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干倭寇是实打实的战功,特别是那些斩首数,明朝有文官督军,不是你随便报多少就是多少。尤其这都是在内地,汉地核心区域,想杀良冒功也没那么容易,不像李成梁在辽东。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版主: Softfist
-
- 论坛元老
Caravel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677
- 帖子: 27034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7:21
#121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122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张士诚是建立起割据政权的,地位等同于李自成张献忠郑成功,倭寇比他们低一档.仅相当于土匪.
举个例子,共军里某人建国后剿灭了几十上百万土匪,这个人的战功肯定比不上林彪刘伯承彭德怀粟裕等在内战抗战歼灭敌军正规军的将帅.
戚继光战功太差,实际军事能力无法做过高评价.穿越到明末,也不太可能比袁崇焕取得的战绩更好.要完全剿灭女真是不可能的.能守住就不错了.
举个例子,共军里某人建国后剿灭了几十上百万土匪,这个人的战功肯定比不上林彪刘伯承彭德怀粟裕等在内战抗战歼灭敌军正规军的将帅.
戚继光战功太差,实际军事能力无法做过高评价.穿越到明末,也不太可能比袁崇焕取得的战绩更好.要完全剿灭女真是不可能的.能守住就不错了.
Caravel 写了: 2024年 8月 28日 14:15 倭寇就是武装海盗,老百姓怎么了,张士诚还是盐贩子。
不懂就少说点,戚继光车营的配置里面火器已经占一半了,还发明了火枪骑兵。
戚继光的时代是火器逐渐替代冷兵器的时代,火器的威力巨大,但是射速和准头还不行,所以需要和冷兵器士兵混合编组,让持矛或者刀的保护火枪兵。
同时代日本出现了织田信长,火枪兵大破武田信玄。
西方也出现了拿骚的莫里斯亲王等军事改革家,都是开始以火器为主要输出,冷兵器负责防守。
#123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其实要不是日本后来通过明治维新成长发育成为强国把中国揍得屁滚尿流,戚继光的历史地位也不会那么高。如果他剿灭的不是倭寇,而是高丽棒子越南阿三之类的,历史地位也不会高。
#124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戚继光凭啥比李成梁厉害,凭没打过正规的仗?Caravel 写了: 2024年 8月 28日 15:20 野猪皮很聪明,等李成梁死了才发动七大恨,碰上比李成梁更厉害的戚继光肯定更没戏。
当然前提是皇帝不要犯傻。
戚继光只是将领,朝中乱来他也没有办法。他比较幸运的是碰到几个中兴名臣,胡宗宪,张居正。
-
- 论坛元老
Caravel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677
- 帖子: 27034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7:21
#125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李成梁就是一个old style军人,打仗比较厉害而已,但是从军事思想角度毫无新意。戚继光对明末的家丁模式深恶痛绝,并且对李成梁这种轻骑突进也反感,主张大兵团作战,正面迎敌。加上戚继光对火器使用的洞见,把准了热兵器时代变革的脉搏。
当然朝政破败,戚继光也未必能成功。但是如果你穿越崇祯,晚明选一个将军力挽狂澜,戚继光是首选。
作者:搜粟都尉赵过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778976 ... 347969780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所以哪怕戚继光活着时候,在蓟镇都不能完全落实他的军事思想。比如戚继光特别反感明朝后期流行的家丁制,不但戚家军里没有,而且他在《练兵纪实》中明确说
“今诸将每人统兵一枝,二、三千不等,原要各将将此二、三千众,教练精强,又召家丁二、三百,厚养以充先锋,今却顾此遗彼,爱小失大,就以军士之马供家丁骑乘,以军士之身供家丁役使,以军士之粮作家丁养瞻,是得二、三百人之心,尽失部下二、三千军之心,以有用之军,置之不用之地。是费朝延二、三千军士之粮饷,而仅得二、三百家丁之力。本为求精,适至冗费,本为求多,反以致寡。”
他说的都对,但明军的钱,不划拉集中一下养家丁,洒在全军也没啥用啊。所以他是不希望这样,但整个大明后期所有将领都必须这样。甚至很可能还在他活着时候,他的族侄,也是戚家后人里唯一有点名气的戚金都养家丁了。
他也反对明朝当时的主流作战方式
“诸将又且利于此,习于此,偷马打帐房得功,视此为备边之长策,及至大举而入,便谓此必不可交锋,必不可堂堂相对,凡能神出鬼没,偷窃零骑,挑壕自固,便是好汉,此牢不可破之习也。”
明军这种玩法,完全不擅长大兵团作战,只能小规模偷一把算一把。他希望的是军队学会的是蓟镇必是大举,必要大战,大战之道在我,必要合十一路全镇之兵,合众人之心为一心,合众人之力为一体。
#126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戚继光是当年的正解,可惜明各方面已经开始快速败坏, 他的主张不能够贯彻。
Caravel 写了: 2024年 8月 28日 16:58 李成梁就是一个old style军人,打仗比较厉害而已,但是从军事思想角度毫无新意。戚继光对明末的家丁模式深恶痛绝,并且对李成梁这种轻骑突进也反感,主张大兵团作战,正面迎敌。加上戚继光对火器使用的洞见,把准了热兵器时代变革的脉搏。
当然朝政破败,戚继光也未必能成功。但是如果你穿越崇祯,晚明选一个将军力挽狂澜,戚继光是首选。
作者:搜粟都尉赵过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778976 ... 347969780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所以哪怕戚继光活着时候,在蓟镇都不能完全落实他的军事思想。比如戚继光特别反感明朝后期流行的家丁制,不但戚家军里没有,而且他在《练兵纪实》中明确说
“今诸将每人统兵一枝,二、三千不等,原要各将将此二、三千众,教练精强,又召家丁二、三百,厚养以充先锋,今却顾此遗彼,爱小失大,就以军士之马供家丁骑乘,以军士之身供家丁役使,以军士之粮作家丁养瞻,是得二、三百人之心,尽失部下二、三千军之心,以有用之军,置之不用之地。是费朝延二、三千军士之粮饷,而仅得二、三百家丁之力。本为求精,适至冗费,本为求多,反以致寡。”
他说的都对,但明军的钱,不划拉集中一下养家丁,洒在全军也没啥用啊。所以他是不希望这样,但整个大明后期所有将领都必须这样。甚至很可能还在他活着时候,他的族侄,也是戚家后人里唯一有点名气的戚金都养家丁了。
他也反对明朝当时的主流作战方式
“诸将又且利于此,习于此,偷马打帐房得功,视此为备边之长策,及至大举而入,便谓此必不可交锋,必不可堂堂相对,凡能神出鬼没,偷窃零骑,挑壕自固,便是好汉,此牢不可破之习也。”
明军这种玩法,完全不擅长大兵团作战,只能小规模偷一把算一把。他希望的是军队学会的是蓟镇必是大举,必要大战,大战之道在我,必要合十一路全镇之兵,合众人之心为一心,合众人之力为一体。
#127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倭寇类似于土匪。49年后你剿灭再多土匪,还是不如49年前真正和日军和国军对着干的将帅。而八旗相对于当时的明军,类似于美军相对于50年的共军了。能跟八旗干的,才是真牛逼。戚继光最多是一个类似王阳明蒋百里那样的理论家,实战能力存疑。
Caravel 写了: 2024年 8月 28日 15:44 戚继光干倭寇是实打实的战功,特别是那些斩首数,明朝有文官督军,不是你随便报多少就是多少。尤其这都是在内地,汉地核心区域,想杀良冒功也没那么容易,不像李成梁在辽东。
#128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你也知道,哪怕戚继光活着时候,在蓟镇都不能完全落实他的军事思想。那么戚继光穿越到明末,更不可能贯彻了。一切都是纸面上,理论无敌。而孙承宗袁崇焕,真正建立起了关宁锦防线,使女真只能绕着走,是真正取得实际战果的。
Caravel 写了: 2024年 8月 28日 16:58 李成梁就是一个old style军人,打仗比较厉害而已,但是从军事思想角度毫无新意。戚继光对明末的家丁模式深恶痛绝,并且对李成梁这种轻骑突进也反感,主张大兵团作战,正面迎敌。加上戚继光对火器使用的洞见,把准了热兵器时代变革的脉搏。
当然朝政破败,戚继光也未必能成功。但是如果你穿越崇祯,晚明选一个将军力挽狂澜,戚继光是首选。
作者:搜粟都尉赵过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778976 ... 347969780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所以哪怕戚继光活着时候,在蓟镇都不能完全落实他的军事思想。比如戚继光特别反感明朝后期流行的家丁制,不但戚家军里没有,而且他在《练兵纪实》中明确说
“今诸将每人统兵一枝,二、三千不等,原要各将将此二、三千众,教练精强,又召家丁二、三百,厚养以充先锋,今却顾此遗彼,爱小失大,就以军士之马供家丁骑乘,以军士之身供家丁役使,以军士之粮作家丁养瞻,是得二、三百人之心,尽失部下二、三千军之心,以有用之军,置之不用之地。是费朝延二、三千军士之粮饷,而仅得二、三百家丁之力。本为求精,适至冗费,本为求多,反以致寡。”
他说的都对,但明军的钱,不划拉集中一下养家丁,洒在全军也没啥用啊。所以他是不希望这样,但整个大明后期所有将领都必须这样。甚至很可能还在他活着时候,他的族侄,也是戚家后人里唯一有点名气的戚金都养家丁了。
他也反对明朝当时的主流作战方式
“诸将又且利于此,习于此,偷马打帐房得功,视此为备边之长策,及至大举而入,便谓此必不可交锋,必不可堂堂相对,凡能神出鬼没,偷窃零骑,挑壕自固,便是好汉,此牢不可破之习也。”
明军这种玩法,完全不擅长大兵团作战,只能小规模偷一把算一把。他希望的是军队学会的是蓟镇必是大举,必要大战,大战之道在我,必要合十一路全镇之兵,合众人之心为一心,合众人之力为一体。
-
- 论坛元老
Caravel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677
- 帖子: 27034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7:21
#129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戚继光既有辉煌战绩,又有理论,跟莫里斯亲王一样。ridgway 写了: 2024年 8月 28日 17:30 你也知道,哪怕戚继光活着时候,在蓟镇都不能完全落实他的军事思想。那么戚继光穿越到明末,更不可能贯彻了。一切都是纸面上,理论无敌。而孙承宗袁崇焕,真正建立起了关宁锦防线,使女真只能绕着走,是真正取得实际战果的。
姜百里是纯理论家,王阳明也是狠角色,但是他不算兵家
-
- 论坛元老
Caravel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677
- 帖子: 27034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7:21
#131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老袁打了几个城防战你吹上了天,充其量也就是不败,胜利都谈不上。八旗兵没有大炮之前,攻城能力也不强。只是当时明军出丑太多,什么沈阳城门被流民打开,相比之下,袁算个老老实实守城池的。
#132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老袁之前,八旗所向披靡,沈阳辽阳清河抚顺都被攻克了。老袁第一次能守住城,已经很不容易了。老袁之前之后,还有谁能面对八旗保持不败的?唯老袁一人而已。像洪承畴卢象升之类,在关内面对流寇再牛逼,碰到八旗都要吃瘪被全歼。老袁不仅能守住城,也能和八旗野战保持不败,还有谁能做到?
而且袁手下的将领比如满桂赵率教祖大寿,只有在袁麾下才能对满清不败,自己独立面对满清也都难免全军覆没。
而且袁手下的将领比如满桂赵率教祖大寿,只有在袁麾下才能对满清不败,自己独立面对满清也都难免全军覆没。
Caravel 写了: 2024年 8月 28日 20:26 老袁打了几个城防战你吹上了天,充其量也就是不败,胜利都谈不上。八旗兵没有大炮之前,攻城能力也不强。只是当时明军出丑太多,什么沈阳城门被流民打开,相比之下,袁算个老老实实守城池的。
-
- 论坛元老
Caravel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677
- 帖子: 27034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7:21
#133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他哪有什么野战,坚守不出大炮轰就是老袁的秘诀,满桂要出城野战,每次都被袁制止。ridgway 写了: 2024年 8月 28日 20:36 老袁之前,八旗所向披靡,沈阳辽阳清河抚顺都被攻克了。老袁第一次能守住城,已经很不容易了。老袁之前之后,还有谁能面对八旗保持不败的?唯老袁一人而已。像洪承畴卢象升之类,在关内面对流寇再牛逼,碰到八旗都要吃瘪被全歼。老袁不仅能守住城,也能和八旗野战保持不败,还有谁能做到?
而且袁手下的将领比如满桂赵率教祖大寿,只有在袁麾下才能对满清不败,自己独立面对满清也都难免全军覆没。
北京城下大捷也是扯淡,满朝文武,打仗谁占上风应该很容易看懂把,如果大捷,不至于要让袁崇焕下狱。
#134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你们对戚继光评价这么不高啊
我的看法,戚继光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他开启啦中国军制由古代向近代的转化,当然这个过程太长啦,200多年,到曾国藩才完成。
比较一下戚继光的“记效新书“与”孙子兵法“
就算你吧孙子兵法倒背如流,你也不知道如何行军打仗。孙子兵法讲的是道,是皇帝国王的东西
记效新书讲的是术,等于是锁男的technical menu, 一个白丁读完后都能当指挥
它从怎么招兵买马开始,然后是兵马如何分组,每个组里的编制和兵器配备
各个兵钟如何训练,下级如何管理,上下级间如何联络,
行军时,要什么队形,扎营时,如何警戒
作战时侦察兵怎么放出去,各种地形下,盾牌手和长枪手怎么列阵,弓箭手放那
可惜他这套体制理论没有推广开来,而且随着张居正被清算,他也被废啦
后来曾国藩,完全按照“记效新书“来编练湘军,还有后来李鸿章的淮军。 其实太平军里的李秀成也是按记效新书来组军的
可以说戚继光的理论到啦慈禧年间才开出花果。
我的看法,戚继光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他开启啦中国军制由古代向近代的转化,当然这个过程太长啦,200多年,到曾国藩才完成。
比较一下戚继光的“记效新书“与”孙子兵法“
就算你吧孙子兵法倒背如流,你也不知道如何行军打仗。孙子兵法讲的是道,是皇帝国王的东西
记效新书讲的是术,等于是锁男的technical menu, 一个白丁读完后都能当指挥
它从怎么招兵买马开始,然后是兵马如何分组,每个组里的编制和兵器配备
各个兵钟如何训练,下级如何管理,上下级间如何联络,
行军时,要什么队形,扎营时,如何警戒
作战时侦察兵怎么放出去,各种地形下,盾牌手和长枪手怎么列阵,弓箭手放那
可惜他这套体制理论没有推广开来,而且随着张居正被清算,他也被废啦
后来曾国藩,完全按照“记效新书“来编练湘军,还有后来李鸿章的淮军。 其实太平军里的李秀成也是按记效新书来组军的
可以说戚继光的理论到啦慈禧年间才开出花果。
-
- 论坛元老
Caravel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677
- 帖子: 27034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7:21
#135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楼上的不懂,把袁崇焕这样的政委拿来跟戚继光比xiaxia 写了: 2024年 8月 28日 22:31 你们对戚继光评价这么不高啊
我的看法,戚继光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他开启啦中国军制由古代向近代的转化,当然这个过程太长啦,200多年,到曾国藩才完成。
比较一下戚继光的“记效新书“与”孙子兵法“
就算你吧孙子兵法倒背如流,你也不知道如何行军打仗。孙子兵法讲的是道,是皇帝国王的东西
记效新书讲的是术,等于是锁男的technical menu, 一个白丁读完后都能当指挥
它从怎么招兵买马开始,然后是兵马如何分组,每个组里的编制和兵器配备
各个兵钟如何训练,下级如何管理,上下级间如何联络,
行军时,要什么队形,扎营时,如何警戒
作战时侦察兵怎么放出去,各种地形下,盾牌手和长枪手怎么列阵,弓箭手放那
可惜他这套体制理论没有推广开来,而且随着张居正被清算,他也被废啦
后来曾国藩,完全按照“记效新书“来编练湘军,还有后来李鸿章的淮军。 其实太平军里的李秀成也是按记效新书来组军的
可以说戚继光的理论到啦慈禧年间才开出花果。
#136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别碰瓷好吧。莫里斯亲王那是真正打出来的,他打过多少仗啊。戚继光比的了吗?
他意识到火器时代到来,把方阵改成宽正面浅纵深的排队枪毙阵列,逻辑清楚。
戚继光有啥呐?车营也不是他首创。
无非是些所谓心得,什么招兵找农民不找城市人,因为城市人油滑。打仗时连坐,一人退却则一人斩首,全队退却则队长斩首,队长殉职而全队退却则全队斩首[。
还有就是士兵高工资,一个首级赏银30两,也就江浙富裕,否则送个几千首级来地方官破产了
这些东西说白了上不得台面,但是在中国低水平战争里有用。
#137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你这就完全是罔顾事实胡扯了,也就第一仗宁远大捷是完全的龟缩不出,第二仗宁锦大捷,在宁远城下就出击背城和八旗野战了。保卫北京两次也都是背城野战。我没说北京城下是大捷,但是至少是正面硬刚八旗没输,不像满桂输的裤衩和老命都丢了。
满朝文武,打仗谁占上风应该很容易看懂把,如果大捷,不至于要让袁崇焕下狱。
--------------------------------------------
抓袁崇焕是崇祯一个人的主意,事先没和任何大臣商量,满朝文武都很懵圈。
满朝文武,打仗谁占上风应该很容易看懂把,如果大捷,不至于要让袁崇焕下狱。
--------------------------------------------
抓袁崇焕是崇祯一个人的主意,事先没和任何大臣商量,满朝文武都很懵圈。
Caravel 写了: 2024年 8月 28日 21:26 他哪有什么野战,坚守不出大炮轰就是老袁的秘诀,满桂要出城野战,每次都被袁制止。
北京城下大捷也是扯淡,满朝文武,打仗谁占上风应该很容易看懂把,如果大捷,不至于要让袁崇焕下狱。
#139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宁锦大捷后金攻宁远时,明军是出城野战了的。至少没输啊。之前明军野战每次都是被后金全歼,连带逃回城时来不及关城门把城池也丢了。
明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皇太极亲率后金军队包围锦州,进而攻打宁远(今辽宁兴城)。袁崇焕等率明军固守,城得保全。是月十一日,后金军队直抵锦州,四面合围后绕过锦州南下,攻克防线中的诸多堡垒,掠其物资。巡抚袁崇焕认为守卫宁远的明军主力不能随意调动,于是挑选精锐骑兵4000,令尤世禄、祖大寿统率,绕至后金军队后方,又另外派遣水师东出相牵制。世禄、大寿等将行,后金军大军已抵宁远城下。袁崇焕与中官刘应坤、副使毕自肃督将士登陴守战,列营濠内,集中大炮猛烈轰击后金军队。而世禄、大寿等率军大战城外,士卒多死,仍力战不退。后金遂解宁远围,增兵围锦州,据说士卒损伤无数,然锦州终不可破。又因毛文龙此时率东江军直逼辽阳,后金被迫退兵后撤回援。袁崇焕本人事后称“孰知毛文龙径袭辽阳,旋兵相应,使非毛帅捣虚,锦宁又受敌矣!毛帅虽被创兵折,然数年牵制之功,此为最烈!”(《三朝辽事实录》卷十八,天启七年八月,辽东巡抚袁崇焕奏言),时称宁锦大捷。
明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皇太极亲率后金军队包围锦州,进而攻打宁远(今辽宁兴城)。袁崇焕等率明军固守,城得保全。是月十一日,后金军队直抵锦州,四面合围后绕过锦州南下,攻克防线中的诸多堡垒,掠其物资。巡抚袁崇焕认为守卫宁远的明军主力不能随意调动,于是挑选精锐骑兵4000,令尤世禄、祖大寿统率,绕至后金军队后方,又另外派遣水师东出相牵制。世禄、大寿等将行,后金军大军已抵宁远城下。袁崇焕与中官刘应坤、副使毕自肃督将士登陴守战,列营濠内,集中大炮猛烈轰击后金军队。而世禄、大寿等率军大战城外,士卒多死,仍力战不退。后金遂解宁远围,增兵围锦州,据说士卒损伤无数,然锦州终不可破。又因毛文龙此时率东江军直逼辽阳,后金被迫退兵后撤回援。袁崇焕本人事后称“孰知毛文龙径袭辽阳,旋兵相应,使非毛帅捣虚,锦宁又受敌矣!毛帅虽被创兵折,然数年牵制之功,此为最烈!”(《三朝辽事实录》卷十八,天启七年八月,辽东巡抚袁崇焕奏言),时称宁锦大捷。
Caravel 写了: 2024年 8月 28日 21:26 他哪有什么野战,坚守不出大炮轰就是老袁的秘诀,满桂要出城野战,每次都被袁制止。
北京城下大捷也是扯淡,满朝文武,打仗谁占上风应该很容易看懂把,如果大捷,不至于要让袁崇焕下狱。
#140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广渠门之战,袁崇焕率关宁铁骑跟女真骑兵野战,非但没输,而且居然打赢了。这在明清战争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了。别看不起这个战例,其他吹的再牛逼的军队比如什么浙军,或者将领,比如洪承畴吴三桂,面对八旗野战,几乎都是全军覆没的下场。在野战中非但全身而退,还能击退八旗骑兵的,唯有袁督师一人。
广渠门之战是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十一月二十日明朝与后金在明朝的首都北京广渠门下爆发的一场战争,明军在袁崇焕的指挥下,经过数小时的血战,成功击退了后金军。
皇太极率大军设立营地在北京城北,分为两翼。侦察兵报告皇太极,明军正集结在德胜门等地。皇太极率领右翼的军队前进。另外得到报告称东南边也有明军袁崇焕部队集结,皇太极遂派遣左翼军队前去攻击。[1][2]
《崇祯实录》记:“袁崇焕令都司戴承恩择地广渠门,祖大寿阵于南,王承胤等阵西北,崇焕公阵于西待战。午刻,有骑兵突东南,力战稍却,承胤竟徙阵南避。游击刘应国,罗景荣,千总窦浚等帅兵追虏至运河。虏酋精骑多冰陷,所伤千计。京兵亦伤失数百人”。
战役过程
当天,袁崇焕、祖大寿率骑兵在广渠门外,有九千骑兵,以及一些步兵队伍。[3][4]袁崇焕传令,令祖大寿在右翼埋伏于南面森林,王承胤在左翼北面,袁崇焕亲自带中路军,辽军结成“品”字形阵,阙东面以待。
后金军发动攻击,莽古尔泰先派出第一批先锋,攻击袁崇焕中路军,爆发激烈战斗。随即后金军大队开始攻击,由将领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豪格带队进攻。
豪格先攻击辽军左翼,而左翼南下汇合中路军,形成大阵。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带队从中路进攻辽军大阵。
此时后金军大批队伍拥挤在辽军大阵正面东方,则辽军左翼北方只有豪格队伍。
袁崇焕率领将士,英勇抵御,奋力鏖战。袁崇焕被箭矢射中,但因身穿重甲没被射穿。后金军有精锐队伍突袭到袁崇焕旗帜大纛前。而辽军将领袁升高,带队击败后金军精锐队伍,成功保护袁崇焕旗帜大纛。
有些后金军队伍见到战况惨烈,开始退缩。[5]
战至最炽热阶段,辽军右翼祖大寿,从南面森林突出袭击正面后金军,目标要与辽军大阵一起夹击后金军队伍。
后金军将领莽古尔泰、多铎,带队压阵后方,见此情形立刻派第一批队伍截击祖大寿右翼,但是右翼击退后金军这批拦截队伍,并成功汇合辽军大阵,前后夹击正面的后金军大队伍。
莽古尔泰此时集结全部压阵队伍,继续突击右翼祖大寿,并接应后金军大队伍撤退。[6]期间辽军左翼的豪格队伍没得到接应,于是辽军包围绞杀豪格队伍,豪格苦战许久,后金军才派队伍到左翼接应豪格撤退。[7]
后金军且战且退,辽军追杀发起多次冲击,一直追杀到运河边。[8]
战斗从中午打到下午,辽军伤亡大约数百,在夜晚打扫战场完毕才返回营地。[9] 祖大寿和袁崇焕的盔甲,都被箭矢射中,有轻伤。[10]
战后结算
战斗当天早晨,袁崇焕察觉士兵和战马都疲劳饥渴,已经连续三天了,于是派遣亲信旗鼓官传递奏疏,请求城内速发粮草给辽军。[11][12][13]战斗结束后,辽军终于收到了一批粮食,有酒肉麦饼。袁崇焕将食物分发士兵,并拿着食物抚慰伤员。[14]此时伤兵都在城外营地,餐霜宿露,无法入城休息。[15]
依据后金记载,八旗军伤亡颇多:图鲁什,与护军同攻,镶黄旗护军二人阵亡,携其尸归。 伊尔登,被射伤七处,重伤二处。色勒,锁骨被射断。 哈宁阿,手被砍一处,箭伤一处,盔伤四处,甲袖刀伤二处,马刀伤二处。 鄂罗色臣,手伤一处,马伤一处。乌赖,进击负伤。 布颜图,率先进击,手被锤击。[16][17]
此战后金军的蒙古仆从军溃败。[18]一名蒙古人将领,索诺木,阵亡了。[19]
皇太极处罚一批八旗军官,包括康古礼、章京郎球、韩岱等将领的退缩行为,剥夺职务并罚款赎罪,并对一个总兵官剥夺牛录人口给其弟。 对于蒙古仆从军则严重惩罚,要求必须缴纳大量财宝赎罪。皇太极又下令,犒赏迎战有功的将领。有罪将领的罚款财宝一半,分给有功的将领士兵。[20]
广渠门之战是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十一月二十日明朝与后金在明朝的首都北京广渠门下爆发的一场战争,明军在袁崇焕的指挥下,经过数小时的血战,成功击退了后金军。
皇太极率大军设立营地在北京城北,分为两翼。侦察兵报告皇太极,明军正集结在德胜门等地。皇太极率领右翼的军队前进。另外得到报告称东南边也有明军袁崇焕部队集结,皇太极遂派遣左翼军队前去攻击。[1][2]
《崇祯实录》记:“袁崇焕令都司戴承恩择地广渠门,祖大寿阵于南,王承胤等阵西北,崇焕公阵于西待战。午刻,有骑兵突东南,力战稍却,承胤竟徙阵南避。游击刘应国,罗景荣,千总窦浚等帅兵追虏至运河。虏酋精骑多冰陷,所伤千计。京兵亦伤失数百人”。
战役过程
当天,袁崇焕、祖大寿率骑兵在广渠门外,有九千骑兵,以及一些步兵队伍。[3][4]袁崇焕传令,令祖大寿在右翼埋伏于南面森林,王承胤在左翼北面,袁崇焕亲自带中路军,辽军结成“品”字形阵,阙东面以待。
后金军发动攻击,莽古尔泰先派出第一批先锋,攻击袁崇焕中路军,爆发激烈战斗。随即后金军大队开始攻击,由将领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豪格带队进攻。
豪格先攻击辽军左翼,而左翼南下汇合中路军,形成大阵。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带队从中路进攻辽军大阵。
此时后金军大批队伍拥挤在辽军大阵正面东方,则辽军左翼北方只有豪格队伍。
袁崇焕率领将士,英勇抵御,奋力鏖战。袁崇焕被箭矢射中,但因身穿重甲没被射穿。后金军有精锐队伍突袭到袁崇焕旗帜大纛前。而辽军将领袁升高,带队击败后金军精锐队伍,成功保护袁崇焕旗帜大纛。
有些后金军队伍见到战况惨烈,开始退缩。[5]
战至最炽热阶段,辽军右翼祖大寿,从南面森林突出袭击正面后金军,目标要与辽军大阵一起夹击后金军队伍。
后金军将领莽古尔泰、多铎,带队压阵后方,见此情形立刻派第一批队伍截击祖大寿右翼,但是右翼击退后金军这批拦截队伍,并成功汇合辽军大阵,前后夹击正面的后金军大队伍。
莽古尔泰此时集结全部压阵队伍,继续突击右翼祖大寿,并接应后金军大队伍撤退。[6]期间辽军左翼的豪格队伍没得到接应,于是辽军包围绞杀豪格队伍,豪格苦战许久,后金军才派队伍到左翼接应豪格撤退。[7]
后金军且战且退,辽军追杀发起多次冲击,一直追杀到运河边。[8]
战斗从中午打到下午,辽军伤亡大约数百,在夜晚打扫战场完毕才返回营地。[9] 祖大寿和袁崇焕的盔甲,都被箭矢射中,有轻伤。[10]
战后结算
战斗当天早晨,袁崇焕察觉士兵和战马都疲劳饥渴,已经连续三天了,于是派遣亲信旗鼓官传递奏疏,请求城内速发粮草给辽军。[11][12][13]战斗结束后,辽军终于收到了一批粮食,有酒肉麦饼。袁崇焕将食物分发士兵,并拿着食物抚慰伤员。[14]此时伤兵都在城外营地,餐霜宿露,无法入城休息。[15]
依据后金记载,八旗军伤亡颇多:图鲁什,与护军同攻,镶黄旗护军二人阵亡,携其尸归。 伊尔登,被射伤七处,重伤二处。色勒,锁骨被射断。 哈宁阿,手被砍一处,箭伤一处,盔伤四处,甲袖刀伤二处,马刀伤二处。 鄂罗色臣,手伤一处,马伤一处。乌赖,进击负伤。 布颜图,率先进击,手被锤击。[16][17]
此战后金军的蒙古仆从军溃败。[18]一名蒙古人将领,索诺木,阵亡了。[19]
皇太极处罚一批八旗军官,包括康古礼、章京郎球、韩岱等将领的退缩行为,剥夺职务并罚款赎罪,并对一个总兵官剥夺牛录人口给其弟。 对于蒙古仆从军则严重惩罚,要求必须缴纳大量财宝赎罪。皇太极又下令,犒赏迎战有功的将领。有罪将领的罚款财宝一半,分给有功的将领士兵。[20]
Caravel 写了: 2024年 8月 28日 21:26 他哪有什么野战,坚守不出大炮轰就是老袁的秘诀,满桂要出城野战,每次都被袁制止。
北京城下大捷也是扯淡,满朝文武,打仗谁占上风应该很容易看懂把,如果大捷,不至于要让袁崇焕下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