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重磅讲座,本周日13日下午3:30(美西时间)开始,现场网路同时,敬请光临和关注。
硅谷亚洲艺术中心十一月讲座之三:
《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半世纪回眸
50th Anniversary of Chang Dai-chien: A Retrospective
今年11月16日是旧金山艺术与文化中心(今亚洲艺术博物馆)《张大千创作四十年回顾展》开幕50周年纪念日,硅谷亚洲艺术中心特別请到谢瑞华女士来做演讲,分享她当时任策展人达昂西助理时亲见所历。谢女士会用原始文献与观众重温张大千艺术人生中首个重大展览的盛况和故事。
主讲人:谢瑞华(回顾展策展助理)
评述人:舒建华(硅谷亚洲艺术中心馆长)、张伟民(《张大千在海外》电影纪录片导演)
美西:11/13/2022 周日下午 3:30-5:30
亚洲:11/14/2022 周一早晨 7:30-9:30
Zoom ID:
820 2308 6488
Passcode: 3777
网路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j/82023086488?p ... dmbmZHQT09
讲座用英文和中文。现场和线上同时进行。
现场地址:
3777 Stevens Creek Blvd., Suite 400, Santa Clara, CA 95051
更多资讯:
www.artshu.com
本周日下午hybrid讲座:《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
版主: kazaawang, wh
Re: 本周日下午hybrid讲座:《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
背景介绍:
“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于1972年11月16日至12月17日在美国旧金山砥昂博物馆亚洲文化艺术中心举行,共展出张大千1928年至1970年间的代表作品54幅,为张大千老友达祥公历时两年征集所得,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等各类题材俱全,琳琅满目,其中以早年画作最为难得。展览盛况空前,反响强烈,是张大千生前极其重要的一次展览,既反映了张大千在各个绘画门类上所达到的成就,也展现了他四十年来的创作历程。
转文:
https://collection.sina.cn/auction/2019 ... 152.d.html
这张画参加了张大千生前最重要的画展:《翠屏曲涧》
黄天才在《张大千的后半生》一书中写到:“傅申曾经说过:‘张大千一生是展览最多、画册最多、画价最贵的中国画家。’的确,这话一点也不夸张,要是把大千一生所举办过的画展,不论是别人为他策展,或是他自己办展,包括各种类别、不同名目、大小规模,以及他三不五时的、没有名目的所谓‘近作展’,林林总总计算在内,总共有多少,谁也算不清,少说也有近千次吧。”
可就在这几千次中,黄天才却将“四十年回顾展”评为张大千生前最重要的画展,此次亮相诚轩秋拍的《翠屏曲涧》,即是画家亲选的参展作品,是张大千认定的1960年山水画之代表佳作,非比寻常。

(立轴 设色纸本,1960年作,118x65cm)
张大千《翠屏曲涧》作于1960年的八德园,原是自存的称心之作,一年后赠予六子张心澄。此幅名堂很大,曾被画家选入1972年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与文化中心举办的“张大千回顾展”,而这次展览因其特殊的背景,而被黄天才评为张大千生前最重要的一次展览,没有之一。
“张大千回顾展”,又称“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由张大千亲自策划,意在对他四十年艺术生涯做一个全面总结。52件展品全部都是画家自选,从1928年至1968年的四十年间,每年至少一件作品,构建出完整的艺术发展脉络。其中1960年选取山水《翠屏曲涧》、人物《小鹤卿》各一,换言之,《翠屏曲涧》是张大千认定的1960年山水代表作,画家本人背书如此,夫复何求?

(旧金山笛洋美术馆(M.H. de Young Museum)外景,1972年举办“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的亚洲艺术博物馆曾是笛洋美术馆分馆,因此展览地也时常写作“砥昂博物馆”)
此次展览,张大千选入多幅名作,如《嘉耦图》(1947年)、《孽海花》(1956年)、《翠屏曲涧》(1960年)、《青城山通景四屏》(1962年)等。而此次参展作品在现如今也受市场热捧,如写赠高岭梅的《嘉耦图》,曾在苏富比香港创下成交价1.9亿港币之佳绩。

此次展览的另一重要之处,还体现在张大千亲自手写的序言上,因为是对过往四十年艺术生涯的全面总结,这篇序言被公认具有极高的价值。黄天才评“这篇序言不仅是他此次展览的导览,更可视为大千本人的艺术成长史,或是他艺术生涯的自传”,现今广为引用的“先友徐悲鸿最爱予画,每语人曰: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也……山水竹石,清逸绝尘,吾仰吴湖帆;柔而能健,峭而能厚,吾仰溥心畬;明丽柔美,吾仰郑午昌;云瀑空灵,吾仰黄君璧 ……”即出于斯。

(手写序言部分)
《翠屏曲涧》历经半个多世纪,现仍保持大风堂原装裱,并张大千题字木盒,品相完好,实属难得。

《翠屏曲涧》是画家1960年典型样貌,由于此前数年眼力受损,张大千开始尝试新的创作风格,画面中依稀可见石涛、石溪遗意,但技法已有新的突破,大面积使用积墨、破墨,层层叠叠,蒙茸纷披,自成一家面目,臻于浑厚华滋的境界。

(《翠屏曲涧》局部)
张大千除去以恣肆的笔法大面积的皴擦涂染之外,细部依然精心收拾,如画面左下角的屋舍、小桥、苇草,十分具象,而使用花青进行的跳跃性设色,正是泼彩技法的苗头。

《翠屏曲涧》款字局部
落款“摩诘山中”,摩诘即圣保罗附近的Mogi镇之音译,用以指代八德园。

(张大千在八德园,王之一摄)

(《翠屏曲涧》题赠张心澄局部)
1951年11月,张大千子侄心澄、心一、心德、心嘉四人自四川老家出发,经澳门赴香港探望大千,之后并未返国,而是陪侍在大千身旁。拍品右下题写“付与心澄留之”,即张大千第六子张心澄。

(徐雯波(前右二)与子女合影,后中为张心澄)
“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于1972年11月16日至12月17日在美国旧金山砥昂博物馆亚洲文化艺术中心举行,共展出张大千1928年至1970年间的代表作品54幅,为张大千老友达祥公历时两年征集所得,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等各类题材俱全,琳琅满目,其中以早年画作最为难得。展览盛况空前,反响强烈,是张大千生前极其重要的一次展览,既反映了张大千在各个绘画门类上所达到的成就,也展现了他四十年来的创作历程。
转文:
https://collection.sina.cn/auction/2019 ... 152.d.html
这张画参加了张大千生前最重要的画展:《翠屏曲涧》
黄天才在《张大千的后半生》一书中写到:“傅申曾经说过:‘张大千一生是展览最多、画册最多、画价最贵的中国画家。’的确,这话一点也不夸张,要是把大千一生所举办过的画展,不论是别人为他策展,或是他自己办展,包括各种类别、不同名目、大小规模,以及他三不五时的、没有名目的所谓‘近作展’,林林总总计算在内,总共有多少,谁也算不清,少说也有近千次吧。”
可就在这几千次中,黄天才却将“四十年回顾展”评为张大千生前最重要的画展,此次亮相诚轩秋拍的《翠屏曲涧》,即是画家亲选的参展作品,是张大千认定的1960年山水画之代表佳作,非比寻常。

(立轴 设色纸本,1960年作,118x65cm)
张大千《翠屏曲涧》作于1960年的八德园,原是自存的称心之作,一年后赠予六子张心澄。此幅名堂很大,曾被画家选入1972年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与文化中心举办的“张大千回顾展”,而这次展览因其特殊的背景,而被黄天才评为张大千生前最重要的一次展览,没有之一。
“张大千回顾展”,又称“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由张大千亲自策划,意在对他四十年艺术生涯做一个全面总结。52件展品全部都是画家自选,从1928年至1968年的四十年间,每年至少一件作品,构建出完整的艺术发展脉络。其中1960年选取山水《翠屏曲涧》、人物《小鹤卿》各一,换言之,《翠屏曲涧》是张大千认定的1960年山水代表作,画家本人背书如此,夫复何求?

(旧金山笛洋美术馆(M.H. de Young Museum)外景,1972年举办“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的亚洲艺术博物馆曾是笛洋美术馆分馆,因此展览地也时常写作“砥昂博物馆”)
此次展览,张大千选入多幅名作,如《嘉耦图》(1947年)、《孽海花》(1956年)、《翠屏曲涧》(1960年)、《青城山通景四屏》(1962年)等。而此次参展作品在现如今也受市场热捧,如写赠高岭梅的《嘉耦图》,曾在苏富比香港创下成交价1.9亿港币之佳绩。

此次展览的另一重要之处,还体现在张大千亲自手写的序言上,因为是对过往四十年艺术生涯的全面总结,这篇序言被公认具有极高的价值。黄天才评“这篇序言不仅是他此次展览的导览,更可视为大千本人的艺术成长史,或是他艺术生涯的自传”,现今广为引用的“先友徐悲鸿最爱予画,每语人曰: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也……山水竹石,清逸绝尘,吾仰吴湖帆;柔而能健,峭而能厚,吾仰溥心畬;明丽柔美,吾仰郑午昌;云瀑空灵,吾仰黄君璧 ……”即出于斯。

(手写序言部分)
《翠屏曲涧》历经半个多世纪,现仍保持大风堂原装裱,并张大千题字木盒,品相完好,实属难得。

《翠屏曲涧》是画家1960年典型样貌,由于此前数年眼力受损,张大千开始尝试新的创作风格,画面中依稀可见石涛、石溪遗意,但技法已有新的突破,大面积使用积墨、破墨,层层叠叠,蒙茸纷披,自成一家面目,臻于浑厚华滋的境界。

(《翠屏曲涧》局部)
张大千除去以恣肆的笔法大面积的皴擦涂染之外,细部依然精心收拾,如画面左下角的屋舍、小桥、苇草,十分具象,而使用花青进行的跳跃性设色,正是泼彩技法的苗头。

《翠屏曲涧》款字局部
落款“摩诘山中”,摩诘即圣保罗附近的Mogi镇之音译,用以指代八德园。

(张大千在八德园,王之一摄)

(《翠屏曲涧》题赠张心澄局部)
1951年11月,张大千子侄心澄、心一、心德、心嘉四人自四川老家出发,经澳门赴香港探望大千,之后并未返国,而是陪侍在大千身旁。拍品右下题写“付与心澄留之”,即张大千第六子张心澄。

(徐雯波(前右二)与子女合影,后中为张心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