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 写了: 2025年 5月 10日 01:17
玫瑰花香有记录?想起来一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不过这句话好像是近代的。查了一下,说是英国(The roses in her hand,the flavor in mine)和印度的民谚。那可见英国的玫瑰也是香的啊。
月季也不是一年四季每月开吧?开几个月?比玫瑰长?
小叶片是指什么地方的?玫瑰5,月季7?
关于古代玫瑰香味的网文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73KUHFQ0514R9KQ.html
中国本土产的玫瑰花型较小,花茎多刺,宋代人直截了当地称之为“刺客”,它的观赏性比起牡丹、莲花、菊花等名花,显得较为逊色,而香气却非常可观。唐代邵说认为,玫瑰“可置之近砌,芳香满庭,虽萱草忘忧,合欢蠲忿,无以尚也”。明代人形容玫瑰香味“如古楼阁、樗蒲诸锦,极文章钜丽”,形象地描绘出玫瑰花馥郁的甜香。虽然古诗中也不乏“折得玫瑰花一朵,凭君簪向凤凰钗”“喜插玫瑰湿鬓烟”的诗句,但古人种植玫瑰往往不以插戴为主要目的,而是根据它香气浓烈的特点,开发出了更实用的功能:闻香、制茶饮、做食物。
玫瑰有别名“徘徊花”,相传在宋代,宫女将玫瑰采下晾干,和其他香料一起做成香囊,芬氤袅袅不绝,因此得名。明清时期,用干玫瑰为日常物品增添香气的做法已很普遍,《红楼梦》里写宝玉夜宴庆生,靠着“玉色夹纱新枕头”,就是用各色玫瑰芍药花瓣填装的。《金瓶梅》中也写到潘金莲在贴身兜肚里装着“排草玫瑰花”。清代闺词写道:“囊中别贮玫瑰味,裙外幽香远袭人。”
按照中医观点,玫瑰花的香味有“平肝理气”的功效,最宜解郁。宋人在夏日喜饮用开水和有香味的植物加工的“熟水”,“香花熟水”是最常见的熟水之一。“取夏月有香无毒之花,摘半开者,冷熟水浸一宿密封,次日早去花,以汤浸香水用之”,玫瑰当然也名列其中。酿酒时亦可加玫瑰增香,称为“玫瑰烧”。明清时期,随着大众饮茶习惯从“点茶”到“泡茶”的改变,出现了种类繁多的花茶,玫瑰花茶便是其中之一。清代陆廷灿《续茶经》讲述了制作花茶的方法:“三停茶,一停花,收于瓷罐中。一层茶,一层花,相间填满。”不过,也有爱茶者认为“茶味为花所夺,反可惜矣”,当然还是因为玫瑰的香味过于“霸道”的缘故。
“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流传久远,若以玫瑰花瓣佐餐,香甜程度犹胜菊花。《遵生八笺》载:“以糖霜同捣收藏,谓之玫瑰酱。”《广群芳谱》载玫瑰花膏制法:“采初开花,去其蒂、蕊白色者,取纯紫花瓣捣成膏,白梅水浸少时,顺研,细布绞去涩汁,加白糖再研极匀。”梅子里的酸性物质有助于玫瑰酱固色,也有一定的防腐效果。“细揉花片配糖霜,江南风味犹怜惜”,其实南北各地以糖渍玫瑰制馅的传统点心都不少见,入口芬芳,香留齿颊。就连咸菜也能接受玫瑰香气的滋润,吴江旧产“玫瑰大头菜”,将酱腌芜菁切成书页状的连片形状,各片之间夹入玫瑰花瓣,益添馨香。云南昆明亦有类似的酱菜做法,将这种带有玫瑰香气的大头菜切成小丁,与肉末和辣椒碎同炒,就是经典的下饭菜“黑三剁”。
“玫瑰清露”何处来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里,宝玉挨打后不想吃“糖腌的玫瑰卤子”,王夫人命彩云将装在三寸大小的玻璃瓶里的“木樨清露”和“玫瑰清露”拿给袭人,告知这是贡品,“一碗水里只用挑一茶匙儿,就香得了不得呢”。这种“清露”曹雪芹并不陌生,其祖父曹寅曾向康熙皇帝进献过八罐玫瑰露,曹寅的内兄、苏州织造李煦也曾为皇宫进贡桂花露、玫瑰露、蔷薇露等江南特产。
花露并不是花瓣上的露水,而是用蒸馏方法从鲜花中获得的含有挥发性精油的液体。虽然在汉代海昏侯墓中出土了青铜蒸馏器,但当时制作的重点是将药物蒸后服用,并不注重收集蒸馏产生的液体、气体,并且当时的蒸馏技术普及面也不广,主要在求服食长生的贵族群体里使用。
将玫瑰等芳香植物大规模蒸馏成液态香水的做法,源自古代波斯,流传至今。千百年来,中东地区用于蒸馏的原材料主要是“大马士革玫瑰”,但它实际上是法国蔷薇和麝香蔷薇杂交的后代,不是植物学意义上的玫瑰。中国古人称这种蒸馏得到的香水为“蔷薇水”或“蔷薇露”,可能在唐代便已自西域传入中国,《云仙杂记》载:“柳宗元得韩愈所寄诗,先以蔷薇露盥手。”五代时期,关于蔷薇水的记载更详细,如《册府元龟》:“凡鲜华之衣以此水洒之,则不黦,而复郁烈之香连岁不歇”。异国舶来的蔷薇水通常盛装在长颈琉璃瓶里,质地清透,既可以用来洒衣增香,也可以用来调粉上妆,宋诗里常用“蔷薇露染”来比喻花香郁烈。宋代广州还出现了用茉莉、素馨等香花仿制的“山寨版”蔷薇水,香气虽有逊色,也足够使用。
明末清初,以蒸馏提取花露的本土工艺已经颇为成熟,工具从蒸食物的“甑”逐渐演化为特制的铜锅,配着形如头盔“兜鍪”的盖子。锅盖加管,用来流出蒸馏得到的液体:“热气升于兜鍪,即化为水,沿兜鍪而下入于沟,出于管,以器承之……恒用冷水湿之,气升遏冷即化水。”蒸馏得到的花露“入酒增味,调汁制饵,无所不宜”,玫瑰露当然最是受欢迎的花露之一。
文并供图/瑶华
这里有农科院在北京种植的野生玫瑰
https://m.bjnews.com.cn/detail/1713840695129301.html
种质资源圃定植槽内,一排野生玫瑰一片葱绿,种质资源圃负责人、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杨树华介绍,野生玫瑰原产于东北亚的沿海地带或海岛上,在我国,野生玫瑰已经被列为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资源圃中的野生玫瑰是科学家们多年来在玫瑰原生境采集种子,播种后种植在这里保存的。在我国北方地区海边的沙滩上,曾经分布着大量的野生玫瑰种群,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地的经济开发,野生玫瑰逐渐消失,直至面临
濒危。建立野生玫瑰资源异位保存圃,就是为了将野生玫瑰资源统一保护起来,留住这些宝贵的野生基因资源。
