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这7部纪录片激发孩子内驱力,助力自律成长!
版主: noles
#1 转载:这7部纪录片激发孩子内驱力,助力自律成长!
人民日报推荐:这7部纪录片激发孩子内驱力,助力自律成长
Original 阿祖老师 初中物理化学
2024年08月08日 18:02
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无休止的说教,而是唤醒孩子内心深处的力量——内驱力。”
内驱力,作为推动孩子不断前进的动力,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
Image
然而,当孩子缺乏内驱力时,学习变得被动,生活显得拖沓,家长往往感到无能为力。
要真正培养孩子的内驱力,仅靠外部的督促和奖惩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孩子自发地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自身的潜力。
人民日报推荐了七部纪录片,它们能够有效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他们更自律。
Image
《习惯的奴隶》
Image
《习惯的奴隶》关注人们如何被日常习惯束缚,影响个人的成长和生活质量。纪录片揭示了习惯对人生的深远影响,从而激励观众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部纪录片帮助他们认识到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习惯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塑造健康的生活方式。
思考如何打破不良习惯,建立积极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Image
《穷富翁大作战》
Image
《穷富翁大作战》通过对比富裕家庭和贫困家庭的生活,展示了不同经济条件下的生活挑战和适应过程。
纪录片让孩子们理解到经济条件对生活的巨大影响,同时也揭示了教育的核心作用——打破贫困循环、改善生活条件。
它促使孩子们思考:他们在教育上的投入如何能够改变自己的未来?教育不仅是获得知识,更是为未来创造更多可能性的桥梁。
Image
第三部:《大学》
Image
《大学》以大学校园为背景,展示了不同背景的学生们在大学中的成长故事。它不仅展示了学术的严谨和追求,还传递了青春的热情和梦想。
观看此片,孩子们将感受到大学的自由与开放,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思考大学生活中的自我成长,如何通过积极的学习和参与,塑造自己的未来,是对孩子们的重要启示。
Image
《翻山涉水上学路》
Image
这部纪录片展示了山区孩子们为上学付出的巨大努力,翻山越岭、涉水而行。
它生动地表现了坚持和梦想的重要性,让孩子们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分数和名次,更是为了拓宽视野、改变命运。
思考这些孩子在恶劣环境中坚持学习的动力,孩子们可能会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态度,激发出更多的内在动力。
Image
《18岁的流水线》
Image
《18岁的流水线》通过对比流水线工作和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探讨了教育的价值和人生的选择。
影片让孩子们明白,教育不仅仅是获取文凭,更是拥有选择未来生活方式的机会。
它促使孩子们思考自己未来的生活目标,以及如何通过学习为自己铺设更宽广的道路。珍惜青春、努力学习,是防止未来陷入单调生活的关键。
Image
《村小的孩子》
Image
《村小的孩子》记录了我国农村小学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尽管物质条件有限,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却异常强烈。
纪录片展示了教育改变命运的力量,让孩子们更加珍惜当前的学习机会。
思考教育在不同环境下的力量,孩子们可能会更加明白,学习是突破困境、改变未来的重要途径。
Image
《出路》
Image
《出路》展示了三条不同人生轨迹,揭示了不同社会背景下青少年如何面对生活挑战,寻找自己的出路。
纪录片展示了每个人的生活不易和追求美好的重要性,让孩子们意识到,无论出身如何,只要有梦想和坚持,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思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孩子们将会更加坚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
正如爱默生所言:“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一个沉睡的巨人。”
这七部纪录片如同唤醒孩子内心巨人的钥匙,通过真实的故事和生动的画面,让孩子们在感动与震撼中认识到学习的真正意义,从而自觉树立自律和内驱力。
希望这些纪录片能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带来新的启发和动力,引发他们对未来的深刻思考和积极行动。
Original 阿祖老师 初中物理化学
2024年08月08日 18:02
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无休止的说教,而是唤醒孩子内心深处的力量——内驱力。”
内驱力,作为推动孩子不断前进的动力,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
Image
然而,当孩子缺乏内驱力时,学习变得被动,生活显得拖沓,家长往往感到无能为力。
要真正培养孩子的内驱力,仅靠外部的督促和奖惩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孩子自发地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自身的潜力。
人民日报推荐了七部纪录片,它们能够有效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他们更自律。
Image
《习惯的奴隶》
Image
《习惯的奴隶》关注人们如何被日常习惯束缚,影响个人的成长和生活质量。纪录片揭示了习惯对人生的深远影响,从而激励观众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部纪录片帮助他们认识到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习惯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塑造健康的生活方式。
思考如何打破不良习惯,建立积极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Image
《穷富翁大作战》
Image
《穷富翁大作战》通过对比富裕家庭和贫困家庭的生活,展示了不同经济条件下的生活挑战和适应过程。
纪录片让孩子们理解到经济条件对生活的巨大影响,同时也揭示了教育的核心作用——打破贫困循环、改善生活条件。
它促使孩子们思考:他们在教育上的投入如何能够改变自己的未来?教育不仅是获得知识,更是为未来创造更多可能性的桥梁。
Image
第三部:《大学》
Image
《大学》以大学校园为背景,展示了不同背景的学生们在大学中的成长故事。它不仅展示了学术的严谨和追求,还传递了青春的热情和梦想。
观看此片,孩子们将感受到大学的自由与开放,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思考大学生活中的自我成长,如何通过积极的学习和参与,塑造自己的未来,是对孩子们的重要启示。
Image
《翻山涉水上学路》
Image
这部纪录片展示了山区孩子们为上学付出的巨大努力,翻山越岭、涉水而行。
它生动地表现了坚持和梦想的重要性,让孩子们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分数和名次,更是为了拓宽视野、改变命运。
思考这些孩子在恶劣环境中坚持学习的动力,孩子们可能会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态度,激发出更多的内在动力。
Image
《18岁的流水线》
Image
《18岁的流水线》通过对比流水线工作和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探讨了教育的价值和人生的选择。
影片让孩子们明白,教育不仅仅是获取文凭,更是拥有选择未来生活方式的机会。
它促使孩子们思考自己未来的生活目标,以及如何通过学习为自己铺设更宽广的道路。珍惜青春、努力学习,是防止未来陷入单调生活的关键。
Image
《村小的孩子》
Image
《村小的孩子》记录了我国农村小学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尽管物质条件有限,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却异常强烈。
纪录片展示了教育改变命运的力量,让孩子们更加珍惜当前的学习机会。
思考教育在不同环境下的力量,孩子们可能会更加明白,学习是突破困境、改变未来的重要途径。
Image
《出路》
Image
《出路》展示了三条不同人生轨迹,揭示了不同社会背景下青少年如何面对生活挑战,寻找自己的出路。
纪录片展示了每个人的生活不易和追求美好的重要性,让孩子们意识到,无论出身如何,只要有梦想和坚持,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思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孩子们将会更加坚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
正如爱默生所言:“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一个沉睡的巨人。”
这七部纪录片如同唤醒孩子内心巨人的钥匙,通过真实的故事和生动的画面,让孩子们在感动与震撼中认识到学习的真正意义,从而自觉树立自律和内驱力。
希望这些纪录片能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带来新的启发和动力,引发他们对未来的深刻思考和积极行动。
#8 Re: 转载:这7部纪录片激发孩子内驱力,助力自律成长!
另外说美国长大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苦 好像有点偏激。这里的孩子比国内的孩子在数理化学习上可能比国内差点,但这里的孩子课外活动要比国内大部分孩子多太多了。比如我孩子在游泳训练上,恐怕国内不是体校的,没有多少能比得上的。早上5点之前起床,去游一个多小时,然后七点钟去学校,下午放学后,继续去训练,晚上做作业,有时候到半夜一点。靠周末补觉,周末还要去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准备各种考试。
这边申请学校也都靠自己,要写很多短文,做视频,面试,研究如何能让自己在数万的申请人里脱引而出。 国内只要把高考考好了,报自愿就行了。
上次由 noles 在 2024年 8月 18日 01:21 修改。
原因: 未提供修改原因
原因: 未提供修改原因
-
- 论坛支柱
2024年度优秀版主
Zephyrca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1295
- 帖子: 11675
- 注册时间: 2022年 8月 12日 22:10
#9 Re: 转载:这7部纪录片激发孩子内驱力,助力自律成长!
well,我们没有这么推游泳。无论什么课外活动,睡眠和身体永远是第一位,我只希望孩子有个快乐无负担的童年。在美国,不至于像国内那样苦…noles 写了: 2024年 8月 18日 01:20 另外说美国长大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苦 好像有点偏激。这里的孩子比国内的孩子在数理化学习上可能比国内差点,但这里的孩子课外活动要比国内大部分孩子多太多了。比如我孩子在游泳训练上,恐怕国内不是体校的,没有多少能比得上的。早上5点之前起床,去游一个多小时,然后七点钟去学校,下午放学后,继续去训练,晚上做作业,有时候到半夜一点。靠周末补觉,周末还要去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准备各种考试。
这边申请学校也都靠自己,要写很多短文,做视频,面试,研究如何能让自己在数万的申请人里脱引而出。 国内只要把高考考好了,报自愿就行了。
#10 Re: 转载:这7部纪录片激发孩子内驱力,助力自律成长!
那可能也是一种吃苦吧,但是大多数孩子不用那样,一般下午就放学了,作业做不做老师也不强求。noles 写了: 2024年 8月 18日 01:20 另外说美国长大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苦 好像有点偏激。这里的孩子比国内的孩子在数理化学习上可能比国内差点,但这里的孩子课外活动要比国内大部分孩子多太多了。比如我孩子在游泳训练上,恐怕国内不是体校的,没有多少能比得上的。早上5点之前起床,去游一个多小时,然后七点钟去学校,下午放学后,继续去训练,晚上做作业,有时候到半夜一点。靠周末补觉,周末还要去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准备各种考试。
这边申请学校也都靠自己,要写很多短文,做视频,面试,研究如何能让自己在数万的申请人里脱引而出。 国内只要把高考考好了,报自愿就行了。
我说的吃苦可能更是指条件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