很多,他还有一个副教授的老婆。而我老婆,属于初中学历。我这样的条件,这样的家庭,回国如何生存呢。后来,因为一心想去学校,偶然的一个机会,发现学校除了做研究的教授,还有教课的lecture. 于是转变思路,修改简历,机缘凑巧,去了一个学校做 lecture,一直到现在。
人生,难得承认自己在某方面不行,我现在挣钱非常少,还要养家糊口。好在我们夫妻恩爱,还有可爱的小孩。毕业五六年,算是走出了博士的阴影。现在跟家里也不怎么联系了。因为跟父母一打电话,就是吵架,每次吵完架都需要两个月才能恢复。最后一次吵完,就没打电话了。十年了,也算是走出了原生家庭的阴影。我现在每天围绕自己的小家庭,生活还算平静。宋博士是一个要强的人,尤其是面对社会的期待,家人的期待。这一次考核未过,想想已经37岁了,还是海归博士,又要去跟小年轻竞争。纵使再有天资,体力和精力如何拼得过年轻人呢。宋博士回国拿的是人才的package,钱多要求也高,所以宋博士这几年精力都用在了写项目,写论文。五年付出付诸东流,宋博士怎能承受。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关于学校要宋博士退安家费的事,学校无可厚非。宋博士按人才回国,夫妻拿的安家费接近200万。而且退安家费并非全退,而是退其中的一部分。一般100万安家费需要6年服务期满即可全拿,宋博士副教授待遇至少五年,所以按规定只需退1/6安家费。这些条款都在入职协议里有写,宋博士对此并无异议。而且宋博士临终前已经退还2万安家费。学校连1/6都没有要求,这学校是非常够意思的。100万安家费相当于13万美金。在美国tenure track的faculty也没有这种package的。做为发展中国家,拿这么多钱招才纳贤,足见诚意。这些可都是14亿纳税人的辛苦钱。有的人,在一个学校待不到两年就要拿走所有的安家费,不然就以死相逼,撒泼打滚,或者发动舆论攻击。做为纳税人,你愿意自己的钱被这样拿走吗。宋博士不是这种人,宋博士签的是协议,自始至终毫无异议,足见宋博士的高风亮节。
关于国内非升即走的制度,虽然我自己被狠狠地无情的拒之门外,但是我也能理解。如果没有非升即走,社会会骂你占着茅坑不拉屎,不给年轻人机会。搞非升即走,又说你没人情味。所以,人性就是什么都想要。我也一直在想,也在跟发达国家比较,什么才是最好的制度呢。非升即走,至少在美国是正常的。我见过一个华人,才华横溢,我刚读博士时,就引用他的文章,他已经是 assistant professor。后来我入职lecture的时候,他跟我一起入职。上前一问,他又要入职 assistant professor, 因为在原来那个学校考核没过,中间还有一年做过 lecture.
宋博士还远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有孩子,有房子,还有一个副教授老婆,做讲师有什么不好呢。宋博士是有编制的。这年头,编制是很多人挤破头都拿不到的。退一万步,不想在国内干了,一千多次的引用,还可以搞EB1A来美国。可是这些,说起来轻松,入了那个局,岂是能轻易跳出来的。就像跑马拉松的,极端天气能吓住他们吗,组织者的劝阻他们会听吗?只有发生事故,赔了性命。留下可怜的孤儿寡母,吃瓜群众无端指责,群情激愤,无辜的人被批判,包藏祸心的人兴风作浪。
我们一起毕业的,还有好几个在做post-doc, research associate. 博士嘛,就是这样,一条道走到黑。至于我自己,申请绿卡也晚了,不要笑。我们一起很多读博士的都没有申请绿卡。当下,希望早点拿到身份。也好看看别的职业,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也希望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如果能再搞出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也愿意回国效力,帮助自己的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