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最大的成就不是诺奖

包含原读书听歌看电影版、电视版、Food版、Travel版,以及其他生活娱乐相关版面。

版主: kazaawangwh

回复
头像
jb(Joe Biden)楼主
论坛点评
论坛点评
帖子互动: 107
帖子: 2538
注册时间: 2024年 6月 23日 19:23

#1 李政道最大的成就不是诺奖

帖子 jb(Joe Biden)楼主 »

图片

作者:刘正
Simon Kucher战略咨询顾问, 天体物理奥赛前国家队成员

在北半球冬季星空中,最光辉夺目的莫过于全天最亮的天狼星,如明灯般挂在猎户座身后。但在天狼星的侧畔,其实还有一颗伴星,通常被称为天狼星B,或“小狗星”。尽管只有8.7等(星等是用来描述天体亮度的一个尺度。星等数值越小,表示天体越亮;数值越大,表示天体越暗)的暗弱微光,但这颗“小狗星”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却赫赫有名——因为这是第一颗被人类发现的白矮星,也是目前已知质量最大的白矮星之一。

图片
图:天狼星及其伴星

北京时间2024年8月5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逝世,享年97岁。许多人都津津乐道于他以宇称不守恒摘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鲜为人知的是,李政道还奠定了白矮星演化理论的基础。

1

师从费米,24岁首秀展现一流计算功底

1946年,20岁的李政道被吴大猷和叶企孙先生联名推荐去美国攻读研究生。而他在芝加哥大学的导师,则是赫赫有名的诺贝尔奖得主恩里克·费米——对,就是那个在学校体育场建核反应堆,用纸屑漂移手算原子弹当量的费米。

作为物理学黄金一代的一员,费米对物理学宏观现象,尤其是天文学的兴趣不亚于他对量子物理的研究,并把这种好奇心传给了李政道。而费米实事求是的作风,也让他的第一个中国学生终身难忘。

有一天,费米问李政道太阳中央的温度是多少,李回答说:“大约一千万度。”费米问:“你怎么知道的?”李诚实地回答:“是书上说的”,但费米并不满意,而是建议李政道自己动手建模算一下。于是李政道用几周时间造了一个6.7英尺长的计算尺,用于求解辐射传递方程的积分计算,得出了精确的答案——1571万摄氏度。

图片
图:李政道和用于计算太阳温度的超大计算尺

1949年,在费米的建议下,李政道决定以白矮星作为博士毕业论文的课题。白矮星,一个神秘的天体,它的质量和表面温度与太阳相似,但光度却仅有千分之一,据此推断其平均密度应是太阳的100倍以上,一个火柴盒的白矮星质量就超过了一吨。彼时天文学家通过光谱学分析认为白矮星主要由氢构成,在这么高密度的简并态下氢原子核是如何进行核反应,就成了难以破解的谜题。

于是,李政道构建了白矮星内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方程,从一般物理状态的外层到高度简并的核心,还特别考虑计算了固体下的电子热导率,这是白矮星内部温度分布的重要参数。而在对这个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后,他得到了一个惊人的结论:白矮星无法依靠氢原子核聚变实现辐射-引力平衡。

真相是,白矮星的内部几乎没有氢!

这意味着白矮星本质上是一个靠简并态支撑的结构、且无法制造能量,只能不断冷却的“铁球”(由碳氧原子构成)。以这个发现为基础,李政道进一步计算出白矮星的质量上限不会超过1.44个太阳质量。

质量超过这一极限的天体则会演化成黑洞,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在李政道发表论文的那一年,霍金刚刚上大学。

24岁的李政道完成了物理学界的首秀,展示出在天体物理、核物理、凝聚态物理、统计物理、流体力学等方面深刻的洞察和一流的计算功底。

那个年代的物理学依然是充满了迷雾的无限原野,而李政道,这个来自中国的天才小子,将在接下来的七年间遍历天体物理(致密星),流体力学(湍流),统计物理(李-杨定律),凝聚态物理(极化子理论),量子场论(李模型)的重要难题,最终,以基本粒子物理中最精彩的一个猜想,成为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在最好的年纪,李政道如一道炫目的白光,照亮了科学的新边疆。

在这之后的四十年里,李政道仍在不断地拓展和杨振宁一起发现的这片沃土,甚至还顺手把自己发明的非拓扑孤子理论用回到天体物理学上,提出了“孤子星”模型,成为暗物质和类星体最可能的假想之一。

2

一代宗师,后半生致力于培养中国科学家

但这些,都不是今天我们纪念李政道的最关键原因。

物理学黄金一代最年轻的费米,点亮了李政道的物理学之路,而作为白银时代最耀眼的天才,李政道给整整一代的中国科学家开拓出一条学术大道。

1972年中美破冰之后,李政道第一时间回国访问。在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接见时,大胆提出了跨越式培养基础科学人才的建议,而这一提议后来成为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创办的重要依据。此后,李政道多次专程前往合肥,和少年班的学子交流,鼓励他们为国成才。

图片

图:1984年,李政道与少年班师生合影

由于此前的特殊时期,中国已和世界学术圈隔离多年,许多优秀的学生被困在国内,无法接触到最新的研究和正规的学术训练。

1979年,李政道在回国讲学间隙请求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为中科院的研究生出一份考题,最终有5名学生通过考试,李政道为他们补办手续,资助他们前往哥大留学。

此后的半年间,李政道陆续向美国53所大学的物理系寄出200多封邮件,邀请他们效仿哥大模式招收中国学生,得到积极回应。

这一行动,开启了CUSPEA(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的传奇十年。从1980到1988年,CUSPEA共招收915名博士生赴美深造,陆续成为中国物理学界的中坚力量,迅速缩小了国内外的研究水平差距。如今,国内所有的重点理工学科里,都有通过CUSPEA留学归来的老师,把科学的智慧传承给更多的中国孩子。

图片

对于这一成就,李政道自我评价道“是吴大猷先生当初把我带到美国来的,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没有这样的机会,我是不会有今天的……我深感CUSPEA有意义、有价值,从某些方面讲,它比我做宇称不守恒更有意义。”

在此之后,李政道还向邓小平建言,设立了中国的博士后资助制度,并深入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建立。CUSPEA的成功也被复制到其他学科,由康奈尔大学吴瑞教授发起了 CUSBEA 项目,选派优秀学生赴美学习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如今,CUSBEA一代已成为中国生物医药研发和产业元老级的存在。

图片

而在1997年,李政道更是动用个人积蓄设立了“秦惠䇹-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专门用来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苏州大学、台湾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优秀本科生见习科学研究,20年来培养了3800余名“䇹政学者”。

在人生的后半程,李政道筚路蓝缕,把自己的全力投入到中国下一代科学家的培养中。而这些,才是李政道之所以是一代宗师的真正原因。

七天之后,英仙座流星雨就会如期划过天空,把奥尔特云中的生命之水带给地球。没有亿万年来的这一道道辉光,地球将不会是如今碧波荡漾生机盎然的所在,而永远是干涸的死寂。

当科学的群星在西方闪耀时,是李政道这样的国士突破阻碍,不断的把水和光带给眼中充满渴望的中国学子。

如今,先生已魂归物理学众神的英灵殿,而他当年带来的火种,也散作满天星斗,照亮一个科学大国的光辉未来。

国士无双。

+2.00 积分 [版主 wh 发放的奖励]
Joe Biden Says He Needs More Sleep and Less Work at Night.
夜晚多睡觉,少干活。
弃婴千枝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1068
帖子: 11608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7日 10:51

#2 Re: 李政道最大的成就不是诺奖

帖子 弃婴千枝 »

这帮人不知道什么毛病,一定要提一句“xx奥赛前队员”,那个青玄知乎帖子也是这样
头像
F150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3-24年度优秀版主
F150 的博客
帖子互动: 1032
帖子: 22387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10:47

#3 Re: 李政道最大的成就不是诺奖

帖子 F150 »

弃婴千枝 写了: 2024年 8月 6日 09:35 这帮人不知道什么毛病,一定要提一句“xx奥赛前队员”,那个青玄知乎帖子也是这样
军版名言,人生巅峰,lol
头像
Funny69
知名作家
知名作家
帖子互动: 82
帖子: 941
注册时间: 2022年 8月 10日 09:25

#4 Re: 李政道最大的成就不是诺奖

帖子 Funny69 »

老李算是在美老中吃饭砸锅的元老了吧?
头像
jb(Joe Biden)楼主
论坛点评
论坛点评
帖子互动: 107
帖子: 2538
注册时间: 2024年 6月 23日 19:23

#5 Re: 李政道最大的成就不是诺奖

帖子 jb(Joe Biden)楼主 »

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大门口,矗立着一座雕塑,名为“物之道”,用太极图展现了正负电子的相互作用。
雕塑下方刻着李政道的诗《物之道》:“道生物,物生道,道为物之行,物为道之成,天地之艺物之道。”
图片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Joe Biden Says He Needs More Sleep and Less Work at Night.
夜晚多睡觉,少干活。
Oldsea(Day)
论坛点评
论坛点评
帖子互动: 171
帖子: 2506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30日 14:25

#6 Re: 李政道最大的成就不是诺奖

帖子 Oldsea(Day) »

jb 写了: 2024年 8月 6日 14:29 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大门口,矗立着一座雕塑,名为“物之道”,用太极图展现了正负电子的相互作用。
雕塑下方刻着李政道的诗《物之道》:“道生物,物生道,道为物之行,物为道之成,天地之艺物之道。”
图片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政道是神一样的存在
道生物,物生道,道为物之行,物为道之成,天地之艺物之道。
可不可以理解为,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也认为精神领引物质,物质是精神的载体
wh(问号)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帖子互动: 3423
帖子: 74560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7 Re: 李政道最大的成就不是诺奖

帖子 wh(问号) »

jb 写了: 2024年 8月 6日 14:29 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大门口,矗立着一座雕塑,名为“物之道”,用太极图展现了正负电子的相互作用。
雕塑下方刻着李政道的诗《物之道》:“道生物,物生道,道为物之行,物为道之成,天地之艺物之道。”
图片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李政道的名字是什么意思?网上没找到名字由来,找到一篇说李杨分道扬镳的文章,杨振宁欺人太甚……

http://paper.people.com.cn/rmwz/html/20 ... htm?div=-1
李政道与杨振宁恩怨始末
舒泰峰 《 人民文摘 》(2010年第1期)

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与杨振宁的分裂,是华人物理学界一段著名的公案。

两位曾经最亲密的合作者,最终却冷眼相向,内情究竟如何?即将出版的《诺贝尔奖中华风云——李政道传》首次详细披露了二人恩怨的始末。

初识

40年代,李政道正在西南联大读二年级。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觉得原子弹很重要,也要造原子弹。他找到西南联大的物理教授吴大猷、化学教授曾昭抡和数学教授华罗庚,对他们说,给你们10万美元,一个大礼堂作为工作场所,请你们造原子弹。

吴大猷等人说,造原子弹要先培养人才,建议选拔一些人去美国学习。

李政道被选中,于1946年来到美国,但由于美国并不开放原子弹制造技术,考察小组只能解散。据指示,他们可以用领取到的经费在美国深造。于是李政道就去芝加哥大学师从费米学起了理论物理。

那时杨振宁已在芝加哥大学当助教,他接到吴大猷的通知,给李政道他们在大学国际公寓预定了房间。杨振宁也是西南联大校友,但比李政道高两个年级。这是李、杨的初次谋面。

同在一所学校,交往自然开始。二人开始联名发表论文,在生活上也成了亲密的朋友。

合作

博士毕业后,1950年,李政道到伯克利加州大学工作,担任物理系助教。当时,朝鲜战争爆发,加州地方反华气焰嚣张,因而李政道在加州并不愉快。

此前,1949年秋,杨振宁来到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访问成员。他知道李政道在加州的情况,于是两人商量,李政道也来普林斯顿,可以一起作研究。

于是,杨振宁去找了院长奥本海默(美国“原子弹之父”),请他给李政道发出邀请信。1951年9月,李政道偕夫人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李、杨两家比邻而居,两家人来往密切。杨振宁正在进行两维伊辛模型的磁化计算研究,他希望李政道加入。这是他们合作的真正开始。

1951年秋,他们写了两篇统计力学论文,首次给出了不同热力学函数的严格定义。

两位年轻中国学者的论文引起了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重视。1952年的一天,二人受邀与爱因斯坦见面。谈话时间很长,爱因斯坦问得很多、很细。最后,他站起来同李政道握手,恳切地对他说:“祝你未来在物理上成功。”

两位年轻人在普林斯顿的合作及其卓越成果,以及他们个人和两个家庭之间的亲密关系,一时传为佳话。

奥本海默曾说,李政道和杨振宁坐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草地上讨论问题,是一道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致。

第一次分手

李政道在普林斯顿工作,既有成就又很愉快。但此时纠纷却发生了,由头是他们合写的两篇论文的署名次序问题。

这两篇论文的总标题是《状态方程和相变的统计理论》,第一篇《凝聚理论》署名是杨振宁和李政道,第二篇《格气和伊辛模型》署名是李政道和杨振宁。

在第一篇论文完成后,按惯例合作者的署名应按姓氏英文首字母的顺序排列,应该是“李政道和杨振宁”,但是,杨振宁提出,如果李政道不介意的话,他希望排在前面,因为他比李政道大四岁。李政道对这一要求很吃惊,勉强同意。

在第二篇论文署名时,李政道说服杨振宁按国际惯例改了过来。

署名问题给二人带来裂隙,李政道决定不再和杨振宁合作。之后,虽然他在普林斯顿又工作了一年半时间,但是他们没有再合著论文。

论文署名的事情使李政道耿耿于心。李政道决定离开普林斯顿,去哥伦比亚大学担任助理教授。三年后,1956年,他29岁时,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授。

共获诺贝尔奖

李政道离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本来就是想和杨振宁拉开距离。一件偶然的事情,却使二人恢复了合作。

1953年,杨振宁曾去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工作一年,和米尔斯合作发表了一篇论文《同位旋守恒和同位旋规范不变性》,其中提出了后来十分有名的杨-米尔斯规范场方程。

但是,当时李政道对这篇论文的出发点是否正确持严重怀疑。一次,杨振宁到哥伦比亚大学来看李政道,李把他的看法告诉了杨。经过激烈的讨论,杨同意了李的意见,还共同署名,李前杨后,发表了论文《重粒子守恒和普适规范转换》。

这件事使他们重拾合作,这也是他们物理生涯中富有浪漫和神奇色彩的一段。李政道在他的文章中有如下描述:“从1956年到1962年,杨和我共同写了32篇论文,范围从粒子物理到统计力学……合作紧密而富有成果,有竞争也有协调。我们在一起工作,发挥出我们每个人的最大能力。合作的成果大大多于每个人单独工作可能取得的成果。”他们共获诺贝尔奖的合作成果,就是产生在这个时期。

决裂

1957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当年的物理奖授予李政道和杨振宁。

11月,李政道要为去斯德哥尔摩领奖做准备。他们都要写发言稿和讲演稿。那时,在诺贝尔奖委员会通知以及所有媒体的报道中,两个名字的次序都与获奖论文的署名一样,李政道在先,杨振宁在后。

“没有想到”,书中写道,当他们到了斯德哥尔摩,杨振宁忽然提出,授奖时他希望能按年龄顺序在李政道之前受奖。

李政道对此大为惊讶,不同意这么做,但是,杨振宁又去求李政道夫人秦惠。秦惠对李政道说,假如为这件事闹出笑话,让外国人看不起,太丢脸。这样李才勉强地同意。

这是一个插曲,李政道虽心有不快,但很快被诺奖的荣耀冲淡。而不久后的一篇文章却让他们走向分裂——1962年5月12日出版的美国《纽约客》杂志上刊登了伯恩斯坦写的《宇称问题侧记》,记述李、杨合作发现宇称不守恒的故事。

风波由此而起。

当时,李政道已经回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四月他收到伯恩斯坦文章的校样,没作什么修改。可是杨振宁却提出了许多意见。他说,文章中的某些地方,他希望名字写在李政道之前。

李政道感到失望,只好建议他们今后不再合作。当年11月,李政道向奥本海默递交了辞职书。奥本海默对此感到非常遗憾,他尖锐地说,李政道应该不要再做高能物理,而杨振宁应该去看看精神医生。

李、杨之间的恩怨,其影响远远超出了个人范畴,延伸到了日后中国基础学科的发展。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2009.12.07
xexz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284
帖子: 5540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30日 11:48
联系:

#8 Re: 李政道最大的成就不是诺奖

帖子 xexz »

培养一堆老逼将,搞搞64,别无他用。

最大成就是:颜色革命先驱。
上次由 xexz 在 2024年 8月 7日 01:01 修改。
laomei9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1481
帖子: 13967
注册时间: 2023年 11月 6日 16:14

#9 Re: 李政道最大的成就不是诺奖

帖子 laomei9 »

白矮星,不错
头像
mrmaja(Tacoma)
知名作家
知名作家
帖子互动: 126
帖子: 1200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30日 12:25

#10 Re: 李政道最大的成就不是诺奖

帖子 mrmaja(Tacoma) »

杨明显更贪名,也滑头,
知道自己的身份在国内可以名色双收。

李是正派人
wh 写了: 2024年 8月 6日 18:20 李政道的名字是什么意思?网上没找到名字由来,找到一篇说李杨分道扬镳的文章,杨振宁欺人太甚……

http://paper.people.com.cn/rmwz/html/20 ... htm?div=-1
李政道与杨振宁恩怨始末
舒泰峰 《 人民文摘 》(2010年第1期)

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与杨振宁的分裂,是华人物理学界一段著名的公案。

两位曾经最亲密的合作者,最终却冷眼相向,内情究竟如何?即将出版的《诺贝尔奖中华风云——李政道传》首次详细披露了二人恩怨的始末。

初识

40年代,李政道正在西南联大读二年级。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觉得原子弹很重要,也要造原子弹。他找到西南联大的物理教授吴大猷、化学教授曾昭抡和数学教授华罗庚,对他们说,给你们10万美元,一个大礼堂作为工作场所,请你们造原子弹。

吴大猷等人说,造原子弹要先培养人才,建议选拔一些人去美国学习。

李政道被选中,于1946年来到美国,但由于美国并不开放原子弹制造技术,考察小组只能解散。据指示,他们可以用领取到的经费在美国深造。于是李政道就去芝加哥大学师从费米学起了理论物理。

那时杨振宁已在芝加哥大学当助教,他接到吴大猷的通知,给李政道他们在大学国际公寓预定了房间。杨振宁也是西南联大校友,但比李政道高两个年级。这是李、杨的初次谋面。

同在一所学校,交往自然开始。二人开始联名发表论文,在生活上也成了亲密的朋友。

合作

博士毕业后,1950年,李政道到伯克利加州大学工作,担任物理系助教。当时,朝鲜战争爆发,加州地方反华气焰嚣张,因而李政道在加州并不愉快。

此前,1949年秋,杨振宁来到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访问成员。他知道李政道在加州的情况,于是两人商量,李政道也来普林斯顿,可以一起作研究。

于是,杨振宁去找了院长奥本海默(美国“原子弹之父”),请他给李政道发出邀请信。1951年9月,李政道偕夫人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李、杨两家比邻而居,两家人来往密切。杨振宁正在进行两维伊辛模型的磁化计算研究,他希望李政道加入。这是他们合作的真正开始。

1951年秋,他们写了两篇统计力学论文,首次给出了不同热力学函数的严格定义。

两位年轻中国学者的论文引起了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重视。1952年的一天,二人受邀与爱因斯坦见面。谈话时间很长,爱因斯坦问得很多、很细。最后,他站起来同李政道握手,恳切地对他说:“祝你未来在物理上成功。”

两位年轻人在普林斯顿的合作及其卓越成果,以及他们个人和两个家庭之间的亲密关系,一时传为佳话。

奥本海默曾说,李政道和杨振宁坐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草地上讨论问题,是一道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致。

第一次分手

李政道在普林斯顿工作,既有成就又很愉快。但此时纠纷却发生了,由头是他们合写的两篇论文的署名次序问题。

这两篇论文的总标题是《状态方程和相变的统计理论》,第一篇《凝聚理论》署名是杨振宁和李政道,第二篇《格气和伊辛模型》署名是李政道和杨振宁。

在第一篇论文完成后,按惯例合作者的署名应按姓氏英文首字母的顺序排列,应该是“李政道和杨振宁”,但是,杨振宁提出,如果李政道不介意的话,他希望排在前面,因为他比李政道大四岁。李政道对这一要求很吃惊,勉强同意。

在第二篇论文署名时,李政道说服杨振宁按国际惯例改了过来。

署名问题给二人带来裂隙,李政道决定不再和杨振宁合作。之后,虽然他在普林斯顿又工作了一年半时间,但是他们没有再合著论文。

论文署名的事情使李政道耿耿于心。李政道决定离开普林斯顿,去哥伦比亚大学担任助理教授。三年后,1956年,他29岁时,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授。

共获诺贝尔奖

李政道离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本来就是想和杨振宁拉开距离。一件偶然的事情,却使二人恢复了合作。

1953年,杨振宁曾去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工作一年,和米尔斯合作发表了一篇论文《同位旋守恒和同位旋规范不变性》,其中提出了后来十分有名的杨-米尔斯规范场方程。

但是,当时李政道对这篇论文的出发点是否正确持严重怀疑。一次,杨振宁到哥伦比亚大学来看李政道,李把他的看法告诉了杨。经过激烈的讨论,杨同意了李的意见,还共同署名,李前杨后,发表了论文《重粒子守恒和普适规范转换》。

这件事使他们重拾合作,这也是他们物理生涯中富有浪漫和神奇色彩的一段。李政道在他的文章中有如下描述:“从1956年到1962年,杨和我共同写了32篇论文,范围从粒子物理到统计力学……合作紧密而富有成果,有竞争也有协调。我们在一起工作,发挥出我们每个人的最大能力。合作的成果大大多于每个人单独工作可能取得的成果。”他们共获诺贝尔奖的合作成果,就是产生在这个时期。

决裂

1957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当年的物理奖授予李政道和杨振宁。

11月,李政道要为去斯德哥尔摩领奖做准备。他们都要写发言稿和讲演稿。那时,在诺贝尔奖委员会通知以及所有媒体的报道中,两个名字的次序都与获奖论文的署名一样,李政道在先,杨振宁在后。

“没有想到”,书中写道,当他们到了斯德哥尔摩,杨振宁忽然提出,授奖时他希望能按年龄顺序在李政道之前受奖。

李政道对此大为惊讶,不同意这么做,但是,杨振宁又去求李政道夫人秦惠。秦惠对李政道说,假如为这件事闹出笑话,让外国人看不起,太丢脸。这样李才勉强地同意。

这是一个插曲,李政道虽心有不快,但很快被诺奖的荣耀冲淡。而不久后的一篇文章却让他们走向分裂——1962年5月12日出版的美国《纽约客》杂志上刊登了伯恩斯坦写的《宇称问题侧记》,记述李、杨合作发现宇称不守恒的故事。

风波由此而起。

当时,李政道已经回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四月他收到伯恩斯坦文章的校样,没作什么修改。可是杨振宁却提出了许多意见。他说,文章中的某些地方,他希望名字写在李政道之前。

李政道感到失望,只好建议他们今后不再合作。当年11月,李政道向奥本海默递交了辞职书。奥本海默对此感到非常遗憾,他尖锐地说,李政道应该不要再做高能物理,而杨振宁应该去看看精神医生。

李、杨之间的恩怨,其影响远远超出了个人范畴,延伸到了日后中国基础学科的发展。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2009.12.07
oldestghost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oldestghost 的博客
帖子互动: 658
帖子: 5862
注册时间: 2024年 5月 4日 23:25

#11 Re: 李政道最大的成就不是诺奖

帖子 oldestghost »

回复中有几个精神病患者
wolf_north_1234(wolf_north)
见习点评
见习点评
帖子互动: 209
帖子: 1914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5日 10:26

#12 Re: 李政道最大的成就不是诺奖

帖子 wolf_north_1234(wolf_north) »

jb 写了: 2024年 8月 6日 14:29 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大门口,矗立着一座雕塑,名为“物之道”,用太极图展现了正负电子的相互作用。
雕塑下方刻着李政道的诗《物之道》:“道生物,物生道,道为物之行,物为道之成,天地之艺物之道。”
图片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What does this fuck about, l am not that smart to comprehend.
Trump(敌在本能寺)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940
帖子: 10446
注册时间: 2022年 8月 1日 22:00

#13 Re: 李政道最大的成就不是诺奖

帖子 Trump(敌在本能寺) »

Oldsea 写了: 2024年 8月 6日 18:08 政道是神一样的存在
道生物,物生道,道为物之行,物为道之成,天地之艺物之道。
可不可以理解为,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也认为精神领引物质,物质是精神的载体

翻译一下就是
李政道孕育了物理学,物理学成就了李政道。。。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回复

回到 “书歌影视美食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