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吃饺子为什么一直没传到南方
版主: Softfist
#3 Re: 春节吃饺子为什么一直没传到南方
客家族想吃饺子
但是苦于没有小麦粉
于是发明了落水包
但是苦于没有小麦粉
于是发明了落水包
x1

第一,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第二,保持定力,增强信心;
第三,守住底线,灵活应对;
第四,抓住关键,补齐短板,做好自己的事。
第二,保持定力,增强信心;
第三,守住底线,灵活应对;
第四,抓住关键,补齐短板,做好自己的事。
#5 Re: 春节吃饺子为什么一直没传到南方
有个有趣的情况,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制作面食最出名的两个省,一个是山西,另一个是陕西,都是农牧交界区域,《尚书》有:“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就是说,西边的居民不吃米,吃面食。史书记载,小麦种植在东汉年间开始普遍存在。韩国电视台拍摄的《面条之路》也提到,小麦种植先在两河流域、埃及及欧洲传播,后传到中国地区。而且,新疆喀什地方的面条制作别具一格,有可能是最先制作面条的地方。而山西和陕西还都保留手搓面条的传统。
面条被关注是源于《马可波罗游记》,也就是蒙古扩张时期,我感觉面条是从西域地区由随蒙古官员迁徙内地的人们传播的,而受影响最大的地区当然就是与蒙古牧区交界的陕西和山西了。
其实,关于面食,可以琢磨琢磨为什么中国西域和西亚、欧洲都吃烤制面食,而在中国内地则多是蒸煮呢?
面条被关注是源于《马可波罗游记》,也就是蒙古扩张时期,我感觉面条是从西域地区由随蒙古官员迁徙内地的人们传播的,而受影响最大的地区当然就是与蒙古牧区交界的陕西和山西了。
其实,关于面食,可以琢磨琢磨为什么中国西域和西亚、欧洲都吃烤制面食,而在中国内地则多是蒸煮呢?
奸其妻女忍,刨其祖坟忍,夺其地屋忍,此等贱民何足惧哉?
#6 Re: 春节吃饺子为什么一直没传到南方
“饺”这个字的首次出现是在明末的《正字通》书中。现在这种形状的饺子,是在清朝以后才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的。建立清朝的满族似乎特别偏爱吃饺子。中国东北地区、中亚以及俄罗斯的游牧民族很久以前就将面粉皮包肉的料理作为日常饭菜食用。满族17世纪统治整个中国,建立清朝后,饺子也随之以北方为中心迅速在中国普通家庭传播起来。
中国的北方以及东北地区是朝鲜族或与朝鲜族接近的满族(女真族)等通古斯裔各民族居住的地区。韩国的祖先在很久以前曾居住在中国北方及东北地区一带。有观点认为,卫氏朝鲜(公元前195年前后至公元前108年)是由曾居住于中国北方的燕国的逃亡者建立的。从后汉到唐代,一个被称为高句丽的国家一直统治着中国东北地区至朝鲜半岛北部的广大地区。之后,通古斯裔的各民族先后建立和统治了渤海、金国和后金国等。有段时期,通古斯裔民族甚至将统治范围扩大至中原地区。他们很可能也吃类似于饺子的食物。认为韩国人的祖先发明了饺子的根据,或许就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的。
不过,如果进一步追溯饺子的起源,就会追溯到现在的土耳其、伊拉克和伊朗。这是因为小麦最早在这些地区开始栽培,然后传播到全世界。此外,将小麦磨成面粉的手法和道具也是起源于西亚。有了小麦粉,就不难做出在面粉皮里包上肉食用的料理。中国历史学家研究表明,古代中国的殷(商)王朝与中东的美索布达米亚文明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小麦粉的制作方法很有可能是在春秋战国时代沿着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地区传播到中国的。事实上,类似于饺子的食物如今已沿着意大利(过去的罗马帝国)、中东、印度北方、中亚和俄罗斯等丝绸之路周边,扩大到南北小麦种植地带。顺便补充一下,大豆栽培最早是从古代中国开始的,大豆由中国传向了世界。
饺子的遥远起源或许在西方,但将其发展为现在这样的各种吃法(水饺、煎饺、蒸饺、广东灌汤饺),毫无疑问是18世纪、19世纪的中国人(汉族)。寿司也可以说是这种情况。生鱼片和紫菜卷寿司或许在韩国也有,但在饭团上加上切成片的生鱼片、并将寿司发展为两者在口中完美融合的食物,无疑是19世纪的日本人。如何将谁都能想到的简单食物发展起来要比起源更加重要。然而在东亚仍然存在着更加强调起源的奇怪风潮。不仅是韩国,在日本和中国,也难以理解地拘泥于起源。在日本的网络上,有人主张辣(泡)白菜的起源是日本,而中国也存在纳豆(发酵的大豆)的起源是中国的说法。围绕文化和技术的起源,中日韩的网民几乎每天都在讨论让专家都感到吃惊的琐碎历史,并相互攻击。
中国的北方以及东北地区是朝鲜族或与朝鲜族接近的满族(女真族)等通古斯裔各民族居住的地区。韩国的祖先在很久以前曾居住在中国北方及东北地区一带。有观点认为,卫氏朝鲜(公元前195年前后至公元前108年)是由曾居住于中国北方的燕国的逃亡者建立的。从后汉到唐代,一个被称为高句丽的国家一直统治着中国东北地区至朝鲜半岛北部的广大地区。之后,通古斯裔的各民族先后建立和统治了渤海、金国和后金国等。有段时期,通古斯裔民族甚至将统治范围扩大至中原地区。他们很可能也吃类似于饺子的食物。认为韩国人的祖先发明了饺子的根据,或许就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的。
不过,如果进一步追溯饺子的起源,就会追溯到现在的土耳其、伊拉克和伊朗。这是因为小麦最早在这些地区开始栽培,然后传播到全世界。此外,将小麦磨成面粉的手法和道具也是起源于西亚。有了小麦粉,就不难做出在面粉皮里包上肉食用的料理。中国历史学家研究表明,古代中国的殷(商)王朝与中东的美索布达米亚文明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小麦粉的制作方法很有可能是在春秋战国时代沿着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地区传播到中国的。事实上,类似于饺子的食物如今已沿着意大利(过去的罗马帝国)、中东、印度北方、中亚和俄罗斯等丝绸之路周边,扩大到南北小麦种植地带。顺便补充一下,大豆栽培最早是从古代中国开始的,大豆由中国传向了世界。
饺子的遥远起源或许在西方,但将其发展为现在这样的各种吃法(水饺、煎饺、蒸饺、广东灌汤饺),毫无疑问是18世纪、19世纪的中国人(汉族)。寿司也可以说是这种情况。生鱼片和紫菜卷寿司或许在韩国也有,但在饭团上加上切成片的生鱼片、并将寿司发展为两者在口中完美融合的食物,无疑是19世纪的日本人。如何将谁都能想到的简单食物发展起来要比起源更加重要。然而在东亚仍然存在着更加强调起源的奇怪风潮。不仅是韩国,在日本和中国,也难以理解地拘泥于起源。在日本的网络上,有人主张辣(泡)白菜的起源是日本,而中国也存在纳豆(发酵的大豆)的起源是中国的说法。围绕文化和技术的起源,中日韩的网民几乎每天都在讨论让专家都感到吃惊的琐碎历史,并相互攻击。
奸其妻女忍,刨其祖坟忍,夺其地屋忍,此等贱民何足惧哉?
#11 Re: 春节吃饺子为什么一直没传到南方
“为什么中国西域和西亚、欧洲都吃烤制面食,而在中国内地则多是蒸煮呢”英亲王阿齐格 写了: 2024年 8月 14日 20:31 有个有趣的情况,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制作面食最出名的两个省,一个是山西,另一个是陕西,都是农牧交界区域,《尚书》有:“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就是说,西边的居民不吃米,吃面食。史书记载,小麦种植在东汉年间开始普遍存在。韩国电视台拍摄的《面条之路》也提到,小麦种植先在两河流域、埃及及欧洲传播,后传到中国地区。而且,新疆喀什地方的面条制作别具一格,有可能是最先制作面条的地方。而山西和陕西还都保留手搓面条的传统。
面条被关注是源于《马可波罗游记》,也就是蒙古扩张时期,我感觉面条是从西域地区由随蒙古官员迁徙内地的人们传播的,而受影响最大的地区当然就是与蒙古牧区交界的陕西和山西了。
其实,关于面食,可以琢磨琢磨为什么中国西域和西亚、欧洲都吃烤制面食,而在中国内地则多是蒸煮呢?
因为西方不会把铁烧化成铁水铸造铁锅,所以西方没有铁锅来蒸,只能烤。
没有光子;也没有量子能级,量子跃迁,量子叠加,量子塌缩和量子纠缠。
#12 Re: 春节吃饺子为什么一直没传到南方
在柴油动力拖网渔船发明前,打鱼是件效费比相比畜牧低得多的事,现在也如此。
在福建自古有一道当地名吃,叫福鼎肉片。就是各种猪碎肉猪下水剁碎了捏成一片片的冒充整块猪肉片,下白水煮的粘合剂肉片。
福州还有道名吃叫肉燕,用细肉反复碾压做成类似馄饨皮,里面包一大块碎肉,这玩意又叫肉包肉,可见南方对蛋白质的渴望,和他们这个种群,为什么很少出正直的人物了。
从浙南、福东,闽南,潮汕一路,对于发财绝对不择手段的。
#13 Re: 春节吃饺子为什么一直没传到南方
那福州还有鱼丸,鱼面,鱼饺呢,难道不是因为鱼太多了,才使劲的造,更无论潮汕的生腌海鲜了。司马脱 写了: 2024年 8月 14日 21:24 在柴油动力拖网渔船发明前,打鱼是件效费比相比畜牧低得多的事,现在也如此。
在福建自古有一道当地名吃,叫福鼎肉片。就是各种猪碎肉猪下水剁碎了捏成一片片的冒充整块猪肉片,下白水煮的粘合剂肉片。
福州还有道名吃叫肉燕,用细肉反复碾压做成类似馄饨皮,里面包一大块碎肉,这玩意又叫肉包肉,可见南方对蛋白质的渴望,和他们这个种群,为什么很少出正直的人物了。
从浙南、福东,闽南,潮汕一路,对于发财绝对不择手段的。
#14 Re: 春节吃饺子为什么一直没传到南方
为什么南方的烧卖是饭馅的?
第一,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第二,保持定力,增强信心;
第三,守住底线,灵活应对;
第四,抓住关键,补齐短板,做好自己的事。
第二,保持定力,增强信心;
第三,守住底线,灵活应对;
第四,抓住关键,补齐短板,做好自己的事。
#18 Re: 春节吃饺子为什么一直没传到南方
多个屁,能吃肉谁吃鱼啊,也就是近来远洋深海捕捞渔船多了,仅仅10来年前都是臭鱼烂虾。还有道名菜是用海边长得像蛆的沙虫做的,就为摄入沙虫那一点点蛋白质。为了避免客人怀疑没有沙虫,就熬成果冻状保持沙虫完整形态,叫啥土笋冻。
浙闽粤这个种群一旦掌握权势,剥削起来非常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