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男王闰秋这两天准备公开道歉了
版主: Softfist
#302 Re: 索男王闰秋这两天准备公开道歉了
Kuangyin 写了: 2024年 6月 20日 22:25 有团队的,最初只是想借用学生账号多刷一遍初赛题,没想到玩大了。已经有人向团队其他人所在高校举报了。王老湿还是有担当的,准备周末公开道歉,详细的聊天记录已经有人发出来了。这些信息去内网找就好。
某些人心中的女天才不仅蠢而且坏,后续的炒作都是她在绑架王索男,因为她想靠这个上北大。。。
版上除了某些服装设计专业对姜萍的顶礼膜拜,还真让我见识了什么叫做学历和智力不符。。。还有就是那些对赌输的,可能要准备好表演吃屎了。
下周一我来挖坟!
时代一直在变,没有停过,也不会停!
#309 Re: 索男王闰秋这两天准备公开道歉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962834 ... 3539037805
关于对“姜萍同学事件”展开调查的请愿信
https://zhuanlan.zhihu.com/p/704427541
联名要求阿里巴巴达摩院及有关部门彻查姜萍老师王闰秋及其团伙作弊的相关证据,以及调查姜萍的数学水平是否符合阿里初赛93分水平
https://zhuanlan.zhihu.com/p/704683797
中专妹妹阿里全球数学竞赛开卷初赛勇夺全球12名成绩真伪考
https://www.south-plus.net/read.php?tid-2223469.html
总共有279人参与本次投票
【关于请愿的一些个人想法】本文将以Q&A的形式展开;所有内容均为我自己的个人想法和解读,不代表参与请愿的其他选手。
Q:请愿的最新进展如何?
A:截至目前,已经有39位决赛选手参与联署,非常感谢各位的支持!
遗憾的是,我们仍未收到组委会对于请愿的回应。
我将继续定期向组委会发送邮件,更新请愿的联署名单,持续到组委会完成调查为止。希望能够有更多仍在观望的决赛选手加入请愿,向组委会表明我们追求事件真相的态度。
Q:为什么要发起请愿?
A:我把理由概括为三个问题:谁有义务?谁有能力?谁有权利?
首先,组委会作为本次赛事的主办方,在“姜萍同学事件”引起如此广泛关注的情况下,有义务对事件的真相进行说明,以平息舆论中对于事件真实性的争议;
其次,目前网络上大多数所谓的“证据”均为间接证据,而真正能够判断事件真相的直接证据,要么掌握在组委会手中(如实际提交的预赛试卷),要么组委会更容易获得(如委派专家与姜萍同学进行交流),组委会更有能力对真相展开调查;
最后,最有权利要求组委会对此展开调查的,正是与姜萍同学一同入围决赛的其他选手。作为非官方举办的数学竞赛,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发展到今天,仍能吸引那么多顶尖选手参与,关键就在于保持了较高的公信力和学术水准,确保入围决赛的选手名副其实。要求组委会继续保持这一公信力和学术水准,是选手们当然的权利。
Q:为什么会由你来发起请愿?
A:绝大多数入围决赛的选手都在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初期阶段,或许还得再加上一些在中学阶段就崭露头角的少年天才,像我这样博士毕业两年还来参赛的“老”选手恐怕属于极少数。而在我看来,年轻选手通常会陷于两种处境:要么是顾虑太多,既担心透露自己的信息会遭到网络暴力,也担心透露学校的信息会受到师长的压力,因此不敢鼓起勇气来振臂一呼;要么是空有一腔热血,但不太掌握方式方法,不是将太多精力消磨在无效的争论当中,就是言辞过于激烈而遭到舆论的反噬。
因此,我决定自己站出来实名发起请愿,同时向其他选手保证其个人信息将会完全对公众保密(仅对组委会公开),给有所顾虑的选手提供了一些推动力;同时,我起草了一封立场相对中立、将主要矛头指向组委会的请愿信,所幸这封信得到了大多数选手的认可,使得请愿比较顺利、快速地度过准备阶段而直接进入了行动阶段。
从结果上来说,也许有其他选手也已经有相似的打算,我仅仅是机缘巧合成了最先发出倡议的人;从能力上来说,也许是因为我勉强还能算是个“青年”,热血还没彻底凉透,同时又比大多数选手多经历了几年社会的“毒打”;但归根结底,也许我其实只是记得自己曾经的纠结和犹豫,因此当如今我在社会上略微站稳脚跟时,更能体会到在这一刻愿意挺身而出能够对其他人带来多大的鼓励和慰藉。
在此,我也特别向入围决赛的选手中已经结束学业、参与工作的选手发出呼吁,希望各位能够考虑实名加入联署,帮其他选手多承担一分风雨,也能让他们更少一分后顾之忧。
Q:为什么在请愿信中,仅列举了三条主要质疑,而没有列举“某某证据(此处可自行填空)”?
A:在回答前,我再次强调,以下内容仅仅是我自己的个人解读,不代表其它请愿选手。
目前网络上流传的绝大多数“质疑”或“证据”大多无法满足以下三个标准:其一,逻辑是否牢靠;其二,来源是否可信;其三,是否与事件直接相关。
目前在请愿书中留下的前两条质疑,就我的判断来说,是在这三个标准上最没有争议的。
对姜萍的采访视频由达摩院官方发布,来源可信;板书中频繁出现的书写错误,表明姜萍同学对相应的符号和表达式不够熟悉,直接关系到对其数学水平的判断。对姚教授的采访系《中国新闻周刊
》公开发表,且截至目前没有被撤回或否认,来源相对可信;能够熟练使用LaTeX,甚至水平超过95%的数学专业学生,这一论断与姜萍同学的数学学习经历和频频出现的书写错误存在矛盾,直接关系到对其预赛答卷真实性的判断。
至于第三条质疑,则是为了引出本次事件与王闰秋老师的相关性,为之后要求公开王闰秋老师的答卷提供必要的论据;但出于前述原因,这里也就没有进一步展开具体的“证据”。
相比之下,其它“证据”大多不能满足这样的审查。例如,在请愿信草稿中,本来还有对姜萍同学是否能够学习《偏微分方程
》一书的质疑,理由是该书需要大量的先修知识;但由于有选手指出,谢惠民
的《数学分析》一书的后半和《偏微分方程》一书的开头部分可以较好地衔接学习,因此在之后的修改中还是删除了这一条。
另外,从大方向上说,请愿的目的是“要求组委会展开调查”,而非“要求组委会证实/证伪事件”。换言之,请愿本身对于组委会的调查结果并无预设或期望,而是尽量采取了客观中立的立场;而过度详细地罗列和描述这些“证据”将会影响这一立场。
Q:为什么在请愿信中,仅要求组委会公开预赛答卷并展开独立调查,而没有要求“某某措施(此处可自行填空)”?
A:在“为什么要发起请愿”一节中,我已经提出,组委会有义务也有能力展开调查,而入围决赛的选手有权利要求组委会展开调查。因此,本次请愿信的两大主体分别是“入围决赛的选手”和“组委会”,在提出要求时,自然也只能涉及到这两个主体。
可以看出,目前所要求的措施,都将主要矛头指向了组委会,而这两项措施也都在组委会的能力范围之内;特别是,请愿信特意避免了将矛头指向姜萍同学,没有提出任何针对姜萍同学本人的要求,如重新参加考试、开直播讲解考题、与特定人士进行一对一交流等等,既是避免给姜萍同学施加太多压力,也是为了避免让民众以为我们在强迫姜萍同学自证“到底吃了几碗粉”。
同时,也为了避免组委会在事件调查中“自罚三杯”,在请愿信中特意强调,在展开独立调查时,必须有无利益冲突的第三方专家一同参与。希望关注此事的各位专业人士在有必要时能够施以援手,以确保组委会能够公平、公正、公开地展开调查。
Q:对于这场请愿,你最终希望达成什么样的结果?
A:就我个人而言,我对于这场请愿唯一的希望就是揭露事件真相。只要组委会切实、可靠地展开了调查,并及时、公开地发布了详细的调查结果,无论结果如何,我都能够接受。
同时,我也希望,在这次请愿之后,能够还真正热爱数学的人一片净土。最近的争端,除了处于事件中心的姜萍同学之外,也裹挟进了许多数学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士,和并非专业但同样热爱数学的爱好者,并带来了太多的浮躁和戾气。我衷心地希望,组委会的调查结果能够平息这些争端,让所有热爱数学的人能够回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当中,继续探索和欣赏数学之美。
Q:你是否考虑过,发起请愿对姜萍同学可能带来怎样的影响?
A:我始终愿意相信,尽管姜萍同学是此次事件的当事人,但是她主观上并没有追求这样的结果或是热度;同时,我也始终希望相信,她也确实热爱数学,愿意在业余时间孜孜不倦地学习数学,并能够从数学和服装设计的共通之处中感受到其相似的对称之美。
所以,当我在上一节说“真正热爱数学的人”时,我想姜萍同学也应该是其中之一;我希望这次请愿最终也能够帮助她找到“真相”,帮助她回到十几天前那个平凡的午后,重新捧起书本,继续自己的数学旅程。
在决赛前给各位联署选手发的最后一封邮件中,我祝愿每一位选手在决赛中获得理想的成绩。同样地,我也祝愿姜萍同学在人生这场漫长的考试中,即使有些许波折,最终也能收获她自己理想的成绩。
Q:你是否考虑过,发起请愿对自己可能带来怎样的影响?
A:首先, 肯定会有很多人误解我和其它参与联署的决赛选手,认为我们就是在质疑姜萍同学,而无视我在上文中一再强调和解释过的,我们追求的只是真相,我们并没有预设任何立场。
其次,也有人会认为我们是在酸、在嫉妒,是因为姜萍同学在资源不及我们的情况下却超过了我们而忿忿不平,因此才誓要把她“拉下神坛”。这样的场景在我前不久的回答中已经有所预演:即便我已经明白地写出我认为“姜萍同学达到了数学系本科生的水平”,仍然有人在评论区质问我“姜萍和你有相同的资源吗”,令我十分摸不着头脑。
再次,还会有人认为我在蹭热度、赚流量,甚至可能会评价我吃人血馒头,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点:当我为了避免打扰姜萍同学备考,而一再向各位选手要求在决赛结束前不要公开请愿的相关信息时,当我本人在过去几天内从未参与任何对本次争端的公开讨论时(我唯一相关的回答完全建立在姜萍同学的成绩真实可靠的基础上,彼时对成绩真实性的质疑尚未传开),正有无数所谓的“大V”在各个社交媒体平台大放厥词,甚至是正一遍、反一遍地收割着流量,连知乎上都有回答炫耀自己如何在短短几天内靠写“姜萍事件”而赚了一笔快钱。
但最后,我也相信,上面这些只是少数,而有更多的网友会和各位参与请愿联署的决赛选手、和我站在一起,客观、中立、理智地向组委会发声,并期待事件最终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其实,熟悉我的知友应该知道,“追求真相”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于我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了。我曾经写过一篇长文加一篇长回答,罗列大量证据驳斥另一位知友所谓“苏联是第一个消灭天花
的国家”的观点;然后又写过一篇长文加一篇长回答,向知友们解释为什么美国在2019年的“Crimson Contagion演习”并非新冠疫情的预演。
至于我在“追求真相”的过程中所面对的“风车”,阿里巴巴达摩院也远不是最大的一座:我曾经公开发文指出,以共青团中央名义在知乎发布的某篇科普回答,全文抄袭了同问题下另一位优秀回答者的回答,并且在迟迟没有得到答复后又再次追加发文,直至该回答被删除。这些文章和回答目前都还健在,可供各位有心想要寻找蛋缝
的人士查阅。
因此,我不想说什么“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样非常帅气的话,毕竟相比于以往,我知道这一回我不是在踽踽独行;相反,我要说一句更帅气的话,来自高尔基的《海燕》: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关于对“姜萍同学事件”展开调查的请愿信
https://zhuanlan.zhihu.com/p/704427541
联名要求阿里巴巴达摩院及有关部门彻查姜萍老师王闰秋及其团伙作弊的相关证据,以及调查姜萍的数学水平是否符合阿里初赛93分水平
https://zhuanlan.zhihu.com/p/704683797
中专妹妹阿里全球数学竞赛开卷初赛勇夺全球12名成绩真伪考
https://www.south-plus.net/read.php?tid-2223469.html
总共有279人参与本次投票
【关于请愿的一些个人想法】本文将以Q&A的形式展开;所有内容均为我自己的个人想法和解读,不代表参与请愿的其他选手。
Q:请愿的最新进展如何?
A:截至目前,已经有39位决赛选手参与联署,非常感谢各位的支持!
遗憾的是,我们仍未收到组委会对于请愿的回应。
我将继续定期向组委会发送邮件,更新请愿的联署名单,持续到组委会完成调查为止。希望能够有更多仍在观望的决赛选手加入请愿,向组委会表明我们追求事件真相的态度。
Q:为什么要发起请愿?
A:我把理由概括为三个问题:谁有义务?谁有能力?谁有权利?
首先,组委会作为本次赛事的主办方,在“姜萍同学事件”引起如此广泛关注的情况下,有义务对事件的真相进行说明,以平息舆论中对于事件真实性的争议;
其次,目前网络上大多数所谓的“证据”均为间接证据,而真正能够判断事件真相的直接证据,要么掌握在组委会手中(如实际提交的预赛试卷),要么组委会更容易获得(如委派专家与姜萍同学进行交流),组委会更有能力对真相展开调查;
最后,最有权利要求组委会对此展开调查的,正是与姜萍同学一同入围决赛的其他选手。作为非官方举办的数学竞赛,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发展到今天,仍能吸引那么多顶尖选手参与,关键就在于保持了较高的公信力和学术水准,确保入围决赛的选手名副其实。要求组委会继续保持这一公信力和学术水准,是选手们当然的权利。
Q:为什么会由你来发起请愿?
A:绝大多数入围决赛的选手都在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初期阶段,或许还得再加上一些在中学阶段就崭露头角的少年天才,像我这样博士毕业两年还来参赛的“老”选手恐怕属于极少数。而在我看来,年轻选手通常会陷于两种处境:要么是顾虑太多,既担心透露自己的信息会遭到网络暴力,也担心透露学校的信息会受到师长的压力,因此不敢鼓起勇气来振臂一呼;要么是空有一腔热血,但不太掌握方式方法,不是将太多精力消磨在无效的争论当中,就是言辞过于激烈而遭到舆论的反噬。
因此,我决定自己站出来实名发起请愿,同时向其他选手保证其个人信息将会完全对公众保密(仅对组委会公开),给有所顾虑的选手提供了一些推动力;同时,我起草了一封立场相对中立、将主要矛头指向组委会的请愿信,所幸这封信得到了大多数选手的认可,使得请愿比较顺利、快速地度过准备阶段而直接进入了行动阶段。
从结果上来说,也许有其他选手也已经有相似的打算,我仅仅是机缘巧合成了最先发出倡议的人;从能力上来说,也许是因为我勉强还能算是个“青年”,热血还没彻底凉透,同时又比大多数选手多经历了几年社会的“毒打”;但归根结底,也许我其实只是记得自己曾经的纠结和犹豫,因此当如今我在社会上略微站稳脚跟时,更能体会到在这一刻愿意挺身而出能够对其他人带来多大的鼓励和慰藉。
在此,我也特别向入围决赛的选手中已经结束学业、参与工作的选手发出呼吁,希望各位能够考虑实名加入联署,帮其他选手多承担一分风雨,也能让他们更少一分后顾之忧。
Q:为什么在请愿信中,仅列举了三条主要质疑,而没有列举“某某证据(此处可自行填空)”?
A:在回答前,我再次强调,以下内容仅仅是我自己的个人解读,不代表其它请愿选手。
目前网络上流传的绝大多数“质疑”或“证据”大多无法满足以下三个标准:其一,逻辑是否牢靠;其二,来源是否可信;其三,是否与事件直接相关。
目前在请愿书中留下的前两条质疑,就我的判断来说,是在这三个标准上最没有争议的。
对姜萍的采访视频由达摩院官方发布,来源可信;板书中频繁出现的书写错误,表明姜萍同学对相应的符号和表达式不够熟悉,直接关系到对其数学水平的判断。对姚教授的采访系《中国新闻周刊
》公开发表,且截至目前没有被撤回或否认,来源相对可信;能够熟练使用LaTeX,甚至水平超过95%的数学专业学生,这一论断与姜萍同学的数学学习经历和频频出现的书写错误存在矛盾,直接关系到对其预赛答卷真实性的判断。
至于第三条质疑,则是为了引出本次事件与王闰秋老师的相关性,为之后要求公开王闰秋老师的答卷提供必要的论据;但出于前述原因,这里也就没有进一步展开具体的“证据”。
相比之下,其它“证据”大多不能满足这样的审查。例如,在请愿信草稿中,本来还有对姜萍同学是否能够学习《偏微分方程
》一书的质疑,理由是该书需要大量的先修知识;但由于有选手指出,谢惠民
的《数学分析》一书的后半和《偏微分方程》一书的开头部分可以较好地衔接学习,因此在之后的修改中还是删除了这一条。
另外,从大方向上说,请愿的目的是“要求组委会展开调查”,而非“要求组委会证实/证伪事件”。换言之,请愿本身对于组委会的调查结果并无预设或期望,而是尽量采取了客观中立的立场;而过度详细地罗列和描述这些“证据”将会影响这一立场。
Q:为什么在请愿信中,仅要求组委会公开预赛答卷并展开独立调查,而没有要求“某某措施(此处可自行填空)”?
A:在“为什么要发起请愿”一节中,我已经提出,组委会有义务也有能力展开调查,而入围决赛的选手有权利要求组委会展开调查。因此,本次请愿信的两大主体分别是“入围决赛的选手”和“组委会”,在提出要求时,自然也只能涉及到这两个主体。
可以看出,目前所要求的措施,都将主要矛头指向了组委会,而这两项措施也都在组委会的能力范围之内;特别是,请愿信特意避免了将矛头指向姜萍同学,没有提出任何针对姜萍同学本人的要求,如重新参加考试、开直播讲解考题、与特定人士进行一对一交流等等,既是避免给姜萍同学施加太多压力,也是为了避免让民众以为我们在强迫姜萍同学自证“到底吃了几碗粉”。
同时,也为了避免组委会在事件调查中“自罚三杯”,在请愿信中特意强调,在展开独立调查时,必须有无利益冲突的第三方专家一同参与。希望关注此事的各位专业人士在有必要时能够施以援手,以确保组委会能够公平、公正、公开地展开调查。
Q:对于这场请愿,你最终希望达成什么样的结果?
A:就我个人而言,我对于这场请愿唯一的希望就是揭露事件真相。只要组委会切实、可靠地展开了调查,并及时、公开地发布了详细的调查结果,无论结果如何,我都能够接受。
同时,我也希望,在这次请愿之后,能够还真正热爱数学的人一片净土。最近的争端,除了处于事件中心的姜萍同学之外,也裹挟进了许多数学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士,和并非专业但同样热爱数学的爱好者,并带来了太多的浮躁和戾气。我衷心地希望,组委会的调查结果能够平息这些争端,让所有热爱数学的人能够回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当中,继续探索和欣赏数学之美。
Q:你是否考虑过,发起请愿对姜萍同学可能带来怎样的影响?
A:我始终愿意相信,尽管姜萍同学是此次事件的当事人,但是她主观上并没有追求这样的结果或是热度;同时,我也始终希望相信,她也确实热爱数学,愿意在业余时间孜孜不倦地学习数学,并能够从数学和服装设计的共通之处中感受到其相似的对称之美。
所以,当我在上一节说“真正热爱数学的人”时,我想姜萍同学也应该是其中之一;我希望这次请愿最终也能够帮助她找到“真相”,帮助她回到十几天前那个平凡的午后,重新捧起书本,继续自己的数学旅程。
在决赛前给各位联署选手发的最后一封邮件中,我祝愿每一位选手在决赛中获得理想的成绩。同样地,我也祝愿姜萍同学在人生这场漫长的考试中,即使有些许波折,最终也能收获她自己理想的成绩。
Q:你是否考虑过,发起请愿对自己可能带来怎样的影响?
A:首先, 肯定会有很多人误解我和其它参与联署的决赛选手,认为我们就是在质疑姜萍同学,而无视我在上文中一再强调和解释过的,我们追求的只是真相,我们并没有预设任何立场。
其次,也有人会认为我们是在酸、在嫉妒,是因为姜萍同学在资源不及我们的情况下却超过了我们而忿忿不平,因此才誓要把她“拉下神坛”。这样的场景在我前不久的回答中已经有所预演:即便我已经明白地写出我认为“姜萍同学达到了数学系本科生的水平”,仍然有人在评论区质问我“姜萍和你有相同的资源吗”,令我十分摸不着头脑。
再次,还会有人认为我在蹭热度、赚流量,甚至可能会评价我吃人血馒头,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点:当我为了避免打扰姜萍同学备考,而一再向各位选手要求在决赛结束前不要公开请愿的相关信息时,当我本人在过去几天内从未参与任何对本次争端的公开讨论时(我唯一相关的回答完全建立在姜萍同学的成绩真实可靠的基础上,彼时对成绩真实性的质疑尚未传开),正有无数所谓的“大V”在各个社交媒体平台大放厥词,甚至是正一遍、反一遍地收割着流量,连知乎上都有回答炫耀自己如何在短短几天内靠写“姜萍事件”而赚了一笔快钱。
但最后,我也相信,上面这些只是少数,而有更多的网友会和各位参与请愿联署的决赛选手、和我站在一起,客观、中立、理智地向组委会发声,并期待事件最终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其实,熟悉我的知友应该知道,“追求真相”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于我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了。我曾经写过一篇长文加一篇长回答,罗列大量证据驳斥另一位知友所谓“苏联是第一个消灭天花
的国家”的观点;然后又写过一篇长文加一篇长回答,向知友们解释为什么美国在2019年的“Crimson Contagion演习”并非新冠疫情的预演。
至于我在“追求真相”的过程中所面对的“风车”,阿里巴巴达摩院也远不是最大的一座:我曾经公开发文指出,以共青团中央名义在知乎发布的某篇科普回答,全文抄袭了同问题下另一位优秀回答者的回答,并且在迟迟没有得到答复后又再次追加发文,直至该回答被删除。这些文章和回答目前都还健在,可供各位有心想要寻找蛋缝
的人士查阅。
因此,我不想说什么“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样非常帅气的话,毕竟相比于以往,我知道这一回我不是在踽踽独行;相反,我要说一句更帅气的话,来自高尔基的《海燕》: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311 Re: 索男王闰秋这两天准备公开道歉了
是的。再高,同学关系就不好了。这分数说明教学水准不低,只是对学生宽松而已。我的线性代数老师,就是认为能考60分就很优秀了。当然他出的题太难,年级两女生当场退考。其实后来开根号除十,大多能及格。哪些盯着分数的真的很无聊。
上次由 cocoa 在 2024年 6月 22日 19:09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