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对应老买买提的军事天地,观点交锋比较激烈,反驳不留情面,请作好心理准备。因为此版帖子太多,所以新帖不出现在首页新帖列表,防止首页新帖刷屏太快。


版主: Softfist

回复
Caravel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Caravel 的博客
帖子互动: 677
帖子: 27018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7:21

#1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帖子 Caravel楼主 »

https://www.sohu.com/a/328510082_128114

公元1621年三月十二日,努尔哈赤率领大军围攻沈阳。明朝守将何世贤、尤世忠因怒出城与敌接战,中伏双双战死,城中上万蒙古饥民斩关落桥内应后金军,号称固若金汤的沈阳一天便被攻破,城内兵民被杀者七万人。

当时急行军驰援的明朝川军和浙江戚家军刚赶到浑河南岸,进退失据陷入绝境。军事会议上陈策、童仲揆两位总兵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最终做出了主动进攻、以攻代守、血战待援的部署。不足万人的队伍,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向强大的后金军发动自杀式攻击。戚家军主将、戚继光的侄子戚金指挥火器见长的戚家军,在浑河南岸迅速摆开著名的车阵。年轻的川军将领周敦吉、秦民屏率领3000余川兵从浑河浮桥过河,排开阵势向北岸八旗军冲去。戚金知道,这些头也不回的川军是用生命给自己争取时间,只要能固守到后援的明军到来,或者坚持到夜晚,尚有一线生机。



士有必死之心的川军先后击溃正白、正黄二旗,杀伤后金士兵2000余人。后来,抚顺降将李永芳指挥从沈阳城头发炮,完全覆盖整个川军的阵地,后金军队一拥而上,终于冲垮了这支勇猛的川军,周敦吉、秦民屏等大部战死,只有少数人冲过了浮桥回到了戚家军的浑河南岸阵营。

决战的时刻终于到来,后金军渡过浑河,从四面围了上来,并很快先以四旗的兵力从左翼发起进攻。匆忙摆好阵势的戚家军利用车阵和训练有素的火铳三叠阵迎敌,但还是有凶猛的后金军骑兵,突破火力网冲击到了车阵前,此时明军中马上冲出手持戚家军特制兵器——铁狼筅的士兵将其刺倒。



两轮进攻之后,后金兵坠马伤亡者达三千多人。双方僵持之时,一个噩耗传来——外围打援的皇太极在白塔铺一带,竟然以几千之众击退3万明朝援军。戚家军外援断绝,已无退路。努尔哈赤连下死令,让八旗不计伤亡轮番攻击。一方死攻,一方死守,明军最后弹尽矢绝,车阵终于被打破。后金军突入车阵之后,戚家军立刻以哨为单位组成名震天下的鸳鸯阵,与敌展开惨烈的肉搏,每个队形中狼筅手、藤牌手、刀手相互掩护配合与敌鏖战,特别是使用由凶猛的日本刀改进而来的戚家刀,给后金兵大量杀伤,但终因寡不敌众,且连续两天的急行军和激烈战斗造成体力不支,包围圈逐渐被压缩。



总兵陈策阵斩十余名敌人后,力尽而亡。总兵童仲揆想撤离战场,戚金一把拉住他的马,大喝:“大丈夫报国就在今日!”童仲揆立刻和戚金一起又转身杀入战场,战至傍晚,仅存的几十名戚家军士将戚金、童仲揆围在当中,他们的鸳鸯阵依然不乱,犹如惊涛中的礁石。暮色中,后金兵四面围定,但他们已经失去了近战肉搏的勇气。最后,万箭齐发……



这张图可以更好的了解戚家军的作战队形

此一战,明军牺牲近万人,后金八旗兵也付出了伤亡上万人的代价。(也有史料称,戚家军此战中以数千火枪兵击毙满清两白旗两黄旗精锐上万人,并在炮队轰击之下苦撑数日,最终弹尽粮绝,全军覆没。) 无论是明朝的实录还是清朝修的明史中,无一不对浑河血战中川浙军团的勇敢大加赞誉,称此一战为“凛凛有生气”“时咸壮之”、“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

只有很少数先期突围和辽阳留守的戚家军幸存,明廷派员来抚慰劳军,许以重赏,这些士兵竟然流泪拒绝,不求赏赐,只求再上战阵,誓要给戚金等阵亡将士报仇。朝廷官员和百姓都由衷赞叹说,这些普通的士兵竟都有国士之风!



十天后的辽阳之战中,这些战士亦全部战死。

不久,浙兵的主要征召地——义乌、宁波等地县令上书,说国家连年征战,因浙兵善战,不断地被征召和伤亡,此地的男丁已经十去七八。明朝终于开恩,不再从这些地区招兵。自此,浙兵、戚家军、以及与他们有关的鸳鸯阵、狼筅等等一切,全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

戚家军自嘉靖三十八年成军,到辽阳之战,戚家军共斩级近二十万级。先后剿灭倭寇,击破蒙古铁骑,赴朝抗倭,纵横东亚,百战唯一败,一败之后世间再无戚家军!
hwh
职业作家
职业作家
帖子互动: 16
帖子: 680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08:04

#2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帖子 hwh »

明末军队建设太腐败, 连总兵的头盔都能被箭射穿, 稍微好一点, 不至于被后金击败。
ridgway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605
帖子: 27529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25日 16:11

#3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帖子 ridgway »

八旗兵伤亡上万?这根本就不可能。

Caravel 写了: 2024年 8月 26日 16:43 https://www.sohu.com/a/328510082_128114

公元1621年三月十二日,努尔哈赤率领大军围攻沈阳。明朝守将何世贤、尤世忠因怒出城与敌接战,中伏双双战死,城中上万蒙古饥民斩关落桥内应后金军,号称固若金汤的沈阳一天便被攻破,城内兵民被杀者七万人。

当时急行军驰援的明朝川军和浙江戚家军刚赶到浑河南岸,进退失据陷入绝境。军事会议上陈策、童仲揆两位总兵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最终做出了主动进攻、以攻代守、血战待援的部署。不足万人的队伍,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向强大的后金军发动自杀式攻击。戚家军主将、戚继光的侄子戚金指挥火器见长的戚家军,在浑河南岸迅速摆开著名的车阵。年轻的川军将领周敦吉、秦民屏率领3000余川兵从浑河浮桥过河,排开阵势向北岸八旗军冲去。戚金知道,这些头也不回的川军是用生命给自己争取时间,只要能固守到后援的明军到来,或者坚持到夜晚,尚有一线生机。



士有必死之心的川军先后击溃正白、正黄二旗,杀伤后金士兵2000余人。后来,抚顺降将李永芳指挥从沈阳城头发炮,完全覆盖整个川军的阵地,后金军队一拥而上,终于冲垮了这支勇猛的川军,周敦吉、秦民屏等大部战死,只有少数人冲过了浮桥回到了戚家军的浑河南岸阵营。

决战的时刻终于到来,后金军渡过浑河,从四面围了上来,并很快先以四旗的兵力从左翼发起进攻。匆忙摆好阵势的戚家军利用车阵和训练有素的火铳三叠阵迎敌,但还是有凶猛的后金军骑兵,突破火力网冲击到了车阵前,此时明军中马上冲出手持戚家军特制兵器——铁狼筅的士兵将其刺倒。



两轮进攻之后,后金兵坠马伤亡者达三千多人。双方僵持之时,一个噩耗传来——外围打援的皇太极在白塔铺一带,竟然以几千之众击退3万明朝援军。戚家军外援断绝,已无退路。努尔哈赤连下死令,让八旗不计伤亡轮番攻击。一方死攻,一方死守,明军最后弹尽矢绝,车阵终于被打破。后金军突入车阵之后,戚家军立刻以哨为单位组成名震天下的鸳鸯阵,与敌展开惨烈的肉搏,每个队形中狼筅手、藤牌手、刀手相互掩护配合与敌鏖战,特别是使用由凶猛的日本刀改进而来的戚家刀,给后金兵大量杀伤,但终因寡不敌众,且连续两天的急行军和激烈战斗造成体力不支,包围圈逐渐被压缩。



总兵陈策阵斩十余名敌人后,力尽而亡。总兵童仲揆想撤离战场,戚金一把拉住他的马,大喝:“大丈夫报国就在今日!”童仲揆立刻和戚金一起又转身杀入战场,战至傍晚,仅存的几十名戚家军士将戚金、童仲揆围在当中,他们的鸳鸯阵依然不乱,犹如惊涛中的礁石。暮色中,后金兵四面围定,但他们已经失去了近战肉搏的勇气。最后,万箭齐发……



这张图可以更好的了解戚家军的作战队形

此一战,明军牺牲近万人,后金八旗兵也付出了伤亡上万人的代价。(也有史料称,戚家军此战中以数千火枪兵击毙满清两白旗两黄旗精锐上万人,并在炮队轰击之下苦撑数日,最终弹尽粮绝,全军覆没。) 无论是明朝的实录还是清朝修的明史中,无一不对浑河血战中川浙军团的勇敢大加赞誉,称此一战为“凛凛有生气”“时咸壮之”、“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

只有很少数先期突围和辽阳留守的戚家军幸存,明廷派员来抚慰劳军,许以重赏,这些士兵竟然流泪拒绝,不求赏赐,只求再上战阵,誓要给戚金等阵亡将士报仇。朝廷官员和百姓都由衷赞叹说,这些普通的士兵竟都有国士之风!



十天后的辽阳之战中,这些战士亦全部战死。

不久,浙兵的主要征召地——义乌、宁波等地县令上书,说国家连年征战,因浙兵善战,不断地被征召和伤亡,此地的男丁已经十去七八。明朝终于开恩,不再从这些地区招兵。自此,浙兵、戚家军、以及与他们有关的鸳鸯阵、狼筅等等一切,全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

戚家军自嘉靖三十八年成军,到辽阳之战,戚家军共斩级近二十万级。先后剿灭倭寇,击破蒙古铁骑,赴朝抗倭,纵横东亚,百战唯一败,一败之后世间再无戚家军!
Caravel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Caravel 的博客
帖子互动: 677
帖子: 27018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7:21

#4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帖子 Caravel楼主 »

ridgway 写了: 2024年 8月 26日 16:59 八旗兵伤亡上万?这根本就不可能。
你咋知道不可能,戚将军列车阵,以火器迎敌,八旗如果强攻,伤亡大也属于正常。
ridgway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605
帖子: 27529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25日 16:11

#5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帖子 ridgway »

8旗兵一共才6万,在袁崇焕宁远大捷之前所向无敌根本没吃过任何一场败仗。宁远之役八旗兵伤亡不过千把人,怎么可能一场不知名的战役就伤亡上万?要是八旗当时就伤亡伤亡,努酋当时就要立马投降明朝了。中国人就是喜欢吹牛不打草稿。

你说这场战役8旗伤亡上万,有任何一点史料依据吗?
Caravel 写了: 2024年 8月 26日 17:15 你咋知道不可能,戚将军列车阵,以火器迎敌,八旗如果强攻,伤亡大也属于正常。
Caravel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Caravel 的博客
帖子互动: 677
帖子: 27018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7:21

#6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帖子 Caravel楼主 »

ridgway 写了: 2024年 8月 26日 17:30 8旗兵一共才6万,在袁崇焕宁远大捷之前所向无敌根本没吃过任何一场败仗。宁远之役八旗兵伤亡不过千把人,怎么可能一场不知名的战役就伤亡上万?要是八旗当时就伤亡伤亡,努酋当时就要立马投降明朝了。中国人就是喜欢吹牛不打草稿。

你说这场战役8旗伤亡上万,有任何一点史料依据吗?
戚家军只有几千人,前面还有川军7000人,是总计杀伤。

时人评说:自奴酋发难,我兵望风先逃,未闻有婴其锋者。独此战,以万余人当虏数万,杀数千人。虽力屈而死,至今凛凛有生气。
头像
huangchong(净坛使者)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3-24年度优秀版主
帖子互动: 4082
帖子: 60798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01:22

#7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帖子 huangchong(净坛使者) »

确实感觉是吹牛
头像
Celsius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1226
帖子: 8095
注册时间: 2023年 11月 18日 00:55

#8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帖子 Celsius »

楼主历史不及格, 戚家军最后一战是蓟州大捷,明军大胜胆敢向朝廷讨要军饷的几千戚家军,恶意讨薪被屠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mjridgway
论坛点评
论坛点评
帖子互动: 50
帖子: 3035
注册时间: 2023年 12月 17日 10:33

#9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帖子 mjridgway »

我觉得杀伤八旗兵总计能超过千人就不错了。此役明军全军覆没,怎么统计战果的?

清军在萨尔虎沈阳辽阳松锦等几次大战每次都能歼灭明军主力七八万到十几万,自身损失都不过几百人,很难想象这么一次不太为人所知的战役,清军就会损失上万。
Caravel 写了: 2024年 8月 26日 19:23 戚家军只有几千人,前面还有川军7000人,是总计杀伤。

时人评说:自奴酋发难,我兵望风先逃,未闻有婴其锋者。独此战,以万余人当虏数万,杀数千人。虽力屈而死,至今凛凛有生气。
Caravel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Caravel 的博客
帖子互动: 677
帖子: 27018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7:21

#10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帖子 Caravel楼主 »

mjridgway 写了: 2024年 8月 26日 19:31 我觉得杀伤八旗兵总计能超过千人就不错了。此役明军全军覆没,怎么统计战果的?

清军在萨尔虎沈阳辽阳松锦等几次大战每次都能歼灭明军主力七八万到十几万,自身损失都不过几百人,很难想象这么一次不太为人所知的战役,清军就会损失上万。
明军是组织崩坏了。 小规模冲突明军不怕清军,但是大部队作战不行了。虽然看上去人多,但是里面将领指挥不动。一打就被各个击破。努尔哈赤在李成梁手下当过差,对明军弱点很清楚。
mjridgway
论坛点评
论坛点评
帖子互动: 50
帖子: 3035
注册时间: 2023年 12月 17日 10:33

#11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帖子 mjridgway »

这点没错,但是几千戚家军杀伤上万八旗军仍然是个神话。八旗当时总共就6万,根本不可能同时出现在浑河战场。参战清军最多也就一万,要是全伤亡了还能反过来把明军全歼,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女真满万不可敌不是随便说说的。此战清军伤亡不可能超过2000,事实上很可能不超过1000。
Caravel 写了: 2024年 8月 26日 19:40 明军是组织崩坏了。 小规模冲突明军不怕清军,但是大部队作战不行了。虽然看上去人多,但是里面将领指挥不动。一打就被各个击破。努尔哈赤在李成梁手下当过差,对明军弱点很清楚。
pugilist(i love chatGPT)
论坛点评
论坛点评
帖子互动: 68
帖子: 2886
注册时间: 2024年 3月 5日 19:51

#12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帖子 pugilist(i love chatGPT) »

满清对王师的伤亡讳莫如深,所以根本查不到确切数字
网文的特点就是没有来源
ridgway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605
帖子: 27529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25日 16:11

#13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帖子 ridgway »

维基百科上说,造成清军坠马伤亡两三千的不是戚家军而是四川军。

浑河之战 (1621年)

条目
讨论

简体

阅读
编辑
查看历史

工具

外观
文本


标准


宽度

标准


颜色 (测试版)

自动
浅色
深色

查论编

明清战争

浑河之战,是指1621年的一场明朝军队和后金军队发生的战役。
浑河之战
明清战争的一部分
日期 1621年,详细日期待考。
地点
沈阳郊外的浑河沿岸。
结果 后金惨胜
参战方
明朝、朝鲜、海西女真叶赫部 后金
指挥官与领导者
明朝:
童仲揆
陈策
戚金
周敦吉
秦邦屏 后金:
可汗努尔哈赤
大贝勒代善
二贝勒阿敏
三贝勒莽古尔泰
四贝勒皇太极
议政大臣、巴图鲁额亦都
议政大臣、达尔汉侍卫扈尔汉

兵力
约23,000人,大小火炮数百门 约60,000人,一定数量的火炮
伤亡与损失
不详 不详

查论编

明清战争

天启元年(1621年)沈阳被后金攻占时,一支由川浙兵组成的援辽大军在总兵童仲揆、陈策等率领下,推进到浑河,欲与沈阳城内的明兵对后金兵进行夹击。

听说城已被占,陈策下令还师。游击周敦吉等一再请战,诸将激动地说:“我辈不能救沈,在此三年何为!”[1]

于是明兵分为两营,周敦吉与副总兵四川石柱都司佥书秦邦屏先渡河,在桥北立营;童仲揆、陈策及副将戚金、参将张明世统浙兵三千在桥南立营。在秦邦屏结营尚未完成时,后金骑兵四面攻击。四川明军无所畏惧地迎战,先败白旗,又败黄旗,击斩落马2-3000人[2],擒后金一参将、二游击[3],川兵营甚坚,后金多次进攻无果。八旗劲旅“死于枪弩者数千人”,努尔哈赤急以“后军往助”[4]。李永芳找到被俘的明军炮手,亲自解开捆绑,人赏千金,调用火炮用来攻击川军,发炮无不立碎者[5]。经过激烈交锋,川军终于饥饿疲劳,难以支持,又受到后金军火炮猛烈轰击,全军崩溃。周敦吉、秦邦屏及参将吴文杰、守备雷安民等皆力战而死。[6]周世禄从西北逸出,邓起龙、袁见龙夺桥西奔,带领残军俱走入浙营,继续坚持作战。浙兵布阵于浑河五里之外,列置战车枪炮,掘壕安营,用秫秸为栅,外涂泥巴。后金兵消灭江北川军后,迅速渡河把浙兵包围数匝。

总兵朱万良、姜弼率领3000余援兵,行至白塔铺,观望不战。遣兵1000为哨探,遭遇到后金的将领雅松。雅松望风而逃,明兵放枪紧追,直追到后金左翼四旗兵营前。努尔哈赤得到报告,气愤至极。在后金军向浙兵营围攻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明总兵李秉诚、朱万良、姜弼始进前一战,遇阻击先后败去。

后金兵得以集中兵力攻浙兵营,明总兵陈策、童仲揆、张明世、戚金等将领沉着应战,积极布阵,誓后金兵决一死战。明军以火器射击,杀伤相枕。火药用尽,两军便开始短兵相接。战斗极为激烈,明军的步兵没有弓、撒袋,他们持三尺长的竹竿枪和腰刀,披甲胄,外套一层厚棉,刀、箭不入。在夜幕降临时与后金兵交战,一度胜负未分。但后金增援部队加入,明军浙营溃败,陈策战死。后金兵万矢齐发,童仲揆与戚金、张名世及都司袁见龙、邓起龙等并战死。[7]后金前后损失雅巴海、布哈、孙扎钦、巴彦、雅木布里、西尔泰、郎格、敦布达哈、木布、禄汪格等战将。

时人评说:自奴酋发难,我兵望风先逃,未闻有婴其锋者。独此战,以万余人当虏数万,杀数千人。虽力屈而死,至今凛凛有生气。当时亡归残卒,有至辽阳以首功献按臣张铨者,铨命照例给赏。卒痛哭阶前,不愿领赏,但愿为主将报仇。[8]
Caravel 写了: 2024年 8月 26日 16:43 https://www.sohu.com/a/328510082_128114

公元1621年三月十二日,努尔哈赤率领大军围攻沈阳。明朝守将何世贤、尤世忠因怒出城与敌接战,中伏双双战死,城中上万蒙古饥民斩关落桥内应后金军,号称固若金汤的沈阳一天便被攻破,城内兵民被杀者七万人。

当时急行军驰援的明朝川军和浙江戚家军刚赶到浑河南岸,进退失据陷入绝境。军事会议上陈策、童仲揆两位总兵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最终做出了主动进攻、以攻代守、血战待援的部署。不足万人的队伍,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向强大的后金军发动自杀式攻击。戚家军主将、戚继光的侄子戚金指挥火器见长的戚家军,在浑河南岸迅速摆开著名的车阵。年轻的川军将领周敦吉、秦民屏率领3000余川兵从浑河浮桥过河,排开阵势向北岸八旗军冲去。戚金知道,这些头也不回的川军是用生命给自己争取时间,只要能固守到后援的明军到来,或者坚持到夜晚,尚有一线生机。



士有必死之心的川军先后击溃正白、正黄二旗,杀伤后金士兵2000余人。后来,抚顺降将李永芳指挥从沈阳城头发炮,完全覆盖整个川军的阵地,后金军队一拥而上,终于冲垮了这支勇猛的川军,周敦吉、秦民屏等大部战死,只有少数人冲过了浮桥回到了戚家军的浑河南岸阵营。

决战的时刻终于到来,后金军渡过浑河,从四面围了上来,并很快先以四旗的兵力从左翼发起进攻。匆忙摆好阵势的戚家军利用车阵和训练有素的火铳三叠阵迎敌,但还是有凶猛的后金军骑兵,突破火力网冲击到了车阵前,此时明军中马上冲出手持戚家军特制兵器——铁狼筅的士兵将其刺倒。



两轮进攻之后,后金兵坠马伤亡者达三千多人。双方僵持之时,一个噩耗传来——外围打援的皇太极在白塔铺一带,竟然以几千之众击退3万明朝援军。戚家军外援断绝,已无退路。努尔哈赤连下死令,让八旗不计伤亡轮番攻击。一方死攻,一方死守,明军最后弹尽矢绝,车阵终于被打破。后金军突入车阵之后,戚家军立刻以哨为单位组成名震天下的鸳鸯阵,与敌展开惨烈的肉搏,每个队形中狼筅手、藤牌手、刀手相互掩护配合与敌鏖战,特别是使用由凶猛的日本刀改进而来的戚家刀,给后金兵大量杀伤,但终因寡不敌众,且连续两天的急行军和激烈战斗造成体力不支,包围圈逐渐被压缩。



总兵陈策阵斩十余名敌人后,力尽而亡。总兵童仲揆想撤离战场,戚金一把拉住他的马,大喝:“大丈夫报国就在今日!”童仲揆立刻和戚金一起又转身杀入战场,战至傍晚,仅存的几十名戚家军士将戚金、童仲揆围在当中,他们的鸳鸯阵依然不乱,犹如惊涛中的礁石。暮色中,后金兵四面围定,但他们已经失去了近战肉搏的勇气。最后,万箭齐发……



这张图可以更好的了解戚家军的作战队形

此一战,明军牺牲近万人,后金八旗兵也付出了伤亡上万人的代价。(也有史料称,戚家军此战中以数千火枪兵击毙满清两白旗两黄旗精锐上万人,并在炮队轰击之下苦撑数日,最终弹尽粮绝,全军覆没。) 无论是明朝的实录还是清朝修的明史中,无一不对浑河血战中川浙军团的勇敢大加赞誉,称此一战为“凛凛有生气”“时咸壮之”、“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

只有很少数先期突围和辽阳留守的戚家军幸存,明廷派员来抚慰劳军,许以重赏,这些士兵竟然流泪拒绝,不求赏赐,只求再上战阵,誓要给戚金等阵亡将士报仇。朝廷官员和百姓都由衷赞叹说,这些普通的士兵竟都有国士之风!



十天后的辽阳之战中,这些战士亦全部战死。

不久,浙兵的主要征召地——义乌、宁波等地县令上书,说国家连年征战,因浙兵善战,不断地被征召和伤亡,此地的男丁已经十去七八。明朝终于开恩,不再从这些地区招兵。自此,浙兵、戚家军、以及与他们有关的鸳鸯阵、狼筅等等一切,全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

戚家军自嘉靖三十八年成军,到辽阳之战,戚家军共斩级近二十万级。先后剿灭倭寇,击破蒙古铁骑,赴朝抗倭,纵横东亚,百战唯一败,一败之后世间再无戚家军!
ridgway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605
帖子: 27529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25日 16:11

#14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帖子 ridgway »

“戚家军”覆灭的真相:浑河战役前已经注定的结局

“戚家军在浑河”算得上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由于网文的渲染,戚继光统辖的浙军,无论地位还是战斗力都被无限拔高,连带着戚金统帅的浑河浙军也成了扭转乾坤的关键。可惜,真正的历史从来不会以后人的情感判断改变。

“戚家军”是否真的那么强大?

我们先将这个问题拆解,“戚家军”或者说浙军(以下称浙军)是否真如网文和部分学者推崇的那么强无敌?

大部分人对浙军的印象停留在其抗倭事迹上,惊艳无比的交换比数据确实带给人一种“强无敌”的感觉。

【在朝鲜战场上,正牌日军的表现完全不一样】

但我们需要知道南方的倭寇大部分都是“假倭”,真倭也只是浪人,而非正规的日军。之所以会有倭寇很强的错觉,在于嘉靖年间的南方明军实在太不像话。戚继光过去稍微整顿下军纪,并重新招募一批矿工,就能将倭寇打得一败涂地。

当戚继光凭借首辅的恩宠与战功来到北方时,情况发生变化。戚继光发现他很难将河北的军队训练好,气的直接开地图炮说“蓟人多木战场”,然后从南方征调9000浙军过去当教练。很快戚继光就凭借旧部训练出一只以明军标准十分有纪律的军队,蓟镇也因此被《四镇三关志》评价为九边之最。

【强与弱永远是相对概念,戚继光的军队“强”对应的是九边其他军镇的“弱”】

但是,戚继光在北方的战绩却差强人意。虽然他成功地生擒了长秃,但斩首只有二级属于标准的“治安战”规模。历史并没有给他和浙军一个机会证明他们能在胡人面前一样“强无敌”。

至于浙军本身的战术能否在北方奏效,也被一些军事家所质疑。按照戚继光的《练兵实纪》,击败一名鞑子骑兵,需要数名明军士兵亲密无间地配合才行。戚继光甚至明确地规定了长枪手、棍棒手、刀牌手的出击顺序以及技战套路,并按照这个方式训练。在南方战斗人数较少,少数有能力的人得到重用,也只能让士兵发挥出部分训练中的实力。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提到,能发挥出80%训练实力的军队,已然算是天下无敌。若是到大规模战阵中,这种高度复杂的操作更为考验军官的实力。依照戚继光军阵的复杂程度,恐怕连专业士官学校出来的军校生也未必能自如指挥,更何况那些东一榔头西一锤子自学的明军军官。(明朝武官很多不识字)所以,就算让戚继光本人指挥浙军,在面对和女真人的大战时,能发挥多少实力也是未知数。

女真人与蒙古、倭寇的实力差异

相比起过往浙军所战胜的倭寇、蒙古人,女真人显然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对手。倭寇自不必多说,看《平倭图卷》就算是倭寇中的“真倭”,也大多为一群没有盔甲,甚至不穿裤子的流寇而已。蒙古人则在漫长的岁月中出现严重的组织退化。过去可以动员大量蒙古铁骑的国家组织已经被遗忘,社会重新回到部落联盟时代。李成梁在辽东对付入境劫掠的蒙古人时,最惯用的手段就是雇佣敢于冲阵的勇士,击杀蒙古人前阵的少数骑兵,蒙古人就会很快退却。再看明军明朝中叶开始,明军每次出击的斩获,大部分都只有几十颗首级,几百上千颗都是了不得的大胜。这样能侧面说明明朝中叶以后,明军与蒙古人之间的战争的规模。

【昔日的蒙古大军,今日的鞑靼马匪】

女真人与他们不一样,努尔哈赤模仿明朝的制度,成功建立起一整套国家体制。早在萨尔浒战役前,八旗的数量就已经达到7万众,其中身经百战的老兵不下5万人。更重要的是,努尔哈赤通过收编汉军降兵,组建起八旗自己的火器部队——黑营。也是他们在浑河战役中,击败了河对岸的川军。对于浙军而言,他们过往所遭遇的最强的火器部队,就是援朝战争中的日军。可日军的特色就是“瘸脚”——其火枪部队的组织结构与技术水平很高,但缺乏火炮的应用。浙军在朝鲜靠着友军的支援,以及明军自身的骑兵优势勉强将其压制住。但到辽东,对手换成了照搬明军的黑营部队,以及女真人步骑两相宜的齐全配置。刚和川军闹摩擦的浙军,主力核心又换了新兵,结果早在开始就已经注定。
Caravel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Caravel 的博客
帖子互动: 677
帖子: 27018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7:21

#15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帖子 Caravel楼主 »

ridgway 写了: 2024年 8月 26日 20:57 维基百科上说,造成清军坠马伤亡两三千的不是戚家军而是四川军。

浑河之战 (1621年)

条目
讨论

简体

阅读
编辑
查看历史

工具

外观
文本


标准


宽度

标准


颜色 (测试版)

自动
浅色
深色

查论编

明清战争

浑河之战,是指1621年的一场明朝军队和后金军队发生的战役。
浑河之战
明清战争的一部分
日期 1621年,详细日期待考。
地点
沈阳郊外的浑河沿岸。
结果 后金惨胜
参战方
明朝、朝鲜、海西女真叶赫部 后金
指挥官与领导者
明朝:
童仲揆
陈策
戚金
周敦吉
秦邦屏 后金:
可汗努尔哈赤
大贝勒代善
二贝勒阿敏
三贝勒莽古尔泰
四贝勒皇太极
议政大臣、巴图鲁额亦都
议政大臣、达尔汉侍卫扈尔汉

兵力
约23,000人,大小火炮数百门 约60,000人,一定数量的火炮
伤亡与损失
不详 不详

查论编

明清战争

天启元年(1621年)沈阳被后金攻占时,一支由川浙兵组成的援辽大军在总兵童仲揆、陈策等率领下,推进到浑河,欲与沈阳城内的明兵对后金兵进行夹击。

听说城已被占,陈策下令还师。游击周敦吉等一再请战,诸将激动地说:“我辈不能救沈,在此三年何为!”[1]

于是明兵分为两营,周敦吉与副总兵四川石柱都司佥书秦邦屏先渡河,在桥北立营;童仲揆、陈策及副将戚金、参将张明世统浙兵三千在桥南立营。在秦邦屏结营尚未完成时,后金骑兵四面攻击。四川明军无所畏惧地迎战,先败白旗,又败黄旗,击斩落马2-3000人[2],擒后金一参将、二游击[3],川兵营甚坚,后金多次进攻无果。八旗劲旅“死于枪弩者数千人”,努尔哈赤急以“后军往助”[4]。李永芳找到被俘的明军炮手,亲自解开捆绑,人赏千金,调用火炮用来攻击川军,发炮无不立碎者[5]。经过激烈交锋,川军终于饥饿疲劳,难以支持,又受到后金军火炮猛烈轰击,全军崩溃。周敦吉、秦邦屏及参将吴文杰、守备雷安民等皆力战而死。[6]周世禄从西北逸出,邓起龙、袁见龙夺桥西奔,带领残军俱走入浙营,继续坚持作战。浙兵布阵于浑河五里之外,列置战车枪炮,掘壕安营,用秫秸为栅,外涂泥巴。后金兵消灭江北川军后,迅速渡河把浙兵包围数匝。

总兵朱万良、姜弼率领3000余援兵,行至白塔铺,观望不战。遣兵1000为哨探,遭遇到后金的将领雅松。雅松望风而逃,明兵放枪紧追,直追到后金左翼四旗兵营前。努尔哈赤得到报告,气愤至极。在后金军向浙兵营围攻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明总兵李秉诚、朱万良、姜弼始进前一战,遇阻击先后败去。

后金兵得以集中兵力攻浙兵营,明总兵陈策、童仲揆、张明世、戚金等将领沉着应战,积极布阵,誓后金兵决一死战。明军以火器射击,杀伤相枕。火药用尽,两军便开始短兵相接。战斗极为激烈,明军的步兵没有弓、撒袋,他们持三尺长的竹竿枪和腰刀,披甲胄,外套一层厚棉,刀、箭不入。在夜幕降临时与后金兵交战,一度胜负未分。但后金增援部队加入,明军浙营溃败,陈策战死。后金兵万矢齐发,童仲揆与戚金、张名世及都司袁见龙、邓起龙等并战死。[7]后金前后损失雅巴海、布哈、孙扎钦、巴彦、雅木布里、西尔泰、郎格、敦布达哈、木布、禄汪格等战将。

时人评说:自奴酋发难,我兵望风先逃,未闻有婴其锋者。独此战,以万余人当虏数万,杀数千人。虽力屈而死,至今凛凛有生气。当时亡归残卒,有至辽阳以首功献按臣张铨者,铨命照例给赏。卒痛哭阶前,不愿领赏,但愿为主将报仇。[8]
明清对决,局部往往都是清人数占优势。

死2,3000,伤亡万余很正常,明军全军覆灭,总体还是八旗赢了,但是伤亡惨重。
ridgway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605
帖子: 27529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25日 16:11

#16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帖子 ridgway »

按这篇网文,八旗军总伤亡不过数千,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川军而不是浙军造成的。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Q91FGD305566804.html

浑河之战中,戚家军为何全军覆没,真的是八旗军太强了吗?
2024-02-08 15:10:03 来源: 阅史明今 河南
举报
10
分享至

天启元年,明军与后金的八旗军在浑河边上决一死战,此战以明军失败告终,戚家军亦在这一战中全军覆没。

要知道,戚家军素以百胜之师闻名,这支军队自明朝中期建立,从南打到北,上百次战役中未尝一败。为何浑河之战中,戚家军就全军覆没了呢,难道是八旗军真的太无敌了吗?

明朝末年,八旗军的强悍毋庸置疑,毕竟“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说法摆在那里。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浑河之战中戚家军的失败,是因为他们不敌八旗军。正相反,这支明军给予八旗军以重创,若不是明军主将袁应泰指挥无能,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一、战前阴霾

严格来讲,说浑河之战中的南军是戚家军也可以,但由于戚继光早已去世,这支南军主要是以戚家军为骨干组成的,所以称为浙军更为合理。

浑河一役,明军中主要有三支力量,它们分别是来自四川的白杆军、来自江浙的浙军和来自于辽东的辽军。

这三支军队全都是明军的精锐。白杆军是女中豪杰秦良玉所部,他们久经沙场,战无不胜,称霸西南;浙军继承自戚家军,战法先进,火器充足,训练有素,战斗力十分强悍;辽东铁骑纵横于北方,为李成梁所部,过去就连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人,也只是辽东铁骑的“家奴”。

所以,这一战,明军信心十足。

可是,明军中存在着巨大的隐患,那就是三军不和。

浙军与辽军素来因为朝廷的倚重问题而互相嫉恨,援朝时浙军夺得首功,与辽军再一次结下梁子,辽军还曾冤杀数千浙军,所以两军互相视对方为死仇。川军则因为与浙军有争斗,驻守在通州时已有火并,两方炮击对方,死伤遍地。所以,指望三支部队齐心协力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不相互打起来就已经是万幸了。

正因为三军互不信任,所以他们的部署出现了大问题。自信满满的川军最先出发,部署在浑河北岸,离八旗军最近,浙军则部署在浑河南岸,与川军隔江而望,而辽军则部署在附近。三支军队虽未合兵一处,但距离不远,好歹可以呈掎角之势,然而他们互看对方不顺眼,导三军纷纷成为孤军。

战事未起,明军就已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霾。

二、白杆军血战

这支由白杆军、浙军和辽军组成的明军,任务是支援被围的的沈阳。可是由于袁应泰守城不力,沈阳迅速为八旗军攻克,而援军只推进到浑河一带。

总兵陈策眼看沈阳失守准备还师,但这支军队的将领均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们强烈要求与八旗军决一死战。

这其中,白杆军最为自信,他们是来自于川东的一支劲旅,装备精良,士气高昂,远非一般的明军可比。所以,白杆军丝毫不畏惧所谓八旗军,誓要与其一战。

努尔哈赤一开始并不知道这支川军的厉害,直到八旗军与川军一交战,才发觉其勇悍异常。尽管川兵的人数只有四五千,远少于八旗军,但他们悍不畏死,作战英勇,而且装备着上带长刃下配铁环的独特兵器,让八旗军十分不习惯。

首先与川军交战的是八旗军中的精锐红巴甲喇军,他们素以冲锋陷阵为能,但与川军交战,却迅速败下阵来。

努尔哈赤以援兵继以猛攻,增强攻势,但川兵们亦死战不退,他们来自于土司,忠于将领,凝聚力极强,不论八旗军的冲锋何其凶猛,都冲不散他们的阵型。在弓弩的打击下,八旗骑兵损失惨重,“死于枪弩者数千人”,骑兵亦“纷纷坠马”,数位八旗将领也于战斗中阵亡。(《全边略记》)

然而,八旗军亦是精锐,尽管屡次进攻都没有成功,但他们仍不撤退,与川兵在浑河北岸展开血战。

川兵的将领秦邦屏亲自上阵,与敌力战,在士兵们饥肠辘辘,缺乏后援的情况下,打退八旗军三次进攻。

可是川兵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他们身披铁甲,外面又套一层厚棉,刀、箭不入,但是他们缺少火器和战车,没有掩体和强大的火力。

努尔哈赤立刻命人将沈阳城上的火炮抬来,并以千金威逼利诱俘虏的明军炮手,让他们向川军放炮。

在猛烈的炮击下,川军的阵型出现缺口,而且连番战斗下,士兵们个个力竭。努尔哈赤调以生力军,让他们发起冲锋。

最终,白杆军力竭战败,大部战死,将领周敦吉、秦邦屏等人皆力战而死,只有少数残兵撤入浙军营中,并继续作战。

三、戚家军悲歌

白杆军战死后,八旗军渡过浑河,向驻守在南岸的三千浙军发起进攻。

努尔哈赤观察浙军,发现这支军队列置战车,部以枪炮,军营周围还掘壕修栅,严阵以待。这正是戚继光改良的战法,因为鸳鸯阵适合巷战和小规模作战,克制倭刀,而战车车营阵法适合大规模野战。

刚刚惨胜的努尔哈赤不敢小瞧这支严阵以待的浙军,他嘱咐将领,让他们一定不要轻敌。

事实证明努尔哈赤的担忧是对的,浙军的战斗力,一点不比川军差,而且他们还装备着大量的火器,火力十分强大。

当八旗军发起冲锋时,浙军先以火器射击,给八旗军造成巨大的杀伤。只可惜这支浙军的待遇已不复往日,配给的弹药很少,几轮射击下来就消耗殆尽。

没有了火器的浙军并没有慌乱,他们的将领戚金是戚家族人,过去跟着戚继光南征北战,他沉着冷静,指挥浙军与八旗军短兵相接。

夜晚有利于八旗军的野战,但由于浙军抵抗坚决,八旗军竟不能取胜。努尔哈赤继以援军,浙军以寡敌众,最终溃败,总兵陈策,将领童仲揆、戚金、张名世和上一战中活下来的川军将领全部战死。

而八旗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过去以少胜多的他们这一次以数万人,分别两次进攻只有四五千的川军和三千的浙军,竟死伤数千人,可谓“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连努尔哈赤在战后也是心有余悸,为川军和浙军的勇悍所震惊。

这一战,数千精锐白杆军和仅剩的戚家军全部损失殆尽,然而,这个结果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不说川军与浙军没有相互支援,旁边的辽军握有重兵,却隔岸观火,看友军的笑话。总兵朱万良的三万援兵竟为数千八旗军所败,而袁应泰竟然吓破了胆,在浙军屡次向他求援时拒绝支援。

壮哉川军,悲呼浙军,他们在没有援兵的情况下,与八旗军血战不退,全军竟无几人生还。他们打破了所谓“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在野战中让八旗军吃尽了苦头。若非三家互不信任,袁应泰无能,浑河一战,谁胜谁负,犹未可知。

参考资料:

《全边略记》

《明史》
ridgway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605
帖子: 27529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25日 16:11

#17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帖子 ridgway »

八旗军总共就6万,一下伤亡1万根本不可能。伤亡总计最多数千,也不会超过5000.明军全军覆没,是怎么统计到八旗军的伤亡的?还不是根据自己的伤亡数瞎猜的?自己损失了近万人,就瞎编对手也损失上万。

就是到了近代的抗日战争,每次战役战斗国共日伪各方实际参战兵力和损失数字都往往搞不清楚,在古代一场没有太多史料记载的战斗,更不可能搞清楚清军的确切伤亡。但是基本常识是清军总共6万,不可能全部参战,也不可能在一场战役就损失六分之一。
Caravel 写了: 2024年 8月 26日 21:02 明清对决,局部往往都是清人数占优势。

死2,3000,伤亡万余很正常,明军全军覆灭,总体还是八旗赢了,但是伤亡惨重。
ridgway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605
帖子: 27529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25日 16:11

#18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帖子 ridgway »

这里说了光是李开芳的汉军伪军就有1万多人,如果说歼敌近万主要是伪军的话,那是有可能的。歼灭1万八旗军,绝无可能。这个跟抗日战争里共军歼敌数字往往日伪合计,其中绝大部分其实是伪军一个道理。伪军战斗力弱,日军和八旗军战斗力非常强劲。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6945193/
ridgway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605
帖子: 27529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25日 16:11

#19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帖子 ridgway »

浑河战役:两万骑兵一触即溃,人数稀少的明军步兵却坚持到最后
2023年10月08日 14:333545浏览 · 25点赞 · 91评论
真MAX一线天道长
粉丝:1674文章:1798
关注

沈阳失守了,贺世贤战死了,一万五千多明朝守军逃出者寥寥无几,明朝辽东地区的首府辽阳城就近在眼前。不过要打进这座辽阳城,努尔哈赤还需要面对两个难缠的对手,第一个对手是白杆兵,第二个对手是一支拥有六十二年传奇历史的明朝部队,这便是始于戚继光的“南军”,我们现在很多人更愿意称这支部队为“戚家军”。

但实际上,戚继光、戚家军、南军以及蓟州兵变中被杀的南兵和在浑河参战的南军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有必要重新写一篇文章来说一说(尽量说得清楚明白),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浑河之战,对这些就不多说了。

而白杆兵来自于四川,属于石柱土司的部队,因为其多使用白蜡杆长枪而得名,他的指挥者也很有名:马千乘,秦良玉夫妇。不过秦良玉本人并未参战,带领白杆兵的是秦邦屏、秦民屏兄弟二人。这支援军原本是要来救援沈阳的,白杆兵和戚家军加在一起,也不过万把人左右,然而就是这万把人,让后金军吃尽了苦头。

最先和后金军爆发冲突的是秦氏兄弟率领的七千名白杆兵,后金政权一方的史料《满文老档》是这样记载这场战役的“汗往观之,见浑河以北一里外,有步兵二万,分立二营,乃命右翼四旗兵取绵甲、携盾车,徐进攻其二营兵。右翼四旗捕捞抵彼,不待绵甲,红巴牙喇兵 至来即进击。明之步兵,皆系精锐兵,骁勇善战,战之不退,我参将一人,游击二人被擒。此后,击败其兵,自陆路追杀至河中,尽全歼之”可见白杆兵的战斗力相当强,不但骁勇善战,而且还战之不退,活捉后金军参将一人,游击将军二人,明方史料记载被白杆兵杀伤的后金军在两千人到三千人之间。总兵陈策以及白杆兵川军将领周敦吉、秦邦屏、吴文杰、雷安民战死,七千川军只有少量残兵成功逃进了浙兵也就是戚家军的车营之中。

白杆兵战败最大的原因显而易见,就是人少,毕竟努尔哈赤在起兵时就有十万左右的可战之人,到攻破开铁沈阳,李永芳、佟养性等明军降将四处收编明军溃卒,仅李永芳一人指挥的后金汉军部队就达到了一万多人,而奋战于浑河的土司兵只有七千人。第二个原因就是火力,李永芳招降了沈阳守军中的明军炮手,让他们在沈阳城头开炮轰击川兵,炮火所触,无不立碎,加速了川兵的溃败。

川浙两军在到达辽东战场之前,在通州爆发过一次十分血腥的冲突,这场冲突大到什么地步呢,兵科给事中薛凤翔写道“炮声与喊声齐鸣几至天地动摇,城砖与瓦屋皆震”,愤怒的士兵甚至拖出了火炮互相轰击,而引发这场血腥械斗的原因只是士兵之间的口角而已。但这场械斗实际上也是浑河之战的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川浙两军在开赴战场之前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十分恶劣,这也就导致两军不太可能会相互支援,这也就给了努尔哈赤后金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明军川兵战败之后,后金军就进攻在浑河以南五里处列阵的戚家军,此时有三万多明军官兵前来进攻后金军,先吓跑了二百多名红甲巴牙喇兵,然而“待至左翼四旗大军营地,左翼四旗兵即行反击,败明三万兵,追击四十里,杀其三千,然后收兵攻其后营步兵,尽歼之。明三营步兵未携弓箭,俱执丈五长枪及大刀,身着盔甲,外披帛被,头戴棉盔,其厚如许,刀枪不入,然我兵冲入尽杀之”其实这里至少冒出了三波明军,首先是所谓“三总兵官之兵”,这三个总兵分别是奉集总兵李秉诚、朱万良、姜弼。

从清初史料《山中闻见录》可知明方在辽阳沈阳一带的部属“叛人李永芳、佟养性日夜引导威胁朝鲜,造勾梯、采木打钉,为攻城之具。志不在小,我不逼敌,敌且逼我。督抚、道将共议战守,抚顺、清河各用大将三员,宽奠一员。抚顺用监军道高出、张慎言、总兵贺世贤、李秉诚、张良策。以副将尤世功充总兵,朱万良将骑,陈良策、童仲揆将步各一万,清河用监军道牛维曜、总兵官侯世禄、副将梁仲喜、姜弼。世禄、弼将骑,仲喜并将步各一万。宽、瑷、用金复道。胡嘉栋守辽阳。总兵官刘孔允、副总兵刘光祚将步兵九千,骑兵四千,水兵七千,更以万人守沈阳。万人守蒲河,七千人守奉集”理论上总兵力共六万七千人左右。

其中朱万良、姜弼二人的骑兵加起来总兵力达到了两万人,然而这只庞大的骑兵队伍不堪一击,稍稍一接敌就败逃开去,原奉集堡守将李秉诚也战败而走,骑兵逃跑的速度非常快,后营步兵就惨了,那些头戴厚重棉盔、身披厚被的士兵绝望地挥舞着手中的大刀和长枪抵抗后金骑兵的进攻,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最终全军覆没。李秉诚在的奉集堡大战之中就被后金军打得惨败:沈阳沦陷之前,后金军万余人进攻奉集堡,李秉诚以三千骑兵迎战,结果在骑兵交锋之中被击败,李秉诚仓皇撤回城内,城头上火炮大显神威,打死打伤后金军上千人,朱万良率兵救援,万余明军骑兵竟一触即溃贺世贤,尤世功二人在虎皮驿,也不敢迎战。结果到了浑河河畔,二人依旧是后金骑兵的手下败将。

后金军下一个进攻对象就是戚家军(浙军)的车营,戚家军“掘壕布置枪炮盾车以待”,浙军车营装备了大量的轻重火器,重火器有大将军炮,轻炮有佛郎机,单兵火器有鸟铳,三眼铳,同时还有大量的火箭。明军面对后金军的决死冲锋,火器齐发,车营的士兵们一直打到火药用尽,身披重甲的后金军踩着层层叠叠的被打死的尸体冲进明军车阵,浙军兵力本来就少,只有三千名官兵,在后金军的兵力优势之下迅速被击溃。

浙军将领战死者包括袁见龙、邓起龙、张名世、童仲骙,同时还有戚继光的族侄戚金,这位浙军老将少年时先跟随自己的族叔戚继光,后来南征北战,参加了万历三大征之中的朝鲜征倭之战,到六十五岁时死于后金军之手。浑河之战到此结束,白杆兵加上浙军总共只有少部分人成功撤回了辽阳城内。不得不说,此战虽然以明军的失利而告终,但却也给了后金军沉重打击,人数少的可怜的步兵在全军覆没之前给了后金军巨大的杀伤,明朝史书中评价道“自奴酋发难,我兵率望风先逃,未闻有婴其锋者。独此战以万余人当虏数万,杀数千人,虽力屈而死,至今凛凛有生气”,有侥幸逃生的川浙军士回到辽阳,拒绝受赏而要坚持战斗位主将报仇。而朱万良,姜弼等人拥有两万多名骑兵,结果却一触即溃,这表现实在是很难说的过去。
ridgway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605
帖子: 27529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25日 16:11

#20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帖子 ridgway »

从上篇的描述来看,明军里川军白干兵的表现,其实比浙军戚家军更强。杀伤的敌人更多。
回复

回到 “军事天地(Mili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