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饶毅之问:过度选拔对顶尖人才的破坏
版主: Softfist
-
Caravel楼主
- 论坛元老

Caravel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700
- 帖子: 27560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7:21
#1 (转载)饶毅之问:过度选拔对顶尖人才的破坏
此帖转自 Caravel 在 史海钩沉(History) 的帖子:饶毅之问:过度选拔对顶尖人才的破坏
饶毅之问大意就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向海外派出了几十万科学方面的留学生,科研工作者比49年前多几个数量级。为什么没有产生一个诺奖?对比一下,49年之前,旧中国派出几千个留学生就产生了6个诺贝尔奖。在数学方面也是一样,中国的奥数上面,长期高居榜首,但是没有一个人达到陈省身和华罗庚的的水平,连伊朗和越南都通过留学产生了菲尔兹奖得主。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解释,深感赞同,就是现在的高考选拔过于激烈,每年高考人数超过一千万,从中 top10 的高校,加起来也也就5,6万人,最好的北大清华加起来大概1万人,千分之一的选拔率。对比1938年杨振宁参加的全国大学入学考试,参加考试的只有11119人,录取了5460人,其中西南联大就录取了661人。也就是西南联大的录取率高达6%,比现在高100倍。对于杨振宁这样的学生,考取西南联大,没有特别大的难度,花半年几个月准备一下足够了。
这样高强度的选拔,导致人才非常内卷,花一年的时间复习,高强度重复训练,而没有把宝贵的时间投入到继续学习中去。而且这样选拔出来的考试能手都进了2所大学,进一步内卷。不仅要自己学好,还要把同学比下去,这样内卷的结果就是让天赋顶尖的学生疲于奔命,错过了最好的成长时期。
饶毅之问大意就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向海外派出了几十万科学方面的留学生,科研工作者比49年前多几个数量级。为什么没有产生一个诺奖?对比一下,49年之前,旧中国派出几千个留学生就产生了6个诺贝尔奖。在数学方面也是一样,中国的奥数上面,长期高居榜首,但是没有一个人达到陈省身和华罗庚的的水平,连伊朗和越南都通过留学产生了菲尔兹奖得主。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解释,深感赞同,就是现在的高考选拔过于激烈,每年高考人数超过一千万,从中 top10 的高校,加起来也也就5,6万人,最好的北大清华加起来大概1万人,千分之一的选拔率。对比1938年杨振宁参加的全国大学入学考试,参加考试的只有11119人,录取了5460人,其中西南联大就录取了661人。也就是西南联大的录取率高达6%,比现在高100倍。对于杨振宁这样的学生,考取西南联大,没有特别大的难度,花半年几个月准备一下足够了。
这样高强度的选拔,导致人才非常内卷,花一年的时间复习,高强度重复训练,而没有把宝贵的时间投入到继续学习中去。而且这样选拔出来的考试能手都进了2所大学,进一步内卷。不仅要自己学好,还要把同学比下去,这样内卷的结果就是让天赋顶尖的学生疲于奔命,错过了最好的成长时期。
#2 Re: (转载)饶毅之问:过度选拔对顶尖人才的破坏
你这傻逼连智障畜生绕戏子都舔
LOL
LOL
Caravel 写了: 2024年 5月 26日 14:01 此帖转自 Caravel 在 史海钩沉(History) 的帖子:饶毅之问:过度选拔对顶尖人才的破坏
饶毅之问大意就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向海外派出了几十万科学方面的留学生,科研工作者比49年前多几个数量级。为什么没有产生一个诺奖?对比一下,49年之前,旧中国派出几千个留学生就产生了6个诺贝尔奖。在数学方面也是一样,中国的奥数上面,长期高居榜首,但是没有一个人达到陈省身和华罗庚的的水平,连伊朗和越南都通过留学产生了菲尔兹奖得主。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解释,深感赞同,就是现在的高考选拔过于激烈,每年高考人数超过一千万,从中 top10 的高校,加起来也也就5,6万人,最好的北大清华加起来大概1万人,千分之一的选拔率。对比1938年杨振宁参加的全国大学入学考试,参加考试的只有11119人,录取了5460人,其中西南联大就录取了661人。也就是西南联大的录取率高达6%,比现在高100倍。对于杨振宁这样的学生,考取西南联大,没有特别大的难度,花半年几个月准备一下足够了。
这样高强度的选拔,导致人才非常内卷,花一年的时间复习,高强度重复训练,而没有把宝贵的时间投入到继续学习中去。而且这样选拔出来的考试能手都进了2所大学,进一步内卷。不仅要自己学好,还要把同学比下去,这样内卷的结果就是让天赋顶尖的学生疲于奔命,错过了最好的成长时期。
-
Caravel楼主
- 论坛元老

Caravel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700
- 帖子: 27560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7:21
#4 Re: (转载)饶毅之问:过度选拔对顶尖人才的破坏
你们和我廉颇一样,认为大脑的容量是无限的,限制人科学成就的只是(年轻的)时间和寿命。Caravel 写了: 2024年 5月 26日 14:01 此帖转自 Caravel 在 史海钩沉(History) 的帖子:饶毅之问:过度选拔对顶尖人才的破坏
饶毅之问大意就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向海外派出了几十万科学方面的留学生,科研工作者比49年前多几个数量级。为什么没有产生一个诺奖?对比一下,49年之前,旧中国派出几千个留学生就产生了6个诺贝尔奖。在数学方面也是一样,中国的奥数上面,长期高居榜首,但是没有一个人达到陈省身和华罗庚的的水平,连伊朗和越南都通过留学产生了菲尔兹奖得主。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解释,深感赞同,就是现在的高考选拔过于激烈,每年高考人数超过一千万,从中 top10 的高校,加起来也也就5,6万人,最好的北大清华加起来大概1万人,千分之一的选拔率。对比1938年杨振宁参加的全国大学入学考试,参加考试的只有11119人,录取了5460人,其中西南联大就录取了661人。也就是西南联大的录取率高达6%,比现在高100倍。对于杨振宁这样的学生,考取西南联大,没有特别大的难度,花半年几个月准备一下足够了。
这样高强度的选拔,导致人才非常内卷,花一年的时间复习,高强度重复训练,而没有把宝贵的时间投入到继续学习中去。而且这样选拔出来的考试能手都进了2所大学,进一步内卷。不仅要自己学好,还要把同学比下去,这样内卷的结果就是让天赋顶尖的学生疲于奔命,错过了最好的成长时期。
我一不样,我相信进化论,认为人脑的容量不是无限的。往大脑里面塞东西,例如政治,语文,数学做题技巧,物理错题集锦,某些题目的捷径,历届真题等等,浪费的主要还不是时间,而是大脑容量。大脑容量被容量占满了后,学生就学不进新东西了。
这两者是有不同之处的。例如,某学生特别聪明,学东西很快,而且不容易忘掉。这样他的大脑就会更早占满。假如他18岁大脑占满,那么后面他就算拿着20年学习,也学不进去。这是和时间限制论不同的地方。
我家廉颇为了实践她的看法,把开车时间也拿来教小孩成语。这是时间限制论者会做的。
#5 Re: (转载)饶毅之问:过度选拔对顶尖人才的破坏
几个问题verdelite 写了: 2024年 5月 26日 14:30 你们和我廉颇一样,认为大脑的容量是无限的,限制人科学成就的只是(年轻的)时间和寿命。
我一不样,我相信进化论,认为人脑的容量不是无限的。往大脑里面塞东西,例如政治,语文,数学做题技巧,物理错题集锦,某些题目的捷径,历届真题等等,浪费的主要还不是时间,而是大脑容量。大脑容量被容量占满了后,学生就学不进新东西了。
这两者是有不同之处的。例如,某学生特别聪明,学东西很快,而且不容易忘掉。这样他的大脑就会更早占满。假如他18岁大脑占满,那么后面他就算拿着20年学习,也学不进去。这是和时间限制论不同的地方。
我家廉颇为了实践她的看法,把开车时间也拿来教小孩成语。这是时间限制论者会做的。
你上的什么大学
你读大学成绩是不是一直在top3
-
Caravel楼主
- 论坛元老

Caravel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700
- 帖子: 27560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7:21
#6 Re: (转载)饶毅之问:过度选拔对顶尖人才的破坏
你说的跟我的不矛盾,过度选拔导致脑子里面装的都是考试技巧,结果们门课都是100分,做研究还是不行verdelite 写了: 2024年 5月 26日 14:30 你们和我廉颇一样,认为大脑的容量是无限的,限制人科学成就的只是(年轻的)时间和寿命。
我一不样,我相信进化论,认为人脑的容量不是无限的。往大脑里面塞东西,例如政治,语文,数学做题技巧,物理错题集锦,某些题目的捷径,历届真题等等,浪费的主要还不是时间,而是大脑容量。大脑容量被容量占满了后,学生就学不进新东西了。
这两者是有不同之处的。例如,某学生特别聪明,学东西很快,而且不容易忘掉。这样他的大脑就会更早占满。假如他18岁大脑占满,那么后面他就算拿着20年学习,也学不进去。这是和时间限制论不同的地方。
我家廉颇为了实践她的看法,把开车时间也拿来教小孩成语。这是时间限制论者会做的。
-
Caravel楼主
- 论坛元老

Caravel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700
- 帖子: 27560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7:21
-
Caravel楼主
- 论坛元老

Caravel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700
- 帖子: 27560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7:21
#10 Re: (转载)饶毅之问:过度选拔对顶尖人才的破坏
都是相对的,如果周围人不强就不用这么拼命。我小学同学都不学习,考90分就第一,我们玩的快活的不行,每天放学玩1个小时再回家。城里的小孩天天拼双100。
#12 Re: (转载)饶毅之问:过度选拔对顶尖人才的破坏
叔每天下午放2个小时的牛。玩弹珠,玩香烟壳子。Caravel 写了: 2024年 5月 26日 14:41 都是相对的,如果周围人不强就不用这么拼命。我小学同学都不学习,考90分就第一,我们玩的快活的不行,每天放学玩1个小时再回家。城里的小孩天天拼双100。
#14 Re: (转载)饶毅之问:过度选拔对顶尖人才的破坏
考试考的是模仿能力,依葫芦画瓢在限定的时间里完成又快又好。科研要求的是画自己的的瓢没有参照物。由于个体差异,有些人可能在某个发育时间段不专注别人教给他的东西,反而喜欢自己琢磨,这种人是研究型选手,很可惜,这部分人大多没法考高分。
有些人适合创新,有些人适合模仿。
#16 Re: (转载)饶毅之问:过度选拔对顶尖人才的破坏
49前和49后一个显著的区别是政治学学什么。
49后,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从小学开始学政治,到初中政治,历史,语文里面的若干课文(第一首诗是锄禾日当午,汗滴流下土。。。),青少年修养,法律常识,政治经济学常识,政治常识,中国革命史,自然辩证法,等等。学习这些的时间大概有总时间的1/5左右,而且更糟糕的是洗脑。不能质疑,不能越雷池半步。
长期如此,一代一代很难有out-of-box的思维习惯。这个跟穆斯林的诺贝尔奖得主极少的原因非常类似。
49后,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从小学开始学政治,到初中政治,历史,语文里面的若干课文(第一首诗是锄禾日当午,汗滴流下土。。。),青少年修养,法律常识,政治经济学常识,政治常识,中国革命史,自然辩证法,等等。学习这些的时间大概有总时间的1/5左右,而且更糟糕的是洗脑。不能质疑,不能越雷池半步。
长期如此,一代一代很难有out-of-box的思维习惯。这个跟穆斯林的诺贝尔奖得主极少的原因非常类似。
#17 Re: (转载)饶毅之问:过度选拔对顶尖人才的破坏
我大约在大三开始感觉学不进新东西了。40多岁后悟出大脑放空的方法后,又可以学了。
方法是,放弃以前的爱好。对他人充满了不好奇。对感兴趣但是有和当前目标没啥关系的东西,忍住不碰。对记忆里有的东西,不回忆。
成果是写了几篇和工作无关的论文,收获十几个引用。还有是认识的世界上没有量子纠缠。
#18 Re: (转载)饶毅之问:过度选拔对顶尖人才的破坏
为啥不离?verdelite 写了: 2024年 5月 26日 14:30 你们和我廉颇一样,认为大脑的容量是无限的,限制人科学成就的只是(年轻的)时间和寿命。
我一不样,我相信进化论,认为人脑的容量不是无限的。往大脑里面塞东西,例如政治,语文,数学做题技巧,物理错题集锦,某些题目的捷径,历届真题等等,浪费的主要还不是时间,而是大脑容量。大脑容量被容量占满了后,学生就学不进新东西了。
这两者是有不同之处的。例如,某学生特别聪明,学东西很快,而且不容易忘掉。这样他的大脑就会更早占满。假如他18岁大脑占满,那么后面他就算拿着20年学习,也学不进去。这是和时间限制论不同的地方。
我家廉颇为了实践她的看法,把开车时间也拿来教小孩成语。这是时间限制论者会做的。
最后一粒米,拿去充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做军装;最后一美刀, 拿去买dip
#19 Re: (转载)饶毅之问:过度选拔对顶尖人才的破坏
你lp开车教有效果吗?我感觉ABC基本不听的verdelite 写了: 2024年 5月 26日 14:30 你们和我廉颇一样,认为大脑的容量是无限的,限制人科学成就的只是(年轻的)时间和寿命。
我一不样,我相信进化论,认为人脑的容量不是无限的。往大脑里面塞东西,例如政治,语文,数学做题技巧,物理错题集锦,某些题目的捷径,历届真题等等,浪费的主要还不是时间,而是大脑容量。大脑容量被容量占满了后,学生就学不进新东西了。
这两者是有不同之处的。例如,某学生特别聪明,学东西很快,而且不容易忘掉。这样他的大脑就会更早占满。假如他18岁大脑占满,那么后面他就算拿着20年学习,也学不进去。这是和时间限制论不同的地方。
我家廉颇为了实践她的看法,把开车时间也拿来教小孩成语。这是时间限制论者会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