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为什么讨厌金庸
版主: Softfist
#1 说说我为什么讨厌金庸
那实在是因为老金总是在他的作品里夹带私货,而且这些私货那真是让人迟了。要说起金庸夹带的私货,那可是太牛了。而且这些私货那都有着一条明确而清晰的主线,那就洗白异族统治者,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美化。
这里边的深层原因,咱们后边说你像书见恩仇路里陈家洛和乾隆妥协,这都属于是金庸的试水。到了第二本《碧血剑》里,那就直接图穷笔现黄台集,那简直是求贤若渴,英明神武。
不仅让皇太极说什么:
咱们得了南朝江山第一件大事就是要让天下百姓人人有饭吃!
还让寡联贤耻的大汉奸范文成说什么?轻摇。伯父让袁崇焕说,范文成有爱民之心,再让大汉奸宁玩。我说,咱大清要对待众百姓一视同仁,说皇太极要整治军纪,清军入关之后,决计不可残杀百姓,务须严禁劫掠。
在碧血剑里,崇祯被刻画的残暴、无能、懦弱。
这有没有问题?
我觉得问题不大,但你不断的贬低李自成和闯军,洗白吴三桂,美化皇太极和清军,这就说不过去了。
小说了,一些闯军进京以后,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百姓尸横遍野,过的还不如崇祯年间。那我就纳了闷了,那老百姓凭什么跟着闯王?请问您说不如崇祯年间,指的是扬州和嘉定的老百姓吗?
小说里吴三桂便捷的原因是李自成抢了陈圆圆,对,我平西王忠君爱国,只是因为爱妻被抢才不得已联络平寇。
你就但凡是个有点历史常识的,你听这个都觉得跟笑话一样,说白了就是为了为满清入关增加法理的正统性,让大家觉得满清皇帝是得民心的才得的天下。
可能那会,金庸这手段还是比较稚嫩,这种手段实在是过于明显,直接激怒了当时文坛的有时之事。
于是金庸被拉出来一顿批评,结果,金庸就学聪明了,开始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爱国者,写出了主角在异族长大但是不忘本的射雕。
但等你仔细去看,你就会发现,金庸其实一直在暗戳戳的歌颂外族的道德水平,把铁木真视为射雕英雄,把南朝当成是腐朽不堪的乐色,还把南宋抗猛的中流砥柱。
坚守襄阳才气无双、为敌人之所折服的一代名将吕文德写成是个软骨头的废物。
后续的神雕、倚天、白马、天龙都有非常一致的描写:
外族就是淳朴的好汉子,哎,汉人就是奸诈的坏人,汉人朝廷更是绝对的废物。萧峰是大英雄,完颜阿骨打是讲义气的好汉子,耶律家是重然诺的大丈夫,南朝都是全冠清、庄聚贤这样的小人。
甚至在倚天屠龙记这样一部以反元为主题的小说里,那都不忘拼命抹黑朱元璋,说朱元璋是一个阴险小人。书的结尾还让朱元璋设下圈套陷害张无忌,最后才导致张无忌心灰意冷归隐。
可以说金庸一直是一个坚定的明黑,但是,黑明朝呢,并不是金庸的终极目的,洗白清朝才是他的主要任务。陆鼎记,就尤其的过分。
在鹿鼎记里,顺治康熙,仁慈善良,立志为百姓造福,什么明史,那都鳌拜干的,跟我大清圣祖没有任何关系。康熙尧舜禹汤反清意识都是各怀鬼胎,全是私心,不断的跟你暗示谁当皇帝都一样,都为了钱、权、女人。
这种把陈近南等等抗清意识的民族大义疯狂丑化的行为,看的确实令人头大。还什么故渣皇女4人,你瞧瞧我,我瞧瞧你。
想起了明朝各朝的皇帝,自开国的明太祖之之末代皇帝崇祯,若不是残忍暴虐,便是昏庸糊涂,有哪一个及得上康熙?他4人是当代大儒,熟知史事,不愿抹杀了良心,说话不由得都默默点头,我行行行,你厉害,你说了算。
那就有人好奇了,说他费这么大劲夹带私货洗白一族到底图啥?实际上,金庸笔下的明朝,那压根就不是明朝,是我们他笔下的蛮夷,那也不是大清,而是英美殖民者代表的就是欧美和港英。
金庸早些年本来是中央政治大学学生,预备外交官。抗日时候因为贪生怕死拒绝参军,被学校开除了,进了黑名单了。建国以后到北京脱关,想进外交部,由于家庭成分的原因没有成功。至此,他就试图勿忘。
60年代,他发表了各种公之言论,和香港左翼长期互骂,还帮枪过港英政府和香港资本家,险些被左翼刺杀,一度逃到海外。
金庸小说里所谓的南朝,实际上就指在我们,随着金庸后来文明越来越大,这些黑历史逐渐就没人提了。
金庸祖上呢,是清朝的扎基祖,这家伙本来只是一个普通举人,一辈子都不应该有什么大出息,但却突然发家,被满清抬旗,成了包衣旗人。
原因是啥呢?不得而知。但据古印泰的明史记事本末和陈康奇的郎前记文书扎纪左是因为举报有功,举报谁呢?举报心怀故国的文人,说清初的时候,湖州有一个富户姓庄,因为双目失明,就决心做点大事,编一部国史出来。
于是,他重金招来了大量文人,一起续写了明朝首府朱国珍编转的半部名史。但因为这帮文人心怀故国,所以这本书的用词,都站在了朱明的立场,用了明朝的年号,把三顺王称为叛将。
于是,这扎基所就敏锐的发现了这些用词,大逆不道,第一时间就举报了这本书,掀起了清初最大规模的文字玉明史案。
这场文字玉牵连极大,庄庭龙被凌迟处死,庄家被灭门。江南文人死的死,逃的逃,闭嘴的闭嘴。而扎计所却被汉奸越提督五六旗奏变,得免和吴志龙挂分了庄家的天产。
关于扎计所的动机,有很多说法,有的说是被庄庭龙蹭热度,挂名在书上知道不好,所以率先动手划清界限。有的说他也在写名史遇到了竞争对手,写的还不咋地,决定先下手为强干掉竞争对手。
当然也有人说他图的就是功名富贵,这个事真假有待考证,但假如是真的,那倒是可以解释金庸为啥这么不遗余力的洗白大清了,毕竟老祖宗嘛。
而且金庸陆鼎记里直接篡改历史,在明史案例,不着痕迹的把自己老祖宗给摘除起来,把所有黑锅都丢给了吴志荣,把扎继左和顾延武等等等。抗清意识病例称他也是被卷入的受害者。
甚至专门分了一段文字讲他是无辜的,他并不是首告,还在被满清英犬追杀,然后为了做事做全套,他还顺便把和渣渣关系肥浅的铁杆汉奸吴六奇写成了雪中神盖,一个异国云天的天地会卧底。
如果你不知道吴六奇在尚可喜南征的时候投降当了带路党,还带头打下了潮州立功对反清复明的意识,他冲过去镇压尚书,朝廷近海来针对证明这段历史的话。
你单看陆鼎记里扎基朵和吴六奇互相吹捧忠义那剧情,一定会觉得,这俩人都是好汉子,这就真很神奇了。
其实按理说,金庸也走了,这事也就过去了。而且我从初中开始看金庸,当年确实是很喜欢金庸作品,但他人虽然走了,作品还在走了,那就历史说说也行。
而且我从初中开始看金融,越看到后来越觉得很多东西似是而非,他不断地在书里家带私货,确实是不土不快。至于说发的出去发不出去挨多少骂,爱咋咋地?
这里边的深层原因,咱们后边说你像书见恩仇路里陈家洛和乾隆妥协,这都属于是金庸的试水。到了第二本《碧血剑》里,那就直接图穷笔现黄台集,那简直是求贤若渴,英明神武。
不仅让皇太极说什么:
咱们得了南朝江山第一件大事就是要让天下百姓人人有饭吃!
还让寡联贤耻的大汉奸范文成说什么?轻摇。伯父让袁崇焕说,范文成有爱民之心,再让大汉奸宁玩。我说,咱大清要对待众百姓一视同仁,说皇太极要整治军纪,清军入关之后,决计不可残杀百姓,务须严禁劫掠。
在碧血剑里,崇祯被刻画的残暴、无能、懦弱。
这有没有问题?
我觉得问题不大,但你不断的贬低李自成和闯军,洗白吴三桂,美化皇太极和清军,这就说不过去了。
小说了,一些闯军进京以后,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百姓尸横遍野,过的还不如崇祯年间。那我就纳了闷了,那老百姓凭什么跟着闯王?请问您说不如崇祯年间,指的是扬州和嘉定的老百姓吗?
小说里吴三桂便捷的原因是李自成抢了陈圆圆,对,我平西王忠君爱国,只是因为爱妻被抢才不得已联络平寇。
你就但凡是个有点历史常识的,你听这个都觉得跟笑话一样,说白了就是为了为满清入关增加法理的正统性,让大家觉得满清皇帝是得民心的才得的天下。
可能那会,金庸这手段还是比较稚嫩,这种手段实在是过于明显,直接激怒了当时文坛的有时之事。
于是金庸被拉出来一顿批评,结果,金庸就学聪明了,开始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爱国者,写出了主角在异族长大但是不忘本的射雕。
但等你仔细去看,你就会发现,金庸其实一直在暗戳戳的歌颂外族的道德水平,把铁木真视为射雕英雄,把南朝当成是腐朽不堪的乐色,还把南宋抗猛的中流砥柱。
坚守襄阳才气无双、为敌人之所折服的一代名将吕文德写成是个软骨头的废物。
后续的神雕、倚天、白马、天龙都有非常一致的描写:
外族就是淳朴的好汉子,哎,汉人就是奸诈的坏人,汉人朝廷更是绝对的废物。萧峰是大英雄,完颜阿骨打是讲义气的好汉子,耶律家是重然诺的大丈夫,南朝都是全冠清、庄聚贤这样的小人。
甚至在倚天屠龙记这样一部以反元为主题的小说里,那都不忘拼命抹黑朱元璋,说朱元璋是一个阴险小人。书的结尾还让朱元璋设下圈套陷害张无忌,最后才导致张无忌心灰意冷归隐。
可以说金庸一直是一个坚定的明黑,但是,黑明朝呢,并不是金庸的终极目的,洗白清朝才是他的主要任务。陆鼎记,就尤其的过分。
在鹿鼎记里,顺治康熙,仁慈善良,立志为百姓造福,什么明史,那都鳌拜干的,跟我大清圣祖没有任何关系。康熙尧舜禹汤反清意识都是各怀鬼胎,全是私心,不断的跟你暗示谁当皇帝都一样,都为了钱、权、女人。
这种把陈近南等等抗清意识的民族大义疯狂丑化的行为,看的确实令人头大。还什么故渣皇女4人,你瞧瞧我,我瞧瞧你。
想起了明朝各朝的皇帝,自开国的明太祖之之末代皇帝崇祯,若不是残忍暴虐,便是昏庸糊涂,有哪一个及得上康熙?他4人是当代大儒,熟知史事,不愿抹杀了良心,说话不由得都默默点头,我行行行,你厉害,你说了算。
那就有人好奇了,说他费这么大劲夹带私货洗白一族到底图啥?实际上,金庸笔下的明朝,那压根就不是明朝,是我们他笔下的蛮夷,那也不是大清,而是英美殖民者代表的就是欧美和港英。
金庸早些年本来是中央政治大学学生,预备外交官。抗日时候因为贪生怕死拒绝参军,被学校开除了,进了黑名单了。建国以后到北京脱关,想进外交部,由于家庭成分的原因没有成功。至此,他就试图勿忘。
60年代,他发表了各种公之言论,和香港左翼长期互骂,还帮枪过港英政府和香港资本家,险些被左翼刺杀,一度逃到海外。
金庸小说里所谓的南朝,实际上就指在我们,随着金庸后来文明越来越大,这些黑历史逐渐就没人提了。
金庸祖上呢,是清朝的扎基祖,这家伙本来只是一个普通举人,一辈子都不应该有什么大出息,但却突然发家,被满清抬旗,成了包衣旗人。
原因是啥呢?不得而知。但据古印泰的明史记事本末和陈康奇的郎前记文书扎纪左是因为举报有功,举报谁呢?举报心怀故国的文人,说清初的时候,湖州有一个富户姓庄,因为双目失明,就决心做点大事,编一部国史出来。
于是,他重金招来了大量文人,一起续写了明朝首府朱国珍编转的半部名史。但因为这帮文人心怀故国,所以这本书的用词,都站在了朱明的立场,用了明朝的年号,把三顺王称为叛将。
于是,这扎基所就敏锐的发现了这些用词,大逆不道,第一时间就举报了这本书,掀起了清初最大规模的文字玉明史案。
这场文字玉牵连极大,庄庭龙被凌迟处死,庄家被灭门。江南文人死的死,逃的逃,闭嘴的闭嘴。而扎计所却被汉奸越提督五六旗奏变,得免和吴志龙挂分了庄家的天产。
关于扎计所的动机,有很多说法,有的说是被庄庭龙蹭热度,挂名在书上知道不好,所以率先动手划清界限。有的说他也在写名史遇到了竞争对手,写的还不咋地,决定先下手为强干掉竞争对手。
当然也有人说他图的就是功名富贵,这个事真假有待考证,但假如是真的,那倒是可以解释金庸为啥这么不遗余力的洗白大清了,毕竟老祖宗嘛。
而且金庸陆鼎记里直接篡改历史,在明史案例,不着痕迹的把自己老祖宗给摘除起来,把所有黑锅都丢给了吴志荣,把扎继左和顾延武等等等。抗清意识病例称他也是被卷入的受害者。
甚至专门分了一段文字讲他是无辜的,他并不是首告,还在被满清英犬追杀,然后为了做事做全套,他还顺便把和渣渣关系肥浅的铁杆汉奸吴六奇写成了雪中神盖,一个异国云天的天地会卧底。
如果你不知道吴六奇在尚可喜南征的时候投降当了带路党,还带头打下了潮州立功对反清复明的意识,他冲过去镇压尚书,朝廷近海来针对证明这段历史的话。
你单看陆鼎记里扎基朵和吴六奇互相吹捧忠义那剧情,一定会觉得,这俩人都是好汉子,这就真很神奇了。
其实按理说,金庸也走了,这事也就过去了。而且我从初中开始看金庸,当年确实是很喜欢金庸作品,但他人虽然走了,作品还在走了,那就历史说说也行。
而且我从初中开始看金融,越看到后来越觉得很多东西似是而非,他不断地在书里家带私货,确实是不土不快。至于说发的出去发不出去挨多少骂,爱咋咋地?
#4 Re: 说说我为什么讨厌金庸
金庸小说我都看过,不过没一本也没超过30页。很多都是硬着头皮看了好几遍,可实在是读不下去。电视剧也是,看不进去,看几集就不看了。也不一定是金庸的责任,所有武侠小说我都看不下去idinhk 写了: 2024年 5月 15日 21:02 那实在是因为老金总是在他的作品里夹带私货,而且这些私货那真是让人迟了。要说起金庸夹带的私货,那可是太牛了。而且这些私货那都有着一条明确而清晰的主线,那就洗白异族统治者,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美化。
这里边的深层原因,咱们后边说你像书见恩仇路里陈家洛和乾隆妥协,这都属于是金庸的试水。到了第二本《碧血剑》里,那就直接图穷笔现黄台集,那简直是求贤若渴,英明神武。
不仅让皇太极说什么:
咱们得了南朝江山第一件大事就是要让天下百姓人人有饭吃!
还让寡联贤耻的大汉奸范文成说什么?轻摇。伯父让袁崇焕说,范文成有爱民之心,再让大汉奸宁玩。我说,咱大清要对待众百姓一视同仁,说皇太极要整治军纪,清军入关之后,决计不可残杀百姓,务须严禁劫掠。
在碧血剑里,崇祯被刻画的残暴、无能、懦弱。
这有没有问题?
我觉得问题不大,但你不断的贬低李自成和闯军,洗白吴三桂,美化皇太极和清军,这就说不过去了。
小说了,一些闯军进京以后,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百姓尸横遍野,过的还不如崇祯年间。那我就纳了闷了,那老百姓凭什么跟着闯王?请问您说不如崇祯年间,指的是扬州和嘉定的老百姓吗?
小说里吴三桂便捷的原因是李自成抢了陈圆圆,对,我平西王忠君爱国,只是因为爱妻被抢才不得已联络平寇。
你就但凡是个有点历史常识的,你听这个都觉得跟笑话一样,说白了就是为了为满清入关增加法理的正统性,让大家觉得满清皇帝是得民心的才得的天下。
可能那会,金庸这手段还是比较稚嫩,这种手段实在是过于明显,直接激怒了当时文坛的有时之事。
于是金庸被拉出来一顿批评,结果,金庸就学聪明了,开始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爱国者,写出了主角在异族长大但是不忘本的射雕。
但等你仔细去看,你就会发现,金庸其实一直在暗戳戳的歌颂外族的道德水平,把铁木真视为射雕英雄,把南朝当成是腐朽不堪的乐色,还把南宋抗猛的中流砥柱。
坚守襄阳才气无双、为敌人之所折服的一代名将吕文德写成是个软骨头的废物。
后续的神雕、倚天、白马、天龙都有非常一致的描写:
外族就是淳朴的好汉子,哎,汉人就是奸诈的坏人,汉人朝廷更是绝对的废物。萧峰是大英雄,完颜阿骨打是讲义气的好汉子,耶律家是重然诺的大丈夫,南朝都是全冠清、庄聚贤这样的小人。
甚至在倚天屠龙记这样一部以反元为主题的小说里,那都不忘拼命抹黑朱元璋,说朱元璋是一个阴险小人。书的结尾还让朱元璋设下圈套陷害张无忌,最后才导致张无忌心灰意冷归隐。
可以说金庸一直是一个坚定的明黑,但是,黑明朝呢,并不是金庸的终极目的,洗白清朝才是他的主要任务。陆鼎记,就尤其的过分。
在鹿鼎记里,顺治康熙,仁慈善良,立志为百姓造福,什么明史,那都鳌拜干的,跟我大清圣祖没有任何关系。康熙尧舜禹汤反清意识都是各怀鬼胎,全是私心,不断的跟你暗示谁当皇帝都一样,都为了钱、权、女人。
这种把陈近南等等抗清意识的民族大义疯狂丑化的行为,看的确实令人头大。还什么故渣皇女4人,你瞧瞧我,我瞧瞧你。
想起了明朝各朝的皇帝,自开国的明太祖之之末代皇帝崇祯,若不是残忍暴虐,便是昏庸糊涂,有哪一个及得上康熙?他4人是当代大儒,熟知史事,不愿抹杀了良心,说话不由得都默默点头,我行行行,你厉害,你说了算。
那就有人好奇了,说他费这么大劲夹带私货洗白一族到底图啥?实际上,金庸笔下的明朝,那压根就不是明朝,是我们他笔下的蛮夷,那也不是大清,而是英美殖民者代表的就是欧美和港英。
金庸早些年本来是中央政治大学学生,预备外交官。抗日时候因为贪生怕死拒绝参军,被学校开除了,进了黑名单了。建国以后到北京脱关,想进外交部,由于家庭成分的原因没有成功。至此,他就试图勿忘。
60年代,他发表了各种公之言论,和香港左翼长期互骂,还帮枪过港英政府和香港资本家,险些被左翼刺杀,一度逃到海外。
金庸小说里所谓的南朝,实际上就指在我们,随着金庸后来文明越来越大,这些黑历史逐渐就没人提了。
金庸祖上呢,是清朝的扎基祖,这家伙本来只是一个普通举人,一辈子都不应该有什么大出息,但却突然发家,被满清抬旗,成了包衣旗人。
原因是啥呢?不得而知。但据古印泰的明史记事本末和陈康奇的郎前记文书扎纪左是因为举报有功,举报谁呢?举报心怀故国的文人,说清初的时候,湖州有一个富户姓庄,因为双目失明,就决心做点大事,编一部国史出来。
于是,他重金招来了大量文人,一起续写了明朝首府朱国珍编转的半部名史。但因为这帮文人心怀故国,所以这本书的用词,都站在了朱明的立场,用了明朝的年号,把三顺王称为叛将。
于是,这扎基所就敏锐的发现了这些用词,大逆不道,第一时间就举报了这本书,掀起了清初最大规模的文字玉明史案。
这场文字玉牵连极大,庄庭龙被凌迟处死,庄家被灭门。江南文人死的死,逃的逃,闭嘴的闭嘴。而扎计所却被汉奸越提督五六旗奏变,得免和吴志龙挂分了庄家的天产。
关于扎计所的动机,有很多说法,有的说是被庄庭龙蹭热度,挂名在书上知道不好,所以率先动手划清界限。有的说他也在写名史遇到了竞争对手,写的还不咋地,决定先下手为强干掉竞争对手。
当然也有人说他图的就是功名富贵,这个事真假有待考证,但假如是真的,那倒是可以解释金庸为啥这么不遗余力的洗白大清了,毕竟老祖宗嘛。
而且金庸陆鼎记里直接篡改历史,在明史案例,不着痕迹的把自己老祖宗给摘除起来,把所有黑锅都丢给了吴志荣,把扎继左和顾延武等等等。抗清意识病例称他也是被卷入的受害者。
甚至专门分了一段文字讲他是无辜的,他并不是首告,还在被满清英犬追杀,然后为了做事做全套,他还顺便把和渣渣关系肥浅的铁杆汉奸吴六奇写成了雪中神盖,一个异国云天的天地会卧底。
如果你不知道吴六奇在尚可喜南征的时候投降当了带路党,还带头打下了潮州立功对反清复明的意识,他冲过去镇压尚书,朝廷近海来针对证明这段历史的话。
你单看陆鼎记里扎基朵和吴六奇互相吹捧忠义那剧情,一定会觉得,这俩人都是好汉子,这就真很神奇了。
其实按理说,金庸也走了,这事也就过去了。而且我从初中开始看金庸,当年确实是很喜欢金庸作品,但他人虽然走了,作品还在走了,那就历史说说也行。
而且我从初中开始看金融,越看到后来越觉得很多东西似是而非,他不断地在书里家带私货,确实是不土不快。至于说发的出去发不出去挨多少骂,爱咋咋地?
-
- 论坛元老
wanmeishijie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2296
- 帖子: 71766
- 注册时间: 2022年 12月 10日 23:58
#8 Re: 说说我为什么讨厌金庸
道理很简单。金庸是南蛮子,南蛮子反华反汉是骨子里的。勾结鞑子是他们的一贯作风
理解了老将是代入狗的视角之后,你就理解了老将
viewtopic.php?t=120513
理解了它们是代入狗的视角之后,它们为什么会嘲笑不愿意当狗的人,以及为什么会害怕想要反抗的人,就都可以理解了:
“放着好好的狗不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