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从《五人墓碑记》看大明为什么没钱亡国

版主: CaravelTheMatrixmolen

回复
2035CN楼主
论坛点评
论坛点评
帖子互动: 98
帖子: 2515
注册时间: 2023年 8月 31日 19:43

#1 [转] 从《五人墓碑记》看大明为什么没钱亡国

帖子 2035CN楼主 »

这里提一篇文章《五人墓碑记》,这一篇文章25-40岁左右的人应该都有印象,因为这是语文教材的必读古文。

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呢?是歌颂明朝末年天启皇帝义士抗税的事情。

而背景要从嘉靖皇帝开始说起。
(明朝皇帝顺序,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

从嘉靖皇帝开始,大明朝廷其实就已经收不上多少税了,大明财政一年比一年穷,原因就是从嘉靖开始,为了与文官集团争夺权利,嘉靖皇帝40年不上朝,通过权术手段,利用文官内斗从而保证皇权威严,但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导致朝堂权利被文官集团彻底把控,而文官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开始进一步侵占皇权。比如朝廷生死存亡的税收制度。从嘉靖年间开始,文官集团不断以各种理由,阻扰朝廷征收商税,阻扰朝廷清查田亩人口,阻扰朝廷改革宗室待遇等等。比如按照许涤新先生所著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中数据,万历三十年,江南地区的工商业年产值已经有了3800万两白银,但朝廷每年从江南收取的商税总共多少呢?不超过150万两。

而航海贸易呢,文官集团贯彻“祖制不可违“和“只要朝廷提开海江南就就开始闹倭寇”两条大棒,在明朝276年对外贸易顺差流入达到3亿两白银的背景下,让朝廷一分钱海税没收到。

而封建王朝最重要的田税,同样收不上来。

明朝对于士绅的优待政策,士绅名下的土地是免地税的,所以会有很多人将自己的地挂靠到士绅名下,从自耕农变成名义上的佃户,这样就不用缴税了。

所以明朝的土地兼并极为严重,比如在嘉靖时期,因为绊倒了严嵩而被当时的文人视为清臣领袖的内阁首辅徐阶,在老家有超过10万亩地(66平方公里)。

很多人不知道66平方公里是多大,很简单,相当于两个澳门。

而明朝有多少官呢?从被杨廷和害死的正德皇帝开始,明朝官员超过2万4千人,同时有5倍以上的吏员,10倍以上的举人,30倍以上的秀才.

万历年间进士平均田亩每人3200亩,但交税的比例不到7%(引用《明代进士登科录研究》),这就造成,全国耕地非常多,但实际能收税的很少很少。商税不交,田税隐瞒,带来的后果朝廷没钱。

没钱就会有大乱子。

比如军队的兵饷大明就发不出来

甘肃兵被拖欠了3年的饷银,36个月一文钱没发,直接反了。

还有戚继光的戚家军,因为拖欠兵饷,戚家军讨要兵饷,结果被文官骗到演武场把四千多戚家军杀光了,让战无不胜的戚家军彻底绝了种,戚家军就此灭亡。

李自成为什么造反?同样因为朝廷没钱,把李自成工作的驿站给裁撤了,没有工作,朝廷也没钱赈灾救济,没有饭吃,活不下去,不如造反。

之前两篇文章也说过,明朝的皇帝其实都是很聪明的,并不像流传的什么“木匠皇帝”“荒诞正德”一样,没有钱,就没办法赈灾,没办法练兵,没办法改革,就会陷入死循环。

而在明朝皇帝恶劣的生存环境下,皇帝只要敢碰财权,碰军权,立马就得落水。

从小练武的正德皇帝在大军保护下离奇落水,落水也就罢了,没什么事,结果回到京城开始在建议下喝中药调养,越喝病越重,躺在病床上拉着杨廷和的手说给朕换个医生,药方不对,杨廷和说陛下你洗洗睡吧,于是死了。

嘉靖皇帝刚上台就被来了个下马威,一个大礼议搞了21年,刚想从海贸搞点钱就开始闹倭寇,一提开海倭寇就作乱,40年都没搞成。

万历靠着张居正改革,好不容易弄了点银子,结果张居正一死,人亡政息,又没钱了。

文官靠不住,皇帝想搞钱,只能扶持太监,也就是清流和电影口中的‘阉党’,通过阉党去给自己赚钱。

从明中期正德年间开始(嘉靖的上一位),朝廷多次想提高商税比例的提议每次都被文官集团打回来,开海又行不通,只要一提开海就立马闹倭寇, 时间一长,为了征税,同时也从文官集团手中拿回权利,皇帝便只能扶持太监集团与文官集团进行争斗,派遣太监前往各地进行征税,绕过文官,直接收钱。

这边是明中期阉党产生的根源。就是为了帮皇帝拿回权力,拿回财源的。毕竟朝廷从上到下全是文官的人。

举个例子,

万历三十四年(1606)至天启七年(1627),苏州府涉及商税诉讼案件432起,仅17件最终执行(来源自《苏州府审判志》)

而天启年间,大理寺卿驳回不予处理的税监案件高到86%,(来源于《刑部题稿》天启卷),从球员到裁判,从裁判到官员,全是我的人,拿什么斗啊!

所以皇帝完全没办法,必须也只能把太监集团扶持起来,不然就彻底成了孤家寡人,光杆司令了。而太监最重要的一项使命,就是给皇帝搞钱,于是太监们便在皇帝的命令下,前往各地收取矿税,这个行为从嘉靖朝开始,文官屡次反驳始终没有成功。于是文的不行来武德。从万历皇帝开始,江南的士绅文官集团直接开始暴力抗税。

我们要知道的,不管哪一朝哪一代,矿和老百姓基本都没什么关系的,大明朝廷收不收矿税,和老百姓八竿子打不着,皇帝收取矿税唯一损害的只有当地文官集团,士绅集团的利益,和老百姓无关。

但为了阻止皇帝收税,士绅,文官打着“皇帝与民争利是不仁”的旗号,在各地阻止抗税,罢税行为,甚至组织暴乱,东林党人创造"江南特殊论":高攀龙提出"三吴赋税甲天下,不宜复征商税",名正言顺的抵抗朝廷。

1601年,也就是万历二十九年,苏州爆发了大规模的抗税暴乱,朝廷抓了81人,其中34个人都是监生、秀才,也就是本地的士绅。

同样也是在1601年,景德镇也闹事,当地的生员联合抗税,把御窑厂都给烧了。

松江府甚至还建立了一个“抗税联盟”,规定谁缴税,就让本地的官员把纳税人的功名身份给革除了,在当地遗臭万年。

但嘉靖、万历皇帝都是很聪明的人,所以不管闹得再凶,该收还是收,你不管怎么闹,我反正要钱。但到了天启皇帝登基的时候,天启皇帝就被忽悠瘸了。

天启皇帝刚登基的时候,重用东林党人,号称“众正盈朝”,都按照东林党的建议走,于是辽东没了,后金崛起了,军队没钱了,民乱更多了。

天启皇帝很快就醒悟过来,于是学嘉靖和万历,扶持魏忠贤,扶持阉党,总算是控制住了局势,然后天启六年,为了抗税,苏州士绅又组织了一次暴乱,把魏忠贤派去的爪牙干掉了,然后朝廷搜捕乱党,有5个人投案被朝廷斩杀,等天启皇帝半年后又因为落水死了后,被东林党忽悠瘸了的崇祯上位,废了阉党,杀了魏忠贤,于是苏州士绅便给之前投案的5个人立碑纪念,这就是五人墓碑志。

写五人墓碑记的是谁呢,是明末文学家张溥,应社创始人,东林党代表人物。

为了捍卫士绅文官的利益而死,可不得写个墓志铭夸赞一下么!

最有意思的是,天启皇帝的死法和正德一模一样。

天启在重重保卫下,在皇宫里面落水了,刚开始没啥大事,然后太医院有个叫霍维华的官员推荐了一种名为“灵露饮”的饮品,天启皇帝尝试后觉得清甜可口,便每日饮用,越喝身体越差,很快就死了。

这就是我在日月江山永在,大明皇帝溶于水这篇文章里面说的,大明皇帝易溶于水,只要敢碰军权,敢碰财权,那就等着落水身亡。

而大明末年,财政没钱导致了什么问题呢?

1,军队没兵饷,本身军户制度下,大明的饷银就不高,然后就这点还要被贪墨,被吃兵血,所以除了将领用贪来的钱精心养的家兵以外,全国军队糜烂,毫无战力可言,对大明更是没有什么忠心可言。

而这批军队在后金入关后,后金实打实的给钱啊,要知道后金总共只有十三万人,其中满八旗只有6万,光靠6万人再能打又岂能打崩整个天下?

但后金是真给钱啊.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后金刚入关的时候,对于投降的明军,平均给给出10两银子和一头牛的赏格,一边是拖欠几年的军饷一文钱不发,一边是直接现钱结清。

于是明军摇身一变成了后金的汉八旗和绿营,簇拥着后金直接打了下整座天下,什么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其实应该是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才对。

2,无力赈灾,流民不断。

大明末年也是小冰河时期末年,天灾不断,人祸横行,但朝廷没钱赈灾,偶尔凑出钱赈灾,也得先被文官士绅过一手。

严重到什么程度呢?银子在户部里就要少2成,朝廷批了100万两白银赈灾,户部只发80万两,剩下20万两户部的官自己分了,然后层层过手,用到了实处的5万两都不到。

大家活不下去了,只能造反,造反朝廷就要花银子平定,平定下来后得发钱安抚,但朝廷拿不出来,造成农民起义屡平屡乱,重复造反,让大明这个巨人血流的越来越多,前面积攒下来的精锐军队全损耗了进去,民变却从来没停过。

3,朝廷没钱,只能加税

但加税就导致民乱,因为这个税实际上是收不了多少的,层层摊牌下,朝廷收1两的税,百姓得交3两,比如崇祯时期,朝廷收“平粜捐",其实就是经常说的“缴饷”,朝廷定的是每亩加粮6合,实际征收每亩一两2钱银子。

朝廷没钱要加税,加税导致民乱,民乱就得花钱平定,平定就得花钱,花钱但没钱,没钱就得缴税。

万历张居正一条鞭法清查全国田亩数量为7亿亩,人口比洪武多了1亿(洪武年间全国人口约7000万,万历约1.5亿)

但万历官面上的人口只有5000多万,剩下的人全是隐户,也就是把自己的田挂到士绅名下的这部分人,给士绅交钱但不给朝廷交钱的这批人。

而地呢,地比洪武年间还少了22%。都被士绅文官兼并完了。

换句话说,从万历以后,大明相当于一直在用全国不到10%的财政收入(按照商税地税能正常收取计算),去进行全国120%的支出。

而崇祯杀了魏忠贤以后,连最后一个能掌控的财政收入都没了,干什么都没钱,以至于李自成都打到北京城了,崇祯皇帝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满朝廷向文官借钱发军饷,结果你一两我一两凑了两万两银子。

李自成进了北京城,从北京文武百官府里拷出来七千万两。

结果李自成被吴三桂又打崩了,满城的银子全便宜了后金,后金拿了这笔钱,满天下撒钱,所到之处一边屠城一边发钱,六万满八期,带着几十万汉八期绿营直接打了一座天下,最后一个汉人朝代就这么灭了,日月旗也落下尘埃。
x2 图片
上次由 2035CN 在 2025年 2月 7日 19:29 修改。

标签/Tags:
头像
hci(海螺子)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504
帖子: 10243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15:29

#2 Re: [转] 从《五人墓碑记》看大明为什么没钱亡国

帖子 hci(海螺子) »

根子就是我一直在说的江浙反华精英集团。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从宋以来就一直祸害华夏,直到现在。

钱塘江不改名,徐光启的坟头不被平了,华夏不能复兴。

等美帝的核弹吧。也算是求仁得仁。
2035CN 写了: 2025年 2月 7日 05:20 这里提一篇文章《五人墓碑记》,这一篇文章25-40岁左右的人应该都有印象,因为这是语文教材的必读古文。

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呢?是歌颂明朝末年天启皇帝义士抗税的事情。

而背景要从嘉靖皇帝开始说起。
(明朝皇帝顺序,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

从嘉靖皇帝开始,大明朝廷其实就已经收不上多少税了,大明财政一年比一年穷,原因就是从嘉靖开始,为了与文官集团争夺权利,嘉靖皇帝40年不上朝,通过权术手段,利用文官内斗从而保证皇权威严,但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导致朝堂权利被文官集团彻底把控,而文官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开始进一步侵占皇权。比如朝廷生死存亡的税收制度。从嘉靖年间开始,文官集团不断以各种理由,阻扰朝廷征收商税,阻扰朝廷清查田亩人口,阻扰朝廷改革宗室待遇等等。比如按照许涤新先生所著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中数据,万历三十年,江南地区的工商业年产值已经有了3800万两白银,但朝廷每年从江南收取的商税总共多少呢?不超过150万两。

而航海贸易呢,文官集团贯彻“祖制不可违“和“只要朝廷提开海江南就就开始闹倭寇”两条大棒,在明朝276年对外贸易顺差流入达到3亿两白银的背景下,让朝廷一分钱海税没收到。

而封建王朝最重要的田税,同样收不上来。

明朝对于士绅的优待政策,士绅名下的土地是免地税的,所以会有很多人将自己的地挂靠到士绅名下,从自耕农变成名义上的佃户,这样就不用缴税了。

所以明朝的土地兼并极为严重,比如在嘉靖时期,因为绊倒了严嵩而被当时的文人视为清臣领袖的内阁首辅徐阶,在老家有超过10万亩地(66平方公里)。

很多人不知道66平方公里是多大,很简单,相当于两个澳门。

而明朝有多少官呢?从被杨廷和害死的正德皇帝开始,明朝官员超过2万4千人,同时有5倍以上的吏员,10倍以上的举人,30倍以上的秀才.

万历年间进士平均田亩每人3200亩,但交税的比例不到7%(引用《明代进士登科录研究》),这就造成,全国耕地非常多,但实际能收税的很少很少。商税不交,田税隐瞒,带来的后果朝廷没钱。

没钱就会有大乱子。

比如军队的兵饷大明就发不出来

甘肃兵被拖欠了3年的饷银,36个月一文钱没发,直接反了。

还有戚继光的戚家军,因为拖欠兵饷,戚家军讨要兵饷,结果被文官骗到演武场把四千多戚家军杀光了,让战无不胜的戚家军彻底绝了种,戚家军就此灭亡。

李自成为什么造反?同样因为朝廷没钱,把李自成工作的驿站给裁撤了,没有工作,朝廷也没钱赈灾救济,没有饭吃,活不下去,不如造反。

之前两篇文章也说过,明朝的皇帝其实都是很聪明的,并不像流传的什么“木匠皇帝”“荒诞正德”一样,没有钱,就没办法赈灾,没办法练兵,没办法改革,就会陷入死循环。

而在明朝皇帝恶劣的生存环境下,皇帝只要敢碰财权,碰军权,立马就得落水。

从小练武的正德皇帝在大军保护下离奇落水,落水也就罢了,没什么事,结果回到京城开始在建议下喝中药调养,越喝病越重,躺在病床上拉着杨廷和的手说给朕换个医生,药方不对,杨廷和说陛下你洗洗睡吧,于是死了。

嘉靖皇帝刚上台就被来了个下马威,一个大礼议搞了21年,刚想从海贸搞点钱就开始闹倭寇,一提开海倭寇就作乱,40年都没搞成。

万历靠着张居正改革,好不容易弄了点银子,结果张居正一死,人亡政息,又没钱了。

文官靠不住,皇帝想搞钱,只能扶持太监,也就是清流和电影口中的‘阉党’,通过阉党去给自己赚钱。

从明中期正德年间开始(嘉靖的上一位),朝廷多次想提高商税比例的提议每次都被文官集团打回来,开海又行不通,只要一提开海就立马闹倭寇, 时间一长,为了征税,同时也从文官集团手中拿回权利,皇帝便只能扶持太监集团与文官集团进行争斗,派遣太监前往各地进行征税,绕过文官,直接收钱。

这边是明中期阉党产生的根源。就是为了帮皇帝拿回权力,拿回财源的。毕竟朝廷从上到下全是文官的人。

举个例子,

万历三十四年(1606)至天启七年(1627),苏州府涉及商税诉讼案件432起,仅17件最终执行(来源自《苏州府审判志》)
而天启年间,大理寺卿驳回不予处理的税监案件高到86%,(来源于《刑部题稿》天启卷),从球员到裁判,从裁判到官员,全是我的人,拿什么斗啊!

所以皇帝完全没办法,必须也只能把太监集团扶持起来,不然就彻底成了孤家寡人,光杆司令了。而太监最重要的一项使命,就是给皇帝搞钱,于是太监们便在皇帝的命令下,前往各地收取矿税,这个行为从嘉靖朝开始,文官屡次反驳始终没有成功。于是文的不行来武德。从万历皇帝开始,江南的士绅文官集团直接开始暴力抗税。

我们要知道的,不管哪一朝哪一代,矿和老百姓基本都没什么关系的,明,朝廷收不收矿税,和老百姓八竿子打不着,皇帝收取矿税唯一损害的只有当地文官集团,士绅集团的利益,和老百姓无关。

但为了阻止皇帝收税,士绅,文官打着“皇帝与民争利是不仁”的旗号,在各地阻止抗税,罢税行为,甚至组织暴乱,东林党人创造"江南特殊论":高攀龙提出"三吴赋税甲天下,不宜复征商税",名正言顺的抵抗朝廷。

1601年,也就是万历二十九年,苏州爆发了大规模的抗税暴乱,朝廷抓了81人,其中34个人都是监生、秀才,也就是本地的士绅。

同样也是在1601年,景德镇也闹事,当地的生员联合抗税,把御窑厂都给烧了。

松江府甚至还建立了一个“抗税联盟”,规定谁缴税,就让本地的官员把纳税人的功名身份给革除了,在当地遗臭万年。

但嘉靖、万历皇帝都是很聪明的人,所以不管闹得再凶,该收还是收,你不管怎么闹,我反正要钱。但到了天启皇帝登基的时候,天启皇帝就被忽悠瘸了。

天启皇帝刚登基的时候,重用东林党人,号称“众正盈朝”,都按照东林党的建议走,于是辽东没了,后金崛起了,军队没钱了,民乱更多了。

天启皇帝很快就醒悟过来,于是学嘉靖和万历,扶持魏忠贤,扶持阉党,总算是控制住了局势,然后天启六年,为了抗税,苏州士绅又组织了一次暴乱,把魏忠贤派去的爪牙干掉了,然后朝廷搜捕乱党,有5个人投案被朝廷斩杀,等天启皇帝半年后又因为落水死了后,被东林党忽悠瘸了的崇祯上位,废了阉党,杀了魏忠贤,于是苏州士绅便给之前投案的5个人立碑纪念,这就是五人墓碑志。

写五人墓碑记的是谁呢,是明末文学家张溥,应社创始人,东林党代表人物。

为了捍卫士绅文官的利益而死,可不得写个墓志铭夸赞一下么!

最有意思的是,天启皇帝的死法和正德一模一样。

天启在重重保卫下,在皇宫里面落水了,刚开始没啥大事,然后太医院有个叫霍维华的官员推荐了一种名为“灵露饮”的饮品,天启皇帝尝试后觉得清甜可口,便每日饮用,越喝身体越差,很快就死了。

这就是我在日月江山永在,大明皇帝溶于水这篇文章里面说的,大明皇帝易溶于水,只要敢碰军权,敢碰财权,那就等着落水身亡。

而大明末年,财政没钱导致了什么问题呢?

1,军队没兵饷,本身军户制度下,大明的饷银就不高,然后就这点还要被贪墨,被吃兵血,所以除了将领用贪来的钱精心养的家兵以外,全国军队糜烂,毫无战力可言,对大明更是没有什么忠心可言。

而这批军队在后金入关后,后金实打实的给钱啊,要知道后金总共只有十三万人,其中满八旗只有6万,光靠6万人再能打又岂能打崩整个天下?

但后金是真给钱啊.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后金刚入关的时候,对于投降的明军,平均给给出10两银子和一头牛的赏格,一边是拖欠几年的军饷一文钱不发,一边是直接现钱结清。

于是明军摇身一变成了后金的汉八旗和绿营,簇拥着后金直接打了下整座天下,什么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其实应该是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才对。

2,无力赈灾,流民不断。

大明末年也是小冰河时期末年,天灾不断,人祸横行,但朝廷没钱赈灾,偶尔凑出钱赈灾,也得先被文官士绅过一手。

严重到什么程度呢?银子在户部里就要少2成,朝廷批了100万两白银赈灾,户部只发80万两,剩下20万两户部的官自己分了,然后层层过手,用到了实处的5万两都不到。

大家活不下去了,只能造反,造反朝廷就要花银子平定,平定下来后得发钱安抚,但朝廷拿不出来,造成农民起义屡平屡乱,重复造反,让大明这个巨人血流的越来越多,前面积攒下来的精锐军队全损耗了进去,民变却从来没停过。

3,朝廷没钱,只能加税
但加税就导致民乱,因为这个税实际上是收不了多少的,层层摊牌下,朝廷收1两的税,百姓得交3两,比如崇祯时期,朝廷收“平粜捐",其实就是经常说的“缴饷”,朝廷定的是每亩加粮6合,实际征收每亩一两2钱银子。

朝廷没钱要加税,加税导致民乱,民乱就得花钱平定,平定就得花钱,花钱但没钱,没钱就得缴税。

万历张居正一条鞭法清查全国田亩数量为7亿亩,人口比洪武多了1亿(洪武年间全国人口约7000万,万历约1.5亿)

但万历官面上的人口只有5000多万,剩下的人全是隐户,也就是把自己的田挂到士绅名下的这部分人,给士绅交钱但不给朝廷交钱的这批人。

而地呢,地比洪武年间还少了22%。都被士绅文官兼并完了。

换句话说,从万历以后,大明相当于一直在用全国不到10%的财政收入(按照商税地税能正常收取计算),去进行全国120%的支出。

而崇祯杀了魏忠贤以后,连最后一个能掌控的财政收入都没了,干什么都没钱,以至于李自成都打到北京城了,崇祯皇帝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满朝廷向文官借钱发军饷,结果你一两我一两凑了两万两银子。

李自成进了北京城,从北京文武百官府里拷出来七千万两。

结果李自成被吴三桂又打崩了,满城的银子全便宜了后金,后金拿了这笔钱,满天下撒钱,所到之处一边屠城一边发钱,六万满八期,带着几十万汉八期绿营直接打了一座天下,最后一个汉人朝代就这么灭了,日月旗也落下尘埃。
头像
wokao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1132
帖子: 21461
注册时间: 2023年 3月 11日 19:17

#3 Re: [转] 从《五人墓碑记》看大明为什么没钱亡国

帖子 wokao »

hci 写了: 2025年 2月 7日 12:37 根子就是我一直在说的江浙反华精英集团。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从宋以来就一直祸害华夏,直到现在。

钱塘江不改名,徐光启的坟头不被平了,华夏不能复兴。

等美帝的核弹吧。也算是求仁得仁。
美国现在遍地东林党 江浙集团
x1 图片

工具机谈智商, 犹如妓女谈贞操, 哪壶不开提哪壶
呼叫鸡谈造谣, 犹如站街女谈卖淫, 那是行家里手

头像
F150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3-24年度优秀版主
F150 的博客
帖子互动: 1101
帖子: 2322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10:47

#4 Re: [转] 从《五人墓碑记》看大明为什么没钱亡国

帖子 F150 »

这套收税系统,不就是明朝/朱元璋设计的? 他的子孙们当了皇帝也改不了,能都怪文官?

现在还有人鼓吹中国不收房产税

朝廷收入,三分之一花在宗室上(对应今天的红X代,老干部),所以李自成要吃福禄宴
头像
wokao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1132
帖子: 21461
注册时间: 2023年 3月 11日 19:17

#5 Re: [转] 从《五人墓碑记》看大明为什么没钱亡国

帖子 wokao »

美国更像明朝

F150 写了: 2025年 2月 7日 23:15 这套收税系统,不就是明朝/朱元璋设计的? 他的子孙们当了皇帝也改不了,能都怪文官?

现在还有人鼓吹中国不收房产税

朝廷收入,三分之一花在宗室上(对应今天的红X代,老干部),所以李自成要吃福禄宴
x1 图片

工具机谈智商, 犹如妓女谈贞操, 哪壶不开提哪壶
呼叫鸡谈造谣, 犹如站街女谈卖淫, 那是行家里手

头像
lionheart(100)
正式写手
正式写手
帖子互动: 12
帖子: 167
注册时间: 2022年 12月 6日 16:56

#6 Re: [转] 从《五人墓碑记》看大明为什么没钱亡国

帖子 lionheart(100) »

像个毛。联邦,州,城,镇财务相对独立。

中央和地方财政本质上相互矛盾,只能相互妥协,取动态平衡。

米帝当老大,联邦大量浪费腐败,没钱了直接抢中产,因为中产不会造反。

但中产也有选票,所以懂王当选,放护国公打扫内务。左左右右,修修补补,这一套再撑50年没问题。
wokao 写了: 2025年 2月 8日 08:42 美国更像明朝
头像
wokao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帖子互动: 1132
帖子: 21461
注册时间: 2023年 3月 11日 19:17

#7 Re: [转] 从《五人墓碑记》看大明为什么没钱亡国

帖子 wokao »

形不似, 但神似

各大反动行会和财团插管吸血, 撑不了那么长
lionheart 写了: 2025年 2月 8日 12:28 像个毛。联邦,州,城,镇财务相对独立。

中央和地方财政本质上相互矛盾,只能相互妥协,取动态平衡。

米帝当老大,联邦大量浪费腐败,没钱了直接抢中产,因为中产不会造反。

但中产也有选票,所以懂王当选,放护国公打扫内务。左左右右,修修补补,这一套再撑50年没问题。

工具机谈智商, 犹如妓女谈贞操, 哪壶不开提哪壶
呼叫鸡谈造谣, 犹如站街女谈卖淫, 那是行家里手

koko(小气蔻蔻)
见习点评
见习点评
帖子互动: 247
帖子: 1500
注册时间: 2024年 10月 4日 11:29

#8 Re: [转] 从《五人墓碑记》看大明为什么没钱亡国

帖子 koko(小气蔻蔻) »

就是个分配问题,有钱的东南和京城权贵不交税,朝廷反而找西北吃不上饭的农民要钱,不交税官府就把全家吊起来打的嗷嗷叫。

而且明朝对基层控制不好,所以西北农民当然就组织起来反了。要是对基层控制的好的话,像饿死3000万也不是个事,每个村口民兵守着,只能活活饿死。现在北朝鲜几乎一半人被定为反动派,吃不上饭,男的做苦力,家里女人从10岁开始就要卖淫换粮食,照样铁打江山没人敢造反。
island
知名作家
知名作家
帖子互动: 66
帖子: 981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3日 23:14

#9 Re: [转] 从《五人墓碑记》看大明为什么没钱亡国

帖子 island »

我朝其实也在吸取这个教训。向下收税和自己办实业两手抓。

这就是为什么我党要办造船总公司,造飞机总公司,造房子总公司之类的。公(党)有制,是我党政权的基石。
2035CN 写了: 2025年 2月 7日 05:20 这里提一篇文章《五人墓碑记》,这一篇文章25-40岁左右的人应该都有印象,因为这是语文教材的必读古文。

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呢?是歌颂明朝末年天启皇帝义士抗税的事情。

而背景要从嘉靖皇帝开始说起。
(明朝皇帝顺序,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

从嘉靖皇帝开始,大明朝廷其实就已经收不上多少税了,大明财政一年比一年穷,原因就是从嘉靖开始,为了与文官集团争夺权利,嘉靖皇帝40年不上朝,通过权术手段,利用文官内斗从而保证皇权威严,但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导致朝堂权利被文官集团彻底把控,而文官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开始进一步侵占皇权。比如朝廷生死存亡的税收制度。从嘉靖年间开始,文官集团不断以各种理由,阻扰朝廷征收商税,阻扰朝廷清查田亩人口,阻扰朝廷改革宗室待遇等等。比如按照许涤新先生所著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中数据,万历三十年,江南地区的工商业年产值已经有了3800万两白银,但朝廷每年从江南收取的商税总共多少呢?不超过150万两。

而航海贸易呢,文官集团贯彻“祖制不可违“和“只要朝廷提开海江南就就开始闹倭寇”两条大棒,在明朝276年对外贸易顺差流入达到3亿两白银的背景下,让朝廷一分钱海税没收到。

而封建王朝最重要的田税,同样收不上来。

明朝对于士绅的优待政策,士绅名下的土地是免地税的,所以会有很多人将自己的地挂靠到士绅名下,从自耕农变成名义上的佃户,这样就不用缴税了。

所以明朝的土地兼并极为严重,比如在嘉靖时期,因为绊倒了严嵩而被当时的文人视为清臣领袖的内阁首辅徐阶,在老家有超过10万亩地(66平方公里)。

很多人不知道66平方公里是多大,很简单,相当于两个澳门。

而明朝有多少官呢?从被杨廷和害死的正德皇帝开始,明朝官员超过2万4千人,同时有5倍以上的吏员,10倍以上的举人,30倍以上的秀才.

万历年间进士平均田亩每人3200亩,但交税的比例不到7%(引用《明代进士登科录研究》),这就造成,全国耕地非常多,但实际能收税的很少很少。商税不交,田税隐瞒,带来的后果朝廷没钱。

没钱就会有大乱子。

比如军队的兵饷大明就发不出来

甘肃兵被拖欠了3年的饷银,36个月一文钱没发,直接反了。

还有戚继光的戚家军,因为拖欠兵饷,戚家军讨要兵饷,结果被文官骗到演武场把四千多戚家军杀光了,让战无不胜的戚家军彻底绝了种,戚家军就此灭亡。

李自成为什么造反?同样因为朝廷没钱,把李自成工作的驿站给裁撤了,没有工作,朝廷也没钱赈灾救济,没有饭吃,活不下去,不如造反。

之前两篇文章也说过,明朝的皇帝其实都是很聪明的,并不像流传的什么“木匠皇帝”“荒诞正德”一样,没有钱,就没办法赈灾,没办法练兵,没办法改革,就会陷入死循环。

而在明朝皇帝恶劣的生存环境下,皇帝只要敢碰财权,碰军权,立马就得落水。

从小练武的正德皇帝在大军保护下离奇落水,落水也就罢了,没什么事,结果回到京城开始在建议下喝中药调养,越喝病越重,躺在病床上拉着杨廷和的手说给朕换个医生,药方不对,杨廷和说陛下你洗洗睡吧,于是死了。

嘉靖皇帝刚上台就被来了个下马威,一个大礼议搞了21年,刚想从海贸搞点钱就开始闹倭寇,一提开海倭寇就作乱,40年都没搞成。

万历靠着张居正改革,好不容易弄了点银子,结果张居正一死,人亡政息,又没钱了。

文官靠不住,皇帝想搞钱,只能扶持太监,也就是清流和电影口中的‘阉党’,通过阉党去给自己赚钱。

从明中期正德年间开始(嘉靖的上一位),朝廷多次想提高商税比例的提议每次都被文官集团打回来,开海又行不通,只要一提开海就立马闹倭寇, 时间一长,为了征税,同时也从文官集团手中拿回权利,皇帝便只能扶持太监集团与文官集团进行争斗,派遣太监前往各地进行征税,绕过文官,直接收钱。

这边是明中期阉党产生的根源。就是为了帮皇帝拿回权力,拿回财源的。毕竟朝廷从上到下全是文官的人。

举个例子,

万历三十四年(1606)至天启七年(1627),苏州府涉及商税诉讼案件432起,仅17件最终执行(来源自《苏州府审判志》)

而天启年间,大理寺卿驳回不予处理的税监案件高到86%,(来源于《刑部题稿》天启卷),从球员到裁判,从裁判到官员,全是我的人,拿什么斗啊!

所以皇帝完全没办法,必须也只能把太监集团扶持起来,不然就彻底成了孤家寡人,光杆司令了。而太监最重要的一项使命,就是给皇帝搞钱,于是太监们便在皇帝的命令下,前往各地收取矿税,这个行为从嘉靖朝开始,文官屡次反驳始终没有成功。于是文的不行来武德。从万历皇帝开始,江南的士绅文官集团直接开始暴力抗税。

我们要知道的,不管哪一朝哪一代,矿和老百姓基本都没什么关系的,大明朝廷收不收矿税,和老百姓八竿子打不着,皇帝收取矿税唯一损害的只有当地文官集团,士绅集团的利益,和老百姓无关。

但为了阻止皇帝收税,士绅,文官打着“皇帝与民争利是不仁”的旗号,在各地阻止抗税,罢税行为,甚至组织暴乱,东林党人创造"江南特殊论":高攀龙提出"三吴赋税甲天下,不宜复征商税",名正言顺的抵抗朝廷。

1601年,也就是万历二十九年,苏州爆发了大规模的抗税暴乱,朝廷抓了81人,其中34个人都是监生、秀才,也就是本地的士绅。

同样也是在1601年,景德镇也闹事,当地的生员联合抗税,把御窑厂都给烧了。

松江府甚至还建立了一个“抗税联盟”,规定谁缴税,就让本地的官员把纳税人的功名身份给革除了,在当地遗臭万年。

但嘉靖、万历皇帝都是很聪明的人,所以不管闹得再凶,该收还是收,你不管怎么闹,我反正要钱。但到了天启皇帝登基的时候,天启皇帝就被忽悠瘸了。

天启皇帝刚登基的时候,重用东林党人,号称“众正盈朝”,都按照东林党的建议走,于是辽东没了,后金崛起了,军队没钱了,民乱更多了。

天启皇帝很快就醒悟过来,于是学嘉靖和万历,扶持魏忠贤,扶持阉党,总算是控制住了局势,然后天启六年,为了抗税,苏州士绅又组织了一次暴乱,把魏忠贤派去的爪牙干掉了,然后朝廷搜捕乱党,有5个人投案被朝廷斩杀,等天启皇帝半年后又因为落水死了后,被东林党忽悠瘸了的崇祯上位,废了阉党,杀了魏忠贤,于是苏州士绅便给之前投案的5个人立碑纪念,这就是五人墓碑志。

写五人墓碑记的是谁呢,是明末文学家张溥,应社创始人,东林党代表人物。

为了捍卫士绅文官的利益而死,可不得写个墓志铭夸赞一下么!

最有意思的是,天启皇帝的死法和正德一模一样。

天启在重重保卫下,在皇宫里面落水了,刚开始没啥大事,然后太医院有个叫霍维华的官员推荐了一种名为“灵露饮”的饮品,天启皇帝尝试后觉得清甜可口,便每日饮用,越喝身体越差,很快就死了。

这就是我在日月江山永在,大明皇帝溶于水这篇文章里面说的,大明皇帝易溶于水,只要敢碰军权,敢碰财权,那就等着落水身亡。

而大明末年,财政没钱导致了什么问题呢?

1,军队没兵饷,本身军户制度下,大明的饷银就不高,然后就这点还要被贪墨,被吃兵血,所以除了将领用贪来的钱精心养的家兵以外,全国军队糜烂,毫无战力可言,对大明更是没有什么忠心可言。

而这批军队在后金入关后,后金实打实的给钱啊,要知道后金总共只有十三万人,其中满八旗只有6万,光靠6万人再能打又岂能打崩整个天下?

但后金是真给钱啊.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后金刚入关的时候,对于投降的明军,平均给给出10两银子和一头牛的赏格,一边是拖欠几年的军饷一文钱不发,一边是直接现钱结清。

于是明军摇身一变成了后金的汉八旗和绿营,簇拥着后金直接打了下整座天下,什么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其实应该是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才对。

2,无力赈灾,流民不断。

大明末年也是小冰河时期末年,天灾不断,人祸横行,但朝廷没钱赈灾,偶尔凑出钱赈灾,也得先被文官士绅过一手。

严重到什么程度呢?银子在户部里就要少2成,朝廷批了100万两白银赈灾,户部只发80万两,剩下20万两户部的官自己分了,然后层层过手,用到了实处的5万两都不到。

大家活不下去了,只能造反,造反朝廷就要花银子平定,平定下来后得发钱安抚,但朝廷拿不出来,造成农民起义屡平屡乱,重复造反,让大明这个巨人血流的越来越多,前面积攒下来的精锐军队全损耗了进去,民变却从来没停过。

3,朝廷没钱,只能加税

但加税就导致民乱,因为这个税实际上是收不了多少的,层层摊牌下,朝廷收1两的税,百姓得交3两,比如崇祯时期,朝廷收“平粜捐",其实就是经常说的“缴饷”,朝廷定的是每亩加粮6合,实际征收每亩一两2钱银子。

朝廷没钱要加税,加税导致民乱,民乱就得花钱平定,平定就得花钱,花钱但没钱,没钱就得缴税。

万历张居正一条鞭法清查全国田亩数量为7亿亩,人口比洪武多了1亿(洪武年间全国人口约7000万,万历约1.5亿)

但万历官面上的人口只有5000多万,剩下的人全是隐户,也就是把自己的田挂到士绅名下的这部分人,给士绅交钱但不给朝廷交钱的这批人。

而地呢,地比洪武年间还少了22%。都被士绅文官兼并完了。

换句话说,从万历以后,大明相当于一直在用全国不到10%的财政收入(按照商税地税能正常收取计算),去进行全国120%的支出。

而崇祯杀了魏忠贤以后,连最后一个能掌控的财政收入都没了,干什么都没钱,以至于李自成都打到北京城了,崇祯皇帝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满朝廷向文官借钱发军饷,结果你一两我一两凑了两万两银子。

李自成进了北京城,从北京文武百官府里拷出来七千万两。

结果李自成被吴三桂又打崩了,满城的银子全便宜了后金,后金拿了这笔钱,满天下撒钱,所到之处一边屠城一边发钱,六万满八期,带着几十万汉八期绿营直接打了一座天下,最后一个汉人朝代就这么灭了,日月旗也落下尘埃。
qscdm001(有话直说)
正式写手
正式写手
帖子互动: 19
帖子: 149
注册时间: 2022年 8月 7日 03:23

#10 Re: [转] 从《五人墓碑记》看大明为什么没钱亡国

帖子 qscdm001(有话直说) »

明末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必然发生皇权和商业发展的矛盾。明亡的根本原因是在面对商业发展,土地兼并等矛盾的局面,没有顺应潮流,妄图巩固皇权,只好通过阉党,东厂,西厂推行恐怖统治,暴力征税,撕裂人民和统治者。特别是阉党和代表东南士绅利益的东林党长期的斗争,动摇了统治基础。而西方,特别是英国,通过大宪章,限制了王权,规定国王必须以公平的方式行使权力,特别是征税,国王征税必须得到社会主流阶层的同意。而东林党虽把持部分朝政,但实际仍在至高无上皇权之下,通过各种党争架空皇权但有不得不名义上服从皇权。抗税就是试图架空皇权的手段之一。试想如果明朝皇帝能够让度部分皇权,特别是征税权,财政权,司法权,一定的军权于南方士绅,并用法律的形式限制皇权,南方士绅官僚在商业大发展的情况下,必然会以一定比例的税收用于整个国家的军事,因为代表他们的官员可以支配如果使用税收。然而实际上皇帝收上来的税就是皇帝的私人金库想怎么用就是皇帝一句话。
赖美豪中(my pronouns: ha/ha)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帖子互动: 4360
帖子: 45693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6日 12:50

#11 Re: [转] 从《五人墓碑记》看大明为什么没钱亡国

帖子 赖美豪中(my pronouns: ha/ha) »

我帝可以以此为戒,东林党搞得那套就是民主党提倡得税制,疯狂提高税率,但是再税基上搞一堆loophole,所以巴菲资产增加千亿,交的税只有千把万
2035CN 写了: 2025年 2月 7日 05:20 这里提一篇文章《五人墓碑记》,这一篇文章25-40岁左右的人应该都有印象,因为这是语文教材的必读古文。

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呢?是歌颂明朝末年天启皇帝义士抗税的事情。

而背景要从嘉靖皇帝开始说起。
(明朝皇帝顺序,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

从嘉靖皇帝开始,大明朝廷其实就已经收不上多少税了,大明财政一年比一年穷,原因就是从嘉靖开始,为了与文官集团争夺权利,嘉靖皇帝40年不上朝,通过权术手段,利用文官内斗从而保证皇权威严,但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导致朝堂权利被文官集团彻底把控,而文官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开始进一步侵占皇权。比如朝廷生死存亡的税收制度。从嘉靖年间开始,文官集团不断以各种理由,阻扰朝廷征收商税,阻扰朝廷清查田亩人口,阻扰朝廷改革宗室待遇等等。比如按照许涤新先生所著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中数据,万历三十年,江南地区的工商业年产值已经有了3800万两白银,但朝廷每年从江南收取的商税总共多少呢?不超过150万两。

而航海贸易呢,文官集团贯彻“祖制不可违“和“只要朝廷提开海江南就就开始闹倭寇”两条大棒,在明朝276年对外贸易顺差流入达到3亿两白银的背景下,让朝廷一分钱海税没收到。

而封建王朝最重要的田税,同样收不上来。

明朝对于士绅的优待政策,士绅名下的土地是免地税的,所以会有很多人将自己的地挂靠到士绅名下,从自耕农变成名义上的佃户,这样就不用缴税了。

所以明朝的土地兼并极为严重,比如在嘉靖时期,因为绊倒了严嵩而被当时的文人视为清臣领袖的内阁首辅徐阶,在老家有超过10万亩地(66平方公里)。

很多人不知道66平方公里是多大,很简单,相当于两个澳门。

而明朝有多少官呢?从被杨廷和害死的正德皇帝开始,明朝官员超过2万4千人,同时有5倍以上的吏员,10倍以上的举人,30倍以上的秀才.

万历年间进士平均田亩每人3200亩,但交税的比例不到7%(引用《明代进士登科录研究》),这就造成,全国耕地非常多,但实际能收税的很少很少。商税不交,田税隐瞒,带来的后果朝廷没钱。

没钱就会有大乱子。

比如军队的兵饷大明就发不出来

甘肃兵被拖欠了3年的饷银,36个月一文钱没发,直接反了。

还有戚继光的戚家军,因为拖欠兵饷,戚家军讨要兵饷,结果被文官骗到演武场把四千多戚家军杀光了,让战无不胜的戚家军彻底绝了种,戚家军就此灭亡。

李自成为什么造反?同样因为朝廷没钱,把李自成工作的驿站给裁撤了,没有工作,朝廷也没钱赈灾救济,没有饭吃,活不下去,不如造反。

之前两篇文章也说过,明朝的皇帝其实都是很聪明的,并不像流传的什么“木匠皇帝”“荒诞正德”一样,没有钱,就没办法赈灾,没办法练兵,没办法改革,就会陷入死循环。

而在明朝皇帝恶劣的生存环境下,皇帝只要敢碰财权,碰军权,立马就得落水。

从小练武的正德皇帝在大军保护下离奇落水,落水也就罢了,没什么事,结果回到京城开始在建议下喝中药调养,越喝病越重,躺在病床上拉着杨廷和的手说给朕换个医生,药方不对,杨廷和说陛下你洗洗睡吧,于是死了。

嘉靖皇帝刚上台就被来了个下马威,一个大礼议搞了21年,刚想从海贸搞点钱就开始闹倭寇,一提开海倭寇就作乱,40年都没搞成。

万历靠着张居正改革,好不容易弄了点银子,结果张居正一死,人亡政息,又没钱了。

文官靠不住,皇帝想搞钱,只能扶持太监,也就是清流和电影口中的‘阉党’,通过阉党去给自己赚钱。

从明中期正德年间开始(嘉靖的上一位),朝廷多次想提高商税比例的提议每次都被文官集团打回来,开海又行不通,只要一提开海就立马闹倭寇, 时间一长,为了征税,同时也从文官集团手中拿回权利,皇帝便只能扶持太监集团与文官集团进行争斗,派遣太监前往各地进行征税,绕过文官,直接收钱。

这边是明中期阉党产生的根源。就是为了帮皇帝拿回权力,拿回财源的。毕竟朝廷从上到下全是文官的人。

举个例子,

万历三十四年(1606)至天启七年(1627),苏州府涉及商税诉讼案件432起,仅17件最终执行(来源自《苏州府审判志》)

而天启年间,大理寺卿驳回不予处理的税监案件高到86%,(来源于《刑部题稿》天启卷),从球员到裁判,从裁判到官员,全是我的人,拿什么斗啊!

所以皇帝完全没办法,必须也只能把太监集团扶持起来,不然就彻底成了孤家寡人,光杆司令了。而太监最重要的一项使命,就是给皇帝搞钱,于是太监们便在皇帝的命令下,前往各地收取矿税,这个行为从嘉靖朝开始,文官屡次反驳始终没有成功。于是文的不行来武德。从万历皇帝开始,江南的士绅文官集团直接开始暴力抗税。

我们要知道的,不管哪一朝哪一代,矿和老百姓基本都没什么关系的,大明朝廷收不收矿税,和老百姓八竿子打不着,皇帝收取矿税唯一损害的只有当地文官集团,士绅集团的利益,和老百姓无关。

但为了阻止皇帝收税,士绅,文官打着“皇帝与民争利是不仁”的旗号,在各地阻止抗税,罢税行为,甚至组织暴乱,东林党人创造"江南特殊论":高攀龙提出"三吴赋税甲天下,不宜复征商税",名正言顺的抵抗朝廷。

1601年,也就是万历二十九年,苏州爆发了大规模的抗税暴乱,朝廷抓了81人,其中34个人都是监生、秀才,也就是本地的士绅。

同样也是在1601年,景德镇也闹事,当地的生员联合抗税,把御窑厂都给烧了。

松江府甚至还建立了一个“抗税联盟”,规定谁缴税,就让本地的官员把纳税人的功名身份给革除了,在当地遗臭万年。

但嘉靖、万历皇帝都是很聪明的人,所以不管闹得再凶,该收还是收,你不管怎么闹,我反正要钱。但到了天启皇帝登基的时候,天启皇帝就被忽悠瘸了。

天启皇帝刚登基的时候,重用东林党人,号称“众正盈朝”,都按照东林党的建议走,于是辽东没了,后金崛起了,军队没钱了,民乱更多了。

天启皇帝很快就醒悟过来,于是学嘉靖和万历,扶持魏忠贤,扶持阉党,总算是控制住了局势,然后天启六年,为了抗税,苏州士绅又组织了一次暴乱,把魏忠贤派去的爪牙干掉了,然后朝廷搜捕乱党,有5个人投案被朝廷斩杀,等天启皇帝半年后又因为落水死了后,被东林党忽悠瘸了的崇祯上位,废了阉党,杀了魏忠贤,于是苏州士绅便给之前投案的5个人立碑纪念,这就是五人墓碑志。

写五人墓碑记的是谁呢,是明末文学家张溥,应社创始人,东林党代表人物。

为了捍卫士绅文官的利益而死,可不得写个墓志铭夸赞一下么!

最有意思的是,天启皇帝的死法和正德一模一样。

天启在重重保卫下,在皇宫里面落水了,刚开始没啥大事,然后太医院有个叫霍维华的官员推荐了一种名为“灵露饮”的饮品,天启皇帝尝试后觉得清甜可口,便每日饮用,越喝身体越差,很快就死了。

这就是我在日月江山永在,大明皇帝溶于水这篇文章里面说的,大明皇帝易溶于水,只要敢碰军权,敢碰财权,那就等着落水身亡。

而大明末年,财政没钱导致了什么问题呢?

1,军队没兵饷,本身军户制度下,大明的饷银就不高,然后就这点还要被贪墨,被吃兵血,所以除了将领用贪来的钱精心养的家兵以外,全国军队糜烂,毫无战力可言,对大明更是没有什么忠心可言。

而这批军队在后金入关后,后金实打实的给钱啊,要知道后金总共只有十三万人,其中满八旗只有6万,光靠6万人再能打又岂能打崩整个天下?

但后金是真给钱啊.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后金刚入关的时候,对于投降的明军,平均给给出10两银子和一头牛的赏格,一边是拖欠几年的军饷一文钱不发,一边是直接现钱结清。

于是明军摇身一变成了后金的汉八旗和绿营,簇拥着后金直接打了下整座天下,什么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其实应该是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才对。

2,无力赈灾,流民不断。

大明末年也是小冰河时期末年,天灾不断,人祸横行,但朝廷没钱赈灾,偶尔凑出钱赈灾,也得先被文官士绅过一手。

严重到什么程度呢?银子在户部里就要少2成,朝廷批了100万两白银赈灾,户部只发80万两,剩下20万两户部的官自己分了,然后层层过手,用到了实处的5万两都不到。

大家活不下去了,只能造反,造反朝廷就要花银子平定,平定下来后得发钱安抚,但朝廷拿不出来,造成农民起义屡平屡乱,重复造反,让大明这个巨人血流的越来越多,前面积攒下来的精锐军队全损耗了进去,民变却从来没停过。

3,朝廷没钱,只能加税

但加税就导致民乱,因为这个税实际上是收不了多少的,层层摊牌下,朝廷收1两的税,百姓得交3两,比如崇祯时期,朝廷收“平粜捐",其实就是经常说的“缴饷”,朝廷定的是每亩加粮6合,实际征收每亩一两2钱银子。

朝廷没钱要加税,加税导致民乱,民乱就得花钱平定,平定就得花钱,花钱但没钱,没钱就得缴税。

万历张居正一条鞭法清查全国田亩数量为7亿亩,人口比洪武多了1亿(洪武年间全国人口约7000万,万历约1.5亿)

但万历官面上的人口只有5000多万,剩下的人全是隐户,也就是把自己的田挂到士绅名下的这部分人,给士绅交钱但不给朝廷交钱的这批人。

而地呢,地比洪武年间还少了22%。都被士绅文官兼并完了。

换句话说,从万历以后,大明相当于一直在用全国不到10%的财政收入(按照商税地税能正常收取计算),去进行全国120%的支出。

而崇祯杀了魏忠贤以后,连最后一个能掌控的财政收入都没了,干什么都没钱,以至于李自成都打到北京城了,崇祯皇帝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满朝廷向文官借钱发军饷,结果你一两我一两凑了两万两银子。

李自成进了北京城,从北京文武百官府里拷出来七千万两。

结果李自成被吴三桂又打崩了,满城的银子全便宜了后金,后金拿了这笔钱,满天下撒钱,所到之处一边屠城一边发钱,六万满八期,带着几十万汉八期绿营直接打了一座天下,最后一个汉人朝代就这么灭了,日月旗也落下尘埃。
If printing money would end poverty, printing diplomas would end stupidity.
pinfish
论坛支柱
论坛支柱
帖子互动: 484
帖子: 10760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3日 23:56

#12 Re: [转] 从《五人墓碑记》看大明为什么没钱亡国

帖子 pinfish »

没钱只是表象
实质就是整个国家机器的失序
食利阶级享权而不担责
以为天下只是皇帝的,偷到就是赚到
最后全丢了脑袋
赖美豪中(my pronouns: ha/ha)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3年度优秀版主
帖子互动: 4360
帖子: 45693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6日 12:50

#13 Re: [转] 从《五人墓碑记》看大明为什么没钱亡国

帖子 赖美豪中(my pronouns: ha/ha) »

本质上还是税制问题,一堆loophole,和我帝一样,交税得人群太小了
pinfish 写了: 2025年 2月 9日 07:12 没钱只是表象
实质就是整个国家机器的失序
食利阶级享权而不担责
以为天下只是皇帝的,偷到就是赚到
最后全丢了脑袋
If printing money would end poverty, printing diplomas would end stupidity.
island
知名作家
知名作家
帖子互动: 66
帖子: 981
注册时间: 2022年 9月 3日 23:14

#14 Re: [转] 从《五人墓碑记》看大明为什么没钱亡国

帖子 island »

官绅一体当差纳粮,也是这个意思。

一旦在某个地方开了口子,就有人在别的地方也开口子,最后到处漏风,就剩老百姓苦哈哈交税。
赖美豪中 写了: 2025年 2月 9日 07:19 本质上还是税制问题,一堆loophole,和我帝一样,交税得人群太小了
头像
F150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3-24年度优秀版主
F150 的博客
帖子互动: 1101
帖子: 2322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10:47

#15 Re: [转] 从《五人墓碑记》看大明为什么没钱亡国

帖子 F150 »

为啥你们不讨论明朝宗室用掉了国库1/3的收入,如果有这1/3的收入做军饷,是不是就不会亡国了。

也就不会被李自成吃福禄宴了
ruisseau
见习点评
见习点评
帖子互动: 105
帖子: 1595
注册时间: 2022年 8月 1日 00:55

#16 Re: [转] 从《五人墓碑记》看大明为什么没钱亡国

帖子 ruisseau »

那都是造谣, 就跟明朝灭亡后在崇祯的后宫搜出来几千万两白银一样的造谣扯淡罢了.

朱棣之后宗室就被削掉一切权力, 基本上都被圈禁起来了, 地方上的官僚还负监视之责, 宗室跟坐牢都差不多.

明朝后期好多宗室过得连个乞丐都不如, 不准乞食, 不准耕地, 宗室禄银基本上十几年才能发一次, 每次实际发到手的基本上只有名义上禄银的十分之一左右, 其它的就用废纸一般的宝钞赖掉了. 除了那些亲王级别的宗室过得还可以, 其它的宗室过得都不怎么样. 至于那些低级宗室, 基本上就只有等死一条路. 明末好多宗室直接杀官造反, 加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 弄得李自成也很纳闷.

还不明白吗? 所以宗室用掉国库一半收入就是扯淡, 实际上就是士大夫阶层的挡箭牌, 所谓的宗室圈地或逃税之类的实际操作者与获利者都是地方上的士大夫阶层以及朝廷中与他们相互勾结的官僚们.
F150 写了: 2025年 2月 9日 11:23 为啥你们不讨论明朝宗室用掉了国库1/3的收入,如果有这1/3的收入做军饷,是不是就不会亡国了。

也就不会被李自成吃福禄宴了
头像
F150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2023-24年度优秀版主
F150 的博客
帖子互动: 1101
帖子: 2322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10:47

#17 Re: [转] 从《五人墓碑记》看大明为什么没钱亡国

帖子 F150 »

网文说宗室,有具体数字

成都府那个蜀王,不是号称成都府十分之七的地都是他的庄田了,万历的宝贝儿子福王要就藩河南,赏给他两万顷庄田,结果河南藩王众多,土地不够封了,到外省去搞了一大块地给他。清初,不是有专门清查明朝藩王庄田,叫更名地,五省就有十七万顷,还都是沃土。


比如万历给自己心爱的福王起初的想法是赏赐4万顷耕地。也就是说全国耕地的千分之六全部给其中一个儿子。何其壮观。


https://m.hupu.com/bbs/45528472.html

ruisseau 写了: 2025年 2月 10日 09:26 那都是造谣, 就跟明朝灭亡后在崇祯的后宫搜出来几千万两白银一样的造谣扯淡罢了.

朱棣之后宗室就被削掉一切权力, 基本上都被圈禁起来了, 地方上的官僚还负监视之责, 宗室跟坐牢都差不多.

明朝后期好多宗室过得连个乞丐都不如, 不准乞食, 不准耕地, 宗室禄银基本上十几年才能发一次, 每次实际发到手的基本上只有名义上禄银的十分之一左右, 其它的就用废纸一般的宝钞赖掉了. 除了那些亲王级别的宗室过得还可以, 其它的宗室过得都不怎么样. 至于那些低级宗室, 基本上就只有等死一条路. 明末好多宗室直接杀官造反, 加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 弄得李自成也很纳闷.

还不明白吗? 所以宗室用掉国库一半收入就是扯淡, 实际上就是士大夫阶层的挡箭牌, 所谓的宗室圈地或逃税之类的实际操作者与获利者都是地方上的士大夫阶层以及朝廷中与他们相互勾结的官僚们.
duiduilu(abc)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201
帖子: 3283
注册时间: 2024年 10月 27日 11:03

#18 Re: [转] 从《五人墓碑记》看大明为什么没钱亡国

帖子 duiduilu(abc) »

hci 写了: 2025年 2月 7日 12:37 根子就是我一直在说的江浙反华精英集团。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从宋以来就一直祸害华夏,直到现在。

钱塘江不改名,徐光启的坟头不被平了,华夏不能复兴。

等美帝的核弹吧。也算是求仁得仁。
反贼就是反贼,上海徐光启是反贼,你四川HCI也是反贼。

另外,你居然要和平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人只有一个宋美龄,你是第二个。
意淫的最高境界,是把彪形大汉的你意淫成我的一个小妾。
ruisseau
见习点评
见习点评
帖子互动: 105
帖子: 1595
注册时间: 2022年 8月 1日 00:55

#19 Re: [转] 从《五人墓碑记》看大明为什么没钱亡国

帖子 ruisseau »

那就是造谣罢了, 比如你引用的那个链接里面, 第一段里面所谓的<万历会计录>, 就是朝堂上的文官们修出来的, 它根本就不会告诉你明朝名义上的宗室禄银与实际发放宗室禄银的区别.

明朝也有纸币的, 知道吗? 叫做宝钞, 朱元璋朱棣时期还比较值钱, 但是到了明后期万历或者天启崇祯时期, 宝钞基本上就跟废纸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了, 实际上经过张居正的改革, 当时大明全境内白银才是法定货币. 但是, 这个时候宝钞除了充当废纸以外还有另外一个用处, 那就是朝廷把宝钞发给宗室们充当"禄银", 意思就是说发给你的禄银只有两成是白银, 剩下的八成禄银是废纸一般的宝钞. 当然只能对宗室这种弱势群体玩这种公然赖账的把戏, 对文官和军头们那是不敢的.

而且就算是折扣之后实际发放的宗室禄银也依然要经过地方官僚之手, 然后地方官僚会以各种名义克扣这些禄银. 以至于名义上每年给某个宗室发一万两白银, 但是实际上朝廷只给他发两千多两白银, 然后剩下的用废纸一般的宝钞代替. 然后再经过地方官僚之手的克扣, 发到宗室手中就只剩几百两, 或者干脆以今年地方上有天灾或者要修桥铺路为理由全部挪用. 明末的时候, 基本上十几二十年才能领到一年的禄银, 而且从来都不会实额发放的.

另外你说所谓的藩王的封地几万顷, 那也是另外一个在网络上流传很久的谎言. 明朝所谓的宗室封地并不是说这些土地就实际上属于宗室, 而是由地方官僚从这些划定的土地上抽一份税交给宗室, 两万顷土地每年两万两白银罢了, 这并不算多夸张. 实际上所谓的宗室封地都是地方官僚在实际管理, 是地方官僚在实际管理, 明白吗? 这跟现在的所谓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 但是党替你管理", 实际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现在网上黑明朝很流行, 主要是因为满鞑遗老遗少要围明救清, 依靠黑明朝来达到漂白满清的目的. 所谓的福王赐地两万顷, 好像就是阎崇年这个乌龟老王八流传起来的, 看看现在网络上那些黑明朝的视频, 基本上都跟这些鞑子包衣有关系. 他们的方法也很简单, 就是利用广大网友不了解历史真相这一点, 故意用一些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段子在那搅浑水.

https://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 ... 78_1.shtml
F150 写了: 2025年 2月 10日 19:26 网文说宗室,有具体数字

成都府那个蜀王,不是号称成都府十分之七的地都是他的庄田了,万历的宝贝儿子福王要就藩河南,赏给他两万顷庄田,结果河南藩王众多,土地不够封了,到外省去搞了一大块地给他。清初,不是有专门清查明朝藩王庄田,叫更名地,五省就有十七万顷,还都是沃土。


比如万历给自己心爱的福王起初的想法是赏赐4万顷耕地。也就是说全国耕地的千分之六全部给其中一个儿子。何其壮观。


https://m.hupu.com/bbs/45528472.html
cozofxx
知名作家
知名作家
帖子互动: 38
帖子: 95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9日 00:53

#20 Re: [转] 从《五人墓碑记》看大明为什么没钱亡国

帖子 cozofxx »

大清灭亡也类似。最后四川的保路运动本质就是一个巨大规模的非法集资烂尾项目,清政府拒绝给四川的这帮金融诈骗的士绅兜底,触发的民变。民国的建立,最大的获益方就是各地士绅以及他们支持的前台打手,也就是各路军阀。民国的崩溃也类似,最后一根稻草,是济南战役之后,江南士绅已经看出苗头,国民党军无法保住济南这样的要塞化的大城市,因此拒绝再给民国政府续命,诱发了金圆券的大崩盘。
回复

回到 “史海钩沉(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