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原创:为什么说美国取消中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对中国未来发展是致命的

历史和新闻几乎被当权者垄断,还原真相需要捕捉蛛丝马迹……

版主: minquan

回复
头像
SOD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SOD 的博客
帖子互动: 1340
帖子: 25690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3日 22:53

#1 (转载)原创:为什么说美国取消中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对中国未来发展是致命的

帖子 SOD楼主 »

此帖转自 LittleBear 在 军事天地(Military) 的帖子:原创:为什么说美国取消中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对中国未来发展是致命的

很多墙内的粉红和自干五不理解,一旦美国取消贸易最惠国待遇意味着什么?

大多人的理解,停留在贸易、经济、地缘政治层面。对这些方面当然有影响,但是这不是最根本的。

有人总说,美国取消了贸易最惠国待遇没什么大不了的,中国已经掌握了绝大多数工业门类的核心技术了。换句话说,美国这个时候才开始遏制中国已经晚了。

其实一点都不晚。我再说一遍,一点都不晚。

这些说遏制中国太晚了的人对科技的理解是割裂的、静态的,不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他们学不会从对立统一的角度看待科技发展。

人类的科技体系是不断进步\不断变化的. 今天的核心技术明天就会过时. 今天的全产业链明天就是全垃圾链.

先说一下中美发展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中国的发展是那种从1到10,到100,再到1000的升级。说白了就是轨道从来就是那条轨道,中国人只不过是在原先的轨道上越走越远而已。

美国的发展就可不得了,是那种从0到1的升级。是那种釜底抽薪,彻底废掉原先轨道的升级。

这一点,中国人做不来。但是这一点却最致命。

给你举几个栗子。

第一个栗子: 从殖民地到工业创新,彻底取代英国

英国的发展模式依赖殖民地资源,是一种外部扩张型经济模式。虽然为英国带来了短期的繁荣,但本质上是剥削性的,无法长期持续,最终在殖民地独立后丧失了全球霸权。英国此前和此后的国家,譬如西班牙、荷兰、法国、德国、日本其实都是在拓展殖民地这条赛道上拼命奔跑,并没有做出什么创新。

美国的厉害之处在于,她把赛道从殖民地换到了工业科技创新。美国模式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是一种内部驱动型经济模式。它强调通过技术突破和市场化运作推动经济增长,更具可持续性。我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的发现和技术的发明是无穷无尽的。只要美国还在继续的探索新世界、新规律,美国就可以不断地推陈出新,寻找到更多的发展方向。这一点是此前的所有西方列强都没有做到的。因此美国可以顺利超越英国,并用最新的军事技术,对英帝国的军事力量形成碾压,最终取代英国。

第二个栗子:从大炮巨舰到航母飞机

二战期间,海战模式从欧洲“大炮巨舰”的主导地位向美国“航母特混编队”转变,这是现代海战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而是技术进步、战略需求和战场实际相互作用的结果。

战列舰主导海战:
在二战前,战列舰是各大海军的核心力量,被视为海上力量的象征。战列舰以其强大的火力、厚重的装甲和较高的生存能力主导海战,特别是在一战中的“日德兰海战”等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
海军战略以“舰队决战”为目标,即通过战列舰编队在近距离交火中争夺制海权。
技术局限性:
战列舰的火炮射程一般在30公里左右,尽管射程远,但受限于目视观测和弹道精度,难以对超视距目标实施有效攻击。
战列舰航速较慢,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广域海战的需求。

美国将航母置于舰队核心,并辅以驱逐舰、巡洋舰、潜艇等组成特混编队,为航母提供防空和反潜保护。特混编队具有高度灵活性,可以快速适应不同任务需求。美国强大的工业能力支持了大量航母的建造(如“埃塞克斯”级航母),确保了其在航母战斗力上的优势。到二战末期,美国航母特混编队已完全掌控太平洋,能够随时对日本本土发动打击。

在美国的主导下,人类海战的作战方式再一次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抛弃了比拼“大炮巨舰”的赛道,产生了“拼航母拼飞机”的新赛道。

在这种革命性的转变下,其他列强们措手不及,被美国的航母特混编队碾压,直到二战结束。

第三个栗子:机械化战争到信息战争。

海湾战争标志着人类战争从传统的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全面转变。这个转变是技术革命、军事战略变革和冷战后国际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核心要素:机械化战争以坦克、装甲车、火炮、飞机等为主要作战工具,强调火力、机动性和装甲防护能力。
目标:通过装备的规模和质量优势,进行正面较量,消灭敌方有生力量。
局限性:
缺乏精确性:机械化战争往往以“铺天盖地”的火力为主,导致大量资源浪费和附带损害。
对指挥效率的依赖:传统战争的战场信息传递缓慢,指挥系统难以实时掌握动态战场情况。
对敌方后勤系统的依赖:机械化战争依赖摧毁敌方后勤线来削弱对手,但难以快速精确地打击高价值目标。

计算机技术:20世纪70-80年代,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战场实时数据处理和精确打击提供了可能。
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无线电网络等技术突破,使得部队之间的通信和信息共享更加高效。
传感器技术:雷达、红外探测器等感知设备的进步,使战场情报获取更加准确和全面。

结果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多国部队在42天内摧毁了伊拉克军队,损失极少。对传统战争观念的颠覆:机械化战争中“兵力决胜”的传统观念被信息化战争中“精确、快速、低损耗”的新模式取代。


所以美国的竞争方式,就是持续不断的开辟新赛道,完成从“0”到“1”的转变,让竞争对手应接不暇。这个能力,是中国这种专制体制所不具备的。

我在2018年曾经撰文《中国依赖美国的根本不是经济 而是原创驱动力》已经谈这个事情。就是说,一旦美国决心跟中国脱钩,然后开辟大量的新赛道,中国此前几十年辛辛苦苦的工业积累,都会在技术的革命性突飞猛进的冲击下,变得陈旧过时、一文不值。而因为美国很快会禁止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学习STEM,也不准中国留学生进入美国公司工作,中国也会失去从美国引进革命性新技术新工艺的渠道,结果只能是邯郸学步,越学越落后。

这个转变不会很慢,20年内就会发生。

中国需要做的不是什么瓦解美国霸权,而是尽快改造自身的专制制度,给广大中国人以思想自由、经营自由、言论自由、出版结社的自由,让中国人的创造力尽快解放出来,这样才能让中国人也开始开辟新赛道,从而不至于在未来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有人说,中国政府会紧盯美国的科技创新,做到美国搞什么,中国也搞什么。

我说,这个基本上很难. 政府主导的科技创新,都是官僚拍板的. 而官僚不具备企业家那种对市场动向和技术潮流的敏锐把握, 做不到与时俱进. 往往都是等到新技术已经完全成熟, 产生了大量经济效益以后, 再拍板追赶. 这个时候已经失去了先机, 入场仅仅是交学费而已,产生不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其中一个例子就是5G。中国政府为了能在5G发展中拔得头筹,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牟足了劲超越美国。

而美国的做法却是在马斯克的带领下,干脆放弃了5G赛道,转向了以“星链”为代表的天基卫星网为基础的6G的开发。一开始中国还认为火箭回收是歪门邪道,卫星互联网是奇技淫巧,后来发现火箭回收完全可行,卫星互联网使用激光自由空间通讯可以把通讯效率提高几个数量及以后,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落后了,不得不又从2023年11月重新开始立项,提出“千帆星座”计划,来发展中国自己的星链。而此前投入到5G的那些人力物力财力,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甚至从费效比的角度来说,还不如原先的4G好用. 那么此前的投入基本上就都浪费掉了。

有人说, 美国无法建立一道铁幕,完全杜绝中国的技术追赶和市场准入的. 中国企业仍然可以紧紧追赶美国的技术发展,用低成本复制的方式,吃掉美国企业的利润.

我要说,这个就叫做线性推定错误.因为过去过去几十年美国没有能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 你就推定美国未来也不能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因为过去过去几十年美国没有能禁止中国产品进入市场,你就推定美国未来也不能禁止中国产品进入市场.这是非常错误的.

过去几十年美国没有这样做,是因为美国对华内部争议很大,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现在美国内部已经消除了分歧,决定一定要遏制中国崛起. 这个时候美国采取的所有的政策都会跟过去很不一样.

中国获得国外技术的路线无非就是三条:1是强制外企技术转让,2是借助国外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海归;3是下载国外开源代码. 国内的海尔\海信\美的\联想\高铁靠的是第一种路线, 华为\百度\阿里巴巴\大疆\腾讯\搜狐靠的是第二种路线, 宇树\云深处靠的是第三条路线. 一旦美国改变了对华政策, 就既不会有外企投资中国,也不准中国留学生去美国工作留学, 更不准中国人从美国下载开源代码, 美国甚至会禁止代码无条件开源. 到那个时候这三条路线一概都走不通了. 所以美国不需要什么铁幕, 只需要卡死这几条技术输送路线,中国的新产业发展就步履维艰, 更谈不上什么"当美国产业刚刚开始盈利的时候,中企的快速跟进会消除美国企业在其他众多国家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 你没有国外那种思想自由\信息透明\宪政法治\公平竞争\尊重私人产权与知识产权的市场环境, 技术迭代根本跟不上,消除不了的.

零部件完全杜绝从中国进口确实很难,但是美国增加中国产品准入障碍的目的不是为了完全杜绝中国产品,而是为了让中国企业赚不到钱. 只需要让中国企业出口到美国的环节大大增加, 显著提高转口贸易的成本, 降低转口贸易的利润到零甚至是负值, 就基本上能达到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因为这样一来,中国企业就再也没有钱来进行新的产品开发了. 美国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此生无悔入华夏,家住加利福利亚

图片
回复

回到 “捕风捉影(Plau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