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依照亚洲开发银行(总部在菲律宾)提供的物价指标,再作折算,得出亚洲各国各地区的购买力平价(PPP)。
有微博账号 @青扑落,发现,这个亚洲开发银行的物价指标,居然错的太离谱,以至于,IMF计算中国大陆 PPP 时,再又低估了至少一倍。
按照这个博主的数据,修正后:
中国大陆所有14亿人的人均购买力平价PPP(实际的人均GDP),大约是美国3.5亿人均的 60%;
中国大陆,前四分之一人口,这大约3.5亿的人均PPP,明显超过整个美国所有3.5亿人的人均PPP;
中国大陆,居中的二分之一人口,大约7亿人的人均PPP,几乎接近整个欧盟27国 4.5亿人的人均PPP。(接近整个欧盟27国 4.5亿人的人均PPP,大约相当于意大利西班牙的平均水准)
底部3.5亿人,大约相当于泰国或墨西哥的生活水平。(即,和泰国墨西哥差不多的3.5亿人)
同时,从IMF引用基础数据,能长期有如此明显直观的偏差,就可见其治学和见识的短浅。
但,中国当局,又貌似在,故意促成和放任这样的结果!(掩护更隐蔽更深层的韬光隐晦?憋更大的招?)
那么,中国大陆当局,什么时机,才会主动地,通过官方或学术的方式,来公开纠正这些错误呢?意味着什么?
或者,各位认为,这不是差错,别吹了,中国就是弱?
==========================================
@青扑落 的微博原文如下:
经常有人引用PPP GDP,即经过购买力调整的GDP。简而言之,在汇率GDP的基础上,如果你的购买力越大,则PPP GDP越大。
中国的PPP GDP已经超过美国,是不是世界第一我不记得了。
但其实,国际上那个PPP GDP数字依然严重低估了中国。因为它采用了亚洲开发银行的物价数据,而该物价数据严重高估了中国大陆的物价,相应的也就严重低估了大陆的购买力,严重低估了大陆的PPP GDP。
亚洲开发银行把中国大陆物价高估到什么程度了呢?可以看后面的图。
它以中国香港(HKG)作为物价基准100。PRC那一列,就是中国大陆相对于基准的物价指数。
譬如,它认为“衣服鞋”这一项,中国大陆的物价水平是香港的167%。
“家具家庭用具”这一项,中国大陆的物价水平是香港的102%。
“食物饮料”这一项,中国大陆的物价水平是香港的77%。
“教育”费用,中国大陆是香港的86%。
“餐馆和酒店”,中国大陆费用是香港的91%
……
注意,亚洲开发银行的“PRC中国大陆平均物价”,可不是北上广深的物价,而是全中国大陆的平均物价水平。
可想而知把中国大陆的物价高估到什么水平。进而把中国大陆的购买力、PPP GDP低估到了何种程度。
微博原文链接 https://weibo.com/5963958901/OCSjxlgyf
=================================================
世界各国GDP数据 - 美元(2023年) https://www.kylc.com/stats/global/yearl ... g_gdp.html
美国 27.36万亿
中国 17.79万亿
世界各国GDP(购买力平价)数据 - 美元(2021年) https://www.kylc.com/stats/global/yearl ... p_ppp.html
中国 27.31万亿 (认为,这个数值,还是被低估了至少一倍,实际至少55万亿或以上)
美国 23.00万亿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Weights Matter - IMF 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fan ... Parity-P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